上郡

上郡

上郡,古代郡名。據傳最早為戰國時期魏文侯所置(即公元前446-公元前396年間)。秦惠王十年(前328年)魏獻上郡15縣於秦,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在膚施縣(今綏德縣)。西漢、東漢時沿置,郡治未變。漢靈帝末,因羌胡大擾而遷徙,曹魏時與其他郡縣並為新興郡。隋朝時鄜城郡改名為“上郡”,唐朝以後成為歷史名詞。

基本介紹

史載,秦朝,綜述,區劃,郡守,西漢,區劃,郡守,東漢,區劃,郡守,隋唐,

史載

據史料記載,夏商時,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縣等地)在雍翟族境內,周代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戰國時為秦國上郡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個。
三國時期,上郡、西河郡為匈奴占據,未設定郡縣。東晉時期,匈奴王赫連勃勃統萬城(今靖邊白城子)建立大夏國。公元427年,北魏滅大夏,設立統萬鎮,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改設夏州
秦上郡秦上郡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仍設夏(治統萬)、長(治長澤,今靖邊境內)、綏(治龍泉、今綏德縣城)、銀(治儒林,今橫山境內)四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將綏州改稱上州,三年撤銷州制,設立朔方、雕陰二郡。
隋末唐初,本市為地方豪族梁師都占據,自稱梁國,潛皇帝位。貞觀二年師都被滅,唐復設銀、綏、夏三州,均屬關內道管轄。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本區東北部增設麟州(治所今神木楊城)。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撒州設上郡(今綏德)、銀州郡(今黨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楊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郡,復設綏、夏、銀、四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宥州治所由內蒙鄂托克旗遷到今定邊境內。後唐莊宗李存勖府谷縣昇州(今之府谷)。
五代時期州縣設有夏州(領朔方、德靜、寧朔三縣,均在今靖邊境內)、銀州(領真鄉、開光、儒林三縣,在今米脂、佳縣境內)、麟州(領新秦、連谷、銀城,在今神木境內)、府州(今府谷)、綏州(領綏德龍泉、延福、城平、大斌五縣,在今綏德、清澗、吳堡、子洲境內)。

秦朝

綜述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秦使張儀公子華伐魏,魏割上郡(今陝西東部)於秦。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以郡統縣。上郡治膚施縣。轄地約今陝西省中北部級毗鄰內蒙古部分,具體轄縣不詳,據《秦代政區地理》考證21縣:膚施縣、陽周縣、圜陽縣、高奴縣漆垣縣廣衍縣、洛都縣、定陽縣、雕陰縣、原都縣、平都縣、徒涇縣平周縣中陽縣西都縣、武庫縣、平陸縣、饒縣、博陵縣白土縣、富昌縣。

區劃

王蘧常先生的考證,秦上郡轄縣可考者有:陽周縣榆中縣高奴縣

郡守

□閒,秦昭襄王七年(前300年)見在任。(見《秦本紀》)
□壽(或為向壽),秦昭襄王十二年(前295年)見在任。(見《十二年上郡守壽戈》銘文)
□歷,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前282年)見在任。(見《廿五年上郡守歷戈》銘文)
□趞,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見在任。(見《廿七年上郡守趞戈》銘文)
□水,秦莊襄王二年(前248年)見在任。(見《二年上郡守水戈》銘文)
□憲,秦始皇三年(前244年)見在任。(見《上郡守憲戈》銘文)
□疾,戰國末期。(見《貞松堂集古遺文》)

西漢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項羽三分關中,封秦朝的降將董翳於上郡為翟王,都高奴(今天的延安繁華地帶百米大道)。
西漢上郡西漢上郡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翟王降漢高祖,漢又置上郡。又治膚施縣(今陝西榆林榆陽區魚河堡附近)。

區劃

據《漢書》記載,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時,有戶103683,人口606658。領縣23:
膚施縣、獨樂縣陽周縣、木禾縣、平都縣淺水縣、京室縣、洛都縣白土縣、襄洛縣、原都縣、
漆垣縣、奢延縣、雕陰縣、推邪縣、楨林縣、雕陰道、高奴縣、冝都縣。
高望縣,北部都尉治。
望松縣,北部都尉治。

郡守

□襄,漢高祖時。
馮野王(前32年─?),由大鴻臚貶為郡守。
王□,西漢末任。

東漢

新莽時(公元8-23年),改上郡為增山郡。
東漢初增山郡復為上郡。
東漢上郡東漢上郡
漢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零羌占上郡地,上郡治所遂徒於衙(今陝西白水縣),永建四年(129年)上郡歸舊土。
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凍羌侵上郡地,上郡治所徒居夏陽(今陝西韓城)。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前後,羌胡大掠上郡,上郡郡治又徒遷到洛陽,屬於僑治了。
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上郡改入冀州管,實際已經歸胡地盤。
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廢上郡。

區劃

據《後漢書》記載,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有戶5169,人口28599。
領縣10:膚施縣、白土縣漆垣縣、奢延縣、雕陰縣、楨林縣定陽縣高奴縣龜茲縣候官縣

郡守

馬員,王莽時任,東漢建武年初留任。
王旻漢桓帝延熹年未卒於任上。
邸杜,不知何時。
勉昂,不知何時。
扈育,不知何時。
免乙,不知何時。
秦兩漢上郡轄境約今陝西省榆林市延安市行政區域及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等地區。

隋唐

大業二年(606),改敷州為鄜城郡,大業三年,鄜城自杏城黃陵)遷至五交城(陝西富縣城),改稱上郡,領中部、敷城、洛川、三川洛交五縣。
隋上郡隋上郡
唐代武德元年(618),改上郡為鄜州
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陝西綏德地區東北部增設麟州(治所今神木楊城)。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撤州設上郡(今綏德)、銀州郡(今黨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楊城)。乾元元載(公元753年)撤郡,復設綏、夏、銀、麟四州。
此後“上郡”成為歷史名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