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漢語詞語)

神童(漢語詞語)

神童,又稱聖童奇童天童、或資優兒童,是對才賦優異的兒童的一種稱呼,所謂“有特稟異質,迥越倫萃,岐嶷兆於襁褓,穎悟發於齠齡”“識洞於未萌,智表於先見,心計足以成務,口辨足以解紛”。戰國時期秦國大臣甘茂之孫甘羅,十二歲時為秦相呂不韋的賓客。漢朝已有對神童的選拔制度,漢朝的選舉法中規定:“孝廉試經者拜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任延年十二,為諸生,顯名太學中,號為任聖童。張堪年十六,受業長安,志美行厲,諸儒號曰聖童。杜安年十三入太學,號奇童。黃香年十二,博學經典,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南北朝有一位神仙童子元嘉,可以“一心六用”: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口誦經史,目數羊群,兼成四十字詩,足書五言一絕。唐高宗顯慶六年(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王勃從小就能寫詩作賦,人目為神童,《舊唐書》載:“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劉晏年幼時號為神童,形狀獰劣,宰相張說稱他為“國瑞”。《兒世說》、《幼童傳》、《世說新語》、《太平廣記》都記載有大量的神童。王安石的《傷仲永》是一篇探討神童問題並警世的散文,他強調:“彼(仲永)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矣。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意即強調後天的教育比天賦更為重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童
  • 外文名:child prodigy
  • 別名:聖童、奇童、或資優兒童
  • 國籍:全世界
  • 民族:所有
  • 出生地:全世界
  • 出生日期:未知
  • 逝世日期:未知
  • 職業:所有行業
  • 畢業院校:未知
  • 信仰:未知
  • 注音:ㄕㄣˊ ㄊㄨㄙ
  • 拼音:shén tóng
  • 出處:《南史·劉孝綽傳》
基本解釋,詳細解釋,文言文,原文,翻譯,數學,哲學/法律,語言,科學,醫學/心理學,棋類,藝術,宗教,其他,

基本解釋

◎ 神童 shéntóng
[child prodigy] 又稱聖童奇童、或資優兒童,是對天賦優異的兒童的一種稱呼。

詳細解釋

(1)指特別聰明、才能非凡的兒童。
【出處】:《南史·劉孝綽傳》:“﹝孝綽﹞幼聰敏,七歲能屬文。舅 齊 中書郎 王融深賞異之,常與同載以適親友,號曰神童。”《新唐書·劉晏傳》:“ 玄宗 封 泰山, 晏 始八歲,獻頌行在,帝奇其幼,命宰相 張說 試之, 說 曰:‘國瑞也。’即授太子正字。公卿邀請旁午,號神童,名震一時。”
【示例】:魯迅《準風月談·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 清 朝末年,有些人讀的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神童詩》。”
【出處】:《傷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2)謂仙童。
【出處】:南朝 梁 何遜《七召·神仙》:“列神童於羽帳,侍玉女於仙車。”
(3)唐宋時所設童子科舉的別稱。
【出處】:《新唐書·文藝傳上·楊炯》:“ 炯,華陰人,舉神童,授校書郎。”
【示例】:《宋史·趙贊傳》:“ 贊 七歲誦書二十七卷,應神童舉。”

文言文

原文

饒州自元豐末,朱天錫神童得官,俗俚爭慕之。小兒不問如何,粗能念書,自五六歲即教之《五經》,以竹籃坐之木杪,絕其視聽。教者預為價,終一經償錢若干,晝夜苦之。中間此科久廢,政和後稍復,於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饒州出神童,然兒非其質,苦之至死者蓋多也。

翻譯

北宋元豐年間,饒州朱天錫憑藉神童試而得到了(一個)官職,民間的百姓都很羨慕他。小孩無論怎么樣,大概能念書時,從五、六歲,就分次教他們讀《五經》。把竹籃吊在樹梢上讓他們坐在裡面,斷絕他們與外界的交流(為了讓他們專心讀書)。教書的人就預先商量好教書的價錢,每教完一種經書,(家長)就給他們一些錢,孩子就白天黑夜苦讀。在這期間,神童科被廢除了好長時間,政和年間後又重新逐漸恢復,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間便流傳饒州出神童。然而許多小孩都不是讀書的料,苦讀直到死去的孩子,比起考中(通過)的孩子大概要多得多。
<<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仲,指在家排老二)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識書具,忽啼(tí)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yì)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有些版本為“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通“攀”】仲永環謁(yè)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chèn)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fú)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數學

哲學/法律

語言

  • 托馬斯·楊:14歲之前,他已經掌握10多門語言,包括希臘語、義大利語、法語等等,不僅能夠熟練閱讀,還能用這些語言做讀書筆記。
  • 瑪利亞·阿涅西:5歲便懂法語和義大利語,13歲更能懂希臘語、希伯來語、西班牙語、德語和拉丁語等。
  • 奧托·魏寧格:年紀還小時就精通希臘文、拉丁文、法文和英文,稍晚又學會西班牙文和義大利文,16歲時曾打算發表一篇詞源學論文,內容是研究荷馬史詩中的希臘語形容詞。
  • 納森·李奧波德:19歲時,已通曉15種語言。
  • 讓-弗朗索瓦·商博良:20歲時就已經掌握除法語以外的拉丁語、希臘語和許多古代東方語言,包括希伯來語、衣索比亞阿姆哈拉語古印度梵文、古代伊朗的阿維斯坦語和帕拉維語、阿拉伯語、古敘利亞語、古代小亞細亞半島流行的迦勒底語,波斯語和漢語。
  • 克萊斯頓·海瑞克·海尼根
  • 金雄鎔:5歲時能用四國語言進行了演講,還作了首詩。
  •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8歲時,可以流利的使用拉丁語、希臘語、法語、俄羅斯語、希伯來語、土耳其語,並自己發明一種新的語言,把它稱為Vendergood。

科學

醫學/心理學

棋類

藝術

宗教

  • 鳩摩羅什:據佛書載:“方九齡頌完理解龜茲藏經,十歲至罽賓國,兩年小乘大成,破外道言論;十三歲至疏勒從須利耶蘇摩習大乘,三年大成。二十足戒,是為傳播法華經而生。”
  • 玄奘:“十四歲便習完所有佛典,參於經考,中,受足戒”。

其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