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因子

病毒因子

病毒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已演繹出一套用於逃避宿主免疫系統攻擊,有利於病毒存活與繁殖的微妙策略。近年來國際上提出了病毒因子(virokin)個新概念,用於描述一種病毒對抗宿主免疫系統的機制。當病毒感染細胞後,病毒本身編碼並釋放一些具有與機體免疫系統調節因子或效應因子結構相似的多肽,稱為病毒因子。病毒因子可刺激感染周圍的細胞代謝使成為病毒感染或繁殖的良好微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病毒因子
  • 外文名:virokine
  • 釋義:病毒編碼的多肽
  • 危害:刺激感染病領近細胞的代謝
定義,常見病毒因子,

定義

病毒因子:當病毒感染細胞後,病毒本身編碼並釋放一些具有與機體免疫系統調節因子或效應因子結構相似的多肽。

常見病毒因子

2.1 正痘病毒編碼的生長因子
編碼VGF的基因是痘苗病毒的一個早期基因。它位於病毒基因組的末端反向重複序列內,隨病毒株的不同,可有1個或2個拷貝。它是上皮生長因子(EGF)超家族的成員,具有在生長因子家族的特性和摺疊方式中起關鍵作用的6個半胱氨酸殘基。VGF前體分子含有氨基末端的疏水信號肽和羧基末端的跨膜疏水區,它可以以77個胺基酸的成熟形式分泌到感染細胞的培養基中。它是一種絲裂原,可與EGF競爭結合EGF受體,並可誘導EGF受體酪氨酸自身磷酸化作用。它能刺激正常鼠腎細胞生長及增加上皮傷口的癒合。具有在生長因子家族的特性和摺疊方式中起關鍵作用的6個半胱氨酸殘基。VGF前體分子含有氨基末端的疏水信號肽和羧基末端的跨膜疏水區,它可以以77個胺基酸的成熟形式分泌到感染細胞的培養基中。它是一種絲裂原,可與EGF競爭結合EGF受體,並可誘導EGF受體酪氨酸自身磷酸化作用。它能刺激正常鼠腎細胞生長及增加上皮傷口的癒合。
2.2 EB病毒基因組編碼的白介素10
EB病毒的BamCDNA片斷的第一個開放讀碼框架是一個晚期基因,在病毒複製後表達。其表達產物以一種分子量為17kD的成熟形式分泌到感染細胞的培養基中,稱為BCRF1。該分子與人IL-10的胺基酸有84%的同源性,羧基端的同源性高達94%。它的生物學活性與人IL-10有許多相同點:(1)可抑制輔助性T細胞(TH1)分泌IFN;(2)抑制人NK細胞分泌IFN-γ;(3)抑制單核巨噬細胞分泌IL-1、IL-12、TNF-α;(4)刺激人B細胞生長與分化;(5)抑制依賴巨噬細胞T細胞增殖。所不同的是,人IL-10可作鼠胸腺細胞增殖分化的輔助因子,而BCRF1不能;人IL-10可直接抑制人CD4+T淋巴細胞的增殖,而BCRF1此功能不明確。EB病毒的主要靶細胞是B細胞。BCRF1通過刺激B細胞生長而為病毒的生長與繁殖提供環境,通過抑制IFN、IL-1、TNF等因子而抑制宿主的抗病毒作用。
2.3 痘苗病毒編碼的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
SPI家族存在於植物、動物和病毒中,至今已發現40多個成員。編碼SPI的病毒有:正痘病毒科的兔痘病毒(RPV)、牛痘病毒(CPV)、天花病毒(VAR),它們各編碼三個SPI分子(SPI1、SPI2、SPI3);野兔痘病毒屬的粘液瘤病毒,編碼一個SPI分子(MYXSPI4);豬痘病毒編碼一個SPI分子(SPVSPI7);雞痘病毒中有二個SPI樣基因(FPVSPI5,FPVSPI6)。SPI1、SPI2與哺乳動物的SPI不同,既不是糖蛋白,也不能分泌。它們是一種早期蛋白 ,都有抑制被感染細胞程式性死亡的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