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鎮

常平鎮

常平鎮是廣東省東莞市下轄鎮,位於東莞市東部,地處廣深經濟走廊中段,全鎮面積108平方公里,下轄32個村(社區)。截至2017年底,戶籍人口約8.66萬,流動人口約40萬。

2017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330.59億元,稅收總額44.54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24.48億元,全鎮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6.4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97億元。

常平鎮先後榮獲“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鎮”、“國家衛生鎮”、“中國最佳物流名鎮”、“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名鎮”、“中華餐飲名鎮”、“中國糧油市場物流重鎮”、“中國楹聯文化之鄉”、“中國塑膠新材料之都”、廣東省“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示範鎮”、廣東省級生態鄉鎮等榮譽稱號。2018年10月9日,常平鎮位列“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20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常平鎮
  • 外文名稱:Changping town
  • 別名:常平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東莞
  • 下轄地區:下墟村、崗梓村、橋梓村、袁山貝村、金美村、還珠瀝村等
  • 政府駐地:東莞市常平鎮南環六街5號
  • 電話區號:0769
  • 郵政區碼:523570 
  • 地理位置:東江南部泛洪區,寒溪流域的南段
  • 面積:108平方公里
  • 人口:8.66萬(2017年戶籍人口)
  • 方言粵語-莞寶片-東莞話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隱賢山莊、鐵路公園等
  • 機場廣州白雲機場
  • 火車站常平站常平南站常平東站東莞東站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衛生,交通,科技,旅遊,隱賢山莊,鐵路公園,銀坑森林公園,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常平鎮常平鎮
宋初(太平興國年間,即977年—984年),南雄利雋卿到大瀝建村,是常平地區立村之最早者。
南宋後期(1265-1278年),常平鎮部分村落始祖先後從南雄珠璣巷或其他地方到本鎮各地立村,從此本鎮村落已初具現今之格局。
清順治年間(1644年),常平境內鄉村歸京山司管轄。
道光年間(1821-1865),常平古圩建立。
1950年8月5日,區鄉調整,常平圩為全縣唯一的區轄鎮,常平境內的村莊基本屬一區的常平鄉和廣裕鄉管轄。
商貿常平商貿常平
1953年春,全縣將原來的九個區劃分十五個區,常平區劃為第五區,共轄區21個鄉。
1954年6月30日,五區常平改為鄉級鎮。
1954年7月1日,縣內區鄉建制又變化,常平圩改為鄉級鎮。五區原所屬的21個鄉縮為十七個鄉鎮。
1955年9月,第五區改稱為“常平區”。
1957年12月,全縣撤區設鄉,成立三十七個大鄉,常平區解體, 原小鄉合併為常平、土塘、橫瀝、東坑四個大鄉。
1958年3月,土塘大鄉併入常平大鄉,常平境內的村莊基本為常平大鄉所轄。
1958年10月,全縣廢除大鄉制,建立人民公社制,當時常平、橫瀝、橋頭、東坑四個大鄉合併成立常平人民公社。
1959年,橋頭、橫瀝地區劃出常平公社。
1983年11月,撤銷常平公社,成立常平區公所。原公社所轄的各生產大隊亦同時撤銷,改稱鄉人民政府。
1987年4月,常平撤區建鎮。常平區公所解體,成立常平鎮人民政府。原區管所轄下的24個鄉也撤銷,分別建立31個管理區(另外一個居民管理區)。

行政區劃

截止2014年7月,常平鎮轄31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政府駐地常平鎮南環六街5號。
行政村域行政村域
社區:常平社區、新民社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常平鎮東鄰橋頭鎮謝崗鎮,西與東坑鎮橫瀝鎮接壤,南與大朗鎮黃江鎮樟木頭鎮交界,北連企石鎮。地處東經:113°91′-114°18′、北緯22°91′-23°11′。全鎮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西北部距莞城33公里左右、可接廣州,南部靠近深圳、香港,處於珠江三角洲廣深經濟走廊的黃金地段,同時有國家鐵路主幹線京九鐵路及廣梅汕鐵路、廣深鐵路和莞惠城際鐵路在此交匯,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鎮地圖

地形地貌

常平鎮地處東江南部泛洪區,寒溪流域的南段, 石馬河北段之西部。東南角連綿起伏的山嶺,形成丘陵地帶;西北部寒溪水穿貫其間,河涌交錯,形成埔田地區。地勢東南高而西北底,西部北側崗地連片。境內石馬河、仁和水、寒溪水跟山勢走向基本一致,為南北走向。

氣候特徵

常平鎮臨近南海,屬於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夏季盛行南風,冬季盛行東風和北風。全年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22℃,無霜期314天,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全鎮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970毫米。雨量多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7.6%。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常平鎮境內東有石馬河,西有寒溪水

礦產資源

花崗岩:常平鎮東南部山嶺起伏、花崗岩遍布。
濕潤富鐵土資源豐富:常平鎮境內沙壤土紅壤赤紅壤黃壤較多,這些土壤都是濕潤富鐵土資源。

人口

截至2014年8月,常平鎮戶籍人口7.5萬,流動人口42.5萬,總人口50萬。

經濟

概況

常平鎮常平鎮
常平鎮三大產業比例從2006年的0.56:57.57:41.87調整為2010年的0.42:51.08:48.50。
2010年,常平鎮完成生產總值168.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99億元,年均增長12.13%;出口總額35億美元,年均增長9.7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3億元,年均增長17.8%;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27億元,年均增長13.3%;各項稅收總額19.4億元,年均增長12.18%。
2011年,常平鎮國內生產總值182億元,比2010年增長9.0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0億元,比2010年增長6.43%;固定資產投資301084萬元,比2010年增長4.41%;各項稅收總額231684萬元,比2010年增長18.48%;鎮區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105796萬元,比2010年增長11.8%;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1610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8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5111萬元,比2010年增長17.38%;總供電量280607萬千瓦時,比2010年增長4.46%;人民幣存款餘額合計26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17%,貸款餘額合計107億元,比2010年增長8.52%。
2012年,常平鎮生產總值200億元,比2011年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0億元,比2011年增長3%;各項稅收總額26.75億元,比2011年增長15.47%;鎮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11.65億元,比2011年增長10.07%;固定資產投資33.59,比2011年增長11.56%;人民幣存款餘額301億元,比2011年增長17.68%;
2013年,常平鎮生產總值23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8.28億元,出口總額54.07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3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0.8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00億美元,各項稅收總額32.4億元,可支配財政收入12.93億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31.69億元。
2014年,常平鎮地區生產總值257億元,比2013年增長6.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0.8億元,比2013年增長7%;實際利用外資2.4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20.2%,高於全市平均水平5.2個百分點;各項稅收總額32.92億元,比2013年增長1.58%;鎮區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14.23億元,比2013年增長10.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7億元,比2013年增長6%。
2015年,常平鎮地區生產總值280.2億元,比2014年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1.1億元,比2014年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52億元,比2014年增長29.4%;進出口總額90.7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7.4%;實際利用外資2.44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1.46%;各項稅收總額33.69億元,比2014年增長2.35%;鎮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16.62億元,與2014年基本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26億元,比2014年增長16.1%。
2016年,常平鎮地區生產總值305.3億元,比2015年增長6.5%,躋身300億元俱樂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2億元,比2015年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55.9億元,比2015年增長7.4%;全鎮規上工業增加值98.8億元,保持正增長;進出口總額620.7億元,比2015年增長10.3%,其中,出口總額384.8億元,比2015年增長8.3%。
2017年,常平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0.59億元,比2016年增長4.5%;稅收總額44.54億元,比2016年增長15.2%;地方財政總收入24.48億元,比2016年增長16.9%;全鎮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6.44億元,比2016年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97億元,比2016年增長7.5%。

第一產業

2007年,該鎮糧食作物面積為2500畝,畝產為331.6公斤,總產為829噸。其中:冬種春收面積為1550畝,總產為535噸;春種夏收面積為950畝,總產294噸;糧食總產值(現價)102萬元。做好病蟲鼠害防治工作。全鎮統一行動滅鼠1次,投放毒谷14200斤,把病蟲鼠害損失率降低在2.5%以下,為農作物豐收打下基礎。通過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改善農田基本水利設施,提高耕地利用率等措施,切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常平鎮農業常平鎮農業
常平鎮有水果面積9787.3畝,其中:荔枝8801.1畝、龍眼641.7畝、雜果272畝。水果總產172.7噸,其中:荔枝97噸、龍眼為41.75噸、雜果為33.95噸。水果總產值(現價)為120萬元。
2007年末全鎮水產養殖面積為3698畝;水產品總產量1882噸,比2006年增加332噸;平均畝產508.9公斤;水產品總產值(現價)1080萬元。
2007年,常平鎮生豬飼養量為27990頭,存欄量為10000頭,出欄量為17990頭;三鳥飼養量為1705722隻,存欄量為340000隻,出欄量為1365722隻,鴿類出欄量18300羽。畜牧業總產值(現價)4062萬元。
蔬菜供應充足,品種多樣,上市均衡,市場較為活躍。2013年,全鎮蔬菜播種面積為15600畝,總產為27343噸。蔬菜的總產值(現價)為6453萬元。
常平鎮封山育林範圍包括九江水焦坑等山地,面積為2824.5畝。

第二產業

建國以前,常平鎮工業基礎薄弱,處於原始發展階段。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後開始重視工業,開辦了一些工廠,主要是生產一些簡單的農用和民用產品,工業進入起步階段。進入八十年代,常平鎮成為中國沿海經濟開放地區之一,工業以開辦“三來一補”企業的形式進入大發展時期,其行業主要是毛紡、製衣、玩具、電子、五金製品等,原料由香港運入,在本地加工成產品後運到香港銷往世界各地。
常平鎮工業常平鎮工業
截至2010年底,常平鎮共有製造業企業近5000家,其中外資企業800多家,私營個體企業6000多家。電子信息、電氣機械、毛織、塑膠製品是常平的優勢行業。全鎮共有電子信息及其配套企業超過500家,產值近200億元,產品銷售收入和出口總值均占全鎮的70%以上,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名鎮”。 自2000年以來,常平鎮電氣機械、毛織、塑膠製品等眾多行業企業逐步更新生產設備,大量使用電腦織機,與高新技術、資本市場的結合日趨緊密。高端電子、裝備製造、汽車零配件、節能環保和光機電一體化等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是常平未來發展的主導產業。
2010年全鎮生產總值169億元,比2009年增長10.4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96億元;出口總額35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億元,比2009年增長17.8%;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9.94億元,比2009年增長2.8%;各項稅收總額19.44億元,比2009年增長7.18%;可支配財政收入9.46億元,比2009年增長6.17%;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29.5億元,比2009年增長13.87%。

第三產業

2007年,常平鎮外源型經濟整體繼續保持了持續、健康的發展態勢,各項指標排在全市前列。按照舊口徑統計(含來料加工項目,2007年1-11月,全鎮新簽外商投資項目33宗,比2006年減6宗,契約外資金額19115萬美元(含增減資),比2006年增長13.65%,完成2007年任務的69.68%,名列全市第9;實際利用外資(新口徑)金額11759萬美元,比2006年增長18.71%,完成任務的105.58%,名列全市第4。對外貿易方面,2007年1-10月全鎮外貿出口總值為236304萬美元,比2006年增長21.2%,完成2007年任務的86.98%,名列全市第8。
對外經貿對外經貿
外貿外貿
2007年1-11月,全鎮三資企業共實現內銷277711萬元,占銷售總值的12%,比2006年增長了31%。該鎮確定東莞益新五金有限公司、東莞寶麗美化工有限公司、東泰機械工具(東莞)有限公司為試點企業,其中東莞益新五金有限公司內銷6804萬元,占全部銷售的98%。

社會事業

教育

基礎教育
常平鎮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已提前實現。該鎮有公辦學校20所,初級中學2所、高級中學、職業中學各1所,國小16所;民辦學校10所,鎮村兩級幼稚園16所,民辦幼稚園13所,在校學生38220萬多人。學前一年幼兒入園率達100%;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小畢業生升學率達100%;初等教育完成率達100%,升學率達97%;2006年普高就讀率57.76%。
常平鎮20所中國小中,常平中學已於2007年通過了“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初評,於2008年5月進行終評,黃水職業中學已於2007年升格為“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常平初級中學、振興中學為省一級學校;16所國小中,等級學校有12所,其中中心國小、第一國小為省一級學校,其餘為市一級學校;市一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市一級幼稚園2所。
隨著國小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特別是2007年兩級辦學之後,畢業生合格率等級學校96%以上,其餘學校90%以上,達到了省規定的標準。此外,藝術成為常平國小教育的特色,在東莞市第六屆少兒藝術花會比賽中,獲得“一金、兩銀、兩銅”的好成績,學生節目在全國小學生藝術比賽中,獲得金獎等等。
到2007年常平鎮國中增加了8個班。作為省一級學校的常平初級中學和振興中學,國中升學率均超過95%,其中常平初級中學2006年、2007年中考分別超過市平均分18分、16分;全鎮國中畢業生升學率為57.76%,比2002年高出近一倍;國中畢業生均有100多人考入市屬中學,比2003年高出近一倍。2013年常平中學高中招生分數線是565分,在東莞市鎮一級學校中錄取分數線排在前列,擇校生超過了500人。
2006年常平中學高考上大專A線155人,比2002年增長31.4%,增長人數居全市八大校第二位;2004年高考上大專A線181人,比2003年增長16.8%,2004年上本科線143人,錄取人數324人,錄取率達96%;2005年高考考生錄取人數308人,其中大專A線154人,本科78人,重點本科18人。常平中學被評為“省一級學校”。
成人教育
常平鎮政府提出要把學校建設成東莞東部的職教中心、專業技能培訓與考核中心、信息技術套用推廣中心。黃水職業中學自2003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職業中學”之後,又於2007年升格為“國家重點職業中學”,吸納了周邊多個鎮區的生源,對周邊鎮區起到了較大的輻射和影響作用。該校已形成了以會計、計算機及套用為骨幹專業,以物業管理、物流管理為特色專業的專業體系,2006年又開闢了工科校區,增加了汽車維修、模具等工科專業,其中會計、物業管理、物流管理、汽車維修等幾個專業是東莞市中職學校重點建設專業。職業技能培訓與考核是該鎮職業教育的重頭戲,設有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等專業技能考試考點,該鎮已逐步成為東莞市東部地區技能培訓與考核中心。該鎮職中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技能等級考試以及參加職教類高考,成績連年大幅度提高,處與東莞市高職類學校前列。
常平鎮現有鎮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校址設在職業中學內。該鎮職教、成教相互銜接溝通,資源優勢互補,充分發揮了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技術培訓等多種功能,構建起覆蓋全鎮的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路,自2010年來,舉辦了近1000學員的9個大專函授班,舉辦了達11000人次的崗位培訓班65期,文化技術培訓達30000餘人次,培養了大批國中級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2005年,常平職業中學被評為“東莞市示範性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師資力量
常平鎮中國小教師人數已發展至1069人,民辦教師687人。通過學歷進修、骨幹培訓,業務學習、教學比賽等形式,多渠道地提升教師整體水平。該鎮已初步形成一支以中青年為骨幹,學歷、職稱達標,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國小、國中、普高、職高專任教師學歷達標均為100%。研究生畢業的有2人,獲得碩士學位的有20人,在讀的有28人。截至2013年,全鎮已有20人和4人分別參加市的名教師、名校長培訓,4人參加國家、省的名教師、名校長培訓。有6名英語教師參加教育局組織的赴英國培訓。在2007年“東莞市學科帶頭人”評選中,該鎮有8位教師入選,占全市近十分之一。在校長、教導主任隊伍建設方面,2003年、2004年、2007年,通過四次公選,分別選出了16名年輕優秀、綜合素質較高的中國小校長、副校長和4名國小教導主任。

衛生

建國前,常平鎮農村缺醫少藥(只有個別大村有中醫中藥鋪),流行病十分嚴重,以天花、瘧疾、鼠疫為最。1908年鼠疫,僅袁山貝村死於是疫者有四、五十人。1929 、1939 春天,兩次天花盛行,死者極多(常平圩亦如此)。常平最早的醫療單位是積厚善堂(在今常平體育館側),約於1900年創辦,創始人黃鵬騫,主持人早期袁子森,後期黃雲山,該堂系行善性質,贈醫施藥,經費來源於華僑、紳士捐助。由於經濟條件所限,受惠者極微。光緒32年,屋廈鄉人倡辦“仁濟贈醫院”,該院稟縣立案。
1938年,由中醫謝晉階(住“廣緣庵”)葉耀桑、蕭漢光七位善長仁翁接收積厚善堂,組成見行善堂,贈醫贈藥,並辦義祠(在中元街舊農業銀行左側)買下朗貝的開花嶺建義冢,施棺殮葬無家可歸而病死於義祠者,其經費來源與積厚善堂同。
建國前,常平圩西醫有姚秋、麥振廷、葉挺標、周慶鈞等,有名望的中醫是周樹勛、周沛棠、周國宸,此外還有利蟠洲、蕭國華、謝晉階、梁鎮伯(外科)等人。
建國初,中西醫生都是個人開業,其後由梁介眉、姚秋組成人民診所,後改稱一區人民診所,李雲任所長。1951年5月,由保健、益群、永和三個診所聯合組成保健聯合診所(所址在中元街舊農業銀行側), “四個藥箱”起家就是指此事。其原委乃葉挺標、周慶鈞、姚秋、梁介眉四位中西醫,各自帶醫藥器材、藥物,聯合部分醫生組成聯合診所,業務院長葉挺標,此為東莞第一間鄉集體所有制醫院,後改稱常平區衛生院,即是常平醫院的前身。1959年洪水為患區衛生院倒塌,區政府於是在木棆村土名“三兜欖”處興建今日的舊常平醫院。
建國後至60年代農村仍缺醫少藥,有病要到常平醫院就診,直至1966年合作醫療實行後才有所改觀。1964年全鎮挑選170 人在司馬大隊集訓,成為農村第一批衛生人員。1965年培訓“赤醫”(赤腳醫生)27 人,當時常平區27 個大隊,分設27 個站,稱合作醫療站。“赤醫”報酬系記工分,社員看病不用付錢(年終結算時,以戶為單位,扣除少量醫療費),當時較好的赤腳醫生有:司馬尹德恩、土塘黃鐵堅、還珠瀝葉就洪。27 個站中大部分成為後來各管理區衛生站的前身。
80年代,常平有鎮級醫院一間,鄉村衛生站31 間,接生站31 間,接生員38 人,全鎮醫務衛生人員266 人(內含衛生站醫生51 人),其中主治醫師10 人。建立全鎮衛生防疫網,對新生兒和兒童B肝預防注射,對結核病及流行病進行全面管治,收到良好防治效果。天花、瘧疾、鼠疫等傳染病已徹底消滅。產婦死亡率降到萬分之1.1 ,嬰兒死亡率在千分之5.3以下。
進入90年代以後,常平鎮的醫療衛生事業,以常平醫院建設為中心,開展醫療、衛生、防疫、保健等工作。1998年,投資6000多萬元的常平新醫院落成並投入使用。新醫院擁有多種先進的醫療設備,進行顱腔、腹腔、胸腔等各種外科手術項目也相繼取得成功,內科可治療多種高難度的高危病例,使危急重症病人的搶救成功率明顯提高。
進入21世紀後,常平醫院與中山大學醫學院等多家單位進行交流,並邀請教授前來坐診,使醫療服務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
依託常平醫院開展的全鎮的預防保健工作卓有成效。嚴重危害人民的烈性傳染病和慢性病有的被消滅,有的被控制,腦膜炎、痢疾、瘧疾、肺結核等傳染病和食物中毒、職業病等發病率也有了下降,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1998年衛生防疫檔案管理達到市級標準,1999年起兒童計畫免疫實行電腦管理。2002年底,常平鎮兒童計畫免疫入冊建證率達100%,兒童五苗(卡介苗、糖丸、百白咳、麻苗、B肝苗等)基礎免疫合格接種率和乙腦苗基礎免疫接種率在96%以上,兒童六苗加強免疫接種率95%以上。法定傳染病的發病率為170/10萬,未發生大的食物中毒事件。
職業衛生、學校衛生工作逐步開展,職業衛生工作納入法制管理軌道,職業體檢逐步開展,未發生大的職業中毒事件。慢性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結核病納入了全市結核項目管理,1995年基本消滅麻風病,現存麻風治癒康復48人,精神病得到了有效管治。
在全鎮範圍內建立和健全農村婦幼保健網,實現了村村有婦幼保健員,村村有婦幼保健站。2002年常平鎮(常住人口)全年孕產婦保健覆蓋率100%;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9.9%;孕產婦死亡率為0;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95.1%;嬰兒死亡率8.8‰。2000年順利通過了全省二級以上醫院產科質量評估。
農村衛生建設及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取得新的突破。從2001年8月起在白石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始試點,至2005年已在全鎮範圍內設立了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預防接種、慢病防治、婦幼保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雙向轉診等服務,為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5.6%。
“九五”期間醫療事業得到新發展。以常平新醫院為中心,全鎮醫療網路已形成。常平醫院經不斷完善,醫療水平不斷提高。該院占地100多畝,建設總面積約50000平方米。醫院有醫務人員35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7 人,中級職稱的53人。開放床位210張,擁有螺旋全身CT機、500毫安X光機、彩色B超、全自 動生化分析儀、高壓氧艙等先進醫療設備,設備資產總值2074萬元,是一家集醫療、保健、 預防、康復於一體的綜合性醫院,1999年獲“市文明單位”和“市園林式單位”稱號。另外 全鎮設有31間衛生站,共有鄉村醫生71人。
在大力發展醫療事業的同時,常平鎮對公共衛生事業也極度重視。2003年,常平鎮加強城市管理力度,抓好市政管理,成立了常平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並制定《常平鎮環境衛生管理規定》、《常平鎮市政道路管理暫行規定》、《常平鎮園林綠化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整治了河濱花園,把河濱花園的養護工作以承包的形式進行市場化運作,對垃圾清運處理實行有償服務。加強建築管理,依法有序地推進違章建築的整治工作;認真做好工地美化,要求對建築工地實行封閉管理,施工現場要建立衛生責任制度。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增設公廁、垃圾桶、機動掃路車等公共衛生設施,完善垃圾中轉站內的衛生設施改造;開展以清除衛生死角為主要內容的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對一次性塑膠餐具、塑膠袋等“白色垃圾”的專項治理;加強對醫療廢水和醫療垃圾的處理工作,防止出現二次污染。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努力形成一個公共衛生“快速反應網路”,提高應對各種危機的能力。2003年,順利獲得省衛生鎮稱號。
2003年初“非典”疫情爆發時,常平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把抗擊“非典”作為重中之重擺上了議事日程,迅速成立了協調領導小組,協調各有關單位,制定詳盡的防治方案,實行“一層抓一層,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制度。一是做好宣傳解釋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向民眾宣傳“非典”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穩定了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同時,嚴格控制外來工返鄉和企業招收、辭退外來工,以防潛伏期帶病者流動,引致人群交叉感染。二是做好檢測監控工作,組織購買了紅外線測溫儀,進一步加強了對兩個火車站、兩個汽車站及口岸人流的監控,認真把好源頭關,對發現的可疑病情早通報、早隔離、早治療,切實做到不漏報、不瞞報、不遲報。三是保障供給,平抑物價。切實加強了市場監管力度,通過打擊偽劣假冒和哄抬物價行為,維護市場物價穩定。“非典”疫情期間,全鎮無發現一例疑似或“非典”病例,確保了人民民眾身體健康,保持了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
2005年,常平鎮建立健全鎮社區醫療服務網路,完善了重大疫情的防控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了醫療服務水平。

交通

鐵路
常平鐵路樞紐分設東莞站、東莞東站和東莞鐵路口岸。東莞站、東莞東站原為常平站、常平東站,1997年底經國家鐵道部門批准更名為東莞站現名;東莞站是廣深線中途的二級大站,設有東莞鐵路口岸,原為東莞常平鐵路客運口岸,是1994年開通的國家一類口岸,1997年底經國務院批准更為現名。東莞站客運口岸每天有56班列車停靠,日均客流量超過1萬多人次,1997年5月19日開通的京九、滬九直通旅客列車在這裡查驗出入境,開通初期每天有一對列車,2002經該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共55萬人次;東莞站貨場設有鐵路貨運口岸,貨運能力250萬噸,國際貨櫃可編組專列,查檢後直接發往香港。東莞鐵路口岸於1996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口岸。東莞東站於1997年1月18日開通客運業務,於1997年4月開始發江西九江直快旅客列車。從東莞東站可以直達北京、南京、成都、南昌、阜陽、衡陽、長沙、岳陽、汕頭等大中城市。2002年每天有43班次,日經客流量2萬多人次, 2007年春運從2月3日至3月14日,共40天,節前公路客運疏送返鄉旅客 90063 人次,鐵路疏送返鄉旅客 502338 人次,節後疏散火車東站回流旅客 1477030 人次。
鐵路鐵路
口岸運輸
常平鎮是中國南方新型的鐵路樞紐城市,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廣深鐵路莞惠城軌交匯於此,是中國鐵路上唯一同時擁有大型鐵路貨運和客運口岸的城鎮。常平站擁有常平站、常平南站、常平東站東莞東站四座國家鐵路性質的火車站,每天有上百趟中長途列車和城際列車在常平鎮區停靠,年接送旅客1500多萬人次,口岸出入境人數60多萬人次以上。
口岸運輸口岸運輸

科技

2014年,常平鎮專利申請及授權量均位列東莞全市前十。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213件,比2013年增長了170%,目標完成率全市第四;2013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研究與發展)投入總額達3.98億元,比2012年增長89%,目標完成率全市第四,其中,5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R&D投入及24家企業R&D投入超過500萬元,兩項數據均是東莞全市之最。

旅遊

隱賢山莊

隱賢山莊景區有如下景點:29米高漢白玉普慈觀音聖像、晚翠居(即李覺斯紀念館)、大肚彌勒佛、大清宮、月華泉、獨腳天蟾、佛香塔、仙人床等。
隱賢山莊隱賢山莊

鐵路公園

常平鐵路公園主要有集會廣場、匯泉湖、榕樹公園三大景點。
鐵路公園鐵路公園

銀坑森林公園

銀坑森林公園是常平鎮比較知名的旅遊景點。
銀坑森林公園銀坑森林公園

現任領導

現任常平鎮機構領導一覽表
姓名
職 務
劉裕昌
鎮委書記
朱默河
鎮委副書記、鎮長
註:資料更新至2019-03-19資料來源於東莞市人民政府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