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葫蘆科植物)

瓠子(葫蘆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瓠子(拼音:hù zi),別名:甘瓠、甜瓠、瓠瓜、淨街槌、龍密瓜、天瓜、長瓠、扁蒲;被子植物門,葫蘆科葫蘆屬下的一種,為本屬植物葫蘆的變種,一年生攀援草本。

與葫蘆(原變種)不同之處在於:子房圓柱狀;果實粗細勻稱而呈圓柱狀,直或稍弓曲,長可達60-80厘米,綠白色,果肉白色。果實嫩時柔軟多汁,可作蔬菜,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長江流域一帶廣泛栽培,夏秋兩季採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瓠子
  • 拉丁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hispida (Thunb.) Hara
  • 別稱:瓠瓜、甘瓠、甜瓠、淨街槌、龍密瓜、天瓜、長瓠、扁蒲
  • 二名法:Lagenaria sicerari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五椏果亞綱
  • :堇菜目
  • :葫蘆科
  • 亞科:葫蘆亞科
  • :冬瓜族
  • :葫蘆屬
  • :瓠瓜
  • 分布區域: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地理分布,主要品類,主要價值,栽培技術,栽培方法,管理養護,田間管理,病蟲防治,特別注意,

形態特徵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粘質長柔毛,老後漸脫落,變近無毛。葉柄纖細,長16-20厘米,有和莖枝一樣的毛被,頂端有2腺體;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均10-36厘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狀脈,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齒,基部心形,彎缺開張,半圓形或近圓形,深1-3厘米,寬2-6厘米,兩面均被微柔毛,葉背及脈上較密。
卷鬚纖細,初時有微柔毛,後漸脫落,變光滑無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單生。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狀,長約2厘米,裂片披針形,長5毫米;花冠黃色,裂片皺波狀,長3-4厘米,寬2-3厘米,先端微缺而頂端有小尖頭,5脈;雄蕊3,花絲長3-4毫米,花葯長8-10毫米,長圓形,藥室折曲。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長2-3毫米;子房中間縊細,密生粘質長柔毛,花柱粗短,柱頭3,膨大,2裂。
果實初為綠色,後變白色至帶黃色,由於長期栽培;果形變異很大,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有的呈亞鈴狀,中間縊細,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於下部,長數十厘米,有的僅長10厘米(小葫蘆),有的呈扁球形、棒狀或構狀,成熟後果皮變木質。種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頂端截形或2齒裂,稀圓,長約20毫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長環境

瓠子生長勢強,莖葉生長量大,結果多,整個生長期需水量較大。瓠子要求透氣性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忌連作。在肥沃疏鬆、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上生長良好。粘重土、低洼地種植瓠子易感病。生長期間要求供給一定量的氮肥,結瓜期喜充足的磷、鉀肥。生長前期喜濕潤環境,開花結果期土壤和空氣濕度不宜過高。

地理分布

中國各地栽培。亦廣泛栽培於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

主要品類

瓠子(變種)var. hispida (Thunb.) Hara
與葫蘆(原變種)不同之處在於:子房圓柱狀;果實粗細勻稱而呈圓柱狀,直或稍弓曲,長可達60-80厘米,綠白色,果肉白色。
全國各地有栽培,長江流域一帶廣泛栽培。
果實嫩時柔軟多汁,可作蔬菜。
小葫蘆(變種)var. microcarpa (Naud.) Hara
與葫蘆(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植株結實較多,果實形狀雖似葫蘆,但較小,長僅約10厘米。
中國多栽培。
本變種果實藥用,成熟後外殼木質化,可作兒童玩具。種子油可制肥皂。
瓠瓜(變種)var. depresses (Ser.) Hara
本變種與葫蘆(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瓠果扁球形,直徑約30厘米。
各地栽培。
本變種的果實可製作水瓢和容器;古代和近代許多少數民族也供作樂器,為“八音”的一種,西南少數民族用作葫蘆笙或葫蘆絲,音調優美。

主要價值

【英文名】:Pericarp of Hispid Bottle Gour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 Var. hispida(Thunb.)Hara[CucubitahispidaThunb. ]
【中藥化學成分】:果實含葫蘆苦素(cucurbitacin)。
【功效】:利水;清熱;止渴;除煩
【科屬分類】:葫蘆科葫蘆屬。為本屬植物葫蘆的變種。
【拉丁文名】:PericarpiumLagenariaeHispidae
【主治】:水腫腹脹,煩熱口渴;瘡毒
【採收和儲藏】:夏、秋兩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鮮用或曬乾。
【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用藥禁忌】:《千金·食治》:扁鵲雲,患腳氣虛脹者,不得食之。
【功效分類】:清熱藥;利尿通淋藥。
【性味】:味甘;性平。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瓠子的果實。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60-120g;或燒顧性研末。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出處】:《中華本草
【藥理作用】:人服用煮熟的果實後20-40min可引起嘔吐,9h後發生包性胃痛和腹瀉,18h後恢復。分析結果提示與瓠子果實中葫蘆苦素D含量高有關。清熱止渴,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治水腫腹脹,煩熱口渴,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60-120g;或燒顧性研末。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
【出處】《中華本草
【宜食】適宜各種類型的水腫,諸如心臟性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食用;適宜夏季煩熱口渴,或熱病口乾之時食用。
《群芳譜》:“瓠子,味淡,可煮食,不可生吃,夏日為日常食用。”《食物本草》:“主利大腸,潤澤肌膚。”
【忌食】夏令吃瓠子,諸所無忌。
《千金·食治》:“扁鵲雲,患腳氣虛脹者,不得食之。”
①《千金·食治》:味甘,平,滑,無毒。
瓠子瓠子
②《唐本草》:甘,冷,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微毒。
【功用主治】利水,清熱,止渴,除煩。
治水腫腹脹,煩熱口渴,瘡毒。
①《千金·食治》:主消渴惡瘡,鼻口中肉爛痛。
②《唐本草》:通利水道,止渴消熱。
③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大腸,潤澤肌膚。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2~4兩;或燒存性研末。
外用:燒存性研末調敷。
【宜忌】《千金·食治》:扁鵲雲,患腳氣虛脹者,不得食之。
【選方】
①治小兒初生周身無皮:用瓠燒灰,調油搽之。
②治左癱右瘓:瓠子燒灰,酒下。
③治痰火腿腳疼痛:瓠子烤熱包之。
④治諸瘡膿血流潰,楊梅結毒,橫痃魚口:瓠子用蕎面包好,以火燒焦,去面為末,服之。
(選方出《滇南本草》)
注意:苦的瓠子不可食用,會引起食物中毒。
苦瓠瓜含有一種植物毒素———鹼糖甙毒素,且毒素加熱後也不易被破壞,誤食後可引起食物中毒。誤食苦瓠瓜數小時後,輕度中毒者會出現口乾、頭昏、噁心、乏力、嗜睡的症狀;重度中毒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絞痛、腹瀉、脫水、便帶膿血等,嚴重的會有生命危險。

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

1、適時播種育苗:大棚多層覆蓋栽培,播種期為1月上中旬;拱棚栽培,2月上中旬播種;露地栽培,3月上中旬播種;秋延露地栽培,7月上中旬播種;秋延大棚栽培,8月上中旬播種。
2、營養土配製:按未種過瓜的無菌肥沃菜園土7份+腐熟乾細糞土2份+草木灰1份,每立方米營養土加過磷酸鈣1千克或複合肥0.5千克,充分攪拌。
3、浸種催芽:用種量3-3.5千克。
①熱水燙種。將種子放入55℃熱水中不斷攪拌15-20分鐘,至30℃左右時,浸種5小時。
②藥劑浸種:種子浸泡3-4小時後,用福馬林(40%甲醛)100倍液浸10-15分鐘,或0.1%高錳酸鉀或10%磷酸三鈉浸20分鐘或1%硫酸銅浸5分鐘後撈出,再用清水反覆沖洗後再催芽。
③催芽:用濕紗布包好,外包1層塑膠膜,在25-30℃溫度下催芽。每天用溫水淘洗1-2次,當8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4、播種:將營養土裝入直徑10厘米的營養缽,移入拱棚或大棚內,澆足定根水。將露芽種子芽口向下插入缽中,每缽1粒,播後蓋土1-1.5厘米。苗床蓋膜,白天揭開,晚上蓋上,保持床溫25-30℃。夏季育苗採用遮陽網降溫。出苗後,控制床溫20-25℃,夜間不低於15℃。保持和控制棚內一定的溫、濕度。4葉1心時定植。
大田施肥
1、撒施基肥:施腐熟有機肥7.5萬kg/hm2,稻糠或碎秸稈3000kg/hm2,之後深耕。
2、整墒作畦:根據不同栽培方式,畦寬各不相同。
①露地地膜覆蓋支架栽培。作畦寬1.3米,溝寬0.4米,溝深0.2米。畦上栽2行,株距0.5-0.6米,栽植密度約2.4萬株/hm2。或作畦2.7米,畦兩邊各栽1行,株距0.3米。
②大棚、拱棚、地膜覆蓋栽培。作畦寬1米,溝寬0.4米,溝深0.2米。每畦栽2行,株距0.4米,約栽植3萬株/hm2
③露地地膜無支架栽培。作畦寬2.7米,溝寬0.3米,溝深0.2米。畦兩邊各栽1行,株距0.3米,栽植2.25萬株/hm2左右。
3、開挖行溝:在畦面定植帶縱向挖溝,溝寬0.3米,溝深0.4米。
4、施溝基肥:施優質腐熟糞肥1.5萬kg/hm2;或乾糞、餅肥1500kg/hm2;或三元複合肥600kg/hm2、過磷酸鈣300kg/hm2。攪拌肥土,平溝作壟。
定植
根據不同栽培方式和栽培季節,適時適齡定植。苗齡以4葉1心為宜。多層覆蓋早熟栽培,於2月底至3月初定植。需澆足定根水,鋪地膜,蓋拱棚膜、草簾、大棚膜。秋延栽培先露地後蓋棚膜。不同季節栽培都要覆蓋地膜。

管理養護

1、中耕鬆土:未蓋地膜的,抽蔓支架前需鬆土3-4次。植株近根處淺鋤,遠根處深鋤。
2、設立支架:用3米長竹竿搭人字架,在1.3米處交叉,用小竹竿設橫架2-3道。設施大棚栽培瓠子,棚內支架高度以不刺到大棚膜為宜。
3、摘心整蔓:早熟架瓠子可不摘心。地爬瓠子宜摘心2-3次,需要壓蔓。晚熟瓠瓜宜進行平棚栽培,在蔓上棚後留主蔓6-8片葉,對主蔓及子蔓即行摘心。
4、人工輔助授粉:在傍晚進行人工授粉。
5、溫、濕度管理:大棚早熟栽培,定植後重點是保持棚內溫度,白天揭開草簾,保持棚內白天溫度25-30℃,夜晚18-20℃。緩苗後保持棚內日溫25℃,夜溫15℃。晴天上午棚內溫度升至28℃時,揭膜通風,下午棚內溫度降至28℃時閉棚。若棚內濕度過大,需加大揭膜幅度。棚外夜溫正常達20℃時,可揭去棚膜。
瓠子瓠子
6、水肥管理:定植時澆足定根水,緩苗後再澆1次水。開花結果期前,用腐熟糞肥、有機肥或複合肥,每隔5天左右追肥1次;結果期,每隔10-15天用糞肥或複合肥追施1次,同時注意控制水分和施肥濃度,防止化瓜;結果期後要及時澆水,宜在早晨或傍晚澆水。每隔10天用0.5%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液葉面噴施1次。每次采瓜後,要追肥1次。雨季注意排澇。大棚栽培要注意通風換氣、保溫降濕。

田間管理

1、人工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
2、結合追肥耮平空壟並鋪草。每平方米用稻草或麥秸1公斤左右,防止草荒。在主蔓長到50厘米左右時,最好結合灌水,每株追施尿素100~250克,追肥不要距主根太近,防止燒根。不要將尿素散落於葉面上,防止燒葉。
瓠子瓠子
3、順蔓、掐尖、打杈、人工授粉。順蔓,每株留兩個主蔓。兩條主蔓均橫向擺在空壟上,可培一次定向土。
掐尖:一級分杈,長到3片葉時,開始掐尖,看住並掐調二、三級分杈,主蔓掐尖在8月23日以後。
人工授粉:一般甜瓠子每天上午打杈,掐尖,下午16時開始授粉,過了處暑以後就可停止授粉,一般兩條主蔓結瓜6~8個。
採收:8月上旬開始逐漸採收,即第一茬瓜長到7~9公斤左右,原則頭一天採收,第二天先削掉瓜皮。

病蟲防治

1、物理防治:通過太陽高溫曬種、溫燙種子、乾熱處理,殺菌消毒;冬季凍伐土壤,凍殺蟲卵,地膜覆蓋殺蟲殺菌,悶棚高溫殺蟲殺菌。
2、化學防治:
①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7天噴2-3次。
枯萎病。可用70%敵克松1000倍液灌根3次,每隔10天灌根1次。
病毒病。及時清除病株和防治蚜蟲。可用速滅殺丁和樂果防治。
④白粉病。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或25%粉銹寧1500-2000倍液或4%多硫膠懸劑1000倍液,隔7天交替噴霧防治。
綿腐病。可用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或64%防毒礬500倍液,或18%甲霜胺錳鋅800倍液噴霧防治。

特別注意

瓠子不可與葫蘆等混種,混種後花粉雜傳結出的瓜內含一種叫葫蘆鹼物質使瓠瓜味苦,有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