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堵口

瓠子堵口

瓠子堵口,西漢時黃河上一次大規模的堵口工程。公元前132年漢武帝元光三年),黃河瓠子(今濮陽西南)決口,洪水向東南沖入鉅野澤,泛入泗水、淮水,淹及十六郡,災情嚴重。漢武帝汲黯鄭當時率10萬人去堵塞,沒有成功。直到23年後,漢武帝親臨黃河決口處指揮堵口。朝廷上下官員自將軍以下皆參加堵口。這一著名的黃河堵口以竹為樁,充填草、石和土,層層夯築而上,最後終於成功。漢武帝作《瓠子歌》悼之,並在堵口處修築“宣防宮”紀念。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瓠子歌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史記·河渠書
  • 文學體裁:漢樂府
  • 作者:劉徹
基本信息,瓠子歌(其一),原文,釋文,賞析,《瓠子歌》(其二),

基本信息

瓠子堵口(closure of Huzi breach)
西漢時黃河上一次大規模的堵口工程。
中華民族在與自然災害的抗爭中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光輝篇章。歷史上著名的“瓠子堵口”即是人類古代史上的壯舉。漢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黃河在瓠子(今濮陽西南)決口,洪水向東泛濫,南侵淮河流域,十六郡受災。先有汲黯鄭當時堵口,都沒有成功。丞相田蚡為了私利,反對堵口,說河決是“天意”,不能靠人力強塞,23年後,朝廷再下決心堵塞決口。這次堵口武帝親帥群臣參加,沉白馬、玉璧祭祀河神,官員自將軍以下背柴草參加施工。為了堵口,淇園(戰國時衛國著名的園林)的竹子也被砍光以應急需。堵口採用的施工方法是:“樹竹塞水決之口,稍稍布插接樹之,水稍弱,補令密,謂之楗。以草塞其里,乃以土填之。有石,以石為之。”此法類似今平堵法。瓠子堵口成功後,在堵口處修築“宣防宮”。後代多用“宣防”表示防洪工程建設。
瓠子堵口後不久,黃河在下游北岸館陶決口,向北分流,稱屯氏河。屯氏河與黃河平行,起到了分流減水的作用。屯氏河分流70年以後,黃河清河郡境內再次決口,其後決口不斷,到西漢末東漢時,黃河終於棄舊道走新河,主河道再偏東南,在今山東千乘入渤海,這條路線與今黃河相近。

瓠子歌(其一)

漢武帝作。漢元封二年﹐武帝令汲仁﹑郭昌發卒數萬人﹐堵黃河瓠子決口﹐並自臨工地。初堵口不成﹐武帝作《瓠子歌》二章悼之﹐卒塞瓠子。事見《史記·河渠書》。

原文

作者:劉徹 朝代:漢
瓠子決兮將奈何?皓皓兮閭殫為河!殫為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鉅野溢,魚沸郁兮柏冬日。延道弛兮離常流,蛟龍騁兮方遠遊。歸舊川兮神哉沛,不封禪兮安知外!為我謂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齧桑浮兮淮、泗滿,久不反兮水維緩。

釋文

瓠子決口沒法想啊,城鎮村落一片汪洋!錦繡田園不得安寧,堵口失敗盡皆掃蕩;鉅野平原淪為澤國,水闊魚躍寒冬愴愴。滄海橫流慘不忍睹,蛟龍得水欣喜徜徉;朝拜泰山方知災情,還鄉喜悅一掃而光;河神為何如此殘忍,泛濫成災朝野惆悵!淮河泗水都被殃及,水退卻慢得令人心慌!

賞析

這支歌唱出了他的憂愁,他的悲傷;然而悲傷之餘卻是奮起。於是他親臨現場指揮,命令所有隨從的官員們,將軍們全都扛著成捆的樹枝去堵塞決口,這一舉動幾乎為整個人類古代史所僅見,亦為現代西方社會所罕有。

《瓠子歌》(其二)

作者:劉徹
湯湯兮激潺湲,北渡浚流難。搴長茭美玉,河伯許兮薪不屬。薪不屬兮衛人罪,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萬福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