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氨酸血症Ⅱ型

瓜氨酸血症Ⅱ型又稱希特林缺陷病(citrin deficiency),為常染色隱性遺傳病,是由於線粒體內膜的天冬氨酸/谷氨酸載體蛋白希特林功能缺陷導致的遺傳代謝病。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由於編碼希特林蛋白的SLC25A13基因突變導致希特林蛋白功能下降,肝細胞線粒體能量代謝、尿素循環、蛋白質合成、糖酵解、糖異生等多種生化代謝失常,引起複雜多樣的損害。

臨床表現

已報導3種不同的臨床表型,與年齡相關:
1.新生兒期或嬰兒期發病的希特林缺陷導致的新生兒肝內膽汁淤積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是目前最常見的兒科希特林缺陷臨床表型,多在1歲以內發病,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落後、黃疸、肝大、肝功能異常,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低下、溶血性貧血、低血糖等。
2.兒童期發病的希特林缺陷導致的生長發育落後和血脂異常
多在1~2歲發病,大部分患者有典型的高蛋白高脂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偏好,臨床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落後和血脂異常(甘油三脂和總膽固醇水平增高,伴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
3.成人期或青少年發病的成人發病瓜氨酸血症2型:
年長兒或者成人發病,以反覆發作的高氨血症和神經精神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血液瓜氨酸升高、精氨酸上升傾向、蘇氨酸/絲氨酸比值上升等特徵性血漿胺基酸變化,肝臟特異性精氨醯琥珀酸合成酶活性低下。國內外報導的病例於11~79歲發病,表現為反覆發作的高氨血症及其相關神經精神症狀,包括抽搐、行為異常、記憶障礙、定向力障礙或意識障礙等,部分患者可因嚴重腦水腫而死亡。
部分新生兒及兒童時期發病的患者在十年至數十年後可發展成為成人型瓜氨酸血症2型。發病形式常呈間歇性,常因高蛋白飲食、發熱、疲勞、飲酒、藥物等誘因而發作,急性發作時可出現意識障礙、昏迷、猝死。

檢查

1.常規實驗室檢查
血氨增高,常伴有血清轉氨酶、膽紅素和膽汁酸升高,甲胎蛋白顯著升高,纖維蛋白原水平降低。常見低血糖、高乳酸血症、輕度代謝性酸中毒和貧血。
2.代謝組學分析
可見尿液半乳糖、半乳糖醇和半乳糖酸等半乳糖代謝物增高,4-羥基苯乳酸和4-羥基苯丙酮酸等酪氨酸代謝物增高,因此容易誤診為半乳糖血症、酪氨酸血症這兩種遺傳代謝病。
典型病例血液瓜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賴氨酸和精氨酸等胺基酸升高,而纈氨酸、亮和異亮氨酸下降,同時伴長鏈醯基肉鹼水平升高,具有相對的特異性。
3.影像學檢查
CT、MRI和超聲檢查可見脂肪肝表現。單光子發射型CT(SPECT)檢查多提示肝細胞攝取和排泄Tc-99m-EHIDA的能力受損。
4.肝臟病理組織學檢查
主要特點為肝細胞和小膽管內的膽汁淤積、肝細胞內脂肪沉積、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纖維化。
5.基因診斷
由於本病缺乏特異性的臨床和生化診斷標準,SLC25A13基因分析是可靠的確診手段。

診斷

希特林缺陷缺乏特異性的生化或臨床診斷標準,需綜合分析臨床、生化、代謝組學、影像學和病理等多種結果,確診需要SLC25A13基因分析。

鑑別診斷

瓜氨酸血症Ⅱ型與瓜氨酸血症I型、肝外膽道閉鎖、Alagille綜合徵、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症、半乳糖血症、精氨酸琥珀酸尿症及其他肝病症狀有類似之處,可通過血液胺基酸、尿有機酸分析及基因檢測加以鑑別。

併發症

智力損傷、生長遲緩、肝衰竭、癲癇及昏迷等。

治療

新生兒期或嬰兒期發病的希特林缺陷導致的新生兒肝內膽汁淤積症以飲食管理為基礎,即用限制半乳糖並強化中鏈甘油三酯的治療奶粉餵養,並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鋅。
兒童性患者除了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外,口服丙酮酸鈉可改善生長發育落後狀況。
對於成人型患者,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脂飲食,補充精氨酸,可降低血氨水平,改善高甘油三酯血症。精氨酸和丙酮酸鈉可延緩患者肝損傷的進展。
肝臟移植可有效預防高氨血症導致的腦病。

預後

只要診斷治療及時,新生兒期或嬰兒期發病的希特林缺陷導致的新生兒肝內膽汁淤積症患者大多預後良好,但有個別患者因肝硬化及其併發症夭折。
成人型往往病情嚴重,預後相對不良。

預防

1.產前診斷
在先證者SLC25A13基因診斷明確的前提下,母親再次妊娠時應進行產前診斷。
2.成年患者在生育前應進行遺傳諮詢,女性患者孕期、產褥期及哺乳期需密切監測代謝狀況、肝功能及血氨,保證營養。
3. 新生兒篩查
有助於症前發現希特林缺陷患兒,儘早開始干預,避免出現嚴重臨床表現。但是,半數患兒血液代謝改變不典型,應注意避免漏診。
4.飲食要順其自然,要避免攝入過量碳水化合物。
5.大量飲酒或輸注高濃度葡萄糖或甘油、果糖製劑,可觸發代謝危象。對於腦水腫的患者,應注意避免使用甘露醇、高濃度葡萄糖及甘油果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