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C肝)是由屬於黃病毒科的丙型病毒引起,這種病毒對肝細胞造成直接損傷和免疫反應的作用。感染後患兒無症狀,僅在入托體檢時或因其他疾病就診時發現。血清單項轉氨酶升高,抗C肝病毒抗體陽性。C肝的傳播途徑是輸血、注射血液製品及共用注射器等。有輸血史的患兒四個月後應查C肝病毒。患C肝後要及早治療,因為C肝不及時治療,經過十年至二十年後可轉為慢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患肝癌。病情嚴重危及生命。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兒科
  • 多發群體:兒童
  • 常見病因:C型肝炎病毒感染
  • 常見症狀:乏力、活動耐力下降、厭食、腹部不適等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母嬰傳播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C型肝炎病毒(HCV)屬於黃病毒科,基因組為單正鏈RNA,有包膜和核衣殼。主要有5個基因型,我國以Ⅱ型和Ⅲ型為主。C肝病毒加熱煮沸10分鐘、經1:1000的甲醛在37度下處理96小時及紫外線照射、20%次氯酸和氯仿處理均可滅活病毒。

臨床表現

1.急性C型肝炎
潛伏期2~26周,平均7周。多起病隱匿,症狀較輕,常見乏力或活動耐力下降、厭食、腹部不適等。約四分之一的患兒出現輕度黃疸。肝臟輕到中度增大,脾腫大少見。谷丙轉氨酶(ALT)單相增高。病程3~6個月或更長時間。40%~60%轉為慢性C型肝炎。
2.慢性C型肝炎
當患兒乙型與C型肝炎病毒重疊感染時,部分病兒可轉為慢性遷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動性肝炎。病情隱襲、症狀及體徵不明顯。也有些患兒表現面色暗黃、肝掌、肝脾腫大。病毒血症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自然痊癒的可能性極小,部分病兒可發展為肝硬化。
3.亞臨床型C型肝炎
為兒科常見臨床類型。患兒無肝炎症狀,常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醫時發現肝功能異常。進一步做病原檢測得以診斷。
4.病毒攜帶狀態
無肝炎的症狀,定期隨訪也未發現肝臟增大和質地異常,肝功能正常。血清中HCVRNA持續陽性。沒有症狀的慢性攜帶者,真正健康者很少,肝活檢基本正常或呈輕微病變。有的攜帶者10年、20年以後出現肝硬化、肝癌的症狀。
5.嬰兒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點
(1)顯性感染易出現黃疸,脾大較年長兒多見。
(2)經母嬰傳播獲得感染嬰兒可呈短暫的病毒血症,即在出生數月後病毒血症消失,抗HCV多隨之陰轉。
6.C型肝炎病毒與其他病毒混合感染
(1)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混合感染經母嬰傳播獲得混合感染嬰兒的研究表明,兩種病毒有協同致病作用,HIV感染病情進展更快,HCV病毒血症水平顯著增高。
(2)與B型肝炎病毒(HBV)混合感染可加劇肝臟損害,增加發生重型肝炎和肝癌的危險性。HCV複製常占優勢。

檢查

1.血常規及凝血方面的檢查
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凝血相異常標誌肝損害。
2.肝功能檢查
丙氨酸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GOT)、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T)都有不同程度升高。隨著病情進展AST逐漸升高,反映肝細胞破壞較重。
3.病原學檢測
(1)抗-HCV抗體是臨床診斷急性、慢性C型肝炎的重要指標。陽性標明曾經或正在感染C肝病毒。但不能做為早期感染指標,也不能判斷病毒感染階段。
(2)HCV抗原(HCVAg)測定可作為診斷的指標,實際套用的不多。
(3)HCV-RNA的定性檢測有助於C肝病毒感染的早期診斷;血清中HCV量與在肝內的量一致;也可作為抗病毒藥物療效評價的指標
4.腹部B超了解肝臟、脾臟等情況。

診斷

1.特異性診斷
血清抗-HCV陽性,HCVAg陽性或HCVRNA陽性,均可作出診斷。抗-HCV和HCVRNA同時陽性,或連續檢測HCVRNA2次陽性的意義更大。
2.確定診斷
凡臨床診斷為急性、慢性、重症肝炎或肝炎後肝硬化病例,經病原學或血清學特異性診斷方法,確定為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人才作為確診病例。兒童中存在一種以上病毒的重疊或合併感染,需要加以區分。

鑑別診斷

1.中毒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傷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鉤端螺旋體病。中毒性肝炎、寄生蟲病等常並發肝功能異常。繼發的肝損害常伴有原發病的症狀及體徵。
2.嬰兒肝炎綜合徵
新生兒肝炎綜合徵或嬰兒肝炎綜合徵,患兒出現黃疸或生理性黃疸延遲不退,肝脾腫大。病原學上包括可經母嬰傳播的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HCV)、庚型肝炎病毒(HGV),以及巨細胞病毒(CMV)、EB病毒、各種腸道病毒、副黏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弓形蟲等,要作肝炎病毒及呼吸道和腸道病毒檢測明確診斷。
3.營養性疾病
小兒慢性肝炎症狀不明顯,有時表現食欲不振、厭食、噁心、消瘦、生長發育狀況不佳。在考慮營養不良等常見病的同時,應對肝臟功能情況及肝炎病毒進行檢查。
4.代謝性疾病
少見的一些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如酪氨酸血症、瓜氨酸血症、糖原貯積症、半乳糖血症、肝豆狀核變性等,患兒也有肝大和肝功能衰竭臨床表現。這些疾病都有特殊的臨床表現,容易鑑別。

治療

1.治療對象
①急性C肝;②慢性C肝炎;③C肝肝硬化代償期。
2治療方法
(1)干擾素這是治療病毒性肝炎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治療C型肝炎部分患兒受到一定效果。
(2)干擾素加病毒唑干擾素每周三次,病毒唑口服。

預防

1.C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為經血液傳播,獻血員中HCV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之一。因此加強對獻血員隊伍的管理及血液質量控制,消除傳染源。
2.認真開展抗-HCV及轉氨酶篩查。建立對HCV診斷試劑的質量控制,開展更敏感的HCV基因診斷方法,提高篩查陽性率。
3.大力提倡義務獻血,淘汰職業有償獻血制度。
4.加強血液製品的管理,供應安全血製品。嚴格掌握套用血液及血液製品的指征。
5.推廣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輸液器具,並加強對一次性注射、輸液用具生產、銷售環節的質量控制。加強對手術器械、內鏡及透析器械的消毒管理。
6.加強母嬰傳播的預防工作,將抗-HCV及HCVRNA列為孕婦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
7.加強對C型肝炎疫苗的研究,目前尚無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措施可預防HCV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