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溪

瑤溪

瑤溪因溪而得名,張璁贊曰“溪石皆玉色”,遂得名瑤溪。瑤溪景區位於溫州市龍灣區瑤溪街道境內,面積11.0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人文景點有千佛塔、張璁貞義書院等,瑤溪水體景觀豐富多彩,水流源於大羅山東谷,高山石罅中涓涓滲出,匯成溪流,沿瑤溪瀧6公里峽谷跌宕流瀉。碧溪幽谷,蒼崖峽峪,孤峰峭壁,石柱疊岩,素有“桃源仙境”之盛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瑤溪
  • 外文名稱:YaoXi
  • 行政區類別:省級風景名勝區
  • 所屬地區:溫州市
  • 下轄地區:龍灣區
  • 電話區號:0577
  • 郵政區碼:325000
  • 地理位置:龍灣區瑤溪街道境內
  • 面積:11.04平方公里
  • 方言:溫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貞義書院、瑤溪瀧、鐘秀園等
  • 機場:龍灣國際機場
  • 火車站:溫州火車站、溫州動車站
  • 車牌代碼:浙C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地理,歷史,氣候,特色,景區,瑤溪瀧,鐘秀園,洗足潭,楊梅谷,金鐘瀑,半山故址,玄真觀,貞義書院,張璁詩碑文碑,觀荷亭記碑,龍岡山遺址,國安寺石塔,住宿,交通,相臨景點,

地理

瑤溪
瑤溪街道地理位置優越,海陸空交通便捷,距溫州市區16公里,溫強公路穿鎮而過,西接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至龍灣國際機場9公里,北瀕龍灣新港,離金溫鐵路龍灣貨運站2公里。

歷史

瑤溪以張璁文化聞名,美麗的自然風光與人文英華渾然一體,張璁贊其“溪石皆玉色”,而得名為瑤溪。
瑤溪歷史悠久,龍崗山遺址,證明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定居。有始建於唐代的國安寺,宋代千佛塔,明代貞義書院,明清以來名士雲集,眾多摩崖碑刻、文物古蹟點綴於碧水玉石之間,是溫州歷史文化名勝薈萃之地。

氣候

瑤溪伏夏清涼、隆冬燠溫,林果海鮮四時豐饒,瑤溪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伏夏清涼,隆冬燠溫,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小氣候環境使瑤溪成為龍灣區乃至溫州市著名的糧食、蔬菜、花卉、水果和淡水魚生產基地。

特色

“瑤溪”有條溪,一條奔流於石谷中的溪。石上流著水,水中浸著石。晶瑩碧澈,流程五公里。
瑤溪瑤溪
千秋泉水將溪底的花崗岩磨平、刷光;將溪邊的石坡銼圓、擦亮,偶爾還在上面刻出個個圓圓的壺穴。於是在粼粼波光中,無論水上水下的石都成了淺赭、淡黃、乳白的玉石———“溪石皆玉色”(明·張璁語)。
在玉色的石谷中,一川碧泉蜿蜒跌宕,行色匆匆。廣闊平緩處細水潺潺,水白石清明麗如流動的瑪瑙;陡急時湍流嘩嘩,一節節瀟灑的小瀑布沖刷出一面面玲瓏的鏡潭,青綠若翡翠;跌宕最大的三處則成了金鐘潭、板嶂潭、鷺鷥潭,那就是三團淺綠深藍的碧玉了。飛雲湖上好放舟,楠溪江中可漂流,而瑤溪最愜意的莫過於跣足溪灘淺水中,踩著五彩繽紛的卵石戲水了!
王維的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傳唱千古,那只是指“空山新雨後”岩石上流著泉水的剎那,它表達了多么閒適、幽雅的意境。而瑤溪的“清泉”是終年不盡不竭地“石上流”,它流的是不竭不盡的詩情畫意。
瑤溪有峰。四周峰巒疊秀,如髻如螺,如眉如肩,輪廓優美且色彩秀麗。座座峰巒的童岩禿壁間有梅林雜樹相襯,時而樹濃山淡,簇簇綠陰青翠奪目;時而樹稀山重,則片片山坡霞壁蒼顏。恍惚間若令人走進了黃公望(元時大畫家,本市人)的名畫《富春江山居圖》:山如螺、江如帶、瀑似飄紗。一山一形,一石一狀,一水一態。
瑤溪有洞,叫“水石同蹤”。靈岩巨石順著山坡疊起個廿來米長的山洞。曲徑通幽鬼斧神工。洞背形成兩個平坦如簟的平台,登台放眼,四下山色斐綠疊丹。進入洞:羊腸岔道,小徑坎坷。上下跌宕,左右迂迴,洞底有細泉款款,逶迤穿洞而流。時而淙淙,時而泠泠。洞內一谷朝天,一對橫根相連的相思樹山辣椒相傍相偎,這就叫“情人谷”。每天清早,情人谷內可聞到絲絲脂粉香韻(山辣椒發出的幽香)。
瑤溪有瀑布。循著似琴似簫的泉聲溯溪而上,前面水聲如鼓響處即金鐘瀑。金鐘瀑三面峻壁成弧形,中間一水自九十米高處流經三折,娉娉婷婷地飄入新月狀的金鐘潭。似霧如紗、拋珠撒玉。由於上流源遠流長(源於五公里外海拔六百三十米的牛頭墩)植被好,所以金鐘瀑少有“銀瓶乍破”、“鐵騎突出”的失態,不論晴雨,常年保持“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斯文風采。
瑤溪有湖。在群山的螺髻黛眉之間,嵌著個盈盈鮮澄的“瑤湖”。四周的綠色向這兒凝聚,於是積疊成了個三百畝的翠綠碧藍。湖光瀲灩,層波疊翠。“綠”是塵世間最美的藝術品;最好的心靈洗滌劑。於是這三百畝綠水碧波就成了塵囂世界一方怡情養性的淨土。人在湖光山色中,湖山則在人的心中。
瑤溪有溪、峰、洞、瀑、湖。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那飛柔的溪、圓潤的峰、玲瓏的洞、瀟灑的瀑、俏麗的湖,線條都那么柔美,造型都那么嫵媚。細細品味:它的總體形象正巧合了吳越文化的“婉約柔和”之美。於是我們恍然大悟:雖然瑤溪的溪不浩邈;峰不崢嶸;洞不深邃;瀑不磅礴;湖不壯闊。比不上人家國家級“大家閨秀”的國色天姿,但瑤溪是位“小家碧玉”,秀外慧中。它的溪裊裊、峰柔柔、洞幽幽、瀑款款、湖楚楚。嫵媚典雅,正是正宗的江南本土文化特徵的展示!

景區

瑤溪——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溫州市東郊的龍灣區境內,距離市區中心僅16公里,因“溪石皆色”而聞名,有金鐘瀑、瑤溪瀧、鐘秀園、龍崗山千佛塔五大景區,尤以幽谷金鐘、水石同蹤、鐵壁潭影、梅林深、山色湖光、鷺鷥閒雲、煙雨朦朧、仙疊龍崗、千佛春秋、鐘靈毓秀水晶宮等十大景觀最為著名。
瑤溪瑤溪

瑤溪瀧

瑤溪瀧,瑤溪因“溪石皆玉色”而名。沿溪入山,便見險峻瑤溪瀧峽谷。兩岸青山對峙,峭壁千仞;溪中亂石疊疊,水石相搏,捲起白雪千堆。春雨霏霏之際,山色迷濛,似入幻境。大雨之後,溪水奔騰洶湧,卻又是一番景象。

鐘秀園

鐘秀園,即宋瑤溪果園,為瑤溪風景區入口處。瑤溪及其支流穿越其間,盛產雪梨、蜜桃、柑桔和甜橙等。春暖花開時,滿園果花,芳香沁人。

洗足潭

洗足潭在峽谷夾壁下,水色湛藍,旁有平坦石台,相傳為仙人濯足處。鷺鷥潭三面懸崖峭壁,潭水出口蘆葦叢生,形如一鷺鷥。

楊梅谷

楊梅谷(又名龍船頭峽谷),谷內青山夾峙,碧溪潺緩,兩岸楊梅成林。夏時楊梅成熟,一時紅果綠葉,別有風光。

金鐘瀑

金鐘瀑在龍船頭峽谷間,一瀑三折,傾入碧波深潭之中,聲如洪鐘轟鳴。景點內有明朝世宗皇帝賜張璁的貞義書院、一品家廟和青宮太師等10多座牌坊。

半山故址

半山“繚碧園”故址在蜈蚣山北坡與龍岡寺一帶盆地,這是王叔果(1516-1588)的祖塋及小築所在,先後經營近百年,也是永嘉名流聚會觴詠的“世外仙源”。附近尚有半山摩崖題刻。

玄真觀

玄真觀原為“李主事祠”,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由於年代久遠,於1939年改建為玄真觀,1990年再次重建。面積為1300平方米,共兩進,旁邊有朵房,前進上書“玄真觀”三個隸字,後進為玄真觀主祠,上面懸掛“佛師帝主”大匾,裡面有木雕佛像。觀前有兩對從李階墓前移來的石馬、石羊。石獸精雕細琢,神態自然,栩栩如生。相傳張璁少年時曾在瑤溪李階門下就讀,李階為明朝正德六年(1511)登進士第,升為員外郎,後又歸隱。
瑤溪瑤溪

貞義書院

初名羅峰書院,明武宗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張璁為舉人時所建,用以授徒講學。嘉靖七年(1528年)世宗皇帝為之敕建“敬一堂”、“抱忠堂”而更新之,賜名“貞義書院”,詔"有司加意修葺,務須宏麗堅固,用垂永久"。貞義書院地處臥龍潭下,三疊岩邊,前有荷池,後多叢竹。是古代溫州唯一奉旨敕建的書院。
張璁(1475-1539),民間稱之張閣老,字秉用,號羅峰,明世宗朱厚熜賜名孚敬,字茂恭,永嘉三都(今龍灣區普門村)人。張璁少懷大志,18歲考中秀才,24歲中了舉人,後七試不弟,於是在瑤溪築羅峰書院,聚徒講學,後於正德十五年二月,八應禮部試,獲雋。正德十六年五月十五日,張璁於奉天殿補行殿試,中二甲進士,觀政禮部,從此進入仕途,年已四十七歲。張璁是明朝的一位改革家,在嘉靖前期秉政期間,改革科舉制度、倡行三途並用之法、整肅學政、整飭言路、更新憲綱、清除翰林院積弊、強化內閣職能、裁革冗濫、革除鎮守中官、除去外戚世封、清理勛戚莊田等,其改革以最大限度掃除了百餘年來的明代積弊。
明實錄》卷二百二十一,評價:張璁“剛明峻潔,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其掌都察院,不終歲而一時風紀肅清,積弊頓改。在內閣,自以受上特知,知無不言。密謀廟議,既同事諸臣,多不與聞者。至於清勛戚莊田,罷鎮守內官,百吏奉法,苞苴路絕,海內治矣。至其持議守正,雖嚴諭屢下,陳辭益剴切不撓。上察其誠,久久益敬信之,常以元輔羅山呼之而不名。”
《群談采余》卷六,評價:張璁“公釐革夙弊,力除鎮守各局,並裁酌一切軍民利病,我朝之治,聿然中興。世稱相業風節。”
耳談類增》卷一,評價:張璁“殫精悉慮,體國不私。在吏、兵二部,時人所指為美莊肥庫,絕不私黨。革鎮守,裁閹寺,清政本。日與天子爭可否,一言不允,即乞休,立乘車出張家灣,行李瀟然無長物,必中旨懇留,遣使數回,乃返。屢屢如此,曾不以遇合固寵順旨,植黨營私。其廉潔忠耿,匡弼輔翊,亦可謂社稷之臣。”
中國通史》第八冊第261頁,評價:張璁“始終清廉自守,博學明辨,而又勇於革新,可謂嘉靖朝難得的賢相,也是有明一代少見的閣臣。”
張璁生平著作甚豐,有《禮記章句》、《大禮要略》、《嘉靖溫州府志》、《羅山文集》等書行世。張璁在溫州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和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在溫州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

張璁詩碑文碑

張璁詩碑文碑(兄弟岩碑和觀荷亭記碑)現存瑤溪張氏小宗內。兄弟岩碑,詩碑題“兄弟岩”,詩云:“‘溪口三巨石,開闢為兄弟。惡工伐其尤,誰為謀大啟。我兄弟多故,感此輒流涕。願爾兩相依,長鎮溪山底。’嘉靖八年(1529年)春三月吉日光祿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邑人張璁書。”碑之額、腳已失,字作行楷,甚遒勁。
瑤溪瑤溪

觀荷亭記碑

觀荷亭記碑,文碑為《觀荷亭記》,文曰:“亭上舊有三疊岩,予嘗有詩云:‘合沓北山巔,已牢不可破。堅剛渾一體,勿疑還個個。剛鎚莫相欺,厲禁幾經過。請看半山人,正在隆中臥。’有旗障岩詩云:‘小劇日焚香,山靈滋供養。絕壁凌飄風,觀望似旗障。我欲請山靈,勒移於其上。遊子慨我欺,誰是山中相。’兩山夾溪亭,下匯為大池,夏子仲振,昔為予嘗種蓮,予贈之詩云:‘五月一日分荷栽,只恐今年花未開。明年花開主人遠,也應念我看花來。’時予為舉子,歲月雲邁,物序感心,今果成荷池矣,作《觀荷亭》。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年)二月望日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張孚敬識。”出土時額、腳俱全。

龍岡山遺址

龍岡山遺址為新石器晚期至戰國,為溫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上河濱龍岡山,範圍約1500平方米,遺物豐富,有石器和陶器兩類。石器有柳葉形石鏃、穿孔石矛。陶器有夾砂紅陶、泥質紅陶、黑皮陶、印紋硬陶,器形有釜、瓿、缽、壺、罐、紡輪等,拍印紋飾有籃紋、直條紋、編織紋雲雷紋及刻劃的曲線紋。曾在距地表30厘米處發現半球形紡輪一件,平面滿飾梳齒、篦點和弦紋相組合的紋飾。

國安寺石塔

國安寺石塔在皇岙村。國安寺建於唐乾符(874~879)間。原九進,計大小百間,木石結構,現存三進,為清中期改建。石塔位於寺院的東首,建於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因塔身浮雕佛像1026尊,亦稱千佛石塔。塔系青石仿木結構,樓閣式,平面呈六邊形,9層實心。塔頂早毀,殘高17餘米,台基雕“九山八海”紋,須彌座刻仰覆蓮,束腰各面浮雕獅獸。塔身每層面表石板上均浮雕多尊佛像,分排趺坐於壺門蓮花座或須彌座上,並雕有身光和垂幔。1988年6月7日浙江省文物局批覆國安寺石塔塔剎、副階復原設計。1989年12月12日被列為第三批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住宿

目前,瑤溪大峽谷已推出系列小木屋和農家樂。遊客可自由的選擇農家住上一二天,遊客接待中心統一安排吃、住、行,經濟實惠。既可在農家的菜圓里自摘小菜,也可自選高山土特產,選購高山土雞野鴨,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去感受人生的真締。

交通

交通:在安瀾亭碼頭東側的陡門頭乘6路車或飛霞橋(汽車南站)乘9路車直達瑤溪。
自駕車:台州、福建方向可沿甬台溫高速從溫州狀元出口下,沿著機場路一直往東走,到達瑤溪鎮,往南即可到達瑤溪風景區;
金華方向,沿著金麗溫高速望東走,到溫州南白象立交,走甬台溫高速,從溫州狀元出口下,再著機場路一直往東到達瑤溪鎮,往南即可到達。 區內現建有溫州外商活動中心,按四星級旅遊涉外飯店標準建造,集會議商務、餐飲、住宿於一體。

相臨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