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森林公園

牛首山森林公園

牛首山森林公園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由牛首山祖堂山將軍山、東天幕嶺、西天幕嶺、隱龍山等諸多大小山組成。牛首山屬於寧鎮丘陵西段南支,山高248米,因山頂南北雙峰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覽古》曰:“遙望兩峰爭高,如牛角然。”

牛首山周圍有感應泉、虎跑泉、白龜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虛閣、地湧泉、飲馬池等自然景觀及佛頂寺佛頂宮宏覺寺弘覺寺塔鄭和墓抗金故壘等人文景觀。牛首山風景宜人,每歲屆春金陵百姓傾城出遊,故有“春牛首”之稱。清乾隆年間“牛首煙嵐”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牛首山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南京市江寧區
  • 面積:約500公頃
  • 級別:省級森林公園
  • 地理區域寧鎮山脈
  • 氣候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批准時間:1995年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南京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地區文化,主要景觀,宏覺寺,弘覺寺塔,鄭和墓,抗金故壘,出遊指南,

歷史沿革

南朝梁時,司空徐度在牛首山興建寺院,取名佛窟寺。唐代改名長樂寺。
唐代大曆九年(774),代宗李豫感夢,在東峰建造了一座七級浮屠,即仍然巍然屹立牛首山巔的弘覺寺塔。弘覺寺塔有碑,詩人劉禹錫撰寫碑文《牛首山第一祖法融大師新塔記》。
唐朝天寶初,牛首山改名為“天闕山”。
南唐後主李煜時,長樂寺改名為弘覺寺,弘覺寺塔便因寺得名。宋、元、明時,寺院名稱屢易,到明正德年間才又恢復原名。清代,為避乾隆皇帝之諱(愛新覺羅·弘曆),將寺名改為宏覺寺,塔也改稱宏覺寺塔。現存的弘覺寺塔經文物部門考證,是明初重建的。
在“大煉鋼鐵”的年代,發現了牛首山有鐵礦,經數年採挖,一隻牛角便做了“貢獻”,牛首山已成為了一頭獨角牛。
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省級森林公園,2002年4月正式掛牌運營。
2008年,牛首山景區的保護性開發啟動,初步打造出了一個集旅遊休閒、觀光健身、踏青攬勝為一體的休閒旅遊景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牛首山地區位於南京的南郊,距中華門10公里,由牛首山(海拔248米)、祖堂山(海拔256米)、將軍山、東天幕山、西天幕山、隱龍山、象山、獅子山韓府山、塔園山等諸山丘組成。牛首山山脈,屬寧鎮山脈西段三個中的南分支,屬沿江低山丘陵的一部分。
氣候
牛首山地區地處北亞熱帶中部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無霜期237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7%,平均降雨量1005.7毫米。
土壤
牛首山地區的地帶性土地以黃棕壤為主,在牛首山、將軍山一帶,受基岩風化的堆、坡積物的成土母質影響。分布在山頂、山脊的土層較淺,有機物含量較高,表土為深灰色,微酸性。山地土壤pH值5.5-6.5。
牛首山森林公園地理位置

自然資源

牛首山盛產松、竹、茶、蘭。其茶,香色俱佳,名天闕茶。其蘭,一莖十數花(蕙蘭),葉少而闊,色碧香馥。其桃李爛若雲霞,漫坡杜鵑、山茶。
此外,牛首山中還出產十分珍貴的矽化木化石,可與南京雨花石相提並論。

地區文化

“天闕”由來
公元317年,晉元帝司馬睿渡江初建東晉王朝時,定都建康(今南京)。大興年間,元帝想在都城的正南門宣陽門外建立雙闕,以示皇權的至尊。當時眾官議論紛紛,都說義興(宜興)漢司徒許玉墓前的二闕高壯,可以遷到這裡。丞相王導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東晉政權草創,財力不足,連城牆都還用竹籬笆代替,哪有條件建闕。王導思索了幾天,有一天,他陪晉元帝乘輿出宣陽門,往南眺望,只見牛首山兩峰對峙,十分壯觀,便遙指山峰說:“此天闕也,豈煩改作!”元帝明白王導的苦心,就聽從他的意見,取消建立雙闕的計畫,稱牛首山為天闕山。《昭明文選》中陸倕的《石闕銘》里即有“乃假天闕於牛頭”的記載。
佛教興盛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裡,曾住過高僧辟支和尚,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為仙”,因此住過的山洞稱辟支佛洞,又稱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稱仙窟山。
唐太宗貞觀六年(632),牛首山成了佛家“牛頭宗”(一名“牛頭禪”)的發祥地。佛家稱“江表牛頭”即指此。
自梁代到明代的千餘年間,牛首山一直是僧人鹹集,群賢畢至之地。余賓碩描寫它:“秀宇層明,松嶺森陰,綺館繡錯,漂渺玲瓏”。在牛首山東峰捨身崖的感應泉旁,有明景泰六年(1455)詩刻。鳳字形石壁上除有梵文和詩刻外,還有4龕石刻佛像,多者達75尊,大者近2米。足見明代佛教盛況之一斑。明、清時代牛首山上古木參天,寺院依山而築,猶如蜂房鴿舍,鱗次櫛比。寺僧每於春秋二季在“天闕山房”種植蘭花,以待遊人。

主要景觀

宏覺寺

宏覺寺,原名佛窟寺,司空徐度建於梁天監二年(503),位於牛首山南,後更名普覺寺。唐法融和尚在此講經說法,創立了“牛頭禪”,名聲大振。南唐時,又在普覺寺基礎上擴建毗盧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雲梯等,規模宏偉,香火盛極一時。明洪武初年,寺院大規模整修復稱佛窟寺,後更名為宏覺寺。並在崖壁上雕鑿佛像、文字,形成摩崖石刻,然歷經兵燹和幾百年的侵蝕風化,如今寺廟僅存遺址,摩崖石刻字跡已模糊難認了。
宏覺寺宏覺寺

弘覺寺塔

弘覺寺塔弘覺寺塔
弘覺寺塔,位於牛首山東峰南坡,唐大曆九年(774)代宗李豫感夢“修峰頂七級浮屠”而建,磚砌。明代重修,塔高36.65米,七級八面,每面有壺門一座,小窗兩扇,雕木飛檐,古樸端莊,為南京地區著名的古建築之一。1956年,在塔下發現一座地宮,內藏明代鎦金銅塔,佛像、金瓶和青衣瓷罐等珍貴文物,均收藏於南京市博物館內。1992年市、縣文管部門將塔修復如故。

鄭和墓

鄭和墓,位於牛首山南麓,南唐二陵西側,為明代偉大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之墓。《上江江寧兩縣誌》載該墓系“永樂中賜葬山麓”,東、北、西三面有祖堂、牛首、翠屏、岱山、吳山環抱。墓前可眺長江滾滾東流水。1985年為紀念鄭和首航西洋580周年,由江寧縣文教局重建。在鄭和墓旁,還加築了陳列室一座,展覽陳列有關文物。
鄭和墓鄭和墓

抗金故壘

抗金故壘,位於牛首山東側至將軍山韓府山一帶。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兵分二路渡江,連破建康等重鎮,在遭到江南人民英勇抵抗後於建炎四年(1130)北撤,途經鎮江復遭南宋名將韓世忠的水軍阻擊,金兀朮率兵逃往黃天盪,退路被封,只好取道建康,岳飛在牛首山到韓府山一帶築壘伏兵,大戰金兀朮,逼使金兀朮退回黃天盪。
抗金故壘抗金故壘

出遊指南

最佳出遊時節:春季
餐飲:農家土菜、特產茶等
購物:土特產、茶
公交:
駕車:
沿寧丹公路出城,過公路收費處走8公里,右側就是牛首山入口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