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毒症

熱毒症

熱毒症是中醫病症名。即溫毒。指火熱病邪鬱結成毒。也是疔瘡、丹毒熱癤等急性熱病的統稱。又稱“火毒”。火熱鬱積所成,易導致疔瘡癰腫之類的邪氣。

基本介紹

  • 別稱:溫毒
  • 中醫病名:熱毒症
  • 英文名稱:Heat toxin syndrome
  • 常見症狀疔瘡癰腫
  • 傳染性:無
概述,鑑別要點,臨床表現,其他措施,

概述

發熱是機體的一種全身性病理反應,由於致病因素不同,發熱機制也各不一樣,大致外感發熱由邪正交爭,或邪氣入里化熱,內傷發熱由於陰陽氣血不足引起的為多,亦有由於氣滯、血瘀、宿食導致發熱者,則多用實證。總之,熱邪多致發熱,在機體內陰虛、陽盛亦發熱。所以臨床需當辨外感與內傷兩大證型。中醫把致病的外因分為六種,稱作六淫,分別是風、寒、暑、濕、溫、熱;熱毒只是其中之一。

鑑別要點

首先要了解發熱的病因,是外感邪氣還是內傷陰陽失調?何時發熱?病位何處?以及發熱的性質,有哪些主要可鑑別的全身或局部伴隨症狀。最後還要了解發熱的一些生理變異以別病理性發熱。
發熱病因: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一般區分為外感性和內傷性兩大類。
(1)外感性發熱:許多外界致病因素都可引起發熱,其中以溫熱之邪最為重要,包括風邪、暑邪、燥邪及火邪。陰寒一類邪氣引起的外感發熱其勢輕微。
(2)內傷性發熱:以臟腑氣血陰陽的失調和七情改變為主要原因,可分下列幾個方面:
陰虛:久病傷陰,以溫熱性病、久瀉病為常見。或治療不當,如過多汗、吐、下及溫燥之病亦可使陰液虧耗,陽氣偏盛而發熱。
陽虛:久病陰寒病證,或寒涼藥治療過伐,使陽氣虛浮面發熱。
陰虛或陽虛都以五臟損傷為主要病理基礎,而腎為先天之本,內寄水火陰陽二氣,故腎臟在陰陽虛損性發熱中尤其顯得重要。
氣虛:常以勞倦傷中熊脾胃為主要病理過程。所以勞傷為本症主要誘因。
血虛:侵性久病,逐漸損傷心、肝、脾等髒,或種種原因引起血量丟失過多。
⑤氣滯:七情不暢,肝失調達,經脈郁滯。多因郁怒而發,熱勢常隨情緒好壞而波動。
⑥宿食:食積中焦,尤以小兒脾胃功能尚弱發病較多。
瘀血:凡瘀血已成,無論因何種原因引起的,久不得消散,必逐漸瘀阻經脈,壅遏發熱。

臨床表現

手足局部冷痛,痛處膚色青紫發涼,得溫痛減,遇冷痛劇,或少腹拘急冷痛,或婦女少腹冷痛月經後期,經色紫暗,夾有瘀塊,伴畏寒肢冷,喜溫惡寒,舌淡紫苔白滑,脈沉遲或澀。

其他措施

1、針刺治療: 取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合谷陽陵泉百會神闕。用此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鐘。
2、推拿治療: 足底部輕輕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
3、調護方法
(1) 注意臥床休息,症狀有顯著減輕或好轉後可適當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疲勞為原則。
(2) 對發熱者,需每日測體溫3~4次,待體溫正常後每日測體溫1~2次。
(3) 可進豐富營養的食物或清淡的食物,禁辛辣、酒等助熱之品。
(4) 患者在治療期間和恢復階段,應禁止性生活,因房勞傷腎氣,有礙於康復,甚至加重病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