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根皮(烏桕根皮)

烏桕根皮(烏桕根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烏桕根皮為大戟科植物烏桕的根皮和樹皮,分布於中國華東地區、中南地區、西南地區及台灣省。根含白蒿香豆精(artelin),東莨菪素(scopoletin)。根皮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可清熱利濕,拔毒消腫。根煎劑有瀉下作用;根皮所含花椒油素有殺腸蟲作用,藥用價值很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烏桕根皮
  • 拉丁學名:Cortex Sapii Radicis
  • 別稱:卷根白皮、卷子根、烏桕木根白皮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中國華東地區、中南地區、西南地區及台灣省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中藥屬性,現代研究,化學成分,顯微鑑定,中醫傳承,文獻記載,實用驗方,用藥禁忌,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烏桕(chiness tallow tree),落葉喬木,高達15米,具白色乳汁。樹皮暗灰色,有縱裂紋。葉互生;葉柄長2.5-6厘米,頂端有2腺體;葉片紙質,菱形至寬菱狀卵形,長和寬約3-9厘米,先端微凸尖到漸尖,基部寬楔形,下面初時粉白,後漸成黃綠色,秋季變紅色;側脈5-10對。穗狀花序頂生,長6-12厘米;花單性,雌雄同序,無花瓣花盤;最初全為雄花,隨後有1-4朵雌花生於花序基部;雄花小,10-15朵簇生一苞片腋內,苞片菱狀卵形,先端漸尖,近基部兩側各有1枚腺體,萼杯狀,3淺裂,雄蕊2,稀3,花絲分裂;雌花具梗,長2-4毫米,著生處兩側各有近腎形腺體1,苞片3,菱狀卵形,花萼3深裂,子房光滑,3室,花柱基部合生柱頭外卷。蒴果橢圓狀球形,直徑1-1.5厘米,成熟時褐色,室背開裂為3瓣,每瓣有種子1顆;種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蠟。花期4-7月,果期10-12月。
種子能取蠟、榨油,可制蠟燭肥皂油漆等;葉可做黑色染料;葉和根皮溝入藥,能消腫解毒,利尿瀉下,並有殺蟲的效能;樹皮和葉可提制拷膠,含量約10%;木材堅韌細緻,淡黃色,不翹不裂,適宜作雕刻器具;烏相生長迅速,也是重要的綠化樹種,秋季樹變為橙黃或紅色,頗為美觀。 根皮含花椒素;葉含異懈皮廿、鞣質、烏桕苦味質;種子含脂肪油,油內有棕櫚酸、月桂酸、肉豆蔻脂酸和珠光脂酸等。
紅葉烏桕:大戟科,烏桕屬,烏桕的變種
形態:落葉喬木,高達15m;樹冠圓球形。樹皮暗灰色,淺縱裂;小枝纖細。葉互生,紙質,菱狀廣卵形,長5~9cm,先端尾狀,基部廣楔形,全緣,兩面均光滑無毛;葉柄細長,頂端有2腺體。花序穗狀,頂生,長6~12cm,花小,黃綠色。蒴果3棱狀球形,徑約1.5cm,熟時黑色,3裂,果皮脫落;種子黑色,外被白蠟,固著於中軸上,經冬不落。花期5~7月;果10~11月成熟。
紅葉烏桕紅葉烏桕
習性:喜光,喜溫暖氣候及深厚肥沃而水分豐富的土壤。較耐寒,並有一定的耐旱、耐水濕及抗風能力。多生於田邊、溪畔,並能耐間歇性水淹。對土壤適應範圍較廣,無論沙壤、粘壤、礫質壤土均能生長,對酸性土、鈣土及含鹽在0.25%以下的鹽鹼地均能適應。烏桕一年能發幾次梢但秋梢易枯乾。主根發達,抗風力強;生長速度中等偏快,當年生苗可達1m以上,水肥條件好的可達2m。一般4~5年生樹開始結果,10年後進入盛果期,60~70年後逐漸衰老,在良好的立地條件下可生長到百年以上。烏桕能抗火燒,並對二氧化硫氯化氫抗性強。

生長環境

溫暖濕潤氣候,喜陽光。耐乾旱、耐瘠薄、耐鹽鹼、抗風、抗病蟲害能力較強,耐短期漬水。不耐嚴寒、不耐久蔭。在中國黃河以南年平均氣溫15℃以上、年降水量700mm地區均可生長。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壤上或壤上栽培為宜。

分布範圍

生於山坡、村邊、路旁。產於華東、中南、西南及甘肅。

主要價值

烏桕樹冠整齊,葉形秀麗,入秋葉色紅艷可愛,不亞丹楓。幼齡樹若進行疏枝修剪定型,樹型似團團雲朵,甚是美觀。植於水邊、池畔、坡谷、草坪都很適合。若與亭廊、花牆、山石等相配,也甚協調。冬日白色的烏桕籽掛滿枝頭,經久不凋,也頗美觀,古人有“偶看桕樹梢頭白,疑是江梅小著花”的詩句。烏桕在園林綠化中可栽作護堤樹、庭蔭樹及行道樹。
烏桕在中國歷史上是重要油料樹種,其種籽的主要用途用於香皂、蠟紙、蠟燭、油漆油墨等相關行業。進入70年代以後,化學工業的迅速發展,烏桕種籽的需求量逐年減少,烏桕樹也隨之自行銷毀,至今將瀕為稀有樹種,成為綠化行業的一項空白。

中藥屬性

藥材概述
中文名稱:烏桕根皮
烏桕及烏桕根皮(左下)烏桕及烏桕根皮(左下)
拉丁文名稱:Cortex Sapii Radicis
英文名稱:Chinese Tallowtree Root-bark
別名:卷根白皮、卷子根、烏桕木根白皮
來源:烏桕根皮為大戟科植物烏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的根皮。
採制:10月至次年2月挖根,取根皮洗淨,切片,曬乾。
性狀:根皮呈不規則塊片或捲成半筒狀。外表面土黃色,有縱橫紋理,並有橫長皮孔;內表面較平滑,淡黃色,微有縱紋。折斷面粗糙。
化學成分: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鞣花酸。
性味歸經:性微濁,味苦;有小毒;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拔毒消腫。用於水腫、臌脹、症瘕積聚、二便不通、濕瘡、疥癬、疔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

烏桕根含白蒿香豆精(artelin),東莨菪素(scopoletin)。根皮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樹皮含莫雷亭酮(moretenone),莫雷亭醇(moretenol)及3-表莫雷亭醇(3-epimoretenol),3,3'-甲基並沒食子酸(3,3’-methyl ellagic acid)。莖皮含6,7,8-三甲氧基香豆精(6,7,8-trimethoxycou- marin),莫雷亭酮,莫雷亭醉。植株合反式-2-順式-4-癸二烯酸乙酯(ethyl trans-2-cis-4decadienoate)。

顯微鑑定

根皮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皮層薄,細胞切向延長。韌皮部寬,射線寬1-2列細胞。皮層和韌皮部均散有單個或成群的石細胞及纖維;石細胞黃色,不規則形、類圓形或橢圓形,周圍的細胞中常含有草酸鈣方晶;纖維多為晶纖維。此外,有少數草酸鈣簇晶

中醫傳承

文獻記載

1.《綱目》:烏桕根,性沉而降,利水通腸,功勝大戟。一人病腫滿氣壯,令掘此根,搗爛,水煎服一碗,連行數行而病平。氣虛人不可用之。此方出《太平聖惠方》,但不可多服爾。
烏桕及烏桕根皮(右下)烏桕及烏桕根皮(右下)
2.《本草經疏》:烏桕木根皮,與巴豆牽牛大略相似。入手、足陽明經,其主暴水癥結積聚者,皆二經為病,苦能泄,辛能散,溫能通行腸胃,則諸症無不除矣。
3.《本草衍義補遺》:解蛇毒,
4.《生草藥性備要》:治爛腳,癩,蛇傷,乳癰,酒頂,酒瘋腳;治坐板癩,搗爛用鹽少許坐,熱又換。
5.《本草備要》:瀉熱毒,療疔腫,解砒毒。
6.《醫林纂要》:殺魚蟲毒。
7.《植物名實圖考》:根:解水莽毒。
8.《分類草藥性》:根:專治食積,消虛熱,下虛氣,消腫。
9.《嶺南採藥錄》:治頭風,腳氣,橫痃,便毒。
10.《南寧市藥物志》:根為瀉下峻藥,並可催吐。
11.《唐本草》:主暴水癥結積聚。
12.《日華子本草》:治頭風,通大小便。

實用驗方

[常用內服方]
1.鮮烏桕根皮煎水服,治水腫、瘕瘕積聚。
2.鮮烏桕根皮煎水服,治傳染性肝炎、腎炎。
3.配木通、茯苓、澤瀉等煎水服,治遍身水腫、二便不利。
[常用外用方]
1.鮮烏桕樹皮搗爛調米酒外敷,治毒蛇咬傷、跌打損傷、遍
身疼痛。
2.鮮烏桕根皮煎水趁熱外洗,治風疹斑塊、全身瘙癢。
3.將烏桕根皮研細末外用,治腳氣濕瘡。

用藥禁忌

體虛者忌服。
1.《綱目》:氣虛人不可用之。
2.《本草經疏》:脾虛不能制水,以致水氣泛濫,法當補脾土為急,此藥必不可輕用。如果元氣壯實者,亦須暫施一、二劑,病已即去之。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嫁接繁殖。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11月待種子充分成熟,果殼已開裂時,從壯年樹上採種,種子要經脫蠟處理,可用60-80℃的熱水浸泡,不停地攪拌種子使除去蠟皮;或用30-40℃溫水浸種24h,使蠟皮軟化,再搓或搗去蠟皮,淘洗乾淨。播種前種子用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350-400kg噴拌。2-3月按行距30cm開溝,溝深1.5cm,將種子播入,覆土,4月中旬出苗,進行鬆土除草,5月追施硫酸銨或人糞尿。第2年按行株距(3-5)m×(3-5)m定植。嫁接繁殖:選優良品種一年生的枝條做接穗,或採種時枝條連同果穗一起剪下,用濕砂貯藏,作接穗用。嫁接方法可芽接或穗枝接法。
烏桕烏桕
田間管理
幼苗期每年鬆土除草3-4次;追肥2-3次,5 月上旬施硫酸銨或尿素或人畜尿,6-7月增施鉀肥,冬季施廄肥或堆肥。整枝修剪,形成傘形樹冠,冬季短截為主,結果樹在采果後,剪除下垂枝、重疊枝、病蟲枝。修剪原則:強樹弱剪,弱樹強剪,內膛強剪,外圍弱剪。利用潛伏芽,可進行老樹更新
烏桕烏桕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蟲害有木腐蛾、大袋蛾褐邊綠刺蛾、刺娥、綠尾大蠶蛾烏桕毒蛾、水青蛾、樗蠶、烏桕蚜蟲、黃斑蝽、赤條蝽天牛、華北大黑金龜子、銅綠金龜子等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