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烏桕根

山烏桕根

山烏桕根,中藥名。為大戟科烏桕屬植物山烏桕Sapium discolor (Champ. ex Benth.) Muell. Arg.的根及根皮。植物山烏桕,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利水通便,消腫散瘀,解蛇蟲毒之功效。主治大小便不通,水腫,腹水,白濁,瘡癰,濕疹,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烏桕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大戟目
  • :大戟科
  • :烏桕屬
  • :山烏桕
  • 採收時間:秋後
  • 毒性:小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山柳《天目山藥用植物志》,山柳烏桕《貴州中草藥名錄》,紅心烏桕(廣州)。

入藥部位

根及根皮。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入脾、腎、大腸經。

功效

利水通便,消腫散瘀,解蛇蟲毒。

主治

大小便不通,水腫,腹水,白濁,瘡癰,濕疹,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便秘,紅烏桕根30g。水煎溫服。(《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癰瘡,跌打腫痛,用鮮山烏桕根皮9-15g,乾用3-9g。米炒,水煎服。(《廣東中草藥》)
3、治小便淋瀝,紅烏桕根60g、金砂蕨藤18g。車前草30g。水煎,白糖60g沖服。(《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尿路結石,山烏桕根15g,柘樹根30g,鮮石韋30g,鮮海金砂30g。每日1劑,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5、治白濁,山烏桕根15g,豬肉6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搗汁。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使用注意

孕婦和體弱者忌服。

炮製

採集加工:秋後採挖,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烏桕,別名紅葉烏桏《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紅烏桕、紅葉烏桕《全國中草藥彙編》。落葉喬木或灌木,高達10m。小枝灰褐色,有點狀皮孔。葉互生;葉柄長2-7.5cm,頂端有腺體2;葉片紙質,橢圓狀卵形,長3-10cm,寬2-5cm,全緣,下麵粉綠色;側脈8-12對。穗狀花序頂生,長4-9cm;單性,雌雄同序,無花瓣及花盤;雄花花萼杯狀,先端不整齊齒狀裂,雄蕊2,極少3;雌花生在花序的近基部,萼片3,三角形,子房卵形,3室,花柱3,基部合生。蒴果球形,黑色,直徑1-1.5cm;種子近球形,長4-5mm,直徑3-4mm,外被蠟層。花期4-6月,果期6-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平原、丘陵、山地的疏林或灌木叢中。

相關論述

1、《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蛇傷,瘡癰,皮膚濕疹,理跌打。”
2、《福建藥物志》:“瀉下逐水,除濕消腫。治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通,白濁,痔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