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南薰

漆南薰

漆南薰(1892—1927),四川江津(今屬重慶市李市人,早年在江津中學讀書,1912年入成都聯合中學。1915年,留學日本,入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部。1924年歸國,在上海政法大學任教。1925年秋回到重慶,擔任《新蜀報》主筆,積極宣傳革命。同時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向時俊師政治部主任,培訓了大批青年參加革命鬥爭。他不顧反動軍閥的恐嚇,經常發表文章和講演,揭露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壓迫剝削中國人民的罪行,系統宣講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7年3月31日,在打槍壩舉行“重慶各界反對英帝炮擊南京市民大會”,他被推舉為大會執行總主席。當大會即將開始時,軍閥劉湘王陵基突然對集會民眾進行血腥大屠殺。他臨危不懼,站立在主席台制止暴徒行兇,中彈受傷後從主席台後的城垛墜下,被埋伏的軍閥暴徒逮捕,隨即慘遭殺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漆南薰
  • 別名:字樹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江津縣李市鄉(今屬重慶市)
  • 出生日期:1892年
  • 逝世日期:1927年3月31日
  • 職業:經濟學家、革命活動家
  • 畢業院校:日本京都帝國大學
  • 代表作品:《資本帝國主義與中國》、《經濟侵略下之中國》等
早年經歷,東渡扶桑,學成歸國,投身革命,壯烈犧牲,人物紀念,

早年經歷

漆南薰(1892—1927),字樹棻,20世紀20年代中國頗有影響的著名經濟學家、四川國民黨左派活動家、新聞戰線上英勇頑強的反帝反封建戰士;1927年,在重慶“三·三一慘案”中被特務虐殺,時年35歲。
漆南薰(前右)與家人在日本留學時留影漆南薰(前右)與家人在日本留學時留影
1982年11月1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為革命烈士
漆南薰1892年生於四川江津縣李市鄉一世代書香門第之家。自幼聰穎好學,“稍長,重氣節,慷慨有大志”。在江津中學讀書時,在家中牆上奮筆題寫岳飛的愛國詩篇,抒發他的救國之志,並用以自勉。
後因反對學校當局迫害學生而被無理開除,轉赴成都入成都府中學堂,與郭沫若同校;他學習成績優秀,對政治的興趣很濃。

東渡扶桑

1915年,漆南薰赴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和第四高等學校。畢業後,考入京都帝國大學經濟部,受教於著名經濟學家河上肇,在其影響薰陶下,逐漸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留學期間,他對在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統治蹂躪下,災難深重的祖國更為關注。每與同學郭沫若、王學文等談及國事,總是慷慨激昂,聲淚俱下。
從大學三年級起,即潛心收集了大量有關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資料,通過分析研究,選寫了《資本帝國主義與中國》的畢業論文,深受導師河上肇的讚許。

學成歸國

1924年,漆南薰學竟歸國,任教於上海法政大學,繼續深入研究中國經濟問題,在畢業論文的基礎上,於1925年寫成了一部約30萬字的專著《經濟侵略下之中國》。
他在書的《著者序》和《讀者注意》中公開聲明,此書系採用馬克思派學理以解決中國經濟問題,“因為世界上除了馬克思派,實無人將資本帝國主義的真象暴露於外。”全書以揭露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中國的罪行為理論中心,在我國政治經濟學界第一次根據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的基本原理,科學地提出了“資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這一本質問題,揭示了處於半殖民地地位的舊中國遭受到列強殘酷蹂躪的根本癥結。從而喚起中國人民奮勇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揭開了近代中國經濟史上的新篇章。
當郭沫若在得到此書手稿後,手不釋卷,“讀了一晝夜,一口氣便讀完了”,並驚喜望外,欣然為之作序。肖楚女在評論此書時寫道:“我們願意以誠懇之態度,介紹於國民之前……尤其是青年的革命者-所應當人手一卷的書。……像那對於商埠、關稅、航權、鐵路、領事裁判權;租借地及外國投資、外債等事實的、條約的詳密分析,確是極好,不啻給了我們一部很有系統的《中國近代外交史》。一般中學生得此讀之,實勝於讀一百課乾枯無味的所謂‘歷史’課程。”
建國初,時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的徐冰曾說:“當時我們這批青年人讀了漆南薰烈士的書參加革命的很多。”儘管反動派一再禁止印行,但它對當年一代青年的影響是無法磨滅的,周恩來總理也稱讚這是一本很好的書。

投身革命

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漆南薰積極參加民眾反帝愛國運動,並在上海《民族日報》上選文剖析五卅慘案的根本原因,乃是“英國資本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中國之一種必然結果。”同年,他還應郭沫若之邀,參加創辦《洪水》半月刊。
1926年初,漆南薰回到重慶任《新蜀報》主筆。在反川途中看到的是一幅幅令人觸目驚心的景象:軍閥把四川變成了“軍械的世界,鴉片的世界”,使他傷心慘目,更激起了他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軍閥的無比憤恨。
在《新蜀報》工作期間,他幾乎每天都為該報寫一至二篇非常富有戰鬥性和鼓動性的社論或時評,熱情宣傳革命,並以犀利的筆觸,揭露、痛斥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相勾結的種種罪行,道出了人民大眾的心聲,被譽為繼肖楚女之後的一位“有聲有色的報人”。
1926年北京“三·一八慘案”發生後,他擔任“北京慘案重慶後援會”的委員,投身於民眾抗議運動的組織工作,並連續發表了多篇文章,揭露慘案真相,分析慘案發生原因,駁斥段祺瑞政府嫁禍於人的謬說,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國民革命的口號。
隨著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國民黨左派右派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漆南薰在革命鬥爭實踐中,愈來愈深刻地認清了國民黨右派對中國革命的嚴重危害。他在1926年夏季以後發表的大量文章中,系統的闡述了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與此同時,他作為國民黨重慶市黨部(左派)執委會常務委員,與共產黨親密合作,並肩戰鬥。他同中共重慶地委負責人楊闇公、劉伯承吳玉章冉鈞等保持密切聯繫,當時代表共產黨同他直接聯繫的就是劉伯承。
在重慶和四川的每一項重大政治活動中,漆南薰都挺身而出,站在鬥爭的最前列,同共產黨人和其他國民黨左派人士一道,大力動員,組織民眾開展一系列革命鬥爭。他是重慶五卅慘案周年紀念會的負責人;是重慶新聞界雪恥大會的執行委員;是重慶“七·二”慘案周年紀念大會的宣傳主任;是萬縣“五·九”慘案全川外交後援會總務部執行委員。他還兼任國民革命軍二十軍向時俊師(第五師)政治部主任和由吳玉章、楊闇公等創辦的重慶中法大學兼職教員,在軍隊和學生中進行政治教育工作。為鞏固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做出了積極貢獻。

壯烈犧牲

反動軍閥對漆南薰恨之入骨,指使歹徒恐嚇、阻撓,他泰然處之,不予理睬。妻子凌樹珍為他的安全擔憂,他風趣地說:“一百年的老公雞就死一回,怕什麼。”
1927年3月24日,英、美帝國主義為阻止北伐軍勝利進軍,炮擊南京軍民,製造了死傷數千人的“南京慘案”。重慶各民眾團體在中共重慶地委(即當時省委)領導下,決定3月31日在打槍壩舉行“重慶各界反對英帝炮擊南京市民大會”,漆南薰被選為大會總主席。會前已經獲悉,反動軍閥要下毒手,特別揚言要殺楊闇公,漆南薰等人。
漆南薰毫不畏懼,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對妻子說:“不打倒軍閥,活著也沒有意思。‘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為打倒軍閥而死,重於泰山,死有何憾?”
31日晨,他與五師政治部教官封岳崧一起赴會,途中一位師部副官匆匆趕來勸阻,漆南薰回答說:“我們是得去的,縱有危險,也不打緊。”當漆南薰登上主席台正準備主持大會時,被早已潛伏在會場中的暴徒開槍擊中受傷,暴徒抓住漆南薰,用馬馱至浮圖關蘭文彬師部,驗明正身後暴徒敲掉了他的牙齒,割掉了他的舌頭,用大刀把他頭顱砍下,身體成數段,棄於荊棘雜草之中——烈士的遺骸三天后才由他的侍衛收起,裝殮後運回家鄉安葬。
漆南薰壯烈犧牲後,魯迅在《語絲》雜誌第四卷第六期上,以對署名瘦蓮的《某報剪注》文章加編者“按語”的形式,巧妙地揭露了四川反動軍閥與蔣介石集團勾結起來製造重慶“三三一慘案”和殘酷殺害漆南薰的真相。
漆南薰烈士的夫人凌樹珍在他的影響下,同情革命,支持革命活動。漆南薰犧牲後,她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撫育烈士遺孤,支持革命和愛護革命的後代,利用關係營救被捕的革命志士。漆家出了多位革命者如漆克昌漆魯魚等,漆家後人也從事文化教育等工作。

人物紀念

漆南薰是中國現代革命史上一位重要歷史人物,一位熱忱的愛國學者,堅強的反帝反封建的“篤摯的研究家”與革命戰士,篤信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國民黨左派革命家,他的名字與遺著將永遠被歷史銘記。
漆南薰烈士墓位於重慶市江津區李市場上場口,占地2畝,四周用花崗石欄桿圍成,內有一座高3.5米、上書聶榮臻元帥題詞“漆樹棻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碑後的平台正中是用花崗石砌成的漆南薰烈士墳塋,墳塋前的幾塊碑上,分別刻有漆南薰烈士生平簡介和郭沫若題詞等。
新中國建國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漆南薰革命烈士稱號;1987年重慶“三·三一”慘案60周年紀念會期間,江津縣委、縣政府為他新建了烈士墓和紀念碑,重慶市黨史工委等五個單位聯合出版了《漆南薰遺著選編》,由鄧小平題寫書名,聶榮臻、張秀熟題詞,張秀熟在題詞中稱漆南薰是:“第一個與肖楚女同志配合著站在岷峨高峰,向全國大呼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革命戰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