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

渭南

渭南,陝西省轄地級市,古稱下邽、蓮勺,地勢以渭河為軸線,形成南北兩山、兩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類型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13030平方千米,下轄2區、2縣級市、7縣;2017年常住人口538.29萬人。

渭南南東襟黃河與山西運城、河南三門峽毗鄰,西與西安、鹹陽相接,南倚秦嶺與商洛為界,北靠橋山與延安、銅川接壤。距古城西安60公里,距鹹陽國際空港80公里。鄭西、大西2條高鐵在此並站交匯,隴海、西南等6條鐵路與連霍、京昆等3條高速公路和9條國道省道縱橫貫穿,是中東部地區進入西北門戶的交通要道。

2017年,渭南市實現生產總值1656.62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0.50億元,增長4.8%,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9%;第二產業增加值778.41億元,增長9.5%,占47.0%;第三產業增加值647.71億元,增長8.2%,占39.1%。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2019年1月25日,渭南市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渭南
  • 外文名稱:Weinan
  • 別名:東府、秦東、弘農、下邽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 所屬地區:中國·陝西省
  • 下轄地區:2區、2縣級市、7縣
  • 政府駐地:臨渭區車雷大街69號
  • 電話區號:0913
  • 郵政區碼:714000
  • 地理位置:陝西省中部,關中平原東部
  • 面積:13030平方千米
  • 人口:538.29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方言:中原官話-關中片(秦語)-東府小片-渭南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西嶽華山、蒲城橋陵、合陽洽川、富平陶藝村、韓城党家村等
  • 機場:華山機場(在建)
  • 火車站渭南站、渭南西站(在建)、渭南北站(高鐵)
  • 車牌代碼:陝E
  • 行政區劃代碼:610500
  • 地區生產總值:1656.62億元(2017年)
  • 人均生產總值:30808元人民幣(2017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郵電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地方文化,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渭南作為縣名,始於前秦苻堅甘露二年(360年),以縣城在渭水之南而得名。
(約前21—前16世紀),傳說屬雍州,為有扈氏族活動區,境內有芮國、虞國等諸侯方國。商(約前16—前11世紀),納入中央王朝的核心統治區域,西部為驪戎國之地。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屬當時的京畿之地,境內諸侯國列布,著名者如韓城之韓國、芮國,華州之鄭國。東周(前770—前256),春秋時東部屬晉,西部屬秦。秦孝公十年(前668)秦伐土邽戎,在今渭河以北置下邽縣,縣治在今故市鎮附近的故縣村。次年置鄭縣,轄今渭河之南地。戰國時,渭南東部先屬魏,魏襄王五年(前314年)獻於秦,轄渭河以南、洛河以東地區。
(前221—前206),渭河以南屬驪邑,渭河以北屬下邽。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設內史,轄驪邑、下邽等,此時,北部還設有蓮勺縣,據《漢書·地理志》載:“當屬內史”。西漢高祖元年(前206),項羽進軍關中,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驪邑、下邽一度屬之,蓮勺亦當屬之。二年,漢設渭南、河上二郡。鄭、驪邑屬渭南郡,蓮勺屬河上郡。九年(前198年)撤二郡,復隸內史。前197年七月,驪邑更名新豐。建元六年(前135年),分內史為左右。新豐、鄭、下邽屬右內史,蓮勺屬左內史。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馮翊。新豐、下邽、鄭屬京兆尹,蓮勺屬左馮翊。新莽始建國元年到地皇四年(9—23年),設烈郡、新豐、下邽、蓮勺各縣屬之。東漢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邽併入鄭縣,屬京兆尹;蓮勺數左馮翊。密畤縣,當時在此時併入新豐,屬京兆尹。建和元年(147年),又恢復下邽縣,改隸左馮翊。魏(220年—265年),改京兆尹為郡,左馮翊為馮翊郡。新豐、鄭縣隸雍州京兆郡、下邽、蓮勺隸雍州馮翊郡。
(265年—316年),新豐、鄭縣仍隸雍州京兆郡,下邽、蓮勺仍隸雍州馮翊郡。東晉前秦苻堅甘露二年(360年)正月,割新豐、鄭縣地,置渭南縣(縣域在今老城北),隸雍州京兆郡。下邽、蓮勺仍屬雍州馮翊郡,後秦時,渭南、下邽隸屬未變,唯據《太平寰宇記》載:“姚萇廢蓮勺縣。”北魏登國元年(386年),因避道武帝拓跋珪名諱,改下邽為夏封縣,遷治於雄霸城(今巴邑鎮)。太和三年(479年)復設蓮勺縣,廢夏封入蓮勺,隸雍州馮翊郡。孝昌三年(527年)改渭南縣為南新豐縣,並設渭南郡,治所遷至縣城東南四里明光塬上。西魏大統三年(537年),復設夏封縣,與蓮勺同隸雍州馮翊郡。廢帝二年(553年),分置靈源、中源二縣,改南新豐縣為渭南縣。三縣均隸雍州渭南郡。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廢渭南郡、靈源、中源入渭南縣,屬雍州京兆尹。同年因蓮勺界內屢有“群盜”,置延壽郡,郡治在夏封縣,領夏封、蓮勺。
隋初,置雍州,不久改為京兆郡,渭南屬之。開皇三年(583年),廢延壽郡。大業元年(605年),改夏封為下邽,與蓮勺同屬馮翊郡。大業十年(614年),將下邽縣治遷到今下吉城,隸同州
武德元年(618年),渭南改隸華州。垂拱元年(685年)華州改為太州。神龍元年(705年)又復為華州。天授二年(691年)七月,析渭南、慶山置鴻門縣,縣治在零口鎮。同時設鴻州,領渭南、慶山、鴻門、高陵、櫟陽等縣。大足元年(701年),廢鴻州及鴻門縣,渭南屬雍州。開元元年(713年),渭南隸京兆府京兆郡。自武則天垂拱元年將華州改為太州後,州名幾經更改,下邽縣隸屬未變:開元元年,為華州華陰郡;天寶元年(742年),州廢郡存;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名為華州,上元二年(761年),再改為太州;寶應元年(762年),復名為華州;寶曆元年(825年),復為太州;乾寧四年(897年),為興德府;光化三年(900年),為華州。五代後梁時,渭南隸大安府;後唐、後晉、後漢一直隸京兆府,後周顯德二年(956年),改隸華州。下邽縣一直隸華州。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華州為鎮國軍;至道三年(997年),陝西路華州華陰郡;皇佑五年(1053年)該鎮國軍為鎮潼軍,渭南屬之。熙寧六年(1073年)撤渭南,入鄭縣。
元豐元年(1078年)恢復渭南縣,隸永興軍路華州華陰郡。下邽縣,一直隸華州華陰郡。金皇統二年(1142年),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改鎮潼軍為金安軍,渭南、下邽屬之。元中統元年(1260年),改金安軍為華州。至元元年(1264年),並下邽入渭南,曰並管。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路為安西路,二十三年(1286年),置陝西等處行中書省黃慶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為奉元路,渭南隸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奉元路華州。
洪武十四年(1381年),革“並管”名,下邽化為渭南縣,縣境始跨渭水南北,隸陝西省等處承宣布政史司西安府華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一月直隸西安府。
清,渭南縣、富平縣隸陝西省西乾鹿道西安府,其餘十州縣隸屬陝西潼商道同州府。
民國初屬關中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陝西省。
1948年到1949年,渭南市境內陸續解放,各縣人民政府廢除了民國時期的保甲制,實行區、鄉、村三級制。渭南分區時6縣共設82區2市621鄉,大荔分區時8縣共設72區2市580鄉,富平縣設13區2市96鄉。除已劃出的臨潼、藍田縣外,境內共設136區6市1011鄉。
1950年5月渭南專區對縣以下行政區划進行了縮編,全區13縣共設105區908鄉,富平縣設10區97鄉。剔除臨潼、藍田二縣,境內共設92區787鄉。
1956年,隨著農業合作化的發展,各縣相繼對區划進行了調整,並小鄉為大鄉,鄉下轄高級農業合作社
1958年9月各縣相繼撤鄉,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公社下設生產大隊、生產隊。同年11月,並小縣為大縣,今境內共設渭南、蒲城、大荔、韓城四縣。縣以下區劃隨即進行了調整,並小社為大社,下設管區、大隊、生產隊,除臨潼、藍田二縣,境內共設42個公社234個管區。
1961年8月恢復華縣華陰潼關、合陽、澄城、白水、富平縣後,各縣對縣內行政區劃重新整編,撤銷管區,實行公社、大隊、生產隊三級制。境內的11個縣(除臨潼、藍田)共設208個公社,渭南、蒲城、富平三縣在公社之上還設有區工委。1975年11月區工委撤銷。1980年1月將蒲城縣的高樓河、肖家堡、阿莊、廣陽4個公社劃歸銅川市。到1982年,全區13縣共轄304個公社(鎮)3939個生產大隊21918個生產隊。
1984年渭南、韓城改縣為市(縣級),駐地城關鎮改為街道辦事處。按照政社分設的規定,各縣(市)普遍撤銷公社、大隊、生產隊,實行鄉、村建制,全區共設街道辦事處2個,鄉180個,鎮55個,村3139個。
1988年移民返回庫區,大荔縣增設了6個鄉,華陰縣增設了3個鄉。
1990年12月27日,撤銷華陰縣,設立華陰市(縣級),以原華陰縣的行政區域為縣級華陰市的行政區域。
1994年12月17日,撤銷渭南地區和縣級渭南市,設立地級渭南市,市人民政府駐東風街83號。原渭南地區的華陰、韓城兩個縣級市由陝西省直轄,渭南市代管。
2015年10月,國務院批覆省人民政府《關於渭南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同意撤銷華縣,設立渭南市華州區,以原華縣的行政區域為華州區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渭南市轄臨渭區和華州區,潼關、大荔、合陽、澄城、白水、蒲城、富平7個縣,代管韓城、華陰兩個縣級市,共110個鎮,24個街道辦事處,204個居委會。
名稱
面積(平方千米)
下轄行政區
1221
1127
華州街道、杏林鎮赤水鎮、高塘鎮、大明鎮、瓜坡鎮、蓮花寺鎮、柳枝鎮、下廟鎮、金堆鎮
526
1766
城關街道、許莊鎮、朝邑鎮、安仁鎮、兩宜鎮、羌白鎮、官池鎮、馮村鎮、雙泉鎮、下寨鎮、韋林鎮、范家鎮、蘇村鎮、趙渡鎮、埝橋鎮、段家鎮
1586
城關街道、永豐鎮罕井鎮黨睦鎮孫鎮高陽鎮龍陽鎮蘇坊鎮興鎮荊姚鎮陳莊鎮椿林鎮洛濱鎮、堯山鎮、龍池鎮、橋陵鎮
1112
城關街道、王莊鎮、韋莊鎮、寺前鎮、馮塬鎮、交道鎮、堯頭鎮、趙莊鎮、安里鎮、莊頭鎮
920
城關街道、堯禾鎮杜康鎮西固鎮林皋鎮史官鎮雷牙鎮、北塬鎮
1227
城關街道、甘井鎮、坊鎮、洽川鎮、新池鎮、黑池鎮、路井鎮、和家莊鎮、王村鎮、同家莊鎮、百良鎮、金峪鎮
1233
1621
新城街道、金城街道、龍門鎮、桑樹坪鎮、芝川鎮、西莊鎮、芝陽鎮、板橋鎮
817
岳廟街道、太華路街道、羅敷鎮、孟塬鎮、華西鎮、華山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渭南市位於黃河中游,陝西省關中平原東部,東經108°58′~110°35′和北緯34°13′~35°52′之間。東與山西、河南毗鄰,西與西安、鹹陽相接,南依秦嶺與商洛為界,北靠黃龍山、喬山與延安、銅川接壤。南北長182.3千米,東西寬149.7千米,國土總面積1303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渭南地勢以渭河為軸線,形成南北兩山、兩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類型區,中部渭河沖積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地勢屬於華北地台的陝甘寧盆緣區,地質呈現南北隆起,中部斷陷的階梯狀地塹構造。南北高,中間低,東西開闊,呈仰瓦狀。海拔330—2645米之間。外圍是台塬,墾耕歷史悠久。南部黃土台塬與洪積扇相間。南北邊緣為石質山地。

氣候

渭南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宜。轄區各地全年平均氣溫12.7~15.6℃,普遍較常年偏高0.3~2.0℃。全年降水量390.7~592.2毫米,除合陽、大荔接近常年,華州、臨渭、澄城較常年偏多1.9%~3.5%,其他各縣(市、區)較常年偏少2.5%~23.6%;汛期(5~9月)降水量245.1~409.4毫米,除澄城較常年同期偏多5.9%以外,其他各縣(市、區)較常年同期偏少2.%~33.5%,降水不足,出現階段性乾旱。全年光照分布不均,轄區各地總日照時數1851.9~2393.0小時,除韓城、大荔、富平、潼關和華陰較常年同期偏多0.6%~12.2%外,其他縣(市、區)較常年同期偏少0.4%~21.4%。

水文

渭南市地表水主要為河川徑流。河流分過境、入境和境內河流,均屬黃河水系。黃河、渭河、洛河(北洛河)為主要過境、入境河流。全市河川集水面積13134平方千米,有河流和1千米以上的溝道4113條。河流集水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25條,5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45條,1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44條。渭南市地下水較為豐富,在可利用的水資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年可開採量6.56億立方米,可開採模數地域差異很大,總補給量為15.08億立方米。境內南、北山區地下水貯存在第四系基岩中,其他地區則廣布於鬆散岩層中。受地層構造的控制,多數地區形成上下疊置的雙層或多層水體。地下水位標高由盆地南北兩側邊緣向渭河河谷方向遞減,資源由貧到富,水質具有一定水平分帶規律,呈現出盆地型地下水特徵。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渭南市水資源總量20.06億立方米,占全省水資源總量的4.4%。其中分布於黃龍山區0.74億立方米,渭北高塬溝壑區2.55億立方米,渭北台塬區4.57億立方米,渭河平原區6.63億立方米,渭河南塬區1.32億立方米,秦嶺山區4.25億立方米。渭南市多年平均徑流量8.88億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資源量的2.11%。平均徑流深67.6毫米,較全省204毫米平均徑流深低136.4毫米。秦嶺山地年平均徑流深325毫米;渭河南塬年均徑流深103毫米;北部黃龍山區年均徑流深85毫米;渭北台塬區年均徑流深37毫米;渭河平原平均徑流深20毫米。全市地下水和總補給量為15.08億立方米。其中降雨入滲補給10.69億立方米,河流滲漏補給0.81億立方米,渠道滲漏補給1.50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滲漏補給0.92億立方米,井灌回歸補給0.61億立方米,庫塘滲漏補給0.18億立方米,山前側向補給0.37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渭南市已發現礦產51種,探明儲量的有煤、鉬、鉛、鋅、鐵、鋁、白銀、水泥用灰岩、大理石、蛭石等33種,易於開採的20餘種,以煤、鉬、金、銅、水泥用灰岩、大理石為優勢礦種。煤炭地質儲量255億噸,已探明儲量54.97億噸,保有儲量49億噸;鉬礦已探明儲量105.6萬金屬噸,保有儲量75.56萬金屬噸,居中國第二位;銅保有儲量22.02萬金屬噸,占陝西省總儲量的45.7%;水泥用灰岩地質儲量133億噸,保有儲量10.88億噸;大理石儲量1.3億立方米,保有儲量533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渭南市有野生動物360多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35種,如丹頂鶴、黑鸛、大天鵝、青羊、金雞等。人工飼養的畜禽20多種,其中以秦川牛、關中驢、奶山羊等量大質優。全市有野生植物2500多種,栽培植物150多種,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薯類、豆類、棉花、菸葉、油菜、花生、芝麻、蘋果、酥梨、葡萄、花椒、紅棗、柿子、核桃、板栗、杏、桃等。
少華山森林公園少華山森林公園

人口

截至2018年底,渭南市常住人口532.7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58.39萬人,城鎮化率48.5%。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0.12‰,死亡率為6.59‰,自然增長率為3.53‰。

政治

職務
姓名
市委書記
魏建鋒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長
李毅
市委常委、副市長
羅書葵(掛職)、呂培明(掛職)、王心、劉凱
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2018年,渭南市生產總值1767.71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6.80億元,增長3.2%,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8%;第二產業增加值742.28億元,增長7.2%,占42.0%;第三產業增加值728.64億元,增長8.7%,占41.2%。人均生產總值33009元,比上年增長7.5%。
2018年,渭南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877.19億元,占生產總值的49.6%,比上年回落0.7個百分點。
2018年,渭南市地方財政收入90.91億元,增長23.6%。財政支出445.98億元,增長9.4%。
2018年,渭南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31.22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681.84億元,增長13.8%。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318.38億元,比上年增長22.6%;第二產業投資441.06億元,增長0.8%;第三產業投資1922.40億元,增長16.2%。全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831.10億元,比上年增長24.9% 。
2018年,渭南市城鎮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33元,比上年增加2376元,增長8.3%。其中工資性收入19953元,增長3.6%,占收入的64.1%;經營淨收入2720元,增長69.4%,占8.7%;財產淨收入2651元,增長2.6%,占8.5%;轉移淨收入5809元,增長9.3%,占1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655元,比上年增加1000元,增長9.4%。其中,工資性收入5187元,增長8.9%,占收入的44.5%;經營淨收入4047元,增長8.5 %,占34.7%;財產淨收入251元,增長1.6%,占2.2 %;轉移淨收入2170元,增長13.2%,占18.6%。

第一產業

2018年,渭南市農業增加值224.38億元,比上年增長3.5%;林業增加值4.37億元,增長9.6%;牧業增加值55.68億元,增長1.8%;漁業增加值3.92億元,增長6.8%。
洽川風景名勝區洽川風景名勝區
2018年,渭南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77.80萬畝,比上年下降0.3%;產量225.96萬噸,增長3.0%。其中,夏糧429.00萬畝,增長0.2%,產量113.40萬噸,下降0.5%;秋糧348.80萬畝,下降0.8%,產量112.56萬噸,增長6.7%。全市蔬菜面積132.60萬畝,比上年增長3.6%,總產量291.78萬噸,增長4.1%;水果面積301.22萬畝,總產量314.61萬噸,下降3.6%;瓜類面積49.3萬畝,增長8.2%,總產量122.96萬噸,增長2.4%。
截至2017年底,渭南市肉類產量15.58萬噸,比上年增長2.1%;蛋類產量13.26萬噸,增長3.6%;奶類產量42.97萬噸,增長1.4%。年末出欄生豬168.13萬頭,比上年增長0.9%;出欄牛6.92萬頭,下降0.1%;出欄羊48.01萬隻,下降2.5%;出欄家禽652.61萬隻,增長5.4%。

第二產業

2018年,渭南市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2%。
2018年,渭南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969.62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重工業1565.82億元,增長16.5%;輕工業403.80億元,增長23.5%。六大主導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865.89億元,增長18.6%。其中,能源工業546.55億元,增長7.8%;化工工業283.77億元,增長14.4%;裝備製造業232.68億元,增長35.2%;有色冶金工業453.62億元,增長35.2%;食品工業236.05億元,增長19.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113.23億元,增長0.2%。
2018年,渭南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677.36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利潤73.14億元,增長34.7%。
2018年,渭南市規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661.60萬噸/標準煤。規上工業用電量110.50億度。
2018年,渭南市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68.34億元,比上年增長15.5%(現價增速)。資質以上建築業完成總產值320.63億元,增長16.7%。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共簽訂契約額635.28億元,下降1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37.22萬平方米,增長2.7%。

第三產業

2018年,渭南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9.87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401.74億元,增長10.5%。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38.70億元,比上年增長10.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81.17億元,增長11.8%。 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633.62億元,增長9.6%;餐飲收入86.26億元,增長17.0%。
2018年,渭南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54.15億元,比上年增長35.4%。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457.18萬平方米,增長23.7%。商品房銷售面積252.98萬平方米,增長22.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8.91萬平方米,下降30.2%。
2018年,渭南市進出口總額14.83億元,比上年增長28.2%。其中,出口13.17億元,增長29.1%,進口1.65億元,增長21.1%。
2018年,渭南市共有招商引資在建項目531個,實現到位資金819.82億元,較上年增長11.1%。其中,新開工項目304個,實際到位資金459.09億元;續建項目227個,實際到位資金360.73億元。
截至2018年,渭南市共接待遊客7200萬人次,同比增長37.6%,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70億元,增長35.9%。
截至2018年底,渭南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435.77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792.84億元,增長10.0%。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163.12億元,增長8.6%,其中短期貸款281.01億元,下降0.5%,中長期貸款721.88億元,增長8.4%。
截至2018年底,渭南市保險業保費收入83.59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9.09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64.50億元。保險賠款總額21.36億元,其中財險賠款9.86億元,人身險賠款11.50億元。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截至2018年,渭南市共申請專利1667件,其中發明專利644件,較上年增長34%;實用新型專利892件,外觀設計專利131件。授權專利共59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94件;實用新型專利428件,外觀設計專利73件。截至全年底,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187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渭南市擁有全日制高等院校1所,在校學生1.64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5所,在校學生1.99萬人;普通中學239所,在校學生21.98萬人;國小461所,在校學生30.15萬人;幼稚園1297所,在園幼兒18.49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0所,在校學生1085人。國中畢業生升學率87.29%。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底,渭南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3個,一元劇場文化惠民演出2516場。文化館12個,文化站137個,藝術表演場館11個。市級無線廣播電台1座,廣播節目2套,市級無線電視台1座,電視節目2套;全市電視綜合覆蓋率97.83%,廣播綜合覆蓋率96.28%,農村數字電影放映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底,渭南市擁衛生機構4320個,其中醫院168個,社區服務中心(站)68個,衛生院198個;擁有床位31281張,其中醫院21932張,衛生院7153張;衛生技術人員3741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309人(執業醫師7721人)。年末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98.84萬人,參合率達99.11%。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渭南市建成各類體育惠民工程245個。組織舉辦國際級賽事3項,國家級賽事5項,省、市級賽事18項,縣級賽事95項,共120餘場次,賽事天數超過506天,參與人數達到400萬人次。體育社會組織達到152個,健身活動站點達到359個,全年選派800餘名運動員參加19個大項592個小項的省運會資格賽,獲得金牌218枚、銀牌68枚、銅牌91.5枚。

郵電事業

2018年,渭南市完成郵政業務收入4.87億元,比上年增長4.7%;電信業務收入29.66億元,下降2.2%;固定電話用戶數60.07萬部,下降7.5%;無線移動用戶511.85萬部,增長0.6%;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18.44萬戶,增長15.2%。

社會保障

2018年,渭南市參加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97.48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43.48萬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54萬人;年末參加失業保險25.22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48.1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28.25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9.77萬人;年末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60萬人。
截至2018年底,渭南市養老總床位數23411張。各類養老服務機構98所,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13778張,入住人數8955人。社會福利院1所,床位數460張,收養人數301人。兒童福利院1所,床位數300張,收養人數164人。農村互助幸福院1037所,床位數8238張。城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57所,床位數1925張。年末納入城市低保6711戶、13254人,月人均補助370元;納入農村低保29898戶、84741人,月人均補助225元。

交通運輸

渭南市境內交通發達,隴海鐵路、包西鐵路侯西鐵路寧西鐵路大西客專、鄭西客專、黃韓侯鐵路、連霍高速西禹高速、渭蒲高速、榆商高速貫穿南北。連霍、西禹高速公路,108、310國道,101、106等7條省道,同隴海、西延、西韓、西南等6條鐵路縱橫交錯,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縣縣通鐵路,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43.2千米,高速公路總里程為268.4千米,均居陝西省各市之首。渭南中心城市距省會西安60千米,距鹹陽國際機場90多千米。
華山華山
截至2018年,渭南市公路貨運量1.90億噸,比上年增長5.7%;貨物周轉量365.63億噸公里,增長8.7%。公路客運量0.91億人,下降0.7%;旅客周轉量27.91億人公里,下降1.1%。

地方文化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的又稱“華夏”即源於渭南:“華”即華山,“夏”指“夏陽”特指橫亘於這區間的狹長地域。由這裡產生的文明即就是“華夏文明”,因此渭南也有“華夏之根”的稱謂。因其卓著,故延伸為後世中華民族之典。距今約8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曾在市域內繁衍生息;“大荔人”頭骨化石,是 距今約20萬年前的原始人類化石;“禹門口洞穴堆積”是舊石器時代遺址;沙苑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亦影響深遠。
渭南市是中國戲曲之鄉和民俗之鄉,華縣皮影、華陰老腔、合陽提線木偶、同州梆子、富平阿宮腔、澄城堯頭陶藝等12個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名優特產

羊奶粉、合兒餅、金絲蜜棗、黃花菜、白水杜康酒、同州西瓜、赤水大蔥、蒲城酥梨、椽頭蒸饃、水盆羊肉、時辰包子、蒲城焰火、鐘樓香菸、潼關醬菜、蕎面餄餎等。

風景名勝

渭南市共有古墓葬、古碑刻、古戰場、古建築、名人故居、革命戰爭紀念地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蹟3697處,列入保護和開發的文物旅遊景點619處,其中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個,以唐睿宗李旦橋陵、司馬遷祠墓、西嶽廟、倉頡廟、党家村明清民居最為著名。渭南的自然景觀與文物古蹟珠聯璧合,空間組合良好,旅遊開發前景廣闊。形成一批國家A級景區,華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5A級景區,4A級景區有少華山森林公園、陶藝村、洽川風景名勝區、司馬遷祠景區、韓城市博物館景區、堯頭窯景區、同州湖景區、鹵陽湖景區,3A級景區有渭華起義紀念館、華山御溫泉、倉頡廟、楊震廉政教育基地、豐圖義倉、蒲城巴厘島溫泉會館、楊虎城紀念館、林則徐紀念館、渭北葡萄產業園等。
渭南

著名人物

三聖三賢:三聖是指字聖倉頡,酒聖杜康,史聖司馬遷;三賢是指宋代名相寇準,唐代大將張仁願,唐代詩人白居易
雷祥、李儀祉、隋煬帝、郭子儀、王鼎、楊虎城、楊震、王傑、習仲勛、習近平、楊堅。

城市榮譽

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
全國創業先進城市
省級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