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村鎮(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齊村鎮)

齊村鎮(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齊村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齊村鎮隸屬於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位於市中區西北部,鎮政府駐地初為西圩子村,後遷至齊東村,後又遷至渴口村(原渴口鎮駐地)距區政府3公里。共有人口7.3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齊村鎮
  • 別名:齊村區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齊村、銀井莊、銀泉子等
  • 政府駐地:齊東村
  • 電話區號:0632
  • 郵政區碼:277122
  • 地理位置:山東棗莊市中
  • 面積:58.44平方公里
  • 人口:7.3萬
  • 方言:魯南話、棗莊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棗莊北郊園林、甘泉寺、蓮花湖
  • 火車站:棗莊站、棗莊西站
  • 車牌代碼:魯D
發展現狀,所轄村莊,工業發展,農業發展,旅遊資源,歷史文化,獲得榮譽,

發展現狀

齊村鎮境域建置多變,區劃頻繁。商、周、春秋時期屬鄫國,戰國時期歸屬楚國,秦代隸屬薛郡,漢代改屬東海郡,南北朝屬蘭陵郡,隋代後先後隸屬彭城郡沂州邳州嶧州兗州府。清末民初,分屬嶧縣鄫城鄉陳下社、西南社、郭南社。1930年,分屬嶧縣二區齊村鄉、郭村鄉、卓山鄉。1946年以後,先後屬棗莊特區、棗莊行政區。1949年先後分屬嶧縣郭里集區、棗莊區、莊頭區和白彥縣第九區。1953年歸屬嶧縣第十九區。1956年,齊村鄉屬鄒塢區;郭村、良莊、韓莊鄉的20個自然村合併為郭村鄉。1958年3月,齊村、郭村鄉直屬嶧縣。同年9月,合併成立曙光(棗莊)公社。1962年6月,析置齊村、渴口等公社。1984年4月,齊村撤鄉建鎮,渴口公社改社為鄉。1997年1月,渴口改鄉為鎮。2001年3月,渴口鎮併入齊村鎮。是省級重點鎮,也是市中區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鄉鎮,先後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櫻桃之鄉”稱號。
2008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8.65億元,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億元,增長29%;財政收入達到5224萬元,增長23.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98元,增長8%。被評為“省級文明鄉鎮”,連續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經濟發展突出進步獎”。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齊村鎮

所轄村莊

齊村鎮轄26個自然村齊村、銀井莊、銀泉子、溫水泉、胡埠、王山頭、谷山後,建國、尤窪、王溝、南園、溝灣、井莊、柏山、谷山莊、李嶺、楊嶺、喬屯、馬窪、土井子、和平村、尖山子、前川、後川、朱子埠村、曾店、上銀井莊。
渴口鄉轄44個自然村渴口、劉峪、陸莊、西安樂窩、東北峪、韓莊、浪濤、小李莊、廟下、隋莊、大峪、北嶺、小張莊、場裡、南嶺、蔣溝、後良莊、中良莊、前良莊、前良莊西山、齊莊、郭村、張家灣、劉莊、小梁莊、蓮汪、秦崖、宋嶺、湯莊、小王莊、小陳莊、乾四窯、十五窯、殷村、小劉莊、趙家莊、柿樹園、大柏莊、大張莊、閻莊、大李莊、侯宅子、蔣莊、東安樂窩。

工業發展

齊村鎮黨委政府依託區位、交通、資源等優勢,提出了由大鎮向強鎮轉變的工作目標。圍繞這一任務目標,團結帶領全鎮人民攻堅克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圍繞“一線(和平、侯宅子鐵路專運線)、一軸(東、西、北外環路)、三園(商貿園、工業園、北郊園林)、三基地(機械加工、建材化工)”區域布局,新上了金球水泥、天一實業、中大鋼結構、元創機電、錦輝水泥、易恆澱粉、攀峰食品、嘉隆乳業、新藝彩印、鑫長江礦用設備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效益長遠的大項目。易恆澱粉、星亮水泥、福星化工、環宇織造四家企業躋身市百強企業,博陽水泵獲得山東省質量消費者信得過單位,紅領巾食品商標榮獲山東省著名商標稱號。全鎮逐步形成了以機械加工、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建材、化工、包裝彩印為主,多種產業並存的工業體系,並被命名為市級機械加工基地。
2008年,全鎮新增三維技術、偉泰紡織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4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9.9億元,實現利稅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達到42家。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新增民營企業46家,新增個體工商戶320戶,總數分別達到331家和3120戶。全鎮已形成了以機械加工、食品飲料、汽貿物流、家具製造、紡織服裝、建材化工、彩印包裝為主,多種產業並存的工業體系。
招商引資和外經外貿。2008年,全鎮共簽訂招商引資契約16個,實際到位資金4.32億元,實現外貿出口610萬美元。確立重點建設項目15個,其中過億元項目4個,列入區級重點項目3個,中泵科技一期等11個項目已建成投產,新增自營進出口權企業2家。

農業發展

齊村鎮是一個農業大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櫻桃之鄉”。經過多年來的埋頭髮展,全鎮的林果、蔬菜、畜牧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在東北部形成了以前良櫻桃、姜莊西芹、秦崖脆棗為主的林果蔬菜基地,在西南部形成了以喬屯蛋雞、建國肉牛、二街生豬為主的畜牧養殖基地。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壯大了紅領巾食品、易恆澱粉、聯豐食品、嘉隆乳業、春藤食品等一批市場競爭能力和帶動能力強的骨幹龍頭企業,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農業經濟。著力培育紅領巾食品、易恆澱粉、攀峰食品、騰旺源食品等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骨幹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擴大林果、蔬菜、畜牧等產業規模。積極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新發展了楊嶺拖把、趙莊學志肉牛養殖、郭村秀雲生豬養殖等5個經濟合作社。大力推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的發展,新發展了前良—土井契約鴨、湯莊野豬等4個農業基地,發展養殖小區1處,發展養殖大場6處、養殖大戶58戶。同時,以櫻桃基地開發為重點,改善低產果園1500畝,新發展櫻桃2000畝,相繼取得“卓山牌”櫻桃“國家級優質農產品”稱號及蔣莊西芹國家級無公害證書,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一鎮一業先進集體”。切實加強三夏、三秋生產及防火工作,撥出40餘萬元專款用於農機、良種等補貼,加強農業結構調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三夏生產及防火工作先進集體”。2008年,全鎮農業總產值完成1.7億元,增加值完成0.8億元,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總體目標。

旅遊資源

齊村鎮山清水秀,旅遊資源豐富。擁有15平方公里的棗莊北郊園林風景區和國家A級旅遊景點甘泉寺,蓮花湖,神話中的姜太公釣魚台等景點。
齊村鎮(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齊村鎮)

歷史文化

齊村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歷史名村有商周建村的郭村,唐代建村的齊村、曾店,宋代建村的渴口,明代建村的鳳凰嶺等。
商、西周時期古文化遺址位於大峪村北100米處,出土文物有獸骨、紡輪、陶鬲足、罐、缽等。漢孟壤故城位於郭村西南部,其南北、東西各約500米。城內散見少量繩紋灰色筒瓦殘片、夾砂紅陶殘片,出土物有鐵、鏃、鬲足等。該故城與位於其東部的渴口漢代古墓群有密切關係。
渴口漢墓群位於釣台山之陽,墓區面積1.5萬平方米。至1985年,共清理墓葬126座,出土器物1200餘件。其中,陶器最多,其它還有鐵刀、銅魁、銅鏡、玉含及半兩錢、五銖錢、貨泉等。
古窯址有鳳凰嶺、齊村、胡埠、柏山、渴口、釣魚台窯址等。其中,鳳凰嶺窯址標本為青瓷窯系,年代為南北朝至隋代。齊村窯址採用金代始出現的砂圈疊燒技法,應屬於明清時代。
古寺廟有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的甘泉寺,寺內有記載棗莊煤炭開採歷史的窯神廟碑。館藏珍品有銅
泡、王山頭畫像石狩獵圖等,均存於市博物館。
境內歷史文化名人數不勝數。清光緒進士崔廣沅,嶧縣(今市中區)齊村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舉,十六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翰林院主事、廣東遂溪縣令。重視教育,擅長書法繪畫,晚年以詩書畫自娛,著有《可園詩集》。清朝御醫董大用,擅長內科、針灸,著有《醫案集錦》《傷寒試分解》《經絡用藥歌訣》等傳於後世。清末知名書畫家董志顗,“真草隸篆無不備善”,擅畫花鳥、山水,光緒年間《嶧縣誌》卷首的《嶧境輿地全圖》《仙壇曉翠》《仙洞懸雲》《君山望海》《劉伶古台》等5幅圖均出其手筆。革命戰爭年代,有抗戰時期第五戰區五十支隊副司令崔遽庵、棗莊工人運動領袖張福林、“英雄母親”吳洪起、魯南軍區第一軍分區代理司令員董鳴春等,都曾為國家獨立、人民解放作過重大貢獻。

獲得榮譽

齊村鎮注重文化體育設施建設,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被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授予“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加大教育投入,投資200餘萬元的喬屯聯校投入使用,投資1600萬元的韓莊國小基本竣工,全鎮十六所中國小校及幼稚園全部消滅了D級危房,被國家教育部授予“中華掃盲獎”。大力發展福利事業,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民政工作全優鄉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