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解毒茶

清熱解毒茶

凡以清解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叫做清熱藥;以清熱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叫做清熱劑。以這些藥物沏成的茶為清熱解毒茶。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清熱解毒茶飲主要有白雲山星群夏桑菊。它源自於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的經典名方“桑菊飲”,主要成分為夏枯草,桑葉,野菊花。味道甘甜,氣味芳香,可以清熱解毒,還可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用於風熱感冒目赤頭痛,高血壓,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疔瘡腫毒等症,並可作為清熱解毒的飲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熱解毒茶
  • 茶材::綠豆60克、車前草30克、
  • 作用:悶熱的夏天,總是讓人擔心中暑,
  • 作法::洗淨濾乾、和水放入鍋中熬煮
解毒茶做法,相關介紹,清熱解毒茶,

解毒茶做法

就讓我們用此道茶飲來消暑解渴吧!
水600ml。
1、將材料。
2、待茶湯熬煮至剩 300ml後即可熄火,去渣取汁,一日分2次飲用即可。

相關介紹

清熱 中醫名詞。指清除邪熱或虛熱的各種治法,也是清熱瀉火的生活小竅門。由外感溫邪引起的一般稱為實熱。邪在氣分的宜用辛涼清熱熱毒熾盛或夾濕的宜用苦寒清熱;熱盛傷津的宜用甘寒清熱;熱在營血的宜用涼血清熱法等。由陰虛而生的內熱,稱為虛熱,宜用養陰以清熱。養陰有滋養肺陰.肝陰.腎陰和養血.滋液等多種方法,須根據具體情況配合套用。在熱病傷陰階段,也可參合養陰清熱法。另有氣虛而致的發熱,宜用甘溫補氣藥治療,不屬清熱範圍。
凡以清解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叫做清熱藥;以清熱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叫做清熱劑
清熱藥和方,性屬寒涼,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等功效,主要用於熱病高燒,熱痢癰腫瘡毒等所呈現的各種里熱證候。
熱證中有熱在氣分、營分、血分、以及虛熱實熱等證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為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解毒、清熱燥濕藥四種;別附;清虛熱、清臟腑熱法。
本類方藥性多寒涼,易傷脾胃,對脾胃虛弱的患者,宜適當輔以健胃的藥物;熱病易傷津液,清熱燥濕藥,又性多燥,也易傷津液,對陰虛的患者,要注意輔以養陰藥,祛邪不忘扶正。

清熱解毒茶

原料:金銀花5g、綠茶3g。
用法:將金銀花和綠茶置於茶杯中,用15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飲用,至茶味變淡為止。
功能:清熱,解毒;抗菌,增強免疫系統。
用途:外感發熱慢性腸炎肺炎扁桃體炎;腎炎;夏季熱盛時飲用。
原料:金銀花15g、白糖10g。
用法:飲用時加入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茶味變淡。
功能:清熱止痢。
用途:赤白痢、大便中挾膿血。
來源:《惠直堂經驗方》。
原料:黃芪5g、金銀花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茶味變淡為止。
功能:益氣托毒解毒。
用途:瘡瘍腫毒的瘡口久不癒合;慢性腎炎;慢性肝炎。
原料:金銀花5g、菊花3g、綠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分二、三次飲用。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慢性肝炎;眼部炎症。
原料:金銀花5g、天花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茶味變淡為止。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用途:肝經熱盛口苦咽乾、黃疸。
原料:金銀花5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
功能:清熱涼血,調和胃氣
用途:瘡瘍熱病咽喉腫痛;肺癌。
原料:金銀花5g、連翹3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
功能:清熱透邪
用途:外感發熱;炎症;瘡瘍。
原料:金銀花5g、當歸3g、綠茶5g。
用法:將金銀花、當歸置於鍋內,用250ml水煎煮沸後,沖泡綠茶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祛瘀
用途:癰疽腫毒。
來源:《洞天奧旨》。
原料:金銀花10g、茉莉花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可加適量白糖,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外感發熱;腸炎;痢疾麻疹腮腺炎;外傷感染。可預防中暑、風熱感冒
來源:《滇南本草》。
原料:連翹10g、玉竹3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節;抗菌。
用途:外感熱病;斑疹;瘡瘍;炎症。
來源:傳統藥茶方
原料:連翹5g、防風3g、梔子3g、甘草3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可沖泡二、三次飲用。
功能:清熱疏風
用途:一切外感熱病。
來源:《類證活人書》。
原料:連翹20g、綠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沸後5分鐘泡茶即可,頻頻飲至味淡為止。也可直接用200ml開水沖泡飲用。
功能:解毒散結。
用途:赤游癍毒;急性腎炎;紫癜
來源:《玉樵醫令》。
13.翹英茶
原料:連翹5g、蒲公英3g、川貝母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前三味藥至沸後5分鐘即可泡茶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來源:《玉樵醫令》。
原料:連翹5g、瞿麥3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解毒消瘀。
用途:瘰癧結核不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
原料:連翹5g、黃柏1g、甘草3g、綠茶3g。
用法:將連翹、黃柏用250ml水煎沸後,沖泡甘草、綠茶5分鐘後即可飲用。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消火。
用途:口舌生瘡、口腔潰爛腫痛。
來源:《玉樵醫令》。
原料:黃芩6g、綠茶3g。
用法:將黃芩用200ml水煎沸後,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燥濕,解毒;抗炎抗變態反應,降壓、利尿,利膽解痙,鎮靜。
用途:熱病煩躁;濕熱瀉痢黃疸熱淋目赤腫痛癰腫疔瘡肺炎;肝炎;腎炎。
原料:黃芩5g、竹葉5片、人參3g。
用法:加適量白糖,用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煩。
用途:小兒心熱夜啼驚啼。
來源:《聖濟總錄》。
原料:黃芩5g、葶藶子3g、綠茶3g。
用法:將黃芩、葶藶子用250ml水煎開後,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祛痰。
用途:支氣管炎肺熱咳嗽、痰黃稠。
原料:黃芩5g、芍藥3g、甘草3g、大棗2枚、茉莉花茶3g。
用法:將黃芩、芍藥、大棗用250ml水煎沸後,沖泡甘草、茉莉花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止痢。
用途:腹痛、下痢。
來源:《傷寒論》。
原料:黃芩20g、綠茶5g。
用法:黃芩水煎沸後,沖泡綠茶,日服三次,也可用200ml開水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止淋。
用途:熱淋、小便赤熱灼痛;婦女血崩
來源:《千金翼方》。
原料:黃芩5g、白芷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疏風
用途:風熱所致眉眶痛;頭痛。
來源:《丹溪心法》。
原料:黃芩5g、麥門冬茶3g、綠茶3g。
用法:加適量蜂蜜,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後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生津
用途:產後傷陰津口渴不止。
來源:《楊氏家藏方》。
原料:黃連0.5g、綠茶5g、白糖1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瀉火解毒,燥濕,殺蟲;抗菌。
用途:熱病心煩、發燒;菌痢;咽喉腫痛目赤;口腔潰爛。
原料:黃連0.5g、甘草5g、硃砂2g、綠茶3g。
用法:將黃連、硃砂用250ml水煎沸後,沖泡甘草和綠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心除煩。
用途:心煩、心熱;熱病嘔吐。
來源:《仁齋直指方》。
原料:黃連0.5g、肉桂心3g、茉莉花茶3g。
用法:加適量白糖或蜂蜜,用200g開水沖泡,沖飲至味淡。
功能:交通心腎。
用途:心腎不交怔忡無眠。
來源:《四科簡效方》。
原料:黃連0.3g、半夏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止嘔。
用途:熱病嘔吐、小兒胃熱吐乳。
原料:黃連0.5g、烏梅2枚、綠茶3g。
用法:黃連、烏梅二藥共煎湯,以湯泡茶5~10分鐘即可,可加適量白糖。也可直接沖泡。
功能:清熱除煩止痢。
用途:心火熱盛、心煩不寐口舌生瘡;痔瘡;濕熱瀉痢;急慢性炎症。
原料:黃連0.5g、知母3g、綠茶3g。
用法:將黃連、知母用200ml水煎開後,沖泡綠茶即可。可加適量冰糖。
功能:清熱除濕,養陰降火
用途:陰虛火旺所致低熱盜汗咳血遺精;甲亢;腎炎;糖尿病;尿血等。
原料:黃柏0.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解毒;抗菌,降壓。
用途:熱痢泄瀉黃疸淋濁;痔瘡;便血;赤白帶下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原料:赤芍3g、黃柏0.5g、綠茶3g。
用法:將赤芍、黃柏用250ml水煎沸後,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止痢。
用途:小兒熱痢下血。
來源:《閻氏小兒方論》。
原料:蒼朮3g、黃柏0.5g、綠茶3g。
用法:將蒼朮、黃柏用250ml水煎煮沸後泡茶。也可直接沖泡,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濕。
用途:濕熱所致關節疼痛;菌痢;肝炎。
來源:《丹溪心法》。
原料:知母3g、黃柏0.5g、茉莉花茶3g。
用法:將知母、黃柏用250ml水煎沸後,沖泡茉莉花茶5~10分鐘即可。可分數次飲。
功能:清熱除濕、養陰降火。
用途:痢疾;遺精;赤白帶下
原料:黃柏0.5g、砂仁3g、甘草3g、紅茶3g、白糖適量。
用法:將黃柏、砂仁用250ml水煎沸後,沖泡甘草、白糖、紅茶5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除濕,和中養胃。
用途:心煩、盜汗;脾胃不適、泛酸、嘔吐;慢性腸炎胃炎
來源:《奇效良方》。
原料:大黃1g、紅茶5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後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抗菌,抗腫瘤。
用途:實熱便秘;痢疾初起;癰瘍腫毒;陽黃;水腫;淋濁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膽囊炎
原料:大黃1g、白芍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瀉火緩急止痛
用途:里熱盛腹痛、泄痢;大小便不通。
來源:《千金方》。
原料:大黃1g、牡丹皮3g、桃仁3g、茉莉花茶3g、白糖適量。
用法:將大黃、牡丹皮、桃仁用300ml水煎沸5分鐘後,沖泡茶、糖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瀉熱解毒,消癰排膿。
用途:腸癰;少腹腫痞。
來源:《金匱要略》。
原料:大黃1g、生地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生津。
用途:虛勞嘔吐;熱病津傷口煩渴。
來源:《千金方》。
原料:大黃1g、枳殼1g、白芍1g、梔子1g、黃芩1g、綠茶6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大黃、枳殼、白芍、梔子、黃芩至水沸後,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瀉火理氣止痛。
用途:目赤熱腫痛;口腔潰瘍、咽喉腫痛;腹痛便秘。
來源:《聖濟總錄》。
原料:大黃1g、石膏3g、綠茶3g。
用法:用15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瀉火,透邪除煩。
用途:外感熱病;流感;小兒痄腮腫痛;咽喉腫痛。
原料:大黃1g、甘草5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泄胃熱,和中健胃。
用途:胃熱嘔吐;急性腎功衰。
原料:大黃1g、白芷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胃除積,消腫止痛。
用途:頭面、背部瘡瘍腫毒;便秘;頭熱昏痛;眉棱骨痛;鼻淵
原料:大青葉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抗菌。
用途:熱病煩渴;流感;急性傳染性肝炎;菌痢;黃疸;口瘡;癰疸腫毒;肺炎;急性腸炎。
原料:大青葉5g、甘草3g、淡豆豉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透邪除煩。
用途:熱病發斑疹;心煩口渴。
來源:《補缺肘後方》。
原料:大青葉5g、茵陳3g、秦艽3g、天花粉3g、綠茶6g。
用法:將大青葉、茵陳、秦艽、天花粉用350ml水煎煮沸後,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可加適量白糖。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除濕。
用途:黃疸、急性傳染性肝炎
來源:《方脈正宗》。
原料:大青葉5g、生地3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生津
用途:熱病口渴、發燒;小便尿血。
來源:《泉州本草》。
原料:大青葉5g、生地3g、升麻3g、大黃0.5g、綠茶6g。
用法:將綠茶置於杯中,可添加適量白糖,用大青葉、生地、升麻、大黃的煎湯300沖泡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用途:咽喉腫痛;唇腫舌爛、口腔黏膜潰瘍;口乾面熱。
來源:《聖濟總錄》。
原料:大青葉5g、木芙蓉葉5g、蒲公英5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每日飲二、三次。
功能:清熱解毒,消炎。
用途:淋巴腺炎;術後感染調理。
原料:板藍根5g、綠茶5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抗菌抗病毒。
用途:流行性感冒流腦乙腦咽喉腫痛目赤瘡疹肺炎;肝炎。
原料:板藍根5g、大青葉5g、羌活3g、綠茶5g。
用法:將板藍根、大青葉、羌活用300ml水煎沸後,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抗病毒。
用途:病毒性感冒
原料:板藍根5g、山慈菇1g、連翹3g、甘草3g、青黛1g、綠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板藍根、山慈菇、連翹至水沸後,沖泡甘草、青黛、綠茶5~10分鐘即可飲用。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功能:清熱解毒。
用途: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原方:板藍根5g、茵陳3g、鬱金3g、苡米3g、綠茶5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肝炎;肝硬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