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千金翼方

《千金翼方》,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撰,約成書於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經驗,以補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孫思邈認為生命的價值貴於千金,而一個處方能救人於危殆,以千金來命名此書極為恰當。《千金翼方》全書共三十卷,北宋時期校正醫書局對其傳本予以校正,並刊行全國。內鏈變更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傳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來,明朝萬曆年間,翰林院纂修官內鏈變更王肯堂奉萬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中醫藥典籍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金翼方
  • 成書年代:唐代
  • 類別:古醫書
  • 作者:孫思邈
  • 傳世版本:宋朝林億版、明朝王肯堂版
簡介,內容,手心,天牖,

簡介

《千金翼方》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編撰的一部中醫典籍,以補其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約成書於永淳二年,書中記載了孫思邈晚年近三十年所收集的藥方。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經驗,以補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萬曆年王肯堂纂刻的宋版《千金翼方》經歷數次戰火,現已流落民間不知所蹤。後來中醫界又從日本把日本翻刻的《千金翼方》中的部分方劑引進到中國,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出版,人民衛生出版社50年代影印的《千金翼方》,它是從日本引進來的,由於與原本差距較大,其中缺失了很多內容。日本珍藏有中國《千金翼方》的六種刊本,但皆有缺失,沒有一套是齊全的,其中以萬曆三十三年(1605)王肯堂刻本最佳。現今中醫界使用的《千金翼方》以195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據江戶醫學本出轉的影印本較為常見,書中所缺失的內容由當代中醫專家自行研製的藥方填補空缺。
孫思邈雕像孫思邈雕像

內容

《千金翼方》全書30卷,計189門。合方、論、法共2900餘首。卷1~4論藥物,引錄《唐本草》的大部分內容,卷5~6系婦人疾病;卷9~10論述傷寒;卷11為小兒病;卷12~15闡述養生長壽。集中體現了古代延年益壽學說同防病、治病相結合之特色。卷16~25論述中風、雜十二症病證名。①指十二種原因不同的症病。《中藏經》:“症有勞、氣、冷、熱、虛、實、風、濕、食、藥、思、憂之十二名也。”②指婦科的十二種經帶病證。《備急千金要方·赤白帶下崩中漏下第三》:“何謂十二症?是所下之物,一曰狀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曰如膿痂,六曰如豆汁,七曰如葵羹,八曰如凝血,九曰如清血,血似水,十曰如米泔,十一曰如月浣,乍前乍卻,十二曰經度不應期也。”;十七椎穴經外穴名。出《千金翼方》。在第五腰椎棘突下方。主治轉胞,腰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15分鐘。 病、高分子癰等;卷26~28系針灸;卷29~30為禁經,其中雖有禁咒之術,但亦不乏心理療法內容。
明朝萬曆年間由翰林院檢討國史纂修官王肯堂重加校注,全書共參考有關古籍50餘種,出校勘注釋3400餘條,並以簡體橫排本出版,以滿足廣大醫學工作者及愛好者。《千金翼方》系統論述了傷寒六經辨證、內科雜病、外科瘡腫、診病察色,辨別陰陽表里虛實以及治療技術等方面,都提供了寶貴經驗。
其書分為:(婦人方上)178方, (婦人方中)200方, (婦人方下)127方, (少小嬰孺方上)82方, (少小嬰孺方下)242方, (七竅病上)217方, (七竅病下)223方, (風毒腳氣)67方, (諸風)60方, (傷寒上)99方, (傷寒下)144方, (肝臟)62方, (膽腑)68方, (心臟)157方, (小腸腑)85方, (脾臟上)70方, (脾臟下、熱痢七)103方, (胃腑)117方, (肺臟)128方, (大腸腑)142方, (腎臟)112方, (膀胱腑)25方, (消渴淋閉尿血水腫)78方, (丁腫癰疽)183方, (痔漏)187方, (解毒井雜治)131方, (備急)329方, (食治)1方, (養性)14方。
《千金翼方》節選內容《千金翼方》節選內容
該書與《備急千金要方》被譽為我國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在我國醫學史上有深遠影響。

手心

手心經外穴名。《千金要方》:“鬼魅灸入發一寸百壯,又灸間使、手心各五十壯。”《千金翼方》稱:“灸黃法,手心中灸七壯。”現代《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謂此穴位於手掌正中央。主治黃疸,百日咳,小兒疳疾,口腔炎,高血壓,指端知覺異常,癔病,精神分裂症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手足髓孔
手足髓孔經外穴名。

天牖

天牖經穴名。出《素問·氣穴論》。別名天聽。屬手少陽三焦經。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方直下,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或於天容穴與天柱穴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頭沖經穴別名。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作頸沖,並曰:“一名臂臑。”後世將此穴作為臂臑穴之又名。
千金方
千金方》書名。統指《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燥濕痔
燥濕痔病名。指肛門周圍所生之贅生物,出《千金翼方》卷二四。有:“燥濕痔,痔有雌雄者。”相當於外痔。
足陽明穴
足陽明穴經外穴名。據《千金翼方》灸煨退風半身不遂法載,穴在“足拇指奇三寸。”奇,指奇縫。即在足背,當一、二趾趾縫端直上3寸處。一說在拇趾尖端直上3寸者(《針灸經外奇穴圖譜》)。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灸5-10分鐘。
啞門
啞門經穴名。《素問·氣穴論》:“名喑門。”《千金翼方》。又作瘂門。近作啞門。別名舌橫、舌厭。屬督脈。督脈、陽維之會。在項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0.5寸,第一頸椎下。布有第三枕神經和枕動、靜脈分支。主治暴暴喑,失語,頭痛,項強,脊強反折,聾啞,癲癇,及精神分裂症,癔病,大腦發育不全,腦性癱瘓等。直刺0.5-1寸,禁深刺。
眼暗
眼暗證名。系指眼目昏暗的證候。見《千金翼方》卷十一。又名眼闇,也即目昏。
眼闇
眼闇證名。出《千金翼方》卷十一。同眼暗,也即目昏。
陽維
陽維①陽維脈。②經外穴名。《千金翼方》:“耳風聾雷鳴,灸陽維五十壯。在耳後,引耳令前,弦弦筋上是。”在耳廓根部,用手拉耳向前時,當耳根後出現的弦筋上是穴。主治耳鳴,耳聾。直刺0.1-0.2寸。
陽澤
陽澤經穴別名。出《千金翼方》。即曲池。
掖門①經外穴名。《千金要方》:“掖門在掖下攢毛中一寸,名太陽陰,一名掖間。灸五十壯,主風。”《千金翼方》作腋門。在腋中線上,腋窩下1寸處。主治諸風驚妄,呃逆,狐臭,瘰癧等。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②經穴別名。即液門
月忌
月忌古代針灸宜忌說之一。見《千金翼方》。將十二月配屬十二地支,按其變化推算血忌日、血支日、月厭日、四激日、月殺日、月刑日、六(月)害日等。據以避忌針灸。
膝外經外穴名。《千金翼方》:“癧瘍灸法……五月五日午時,灸膝外屈腳當紋頭,隨年壯兩處灸,一時下火,不得轉動。”《針灸經外奇穴圖譜》列為經外穴,名膝外。定位在膝橫紋外側端,股二頭肌前緣處。灸治癧瘍。
膝下
膝下經外穴名。《千金翼方》:“治轉筋經骨痛,不可忍。灸屈膝下廉橫筋上三壯。”近代《針灸經外奇穴圖譜》列作經外穴,定位在髕骨尖下緣髕韌帶處。
下極俞
下極俞經外穴名。出《千金翼方》。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三腰椎棘突下。主治腹痛,泄瀉,腰痛;及膀胱炎,腸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狐尿刺
狐尿刺病名。接觸昆蟲分泌物等引致之皮膚疹瘡等病者。出《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狐狸刺。孫氏云:“凡諸螳螂之類,盛暑之時,多有孕育,著諸物上,必有精汁,其汁乾久必有毒,人手觸之,……則成其疾,名曰狐尿刺,日夜磣痛,不失眠睡。”證見初起皮膚乾燥,起紅紫色疹斑,腫脹焮痛,甚則潰爛成瘡,膿水淋漓,治宜清熱解毒,內服黃連解毒湯,外用蒲公英搗汁塗貼,或以蒲公英根煎湯溫洗局部。相當於接觸性皮炎。
忌穴
忌穴某一時日不能施行針灸的穴位。古代有針灸擇日之說,認為某日時宜針灸,或不宜針灸,或某部忌針灸。《千金翼方》針灸宜忌:“既得吉辰,當知忌穴”,即指此。
頸中
頸中經穴別名。出《千金翼方》。即臂臑。
肋頭
肋頭經外穴名。《千金翼方》:“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頭近第二肋下即是灸處,第二肋頭近第三肋下向肉翅前亦是灸處。”《類經圖翼》列作經外穴。名肋頭。在胸骨兩側緣,當第一、二肋骨頭下緣處,左右共4穴。主治瘕癖,咳嗽,哮喘,呃逆,用肋間神經痛,支氣管炎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男陰縫經穴別名。《千金翼方》:“灸風府、熱府、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男陰縫,撥陰反向上,灸治馬黃黃疸。”在陰莖根部與陰囊相交處正中。主治黃疸,陰卵偏墜等。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胚,婦產科名詞。指妊娠一月內的胎兒。《千金翼方》卷十一:“凡兒在胎,一月胚,二月胎,……。”
千金寶要》書名。六卷(又有八卷本或十七卷本,後本系析篇為卷)。宋·郭思編。刊於1124年。系取孫思邈《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中的簡、便、驗方及針灸法彙編而成。共分婦人、小兒、中毒等17篇。其中醫論一篇,系摘錄《千金方》中有關病機、製藥等內容編成。1124年,將此書刻碑於華州公署,以廣流傳。明景泰六年(1455年)楊勝賢始易木版梓行。1522年王守中喜其方之簡便,藥之近易,而天下游耀州真人問者歲無虛日、日無虛時,因刻石於洞前,至今猶存。現存多種清刊本及石印本、拓印本。
鼽鼻病證名。系指鼻塞流清涕的證候。見《千金翼方》。
曲眉經外穴別名。出《千金翼方》:“曲眉穴,位在兩眉間。”即印堂穴。
泉陰經外穴名。出《千金翼方》。在恥骨聯合上緣(曲骨)旁開3寸處(《中國針灸學》)。主治偏墜,睪丸炎等。直刺0.3-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熱乳病證名。出《千金翼方》。乳母患熱病,仍以乳哺兒,致兒發病,症見面黃不食,甚或嘔吐氣急。治宜先停母乳,後用清解和胃之劑。
人神古代針灸宜忌說之一。《黃帝蝦蟆經》:“神所藏行,不可犯傷。”意指人神按時巡行各部,其所在部位,忌用針灸。有“九部旁通人神”、十二部人神、“行年人神”、六十甲子日人神、月內逐日人神、十(天干)日人神、十二(地支)日人神、十二時人神、四季人神、五臟人神等說。見《千金翼方》、《普濟方》、《針灸大成》等。
商陸餅灸隔餅灸的一種。見《千金翼方》,該書曰:九漏,“搗生商陸捻作餅子,如錢大,厚三分,貼漏上,以艾灸之。餅乾熱則易之,可灸三四炷艾。”主治瘰癧頸漏。
神志不定證名。神誌異常症之一。見《千金翼方》卷十六。多因心氣不足所致。兼見驚悸恐怖,恍惚健忘等證。治宜安神定志,用定志丸、寧志膏、《千金》鎮心圓等方。
失明
失明證名。見《千金翼方》卷十一。指視力喪失,盲無所見之證。
十二症
手太陽穴經外穴名。①《千金要方》:“手太陽穴,手小指端。灸隨年壯,治黃疸。”②《千金翼方》:“鼻中擁塞,針手太陽,入三分,在小指外側後一寸白肉際宛宛中。”
獨活酒(一)——(痹證)
(《備急千金要方》)
【配方】獨活石南各四兩,附風三兩,附子烏頭、天雄、茵芋各二兩。
【製法】上七味㕮咀,以酒二斗漬七日。
【主治】八風十二痹。
【用法】服半合,日三,以知為度。
說明:《千金翼方》載本方,“上七味切,以酒二斗漬六日”;“先食服,一服半合,以知為度”。余皆同上。
白朮酒(三)——(烏須黑髮)
(《千金翼方》)
【配方】白朮二十五斤。
【製法】上一味,㕮咀,以東流水兩石五斗不津器中漬之,二十日去滓,內汁大分中,夜候流星過時,抄已姓名置盆中,如是五夜,汁當變如血,取以漬曲,如家醞法。
【主治】除萬病,令白髮反黑,齒落 生,面有光澤,久服長年。
【用法】酒熟取清,任性服之。
說明:《飲饌服食譜》同上。
鼻交頞中
鼻交頞中經外穴名。出《千金翼方》。無具體位置記述。《中國針灸學》改稱鼻交,定位於鼻骨最高處微上陷中。沿皮刺0.3-0.5寸。
長平①經穴別名。出《針灸甲乙經》。即章門。見該條。②經外穴別名。《千金翼方》:“多汗,四肢不舉少力,……灸長平五十壯,在俠臍相去五寸,不針。”所述與長谷同位,近代《針灸經外奇穴圖譜》作長谷別名。
承靈
承靈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足少陽、陽維之會。在頭部,當前髮際上4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另說入髮際3.5寸(《千金翼方》);入髮際5寸(《針灸大成》。布有枕大神經分支和枕動、靜脈分支。主治頭痛,眩暈,鼻淵,鼻衄,耳鳴,項強等。沿皮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大門
大門經外穴名。出《千金翼方》。在頭部中線,枕處隆凸上緣直上1寸處。主治半身不遂。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耳門前脈經外穴名。《千金翼方》:“脾風占候言聲不出或手上下,灸手十指頭;次灸人中、大椎;兩耳門前脈,去耳門上下行一寸;次兩大指節上下六穴各七壯。”在耳門穴上、下各1寸處。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附子灸
附子灸隔物灸之一。指以附子切片作為隔離物的灸法。《千金翼方》卷二十三:“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著腫上,以少唾濕附子,艾灸附子令熱徹,以治諸癤諸癰腫牢堅。”
孤穴
孤穴位於正中線的單穴。《千金翼方》針邪鬼病圖訣:“右以前若是手足皆相對,針兩穴;若是孤穴,即單刺之。”
關明經穴別名。見《千金翼方》。即關門。
鬼窟
鬼窟十三鬼穴之一。《千金要方》原名鬼路,注為勞宮穴。而《千金翼方》注為間使。《針灸大成》易名為鬼窟,《針灸聚英》易名為鬼營,兩書所指均為勞宮穴。
鬼路
鬼路十三鬼穴之一。《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針有十三穴……第五針外踝下白肉際足太陽,名鬼路。”原注為申脈穴。今從此說。又“第九針手橫紋上三寸兩筋間,名鬼路。”原注為勞宮穴。《千金翼方》又曰為間使穴。《針灸聚英》易鬼路為鬼營;《針灸大成》則稱為鬼窟,均指勞宮穴。
鬼市
鬼市①十三鬼穴之一。出《千金要方》。即承漿穴。參見該條。②經穴別名。《千金翼方》:“邪病語不止及諸雜候,人中主之,一名鬼市,”即水溝。
鬼堂
鬼堂十三鬼穴之一。《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針有十三穴……第十針直鼻上入髮際一寸,名鬼堂。”所指即上星穴。又《千金翼方》作尺澤穴別名。參見上星條、尺澤條。
鬼營
鬼營十三鬼穴之一。《千金要方》原名鬼路,注為勞宮穴。而《千金翼方》注為間使穴。後《針灸聚英》易名為鬼營。《針灸大成》則稱為鬼窟。兩書所指均為勞宮穴。
橫紋
橫紋①經外穴名。《千金翼方》:“多汗,四肢不舉少力,灸橫紋五十壯,在俠臍相去七寸。”即神闕旁開3.5寸處,與大橫穴定位相同。見大橫條。②推拿穴位名。
橫文①大橫穴。《千金要方》:“大小便不通,灸橫文百壯。”《千金翼方》:“多汗,四肢不舉少力,灸橫文五十壯,在俠臍相去七寸。”即神闕旁開3.5寸處,與大橫定位相同。②橫紋。
薊根酒方——(崩漏)(《千金翼方》)
【配方】大小薊根(切)各一斤。
【製法】上二味,以酒一漬五宿。
【主治】治婦人崩中去血不止。
【用法】隨意多少服之。
牛膝酒(九)——(風疾諸病)
(《千金翼方》)
【配方】牛膝、石南、烏頭(去皮)、天雄(去皮)、茵芋各二兩,細辛五分。
【製法】上六味切,以酒一斗二升漬之,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
【主治】主八十三種風著人頭,面腫癢,眉發隕落,手腳拘急不得行步,夢與鬼神交通,或心煩恐怖,百脈自驚,轉加贏瘦等。
【用法】初服半合,治風癲宿 服之即吐下,強人日三,老少日一,不知稍加。惟禁房室及豬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