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瀉

泄瀉是指因感受外邪,或被飲食所傷,或情志失調,或脾胃虛弱,或脾腎陽虛等原因引起的以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溏,甚至泄如水樣為主證的病證。一般根據病因病機運用淡滲,升提,清涼,疏利,甘緩,酸收,燥脾,溫腎,固澀的方法治療。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diarrhea
  • 就診科室:內科,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感受外淫,飲食所傷,情志不舒,脾胃虛弱,脾腎陽虛,中氣下陷
  • 常見症狀: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溏
病因病機,辨證施治,其他療法,預防調護,

病因病機

泄瀉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腸,其中主髒在脾,其致病原因包括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脾胃虛弱,脾腎陽虛等。其主要致病因素為濕,即《難經》所謂“濕多成五泄”。
1.感受外淫
六淫外邪傷人,主要以濕為主,常夾雜寒、暑、熱等病邪,導致腸胃功能失調,皆使人發生泄瀉,脾臟喜燥而惡濕,外來之濕入侵則最容易困遏脾陽,從而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而導致泄瀉。寒邪或者暑邪也能直接影響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調,運化失常,清濁不分,而成泄瀉。
2.飲食所傷
脾胃為倉廩之官,脾主運化水谷和水液;胃主受納,腐熟水谷。故飲食不當,如飲食過量導致宿食內停;或過食肥甘厚味,呆胃滯脾,濕熱內蘊;或誤食餿腐不潔之物,傷及腸胃;或過食生冷,導致寒濕交阻等,皆可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致使脾胃的傳導失司,升降失調,水谷停滯而導致泄瀉。
3.情志不舒
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木橫乘土,脾胃受制,運化失常,或憂思氣結,脾運阻滯,均致水谷不化,下趨腸道為瀉。若素體脾虛濕盛,運化無力,復因情志刺激、精神緊張或於怒時進食,均可致肝脾失調,易形成泄瀉。
4.脾胃虛弱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若因長期飲食失調,勞倦內傷,久病纏綿,均可導致脾胃虛弱,中陽不健,運化無權,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清氣下陷,水谷糟粕混雜而下,遂成泄瀉。
5.脾腎陽虛
久病之後,腎陽損傷,或年老體衰,陽氣不足,命門火衰,不能助脾腐熟水谷,水谷不化,而為泄瀉。
6.中氣下陷
久病失治誤治,導致中氣被損傷引起中氣下陷,不能提昇陽氣,故而不能溫煦腐熟水谷,水谷不化,成為泄瀉。

辨證施治

1.寒濕停滯
(1)證候瀉下清稀,嚴重時如水樣,腹痛伴有腸鳴,痞滿,脘腹脹悶,食少,或者兼有外感症狀既惡寒發熱,鼻塞頭痛,肢體酸痛等症。舌薄白或白膩,脈濡緩。
(2)治則芳香化濕,疏表散寒。
(3)主方藿香正氣散加減。
2.濕熱壅滯
(1)證候腹痛即瀉,瀉下急迫,勢如水注,或瀉下不爽,糞色黃褐而臭,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肛門灼熱,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2)治則清熱利濕。
(3)主方葛根芩連湯加減。
3.暑濕壅滯
(1)證候發於盛夏之時,腹痛泄瀉,瀉下如水,暴急量多,糞色黃褐,伴見發熱心煩,胸悶脘痞,泛惡納呆,自汗面垢,口渴尿赤。
(2)治則清熱化濕。
(3)主方黃連香薷飲加減。
4.飲食停滯
(1)證候腹痛腸鳴,瀉後痛減,瀉下糞便臭如敗卵,夾有不消化之物,伴見脘腹痞滿,噯腐酸臭,不思飲食。
(2)治則消食導滯。
(3)方藥保和丸加減。
5.肝氣乘脾
(1)證候腸鳴攻痛,腹痛即瀉,瀉後痛緩,每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而誘發,平素多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矢氣頻作。
(2)治則抑肝扶脾。
(3)主方痛瀉要方加減。
6.脾胃虛弱
(1)證候大便時溏時瀉,反覆發作,稍有飲食不慎,大便次數即多,夾見不化水谷,伴見飲食減少,脘腹脹悶不舒,面色少華,肢倦乏力。
(2)治則健脾益胃。
(3)主方參苓白朮散加減。
7.腎陽虛衰
(1)證候每於黎明之前,臍腹作痛,繼則腸鳴而瀉,完谷不化,瀉後則安,伴見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腰膝酸軟。
(2)治則溫腎鍵脾,固澀止瀉。
(3)主方四神丸加減。
8.中氣下陷
(1)證候多由久瀉或大病或久病導致的久瀉不止,甚者脫肛,伴見小腹墜脹,納呆,少氣懶言,體倦肢軟,渴喜溫飲,消瘦等。
(2)治則昇陽舉陷止瀉。
(3)主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9.上熱下寒
(1)證候腸鳴下利,乾嘔嘔吐,伴見心下痞滿,口渴喜飲,偶有口苦,心中煩悶,小腹喜溫等。
(2)治則和胃開脾止瀉。
(3)主方半夏瀉心湯加減。

其他療法

1.針灸分型治療
(1)急性泄瀉①治則除濕導滯,通調腑氣。以足陽明、足太陰經穴為主。②主穴天樞、上巨虛、陰陵泉、中脘。③配穴寒濕者,加神闕;濕熱者,加內庭、曲池;食滯者,加中脘、梁門。④操作毫針瀉法。神闕用隔姜灸法。
(2)慢性泄瀉①治則健脾溫腎,固本止瀉。以任脈及足陽明、足太陰經穴為主。②主穴天樞足三里,大腸俞三陰交。③配穴脾虛者,加脾俞、太白;肝鬱者,加太沖,太沖;腎虛者,加腎俞、命門、關元。④操作神闕用灸法;天樞用平補平瀉法;足三里、公孫用補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
2.穴位注射法
選天樞、上巨虛。用黃連素注射液,或用維生素B1、B1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3.耳針法
選大腸、胃、脾、肝、腎、交感。每次以3~4穴,毫針刺,中等刺激。亦可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4.拔火罐
(1)取穴天樞關元大腸俞小腸俞。
(2)方法留罐10分鐘,日二次。

預防調護

1.飲食
注意飲食衛生,不暴飲暴食,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喝生水、冷水等;泄瀉病人飲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宜吃甜、冷、肥膩的食物;某些食物進食後會引起泄瀉者,應忌食。
2.增強體質
慢性泄瀉病人,應加強鍛鍊身體,以增強體質,如體操、太極拳、氣功等。
3.預防
平素注意天氣變化而增減衣物以防外感引起泄瀉。
泄瀉是臨床上常見的病症,在中醫治療上應明確證型,正確的辨證論治從而選方用藥,針灸治療急慢性泄瀉效果較好,但對嚴重失水或由惡性病變所引起的泄瀉,則應採用綜合性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