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

視網膜色素變性(RP)病友論壇致力於加強視網膜色素變性(RP)患者之間的交流,加強聯繫,討論視網膜色素變性治療方法和藥物(包括視網膜色素變性手術、視網膜色素變性治療方法、中醫中藥、醫院情況交流、氣功、偏方),互相幫助,共同戰勝視網膜色素變性。

臨床表現,眼底檢查所見,特殊臨床類型,幹細胞移植療法,預防常識,

臨床表現

症狀與功能改變 ⑴夜盲:為本病最早出現的症狀,常始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且多發生在眼底有可見改變之前。開始時輕,隨年齡增生逐漸加重。極少數患者早期亦可無夜盲主訴。
⑵暗適應檢查:早期錐細胞功能尚正常,桿細胞功能下降,使桿細胞曲線終未閾值升高,造成光色間差縮小。晚期桿細胞功能喪失,錐細胞閾值亦升高,形成高位的單相曲線。
⑶視野與中心視力:早期有環形暗點,位置與赤道部病變相符。其後環形暗點向中心和周邊慢慢擴大而成管狀視野。中心視力早期正常或接近正常,隨病程發展而逐漸減退,終於完全失明。
⑷視覺電生理:ERG無反應,尤其b波消失是本病的典型改變,其改變常早於眼底出現改變。EOG LP/DT明顯降低或熄滅,即使在早期,當視野、暗適應、甚至ERG等改變尚不明顯時,已可查出。故EOG對本病診斷比ERG更為靈敏。
⑸色覺:多數患者童年時色覺正常,其後漸顯異常。典型改變為藍色盲,紅綠色覺障礙較少。

眼底檢查所見

本病早期雖已有夜盲,眼底可完全正常。俟後隨病程進展而漸次出現眼底改變。典型的改變有:
1)視網膜色素沉著:始於赤道部,色素呈有突的小點,繼而增多變大,呈骨細胞樣,有時呈不規則的線條狀,圍繞赤道部成寬窄不等的環狀排列。色素多位於視網膜血管附近,特別多見於靜脈的前面,可遮蓋部分血管,或沿血管分布,於血管分支處更為密集。以後,色素沉著自赤道部向後極和周邊逐漸擴展,最後布滿整個眼底。在此同時,視網膜色素上皮層色素脫失,暴露出脈絡膜血管而呈豹紋狀眼底。晚期脈絡膜血管亦硬化,呈黃白色條紋。玻璃體一般清晰,有時偶見少數點狀或線狀混濁。
2)視網膜血管改變:血管一致性狹窄,隨病程進展而加重,尤以動脈為顯著。在晚期,動脈成細線狀,於離開視盤一段距離後即難以辨認而似消失,但不變從白線,亦無白鞘包繞。 3)螢光血管眼底造影所見:背景螢光大片無螢光區,提示脈絡膜毛細血管層萎縮。視網膜血管可有閉塞,有時還可見到後極部或周邊部斑駁狀螢光斑。

特殊臨床類型

⑴單眼性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非常少見。診斷為本型者,必須是一眼具有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的典型改變,而另眼完全正常(包括電生理檢查),經五年以上隨訪仍未發病,才能確定。此型患者多在中年發病,一般無家族史。
⑵象限性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亦甚少見。特點為病變僅累及雙眼同一象限,與正常區域分界清楚。有相應的視野改變,視力較好,ERG為低波。螢光造影顯示病變區比檢眼鏡下所見範圍大。本型常為散發性,但也常染色體顯性、隱性與性連鎖隱性遺傳的報告。
⑶中心性或旁中心性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亦稱逆性進行性視網膜色素變性。初起即有視力減退與色覺障礙。眼底檢查可見黃斑部萎縮病變,有骨細胞樣色素堆積,ERG呈低波或不能記錄。早期以錐細胞損害為主,後期才有桿細胞損害。晚期累及周邊部視網膜,並出現血管改變。
⑷無色素性視網膜色素變性:是一種有典型視網膜色素變性的各種症狀和視功能的檢查所見。檢眼鏡下亦有整個眼底灰暗、視網膜血管變細、晚期視盤蠟黃色萎縮等改變,無色素沉著,或僅在周邊眼底出現少數幾個骨細胞樣色素斑,故稱為無色素性視網膜色素變性。有人認為本型是色素變性的早期表現,病情發展後仍會出現典型的色素。因此不能構成一單獨臨床類型。但亦確有始終無色素改變者。本型遺傳方式與典型的色素變性相同,有顯性、隱性、性連鎖隱性遺傳三型。

幹細胞移植療法

幹細胞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的原理是通過弱電流直接刺激視神經,一方面激活視神經細胞,增強視神經的生物電興奮性;同時還可強力刺激眼內末梢血管束,極大地改善眼底組織的血液循環和供氧,從而使視神經纖維獲得充分的血氧供應而恢復其部分功能。在眼部注入幹細胞,使受損的視神經、視網膜細胞得以修復,兩者結合起來,可以大大提高和鞏固其療效。

預防常識

1、 禁止近親聯姻本病隱性遺傳者其先輩多有近親聯煙史,禁止近親聯煙可使本病減少發生。
2、避免“病病結合”。隱性遺傳患者應儘量避免與本病家族史者結婚,更不能與也患有本病者結婚,顯性遺傳患者其子女發生本病的風險為。
3、夜盲症患者應及早檢查治療,因為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早期即表現為夜盲,常在兒童和少年期發病,隨著年齡增長症狀加重。
4、多吃維生素A,因為維生素A能預防夜盲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