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姓氏

河南姓氏

河南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在中國《百家姓》的姓氏中,有一百多個姓氏源於河南。中國的一萬多個姓氏,起源於河南的有一千五百個,在當今中國常見的一百個大姓中,源於河南的有七十三個,其中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和“陳、林、李、許、蔡、天下占一半”之說的七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近些年來,隨著尋根旅遊的興起,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外友人絡繹不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姓氏
  • 概述河南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
  • 姓氏起源:陳姓起源
  • 特點: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外友
概述,姓氏起源,陳姓起源,黃姓起源,李姓起源,蔡姓起源,張姓起源,許姓起源,鄭姓起源,林姓起源,部分姓氏發源地,姓氏起源歷史,

概述

河南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也是姓氏的重要發源地。河南堪稱是中國功夫的故鄉,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溫縣陳家溝是中華太極拳之根——陳氏太極拳的故鄉。因此,探文化源,尋姓氏根,已成為近年來河南旅遊活動中的“重頭戲”。

姓氏起源

陳姓起源

陳姓起源於今河南省淮陽、平輿、長葛一帶,相傳周武王建立周朝,找到叫胡公滿的人,封他在"陳"這個地方,建立陳國。因為胡公滿是舜帝的後代。胡公滿在陳國供祀先祖舜帝,他的子
孫們後來都以國為姓,都姓陳。現在陳姓人口也很多,並分布很廣,如台灣,陳姓是那裡的四大姓之一,人們說:“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 陳姓名人如[陳壽]晉朝人,著名史學家。他寫了《三國志》。後來的《三國演義》長篇章回小說,就參考他的史書《三國志》寫成。

黃姓起源

黃姓起源於現今的河南省潢川一帶,相傳上古時候,有個黃國,建立這個黃國的是遠古氏族首領陸終的後代 。黃國在周朝時併入楚國 ,黃國公族的子孫也走散了,但他們約好以原國名為姓。另一支黃姓起源稍晚,是春秋時候。上古時因治理汾水而被尊為汾水水神的氏族領袖,叫台駘,台駘的後代,在春秋時期建立了幾個小國,其中有一個叫黃國,國人後來也以黃為姓。
黃姓名人如
[黃 忠] 三國時候劉備手下的大將,武藝高強,老當益壯,斬殺敵將立有大功,封為關內侯。
[黃 巢] 唐代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曾攻入長安稱帝,國號大齊。
[黃庭堅] 宋朝大詩人和大書法家,他與蘇東坡齊名。
[黃 易] 清朝詩人和畫家、當地“西冷八大家”之一。

李姓起源

李姓起源於現今的河南省洛陽、鹿邑一帶,相傳上古殷朝末年 ,有個貴族叫理利貞 ,為了逃避紂王的迫害,隨母親逃亡,到一處躲在李樹下,又吃李子充飢,一生難忘,就改姓為李。李利貞的十一世孫李聃,就是大家熟知的老子。老子是思想家,後來被尊為道教始祖。到了唐朝時,皇帝姓李,並且常常對功勳卓著的大臣們恩賜李姓。
李姓名人如
[李 冰] 戰國時在四川做郡守,修建了都江堰。
[李 白] 唐朝大詩人,詩豪放,喜飲酒。
[李自成] 明朝農民起義軍領袖。
[李時珍] 明朝醫學家,著《本草綱目》。

蔡姓起源

姓起源於今河南省民權、上蔡、新蔡一帶,相傳上古時,周武王打天下建立周朝,然後分封了一批功臣、王族和先賢的後代為諸侯王。其中有一位周武王的弟弟叫"叔度",被封到蔡邑,建立了蔡國。那地方就在現今河南上蔡縣一帶。叔度的兒子,被稱為蔡仲;還有一個後代,稱蔡平侯;漸漸地,後代中都姓蔡了。
蔡姓名人如
[蔡 澤] 戰國時秦國丞相,很有智謀。
[蔡 倫] 漢代科學家。發明了造紙術。
[蔡 琰] 就是著名的蔡文姬 ,聰明美貌 ,博學又善歌琴,在戰亂中被匈奴左賢王娶為妻。後來曹操用重金向匈奴換回蔡文姬,於是又有了“文姬歸漢”的故事。

張姓起源

張姓起源於現今的河南省濮陽附近,相傳春秋時晉國有個貴族叫解張,後來他的後代用他的名作為姓,世代姓張。又有一支起源更早,是黃帝的孫子,叫"揮",他創製了弓和箭,他做的官也稱作弓長,後來官名二字合成一字,就成為張姓。還有一支,是三國時有位叫龍佑那的,諸葛亮賜他姓張,他的後代居住雲南。
張姓名人如
[張 良] 是秦漢時的傑出人物,文武雙全,幫助劉邦打天下建立漢朝。
[張 旭] 唐朝書法家,酒醉後寫的草書最好,那時稱他“張顛”、“草聖”。後世人寫草書沒有超過他的。
[張之洞] 清朝後期,改革圖新的傑出人物,他研究西洋的社會、哲學等,又在中國創辦鐵路、煤礦、織布廠等,受到光緒皇帝重用,做軍機大臣。

許姓起源

許姓起源於現今的河南省登封、許昌附近,相傳周武王時候,有個叫文叔的人受封於"許"地,就是現今河南許昌一帶。文叔原是遠古炎帝的後代,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很尊重遠古貴族的後代,就將他們封賜。文叔建立了許國,春秋時許國併入楚國 ,原來許國君主的後代 ,就約定了以許為姓。許姓的另一支,起源遠古堯帝時候,有個賢人叫許由,堯帝很尊重他,要將天下讓給他,許由就隱居了起來。
許姓名人如
[許 慎] 漢代學者,著有一部書叫《說文解字》,傳到今天還被當作經典,許慎是我國文學語言學的開創人。
[許 衡] 元朝人,對哲學、天文學等都有研究。

鄭姓起源

鄭姓起源於現今的河南省鄭州滎陽,相傳鄭是周朝王室的後代。周厲王的小兒子受封於"鄭"這個地方,就建立了鄭國,稱鄭恆公。鄭國是春秋時的強國,後來被韓國吞併,鄭國人懷念故國,都以鄭為姓。
鄭姓名人如
[鄭 國] 是戰國時的著名水利工程師 , 他為秦國開水渠,灌溉良田四萬多頃,使關中沃野千里。歷史上記作“鄭國渠”。
[鄭 吉] 漢代大將軍,保衛邊疆戰功赫赫,封安遠侯。
[鄭 和] 明朝航海家,原名馬三保,民間稱他三保太監,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人物。
[鄭成功]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收復台灣的名將。

林姓起源

林姓起源於現今的河南省新鄉衛輝,淇縣,相傳上古商朝時,有個王子逃到長林山避難,這位王子和他的子孫,後來就因此姓了林。傳說:商朝末年紂王當政,荒淫殘暴 ,一位叫比干的王族勸說紂王 ,反被殺死,比干的兒子名叫"堅",就逃到長林山避難。隨後周武王打敗紂王奪得天下,百姓人人歡喜。周武王很尊重比干的後代,因為堅逃到長林山避難,就賜給比干的後代姓林,紀念這件事。林姓還有一支是出自周王族,周王族有一位王子叫林開,他兒子叫林英。
林姓名人如
[林士弘] 隋代人,隋末天下大亂時,起兵占據一方,自稱皇帝。
[林則徐] 清代民族英雄 ,主張與西方通商 ,但嚴禁鴉片,是中華民族大英雄。

部分姓氏發源地

出 處
出 處
出 處
洛陽、鹿邑
新鄭
靈寶
范縣
息縣
洛陽、杞縣
濮陽
固始、中牟
方城、唐河
安陽
新鄭
偃師、商丘
新鄭
滑縣
信陽、固始
新鄭
范縣
商丘、安陽
洛陽、嵩縣
宜陽、原陽
許昌、禹州
禹州、淇縣
南樂
鄭州、滎陽
鄭州
洛陽、鹿邑
濮陽
駐馬店、汝南
洛陽、宜陽
新鄭
洛陽
正陽、民權
南陽、息縣
唐河、固始
陝縣、滎陽
洛陽、盧氏
濮陽
長葛
洛陽、汝南
寧陵
洛陽
開封、新鄭
商丘、民權
登封、許昌
商丘
偃師
洛陽、沁陽
洛陽、商丘
洛陽、范縣
葉縣
登封
洛陽
商丘
洛陽
范縣
鞏義
淇縣
安陽、許昌、淇昌
淇縣、洛陽、內黃
汝南、濟源、安陽
洛陽、新鄭、尉氏
淮陽、平輿、長葛
新鄭、商丘、淮陽、濮陽
新鄉、衛輝、淇縣
民權、上蔡、新蔡
南陽、太康、唐河
鞏義、登封、杞縣、偃師、濮陽
淮陽、洛陽、舞陽
洛陽、魯山、偃師
商水、太康、洛陽
洛陽、開封、淇昌、衛輝
開封、許昌、濮陽
溫縣
鄧州、新野
溫縣
衛輝、溫縣
滎陽
陝縣
濟源
洛陽、商丘
沈丘
洛陽、溫縣
洛陽
信陽、南陽
司 馬
洛陽
軒 轅
新鄭
開封
開封、商丘
新鄭、洛陽
汝南
濟源
洛陽、淮陽
登封
新蔡、南陽
濮陽
商丘
洛陽、孟縣

姓氏起源歷史

⑴顓頊族與姓氏
顓頊是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史記》說他是“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號高陽氏。他居於帝丘(今河南
濮陽東南),死後葬於頓丘(在今河南濬縣北)。顓頊後裔比較有頭緒的,主要有三支:一為舜族,二為禹族,三為陸終族。舜是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史記》說他是顓頊的7世孫,其後代產生出陳、袁、田等姓氏。禹是顓頊的6代孫,原為夏後氏部落領袖,奉舜命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後擔任部落聯盟領袖。他的兒子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即夏朝,後產生出一些姓氏。陸終是顓頊族系中一位重要人物,其父吳回即祝融,是顓頊的曾孫。陸終有6個兒子,其後曾孕育出一些姓氏。
⑵帝嚳族與姓氏
帝嚳是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號高辛氏,《史記》說他是“黃帝之曾孫”,“於顓頊為族子”。他活動的地區主要是豫西和豫北。帝嚳後裔中繁衍旺盛的,主要有堯族、商族、周族。堯是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是帝嚳之子,其後產生出一些姓氏。商族始祖名契,是帝嚳之子,被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賜姓子氏。子姓商族產生的姓氏,一部分直接源於商朝王族,而大多數則出自由殷紂王帝辛的哥哥微子啟所建的子姓宋國。周部族始祖名棄,也是帝嚳之子,姓姬氏,其後衍生的姓氏多達數百個,不僅為黃帝族之最,而且在整箇中華姓氏中也是首屈一指的,被列入當今120大姓的就有47個,其中有一大半出自河南。
(二)炎帝族與姓氏
炎帝是傳說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領,因生於姜水(在今陝西岐山東,是渭河的一條支流),故姓姜;因以火德王,又以火名官,故稱炎帝;相傳他教民耕種,又曾嘗百草為醫藥以治病,故又號神農氏。他原居姜水流域,後發展到中原地區,《竹書紀年》說他曾居陳,“陳”即今河南淮陽。他的子孫大部分在河南境內定居,使姜姓失而復得,又衍生出其他一些姓氏。在河南境內的炎帝後裔,主要有方氏、雷氏、呂氏、許氏、文氏、申氏。炎帝後裔還有在山東北部的齊氏,但其始祖呂尚是南陽呂國的子孫。
(三)東夷族與姓氏
“夷”是中國古代對東方各族的泛稱,亦稱“東夷”。東夷族分為太昊族與少昊族。
⑴太昊族與姓氏:太昊,是傳說中古代東夷族首領,也是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太昊族以龍為圖騰,曾以龍為官名,其後裔姓氏有任、郝及白姓的一支等。
⑵少昊族與姓氏:少昊,號金天氏,也是古代東夷族首領,相傳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少昊與太昊是繼承關係,少昊部落是從太昊部落分出來的,活動中心在今山東曲阜一帶,但其後代卻分布在全國許多地方。少昊後裔有兩個重要人物,即皋陶和伯益。皋陶是少昊的曾孫,也是東夷族的首領。當今第一大姓李及廖姓的一支,都是他的後裔。伯益是皋陶之子,是舜時東夷部落的首領。他是古代嬴姓各族的共同祖先,後裔相當繁盛,在當今120大姓中,趙、黃、徐、馬、譚、江等姓都是他的後代。
三、河南是姓氏發展時期夏、商兩代的國都所在地
夏、商時期,從奴隸制興起到全盛,也是中華姓氏得以發展的時期,而這兩個朝代活動的中心地帶均在今河南境。夏朝從開始到桀滅亡,共傳14世、17王,歷時400多年,其統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的黃河、洛河流域。夏禹建都之陽城,即今登封告城鎮;後遷陽翟,即今禹州。禹之子啟的都城也在禹州,此後,太康居斟尋(今鞏義西南),相都帝丘(今濮陽),少康都陽翟,杼居原(今濟源西北),後遷老丘(今開封東),胤甲居西河(今安陽東南),孔甲及其子皋均居今偃師,桀都斟尋。除了《史記》所列“用國為姓”者外,夏朝在河南境內還有不少諸侯國,於夏朝末年被商湯所滅,都演變為姓氏。
商朝自湯至盤庚,曾5次遷都:仲丁由亳遷囂(即隞,今河南鄭州),河亶甲由囂遷相(今河南內黃東南),祖乙遷於邢(即耿,在今河南溫縣東),南庚遷於奄(今山東曲阜),盤庚遷於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此後未再徙都,這說明商朝的統治中心基本上都在河南。商代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奴隸社會,國家機器日益擴大和加強,特別是盤庚遷殷後,達到了奴隸制的興盛時期,國家機器也空前強大。商代的大奴隸貴族約20多支,有王、諸侯、“多生(姓)”、“多子”等,總稱為“百姓”。這說明那時只有奴隸主貴族才有姓氏,而廣大民眾,尤其是奴隸,是沒有姓氏的。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姓氏來源增多,姓氏也得到了發展。商朝的國家形式,是以王族為主體,聯結著許多旁系、支系的貴族大家族所構成的統治網,到商朝後期,形成了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度。商王有直接統治區,還分封一批諸侯於商的周圍;在諸侯的封地之間,以及諸侯封地的外圍,還存在著許多方國部落。這些諸侯國、方國,後來有許多都演變為姓氏。再就是商朝建立了一套比較複雜的官僚機構,設定了許多官員,因而有以官為氏者,如理氏便出自“大理”(掌刑法的官)一官。此外,還有以祖字為氏和以技藝為氏的。
四、河南在姓氏普及時期的周朝占有重要位置
周朝是我國古代史上一個重要時期,也是產生姓氏最多的朝代。西周是一個強盛的奴隸制國家,立國初期實行的貴族內部層層分封的大封建,為後來的姓氏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奴隸社會逐漸瓦解,封建制開始出現,大多數諸侯國被強國所吞併,演變成姓氏,因而使中華姓氏空前大發展。戰國時期,我國進入封建社會,隨著奴隸制宗法制度的崩潰,姓與氏已無什麼區別,逐漸合而為一,同時無論貴與賤,人們都有了姓氏,不再是“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因而姓氏基本上普及,並相對定型,此後沒有更大的發展。
西周雖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但在建國初期便營建了洛邑,至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洛陽便成了東周的統治中心。據初步考證,從周初到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分布於今河南境內的,有周朝同姓(姬姓)國20多個,異姓國40多個,合計60多個,約占諸侯國總數140多個的二分之一弱。這些大小諸侯國基本上都演變成為姓氏,同時,諸侯的子孫以采邑名、官職名等為氏,又形成一大批姓氏。由此可見,河南是在姓與氏發生重大變革,姓氏空前大發展、基本普及和相對定型時期起到關鍵作用的地區。
五、河南有得天獨厚的產生姓氏的優越條件
古代的“得姓受氏”,與地理位置、人口多少及政治、經濟狀況等條件有密切關係,而河南在這些方面則獨具優勢。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位居中原腹地,氣候溫和,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越,適宜於農、林、牧、副業發展,古代的手工業發達,又是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因此,人口密集,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長期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夏朝建立至民國年間,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因而使河南成為古都最多的地區。中國有七大古都,河南就占3個,即洛陽、開封、安陽。河南歷史悠久、人口密集、建都頻繁,正是河南成為中華姓氏主要發源地的先決條件,因為:
一歷史悠久,產生的姓氏必多。中華姓氏史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而有人稱河南“是整箇中國歷史的縮影,是一座浩瀚的中國古文化博物館”。從這種意義上說,河南的歷史包含著中華姓氏產生、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正是由於河南歷史與中華姓氏史緊密相連、息息相關,所以才孕育出了眾多的姓氏。
二人口密集,得姓受氏者必眾。具體地說,人口密集,職業部類必繁,居住地必廣,因而以各種技藝為姓氏的、以居住地為姓氏的以及以其他方式得姓者必多。
三建都頻繁,得姓的機會必廣。首先,建都多標誌著歷史上出現的國家多,因而以國為氏者就多。其次,國都是國王居住之地、文武百官雲集之所,是一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因而應時因勢興起的新姓氏就特別多,諸如國王賜姓,一些生有爵、死有謚的王公大臣的後代以官為氏、以爵為氏、以謚為氏、以字為氏,等等。在源於河南的姓氏中,與都城有關者相當多,真可謂不勝枚舉。
六、河南是北魏鮮卑族政權入主中原改姓的基地
黃河兩岸的中原,原本是漢族長期生息的中心地區,由於西晉末年大戰亂的推動,從“八王之亂”開始,漢族從中心地區出發,向邊遠地區流亡,而居住在長城以外的少數民族則大量內遷,至北朝時期達到高潮,歷時長達三個世紀之久。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各族人民相互影響,總的發展趨勢是與漢族融化成一體,從而形成了黃河流域各民族的大融合。其中,大規模地遷入今河南境內,施行與漢族同化的少數民族政權是北魏。北魏是由鮮卑族拓跋氏所建的政權,統一北方後,為加速北魏政權封建化的進程,孝文帝拓跋宏於493年率領貴族、文武百官及鮮卑兵自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洛陽,接著,進行漢化改革,實行鮮卑人與漢人通婚,以漢服代替鮮卑族服裝,禁止在朝廷上說鮮卑話,令鮮卑人改姓並自稱河南洛陽人等等。改姓數量,一說有300多,僅見於《魏書·官氏志》單獨列出的,即有114個,其中被列入當今120大姓的就有25個。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構成了其他地區難以比擬的優勢,使河南成為中華姓氏的主要發源地。源於河南諸姓的先民們,植根於中原沃土,為故鄉的繁榮與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在歷史的長河中又不斷向外播遷,廣及全國,進而又遠徙海外,至今幾乎遍布全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