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姓

從姓

從姓,我國常見姓氏之一。主要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出自漢代將軍從公的後代,以祖字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姓
  • 拼音:cōng
  • 注音:ㄘㄨㄥ
  • 淵源:姬姓
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第四個淵源,第五個淵源,第六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家譜文獻,字輩排行,歷史名人,從嵩,從一,從 貞,從 龍,從 任,從所向,近現代名人,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宗祠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五言通用聯,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出自姬姓,后稷之後也,始祖姬從和,以人名為氏,始居兗州曲阜之太山一帶。有關從姓乃樅姓更改而來沒有任何根據,網上盛傳之漢將軍從公之後版本,漢將軍從公乃從和第三十世孫,因此,從姓的歷史比之更早,安徽繁昌縣大元至治元年辛酉三月春,任青陽縣教諭英山縣方守忠撰從氏家譜舊序:“予觀從氏之先,本姬姓,后稷之後也,其後有從和公散漫於湘江之旁,而自樂於漁釣,築室於兗州曲阜之太山,人皆曰從和,其子遂變姬而從姓為”,此為漢族從姓也,繁衍至今已有2700年歷史。
從姓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周平王幼子姬精英的封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在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指出,自古以來,“從”這個比較少見的姓氏,多是由古老的樅氏“去木留從”而來的。東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兒子名叫姬精英,被封在樅邑(今安徽桐城),建有樅國,為侯爵,史稱“樅侯”。在樅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樅氏,後有去“木”偏旁為從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從氏和樅氏同宗同源,其姓氏讀音與樅氏一樣,正確讀音作cōng(ㄘㄨㄥ)。

第三個淵源

源於樅氏,出自漢朝將軍樅公的後代,屬於以先祖名字、地名為氏。從氏,古為居於樅陽之地,即今安徽省樅陽縣,其地原著民中有以居地名稱為姓氏,稱樅氏。據史籍《元和姓纂》的記載,到了秦、漢之際的楚漢戰爭時期,漢王劉邦屬下有個大將軍,名字失考,人們尊稱他為樅公,在西楚霸王項羽大敗劉邦軍隊的危急當中,劉邦的部將紀信冒充劉邦假裝投降,以便引開項羽的注意,讓劉邦逃脫。在臨別時,劉邦留下部將樅公和御史大夫周苛跟魏王豹一起堅守滎陽。項羽認出紀信是假冒的,大為惱火,指揮大軍對滎陽發起猛烈攻擊。將軍樅公和滎陽令周苛決心與滎陽共存亡,他們一方面日夜巡守城頭,鼓舞戰士們堅守,還殺了叛變的魏王豹。最後,樅公、周苛畢竟寡不敵眾而被俘。項羽敬重這兩人的堅貞,就勸他倆投降。他倆寧死不屈,最終被殺。樅公的子孫為紀念先祖,就以樅公的名字為姓氏,奉樅公為從氏的始祖。
在樅公的後裔子孫中,有去“木”偏旁簡筆稱從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從氏正宗。該支從氏與樅氏同宗同源,其姓氏讀音與樅氏一樣,正確讀音作cōng(ㄘㄨㄥ)。

第四個淵源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從事中郎,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從事中郎,為西漢時期所設定的武官職務,是大將軍府的屬官,由戰功卓越、經驗豐富、智謀百出之人承擔,職責為佐將軍,主謀議,相當於今天軍制中的參謀,職位在主簿之上。著名的大將陳湯就出任西漢末期大將軍王鳳的從事中郎。從三國、兩晉到南北朝時期,在歷朝歷代的三公、宰相之下屬官員中,皆有從事中郎之職,官秩六品,俸祿一千二百石。
在這些從事中郎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從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作cóng(ㄘㄨㄥˊ)。

第五個淵源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從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從史,亦稱從吏,為沿襲秦朝官制的高級官僚的從屬官員,類似親信隨從之屬,是有主官增設的官制,不列正式官序,沒有朝廷俸祿,官餉由主官給付,人數不等,只隨屬主官解決某些問題,或處理日常事務,不負責文書之類的文案工作。西漢初期,主官下屬的官吏,當犯有錯誤時,主官有權撤其官職,但不能予以開割,往往就降為“從史”來使用,可以功復其原職或改任他職,在史籍《漢書·倪寬傳》中就記載:“除為從史。”
在從史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從氏,世代相傳至今,正確讀音為cóng(ㄘㄨㄥˊ)。

第六個淵源

源於回族,出自清朝時期青海卡力崗地區原藏族,屬於以宗教教義為氏。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甘肅省河州花寺門宦教主馬來遲赴青海地區循化進行宣教活動,在卡力崗地區的原藏族部落中,以伊斯蘭教的中心教義“順從和平”來制止當地各部落之間的仇殺和械鬥,並用回族的風俗影響土著藏族同胞,逐漸消除了爭鬥。經過長期的演化,卡力崗地區的原藏族民眾在宗教信仰、一伙食習俗上已經與回族無大的差別,他們的後裔後來皆融合於回族,不再自稱藏族,其姓氏構成上以馬氏居多。在卡力崗地區的回族中,有以伊斯蘭教教義“我主唯一,順從和平”為姓氏者,分稱順氏、從氏、和氏、平氏四個姓氏,後逐漸分播於全國各地,特別是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另外,在明朝時期,有山東萊州文登叢氏第七世叢英遷到無棣(海豐),自願加入了清真回教。當時叢英壯年無室家,被招贅入馮門,因馮門後有繼續,叢英仍承長支,兩姓俱不絕嗣,千古總為一家,而且同墳祭祖,永不結親。叢英是在入贅馮門後,要繼叢、馮兩姓之嗣,而且要同墳祭祖,這對原叢氏有礙體面,且叢英本來已有家室在其原籍,因此叢英就用了個同音字“從”來緩解他當時心中的矛盾,從此,在山東無棣地區出現了一支回族從氏。
回族從氏的正確讀音皆作cóng(ㄘㄨㄥˊ)。

得姓始祖

從和。根據嘉靖十八年己亥三月望日之從氏重修家譜舊序、崇禎元年九月望日之重修家譜舊序、雍正十一年秋九月望日之從氏譜序,周代姬從和乃我漢族從氏之始祖也,因名得姓,從和公三十世孫信遠公,漢光武帝時授為將軍,封香山侯,又家東莞也,信遠公即漢代從公。

遷徙分布

從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七十一位門閥。
今河南省的駐馬店市、周口市鄲城、新蔡縣、信陽市光山縣、南召縣、平輿縣、許昌市,河北省玉田縣、遵化市、棗強縣,安徽省的蕪湖市繁昌縣、蕪湖縣、郎溪縣、涇縣、廬江縣、宿州市、靈璧縣、碭山縣、定遠縣、霍邱縣、鳳台縣、阜陽市,山東省的臨沂市蒙陰縣、沂南縣、聊城莘縣、德州市夏津縣,陝西省的山陽縣、鹹陽縣、高陵縣,江蘇省的泗洪縣、高郵市、金壇縣,湖北省的陽新縣、通山縣、潛江市、隨州市、棗陽縣、監利縣、鐘祥縣等,以及福建、廣東、四川等地,均有從氏族人分布。其中,山東無棣縣、天津市的回族從姓和山東文登之叢姓為同祖同宗,和漢族從姓沒有任何關係。

家譜文獻

山東無棣回族從氏譜書,著者待考,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車鎮鄉五營中村從秀凱處。
安徽蕪湖從氏家譜,(現代)從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計算機排印本。
安徽巢湖廬江從氏家譜,(現代)從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計算機排印本。
安徽宣城郎溪從氏家譜,(現代)從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計算機排印本。
安徽宣城烏溪從氏家譜,(現代)從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計算機排印本。
安徽宣城涇縣從氏家譜,(現代)從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計算機排印本。
安徽繁昌從氏家譜,從氏世襲圖一幅,著者待考,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木刻活字印本,2005年重修。
湖北陽新(黃石地區)從氏家譜,(現代)從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計算機排印本。
雲南元謀從氏族譜,(現代)從家發編修,2007年計算機雷射照排膠印本一百五十冊。公開出版。

字輩排行

廣東從化從氏字輩:“錫儒金玉品世代登高傳倫常慶禮發家庭定平安”。
山東無棣回族從氏字輩:“德世俊實春蘭磐叔思大中儼樂奇奎壇……”
從氏一支字輩:“德玉懷汝寶慶……”註:該支從氏玉字輩的名字第三個字都以“水”偏旁字為名,如從玉涵、從玉清等,懷字輩的第三個字都以“玉”字旁為名,如從懷珊、從懷瑤等等。
湖北黃石陽新從氏字輩,姬善良相功啟......

歷史名人

從嵩

北宋乾德年間資政殿大學士,荊州刺史.從氏族譜收錄了趙匡胤的詔書一份,擢其上任並為其修建祠堂.

從一

本名從一彪,明太平府繁昌人,明洪武十七年三月恩賜誥命一道欽除清浪衛世襲指揮僉事封武略將軍,洪武三十一年調除安陸衛指揮僉事,子從德,孫從忠皆世襲安陸衛指揮同知.

從 貞

從忠之子,從一之曾孫,明代安陸人,祖籍太平府繁昌縣人,宣德八年襲安陸衛指揮同知,居官清儉,蕭然若寒士,管領漕運,尤愛惜士卒,州中謠曰指揮從貞運糧惜軍,騎的騾馬,跟的家人,雖三尺童子皆知頌之。

從 龍

從貞之子,明代知縣,字雲峰,安陸人。成化己酉鄉試中以舉人任麻哈州,後升任河南懷慶府知府,當時民俗皆被髮左衽,經從龍治理五年,遂成衣冠人物之俗。

從 任

明太平府繁昌人,太學士,字子重,江南人。負奇氣,嗜異書,有絕技,現有後人居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平鋪鎮。

從所向

明代鐘祥人,中萬曆己酉鄉試任江西廣信府玉山縣知縣,後升南京刑部主事,清廉恬退,為人仁義,有仁聲。

近現代名人

從維熙:(公元1933~今),曾用筆名碧征、從纓;河北玉田人。著名當代作家,“荷花澱派”、“大牆文學派”代表人物。 從維熙國中畢業後於1950年入北京師範學校,期間讀了大量中外文學作品,受到孫犁和屠格涅夫作品很深的影響。同年開始發表散文、詩歌和小說。 1953年師範畢業後,從維熙任國小教員。1954年出任《北京日報》文藝編輯、記者。
1957年,從維熙被劃為右派,開始了長達二十一年的苦難生活。1979年平反後回京,任中國作協理事、作家出版社總編輯等職。 從維熙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藝術上師法孫犁。1957年之前曾出版《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兩本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南河春曉》,是“荷花澱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從維熙遭遇政治坎坷和磨難二十多年,對監獄生活有較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在新時期作品很多,其中主要有長篇小說《北國草》、《裸雪》,中篇小說集《從維熙中篇小說集》、《遺落在海灘的腳印》、《遠去的白帆》、《雪落黃河靜無聲》、《驛路折花》,短篇小說集《從維熙小說選》、《潔白的睡蓮花》。另外還有文藝論集《文學的夢》。 從維熙的作品大都是描寫1957年以來風雲變幻的政治生活,其中篇小說《大牆下的紅玉蘭》是代表作。小說選取獨特的角度,從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一個監獄裡發生的故事入手,正氣凜然地揭露了十年浩劫時期是非顛倒,鬼蜮橫行的黑暗現實。作者不是一般地揭露黑暗,事件的發展緊緊地與悼念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聯繫在一起,因此,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不僅有黑暗與邪惡,更有光明與正義。整個作品具有邪不壓正的震撼人心的力量。這部中篇影響很大,此後評論界把揭露“四人幫”橫行時期監獄生活的小說稱為“大牆文學”,從維熙自然成了這一文學流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從維熙作品題材多樣,視野開闊,取材於農村新生活的作品,格調清新雋永。他所開拓的“大牆文學”作品,筆墨震撼人心,格調冷峻沉鬱。由於生活環境的巨變和創作題材的轉移,從維熙新時期的小說創作已經與“荷花澱派”分道揚鑣。

郡望堂號

郡望

東莞郡:西漢時期有東莞縣,治所在今山東沂水。東漢末建安初年(丙子,公元196年),分琅琊郡、齊郡置城陽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沂水縣東北,領八縣。晉朝晉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改置為東莞郡,置於晉陵(今江蘇常州)東南一帶,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末年廢黜,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臨朐、沂水、蒙陽、沂源、莒縣一帶。今世所稱的“東莞”,皆指建制置於唐朝的廣東省東莞市。

堂號

東莞堂:以望立堂。
雙烈堂:明朝初期,從所向由玉山令升刑部主事,由於他清明廉潔,所以叫撉遯。他年老退休後,燕王朱棣率軍破城,他和兒子從士默同時遇難。一門雙烈,後人因以為堂。

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明時剖竹;
漢代分符。
——佚名撰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從龍事典。下聯典指漢·從成公事典。

五言通用聯

知州易舊俗;
大將守滎陽。
——李文鄭撰從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安陸人從龍,字雲峰,以舉人官麻哈知州,當地民俗落後愚昧,從龍治理五年,民風大變。後任懷慶知府。下聯典指漢初劉邦的將領從公(樅公),奉命與御史大夫周苛守滎陽,後被項羽所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