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弨

盧文弨

盧文弨(1717—1795),字召弓,一作紹弓,號磯漁,又號檠(qíng)齋,抱經,晚年更號弓父,人稱抱經先生,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一說原籍餘姚,遷居仁和(今杭州)。生於清聖祖康熙五十六年,卒於乾隆六十年,年七十九歲。盧存心子。

乾隆十七年(1752)一甲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上書房行走,歷官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讀學士、廣東鄉試正考官、提督湖南學政等職。三十四年,乞養歸故里,曾先後在江浙各地書院主講經義二十餘年,以經術導士。

基本介紹

  • 本名:盧文弨
  • 字號:字召弓,號磯漁
  • 所處時代:清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1717年
  • 去世時間:1795年
簡介,校勘大師,軼事典故,

簡介

盧文弨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校勘。他一生好學,與戴震段玉裁友善,潛心漢字,以校勘古籍稱名於世。他對經義註疏有獨到的見解。經他校勘的古籍有《逸周書》、《孟子音義》、《荀子》、《呂氏春秋》、《賈誼新書》、《韓詩外傳》、《春秋繁露》、《方言》、《白虎通》等,多達210多種,並鏤板刊印,匯成《抱經堂叢書》十五種。又苦刻板不易,合經史子集38種,摘字而注之,名為《群書拾補》。他所作的註疏,都能使學者“諟正揭非,蓄疑渙釋”。他又廣收博採,搜羅珍異版本,家有藏書樓名“抱經堂”,與寧波盧址抱經樓為浙江東、西兩“抱經”,藏書達數萬卷。著有《抱經堂集》34卷、《禮儀註疏詳校》17卷、《鐘山札記》4卷、《龍城札記》3卷、《廣雅釋天以下注》2卷,均《清史列傳》並傳於世。
盧文弨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歷主江浙一帶各書院講席,《清史稿·盧文弨傳》中說:“文弨歷主江、浙各書院講席,以經術導士,江浙士子多信從之,學術為之一變”。在鐘山書院先後任教十一年,對鐘山書院進行教學改革,以經術導士,培養造就學術人才,開創書院學術新風,使鐘山書院逐步發展成為江蘇省的重要文化教育學術中心、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的大本營,對江南地區的文化教育的發展、學術傳承衍續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校勘大師

清著名校勘學家、藏書家。字紹弓,號磯漁,又號檠齋、抱經,晚號弓父,人稱“抱經先生”。浙江杭州人。乾隆十七年(1752)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充侍讀學士。三十年(1765)充廣東鄉試主考官,後提督湖南學政。曾主講江浙崇文、鐘山、龍城等書院20餘年。一生多從事文獻整理校勘工作,最精於校勘學,所校書自經傳子史,下逮說部詩文,無不丹黃。所校勘、注釋諸子經書,匯刻為《抱經堂匯刻書》、《群書拾補》,皆稱善本。又多刻書,任鐘山書院山長時,所得收入大半以刊刻書籍,如《春秋繁露》、《賈子新書》、《方言》、《顏氏家訓》、《經典釋文》、《韓詩外傳》、《荀子》等幾十種,學者皆稱精本。乾隆中輯有《抱經堂叢書》17種,是校勘極為精密的古籍匯刻。富藏書,“抱經堂”貯書數萬卷,精審無誤。錢大昕稱“自宋次道、劉原父諸公,皆莫能及”。嚴元照段玉裁吳騫秦恩復袁廷檮丁丙傅增湘等學者對其評價極高。藏書印頗多,主要有“文弨之印”、“紹弓氏”、“弓甫所藏”、“白首尚抄書”、“范陽盧氏”、“不學便是面牆”、“數間草堂藏書”、“抱經堂校定本”、“武林盧文弨寫本”朱文方印等。晚年藏書流散後,大多歸於劉承乾“嘉業堂”。著有《抱經堂文集》、《儀禮註疏詳校》、《鐘山札記》、《廣雅注》、《龍城札記》等。

軼事典故

  • 靈前焚帖
盧文弨有漢《張遷碑》,拓技甚工,秦澗泉愛而乞之。盧不與。一日,乘盧外出,入其書舍攫取而去。盧歸知之,追至其室,仍奪還。未半月,秦暴亡。盧適奠畢,袖中出此碑,哭曰:“早知君將永訣,我當時何苦如許吝耶!今耿耿於心,特來補過。”取帖向靈前焚之。
翻譯:盧文弨有漢代《張遷碑》帖,拓印碑文技術十分高超(指文字印在紙上非常工整漂亮),秦澗泉非常喜愛想向盧文弨給他。盧文弨不肯。一天,他乘盧文弨外出之際,潛入他的書舍偷了《張遷碑》就離去了。盧文弨回來知道此事,追到秦澗泉的居室,還是把《張遷碑》奪了回來。不到半個月,秦澗泉暴病而亡,盧文弨前去祭奠完後,從袖子中取出碑貼,哭著說:“早知道你將與我永別,我當時那么吝嗇,何苦啊!現在耿耿於懷,特地過來彌補過錯。“取出碑帖在他的靈前焚燒掉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