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縣(山東省濟寧市轄縣)

汶上縣(山東省濟寧市轄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汶上地處山東省西南部,東臨古城兗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東嶽泰山東經116°40′—116°18′北緯35°31′—35°36′,大部分地區處於平原地帶,汶上縣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

汶上縣境內大汶河,小汶河流經北部以及西部,又有泉河等河流流經中東部而後匯流到小汶河,包括縣域下面的地下水也全部源於汶水的補給,汶上整個縣域地處汶水之上,因此得名汶上。

2012年,汶上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0億元。2018年12月13日,汶上縣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汶上縣
  • 外文名稱:Wenshang City
  • 別名中都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山東·濟寧
  • 下轄地區汶上鎮 、南站鎮等13鄉鎮
  • 政府駐地:汶上縣城明星路中段
  • 電話區號:(+86)0537
  • 郵政區碼:272500
  •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南部
  • 面積:877平方公里
  • 人口:77.9萬人 (2012年) 
  • 方言中原官話-蔡魯片-汶上話
  • 氣候條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寶相寺 、文廟、蓮花湖 、賈柏遺址、分水龍王廟 、蚩尤墓
  • 機場濟寧機場
  • 火車站兗州站 、高鐵曲阜東站 、濟寧站
  • 車牌代碼:魯HA
  • 地區生產總值:284.51億元(2017年)
  • 行政代碼:370830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政治,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技,傳媒,衛生,體育,社保,郵電,交通,旅遊,文化,儒釋文化,戲曲,特產,

建制沿革

汶上縣境內約在15000年前,即有華夏先民在此繁衍聚居。位於城東3千米的東賈柏遺址,是濟寧境內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址,距今約7000年左右,是北辛文化的重要代表,屬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的發展階段。
汶上老城區地圖汶上老城區地圖
至商代,境內置厥國。周代,先後置郕國,中都邑、闞邑,周武王封同母弟叔武於郕,公元前501年,魯“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戰國時,齊置平陸邑。
秦統一中國,行郡縣制,縣境內約分屬薛郡的張縣(治邑在今東平縣霍莊)、無鹽縣(治邑在今東平縣無鹽村)。
漢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前後,境內始置東平陸縣,隸屬兗州東平國。此為汶上建縣之始。
三國魏晉,今縣境統屬兗州東平國(郡)東平陸縣。南朝時改稱平陸縣、樂平縣。隋初仍稱平陸縣。
唐天寶元年(742)三月,改稱中都縣,移縣城於今治。
金貞元元年(1153年)更名汶陽縣。金泰和八年(1208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縣,此為“汶上”專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
明萬曆年間,汶上境域,北至東平界沙河站張村,東至寧陽縣界西梳村,南至濟寧州界康莊驛,西至鄆城縣界肖皮口,西北至安山西面的張博士集(今屬梁山縣),西南至孟姑集以西申家海(今屬嘉祥縣),東南至南唐陽,東北至琵琶山。最大橫距75公里,最大縱距35公里。此縣界明清時穩定時間較長,境域也較大,約為今縣境的2.5倍。
民國時期,汶上縣面積1380平方公里,為山東省較大縣之一,曾有“一滕二曹三汶上”之說。

行政區劃

2011年,汶上縣轄12鎮1鄉2街道辦事處,493個行政村,334個自然村。
汶上汶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汶上縣地處魯中低山丘陵與魯西平原交接地帶,地處山東省西南部,東臨古城兗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東嶽泰山。南北最大縱距58公里,東西最大橫距35公里,東臨兗州、寧陽,西連梁山、嘉祥,南與濟寧市任城區接壤,北枕大汶河,與肥城、東平相望。
汶上城區地圖汶上城區地圖

地形地貌

汶上縣境內山丘屬泰沂山系,多為東南西北走向,純山面積31平方公里,主要曇山、太白山(水牛山)、臥佛山、彩山、九峰山等。太白山醉似臥牛,亦叫水牛山,有摩崖石刻,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到此觀賞,因此得名。
汶上縣東北屬古老泰山隆起的殘丘低嶺,西南部屬古大野澤,梁山泊東畔,整個地勢由東北緩頃西南,至高點為曇山頂峰,海拔171.7米;最低點在蜀山湖湖底,海拔36.5米,中部地勢平坦,為黃河衝擊平原,土層厚、土質好。

氣候

汶上縣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降水年季變化大,春季多南風,少雨乾旱,由於氣溫回升快,季末高溫,常出現乾熱風,形成春旱;夏季多東南風,天氣炎熱,降雨集中,日照時間長,濕度大,有利於作物生長;秋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量30年平均628毫米,因東南風和西北風頻繁互易,常出現秋旱和連陰雨;冬季多西北風,乾旱少雪。
1995年7月1日06時30分—14時25分,山東省濟寧地區的9個縣市區78個鄉鎮遭到歷史上罕見的強冰雹襲擊,冰雹最大直徑70mm(汶上縣),最小10mm(魚台縣)。

水文

河流:境內屬淮河流域京杭大運河水系。內河主要有小汶河、泉河、小新河、因勢由東北向西南注入京杭大運河,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經汶上西南
邊境12公里,大汶河流經北部邊境15.3公里。
湖泉:縣境西南部有南旺、蜀山、馬踏三湖、水岸相接,面積約65平方公里。明編《汶上縣誌》記載:“湖多魚鱉荻蔬蒲,居人賴焉。夏秋之間,菱荷錦張,燦若曉霞,游者似睹江南之勝”。東北部較著名山泉11個,龍斗泉、薛家溝泉、老源頭泉、雞爪泉、趙家橋泉、濼當泉、馬莊泉等。20世紀60年代裡乾涸。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汶上縣版圖面積8.77萬公頃,其中耕地5.65萬公頃,占64%。

水資源

總量平水年為3.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9億立方米,地下水2.9億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量3.2億立方米,占總量的84%。

礦產資源

共發現礦產17種,主要有煤、金、鐵、鉛、水晶、高嶺土、脈石英、花崗石、石灰石、粗石沙、礦泉水等。
煤:分布在東南和西北部,含煤地層面積600平方公里,預測儲量14億噸。
金:分布在東北部曇山周邊地帶,包括砂金和岩金,已確定金礦體有兩個,含金品位在5克噸以上。
鐵:分布在北部郭倉鄉李官集地段,總儲量5200萬噸以上。
鉛:分布在白石軍屯兩鄉,D級儲量5275.9噸,水晶分布在白石鎮孟莊一帶。
花崗石:分布在白石鄉臥佛山一帶,總儲量2000萬立方米以上,其中現實資源量937萬立方米,潛在資源量1070萬立方米。
礦泉水:分部較廣,經國家鑑定為優質天然礦泉水。
高嶺土:具有一定規模、潛力巨大的環保型礦種,主要分布在白石鄉一帶。

生物資源

汶上縣盛產小麥、大豆、玉米和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已形成了草莓、韭菜、大蒜、銀杏、辣椒、洋香瓜、中藥材、花卉等優良品種生產基地。主要有香附、蔓荊子、枸杞子、桔梗等藥材資源104科259種,葦、藕、荸薺等水生植物。鯉、鯽、、草魚、鮎魚等水生動物,兔,獾、狸、刺蝟等獸類動物,貓頭鷹、麻雀、喜鵲等飛禽。
花海汶上花海汶上
汶上縣1995年開始集約栽培石榴,現在栽植面積已發展到66.4 hm2.由於缺乏石榴的栽培管理經驗,多數石榴園產量低、品質差、效益不理想.為此,於2001~2003年在劉樓、次丘、白石等鄉鎮對42hm26~8年生低產石榴園進行了技術改造,供試石榴品種為泰山紅、大紅袍和大青皮甜,行株距4 m×3 m或3 m×2 m.2000年平均每667 m2產量僅為360kg,產值1 080元.改造後的2001~2003年,平均每年每667 m2產量分別為約600、900、1 100 kg,產值分別為約3 600、5 400、6 600元.
蔓荊子,別名:京子、萬京子,汶上土名叫"沙里旺".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以成熟果實供藥用。有散風熱、清頭目的效用.汶上蔓荊子,五十年代前,大部分為野生,六十年代後,生產逐步由野生變家種。主產於泗汶、大汶河沿河一帶,魯西南是主要產區。
杏鮑菇營養豐富,因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肉質肥厚如鮑魚而得名。汶上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棉籽殼、碎木屑、大豆秸稈等農作物廢棄料豐富,價格低廉.汶上縣進行了杏鮑菇的培養料配方和栽培技術研究,取得了一整套栽培綜合技術.杏鮑菇栽培技術的實施和示範,將有機廢物轉化為高蛋白食品,促進了自然界的物質和能量向人類需要的方向轉化,同時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生態的良好性循環。
小尾寒羊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裘肉兼用型綿羊品種。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長快、體格大、產肉多,裘皮好,遺傳性穩定,適應性強等優點。被國家定為名畜良種,被譽為中華國寶。現主要分布在山東境內的汶上、嘉祥、梁山、東平等地。
2002年,汶上縣是農業部批准的"十五"第一批國家商品糧基地縣之一.常年種植玉米面積2.3萬公頃。在完成省"三0"工程玉米高產開發課題的基礎上,於1998~1999年承擔了山東省農業豐收計畫"夏玉米超高產品種及綜合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項目,並獲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獎.經過近幾年的試驗研究和高產開發,總結出一套適宜本縣及魯西南同類地區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經驗,制定了夏玉米超高產"五改"栽培技術規範.1999年9月經濟寧市專家驗收,開發田6670公頃,平均667米2產696.3千克,比開發前三年平均667米2增產20.3%.

人口

項目/年份
2000年
2005年
2011年
2012年
汶上縣年末總人口數統計 (單位:萬人)
72.6
73.6
78.0
77.9
汶上縣年末單位從業人員數 (單位:人)
33688
28078
26801
34841
汶上縣鄉村從業人員數 (單位:人)
342100
380682
423931
425069

政治

職務
姓名
縣長
王宏偉
副縣長
徐玉金
岳耀寅
趙鑫
董學琛
田利國
林鴻
特邀諮詢
李臣興
以上內容截止2008年。

經濟概況

綜述

汶上汶上
2012年,汶上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0億元,
同2011年相比增長12%。
地方財政收入9億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26.8%。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0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17%
項目/年份
2000年
2005年
2011年
2012年
地方財政預算內收入(萬元)
10425
14002
71006
90006
地方財政預算內支出(萬元)
15405
34244
152692
192572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萬元)
166140
343300
1154064
1407400
農民人均純收入(元)
3818
8577
10043

第一產業

汶上南湖汶上南湖
2012年,汶上縣新增高標準良田10萬畝,蘆花雞、優質生豬存欄量分別達到50萬隻、100萬頭,農田林網、經濟林分別達到56萬畝、6.5萬畝,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77家。

第二產業

汶上縣政務新區汶上縣政務新區
2012年,汶上縣累計完成工業總投資74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家,達到95家,實現銷售收入120億元、利稅22億元,同201年相比增長29.4%、27.9%。2014年10月28至30日,2014(第三屆)化工產學研論壇峰會在汶上縣舉行。
自2009年起,聯想控股向市國資委收購濟寧中銀電化有限公司的全部國有股份,註冊成立了山東中聯化學有限公司,並在汶上投資建設了鹽化工一體化項目,現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億元。按照預定規劃,中聯化學一期項目主要有氯鹼、樹脂、加氫產品、特種化學品四個板塊,二期項目在延伸產品產業鏈的同時,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及精細化工產品,形成“煤化工—鹽化工”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

第三產業

2012年,中都民俗館建成開放,汶上縣完成國內招商引資44.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427萬美元;分四批集中開工億元以上大項目45個,總投資190億元。汶上縣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25億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億元,同201年相比增長16%。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40億元、貸款餘額74億元,同2011年相比分別增長20%、30%,存貸比達到52.5%。
汶上濕地汶上濕地

社會事業

教育

2009年末汶上縣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0.1%
汶上一中田徑運動會汶上一中田徑運動會
普通中學在校生50710人,其中高中生14050人,國中生36660人;
國小在校生65777人,全年在園幼兒10810人,專任教師565人。
特殊教育在校學生人數64人,專任教師11人。

科技

2009年汶上縣共受理各項專利申請206件,比上年增加了74件。其中,每10萬人專利申請27件,超過“十一五”末規劃目標(8.5件)。全年授權專利150件,較上年增加了85件。
南湖南湖

傳媒

2009年末汶上縣共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4個,藝術表演場所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其中紀念館1個,文物保護機構1個。廣播電視覆蓋面繼續擴大,電視人口覆蓋率100%。

衛生

2007 年,汶上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8個,其中:綜合性醫院2個,6箇中心衛生院,9個衛生院,6個社區門診。汶上縣有衛生技術人員1403人。其中,執業醫師442人,執業助理醫師155人,註冊護士378人。實有床位1158張。民眾就醫條件和醫療質量大為改善。

體育

截止2009年,在參加全國比賽中,獲金牌1枚,銅牌1枚;在參加全省比賽中,獲銅牌3枚;在參加全市比賽中,獲金牌26枚,銀牌19枚,銅牌15枚。

社保

2007年末汶上縣總戶數198543戶,總人口(常住人口)為757855人,暫住人口547人。2007年人口出生率為10.4‰,自然增長率為4‰。
蓮花湖濕地全景蓮花湖濕地全景
2007年末汶上縣在崗職工人數24513人。全年汶上縣新增就業再就業8410人,下崗再就業人數達到267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655元,比上年增長21.2%。農民人均純收入4852元,比上年增加586元,增長13.7%;隨著政策性調資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2007 年汶上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1749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6%。其中,機關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19262元,事業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22754元。
汶上縣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3127人,汶上縣2008年參加社會保險基金的人次達到12萬人次,社會保險基金征繳1.8億元,發放1.4億元;征繳汶上縣養老保險金足額發放率保持100%。2007年末汶上縣城鄉低保對象總計10667戶,22750人;其中農村低保戶9796戶,20190人。全年累計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20萬元。

郵電

2008年末汶上縣交換機總容量119312門,其中農話交換機總容量108784門,市話交換機總容量10528門。汶上縣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14161戶,其中市內固定電話用戶18729戶,農村固定電話用戶95432戶,小靈通用戶數達到13400戶;行動電話用戶39856戶,聯通用戶37499戶,增加3314戶,增長9.7%;汶上縣網際網路用戶7379戶;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3820.6萬元。其中移動業務量5360萬元,增長36%。電信業務量5536萬元,增長10%。聯通業務量1028.8萬,增長23.4%。郵政業務量1895.8萬元,增長14.3%。

交通

2009年汶上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316.5公里,增長11%。其中縣鄉公路通車裡程1200公里,占汶上縣通車裡程的91.2%;汶上縣公路運輸完成貨運量623萬噸,比上年增長6.3%,貨物周轉量39618萬噸公里,增長7.88%;客運量284萬人次,增長9.65%,客運周轉量23171萬人公里,增長16.5%。

旅遊

汶上縣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6處,市級12處,2008年接待中外遊客112.32萬,實現旅遊社會總收入6.2億元。中都佛苑旅遊區的核心工程——寶相寺院已建設完成,寺前廣場、佛都公園正在緊張建設。孔子仁政園、文廟建築群、南旺分水龍王廟和兵祖陵苑以及榮氏宗祠等古蹟正在恢復重建。
汶上寶相寺始建於北魏,唐名為昭空寺,宋真宗封禪泰山時駐蹕汶上,御敕昭空寺為寶相寺。歷經千年香火不衰,成為帝王將相、名流墨客觀光禮佛之聖地,赫為齊魯大地名寺寶剎。主要景點有影壁、香水海、菩提樹、須彌山、寶相寺、地宮、太子靈蹤塔、禮佛廣場和禮佛大道。寶相寺景區為融聖物展示朝拜、宗教休學體驗、旅遊觀光休閒、佛教建築博覽等為一體的佛教文化主題公園及山東省著名的佛教文化體驗地。

文化

儒釋文化

汶上古稱中都,發掘的北辛文化遺址和細石器化距今約1—1.5萬年。公元前501年,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中都宰,現境內仍有文廟建築群,文廟建築群始建於唐代,縣城西北隅的太子靈蹤塔始建於宋代,1994年3月,在塔內發現了141件佛教聖物。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汶上相繼有四人出任尚書之職。
東護城河東護城河
儒家文化
汶上歷史上素以孔孟之鄉、禮儀之邦聞名遐邇。公元前501年孔子初宰中都,行之一年四方則之。今有孔廟、孔子講堂、孔子溝、中都故邑碑、夫子履、平陸祠等建築遺址。
孔子宰中都遺址:在汶上縣次丘鎮湖口、朱莊、榮廟一帶。公元前501年即魯定公九年,定公以孔子宰中都,行之一年,四方則之,政暇之餘設教、講學、釣魚,據史載,這裡有孔子講堂、釣魚台,孔廟大成殿等,此地朱氏以居孔子所宰之地為榮,故朱氏族譜中,有孔子講堂、釣魚台等畫圖。
佛家文化
佛教於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傳入中國,至東漢末年三國曹魏南北朝時期漸傳入汶上。唐宋時期已成為北方佛教聖地,及至明清,縣境內寺院尼庵林立。據《汶上縣誌》記載,縣內較大寺院數十處,至今尚有十餘個以寺命名的村莊。
運河文化
始於戰國吳越,開鑿於隋,而盛於元明清的京杭大運河,貫穿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而運河之南旺段,為大運河水脊咽喉。南旺分水龍王廟古建築群,始建於明初,後不斷拓廣葺修,至清鹹豐十年尤曾新修。占地面積達五萬餘平方米。
東夷文化
汶上境內所分布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 化等均屬東夷文化範疇。蚩尤是東夷(亦稱“九夷”、“九黎”)部族首領,製造弓、箭等兵器,與黃帝大戰於阪泉、涿鹿之野。後被擒殺,身葬異處。古闞城(今汶上縣南旺鎮西南十餘里)有蚩尤冢,高七丈,有赤氣出,當地稱“蚩尤冢”。並有蚩尤祠碑立於冢前。現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太白
明代萬曆年間編纂的《汶上縣誌·藝文志》載有李太白《別中都明府兄》、《魯中都東樓醉起作》、《醉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於逆旅見贈》、《過汶上寄杜甫》、《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五詩,俱為太白游汶上所作。

戲曲

梆子劇
汶上梆子是山東汶上、濟寧地區人民將隨著陝西山西等地人員流入山東而帶入的山陝梆子進行語音本地化改造後誕生的一種梆子的新唱腔,又稱“下路調”。汶上梆子和以菏澤為中心的“曹州梆子”合稱“高調”,1952年,正式定名統稱為“山東梆子”。
2014年11月16日至20日,第七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暨山東省第五屆戲曲紅梅大賽在汶上縣舉辦。共有來自山東省所有市、縣,江蘇省部分縣區280餘名演員參加複賽,每名演員所在樂隊20餘人,共3000餘演職人員和嘉賓齊聚佛都汶上,參加戲曲藝術界文化盛宴,展示才華,交流學習。汶上縣是山東梆子的發源地,歷來有熱愛戲曲文化的優良傳統,通過本次大賽,進一步彰顯出汶上縣在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化強縣等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特產

魯西黃牛:體大、役作力強,肉質鮮嫩,暢銷國內外。小尾寒羊:繁殖性能強,屠宰率高,毛細皮質好。汶上荸薺:清脆爽口,味道甘美。汶上白蓮藕:色白、脆嫩,為饌餚佳品。汶香附:學名香附草,藥用性能較佳。
汶上蘆花雞
汶上蘆花雞因全身羽毛灰白相間,斑紋寬窄一致,呈蘆葦花狀而得名,明清以來蘆花雞享譽京津,一度成為貢品。蘆花雞原產於汶上縣的汶河兩岸故為汶上蘆花雞,現以該縣西北部的軍屯、楊店、郭倉、郭樓、城關、寅寺 6 鄉鎮飼養數量最多,另與汶上縣相鄰地區也有分布。
汶上大荸薺
荸薺原名烏芋,“其根如芋,而色烏也”(李時珍語),荸薺之名始於元代的《日用本草》。早在600年前,汶城西南鹿莊村方外3公里的地帶就有種植。據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車駕出巡,駐蹕汶上,鹿莊袁某曾以荸薺進奉,受到皇帝及其近臣的交口稱讚。自此,汶上荸薺聲價倍增,秧種者歷代不衰,遠銷濟南、徐州、京津、江淮、滬寧以及東北各省。建國後,荸薺的生產擴大到次邱、辛店兩鄉的大部分村莊。1985年,秧種面積達2700餘畝,一般畝產1600-2000公斤,高者可達2500-3000公斤。
汶上大荸薺汶上大荸薺
汶上大荸薺的確不負盛名,同其它產地荸薺相比,其突出優點是:1、個大、皮薄,色澤光亮(重棗色),牙嘴小,可食率達98%以上;單個荸薺一般重15克,大者可達20克以上;2、肉質細嫩純白,食之清脆爽口,有冰糖味,不澀口,不打渣,既可生食又可熟餐。本縣廚師善用荸薺加工菜餚,其中最稱著者有“蜜湯荸薺”、“琉璃荸薺”,堪稱酒宴美味;還可加工成“清水馬蹄”、“糖水馬蹄”罐頭,又是饋贈佳品。
白蓮藕
汶上縣之辛店鄉、次邱鄉東部、南站鎮西部,地處泉河下游,蜀山湖之濱,土壤粘重而保水性強,水源充足,故當地農民在歷史上就有白蓮藕的傳統與技藝盛傳白蓮藕的故鄉就在這裡。建國前後,上述鄉鎮各村幾乎家家種藕。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批“資本主義之風興起,藕池漸為減少。進入80年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後,秧種白蓮藕又勃然興起,目前漸由縣城的西南部波及到縣城的東和東南部。白蓮藕一般於清明節後整池秧種,農曆八月中秋節前後,即可上市出售,此時的白蓮藕最鮮脆可口,故有“苔下韭,謝花藕”的美諺。據1985年統計,全縣藕池總面積近7000畝,一般畝產4000公斤,高者可達5000公斤。
汶上白蓮藕汶上白蓮藕
白蓮藕為中熟品種,因開放白色蓮花而得名。藕身粗壯圓胖,親藕3—4節,分池養和坑(河湖)養兩種。池藕外呈白色微黃,含澱粉量較高,宜熟食;坑藕外呈粉白色,藕身較粗長,肉質脆嫩、甘甜,宜生食或半熟食。白蓮藕不僅產量高,而且具有甘甜爽口的獨特風味,歷來被作為招待貴賓的細菜之一。經廚師之手還可加工成蜜餞、糖溜、油炸、湯煮、夾陷等美味佳肴;其蓮子、荷蒂、瑩節還可入藥,藕和蓮含有鈣、磷、鐵等多種營養素和維生素,是很好的滋補品,還可加工成藕粉。白蓮藕與荸薺齊名,因此流傳著“要富有,荸薺藕”的諺語。白蓮藕極易貯藏,可終年供應市場,深受本地、附近縣市、京津、關東等地民眾歡迎,堪稱為理想的常備美佳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