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豆腐乾

江口豆腐乾

江口豆腐乾是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人民的傳統食品之一。經過泡豆、磨漿、過鹵、晾乾等十道工序製成,它既可直接食用又可過油炸酥食用,也可切絲於肉下鍋拌炒,色香味別具一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口豆腐乾
  • 產地: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
  • 類型:傳統食品之一
  • 工藝:泡豆、磨漿、過鹵、晾乾
基本簡介,製作方法,食用方法,歷史沿革,產地概況,營養功效,溫馨提示,

基本簡介

江口豆腐乾是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人民的傳統食品之一,色香味別具一格,製作獨特。
江口豆腐乾江口豆腐乾

製作方法

江口豆腐乾的製作過程一般要經過泡豆、磨漿、濾漿、煮漿、點漿、上箱、過鹵、切塊、上扦、晾乾等十道工序,才能做成產品,用棕葉每百穿成一串。江口豆腐乾之所以有獨特的風味,主要是採取了三條措施:一是選用純淨的井水;二是不揭豆油皮,以保留其精華;三是在上扦時,首先一小塊的把它移放在類似斗笠的竹簞上,晾乾八成左右,再曬乾或烤乾,使其不起泡,也沒有糊鍋巴,而形成乾硬、發黃、透明的方塊。
特點:既可直接做下酒小菜,又能過油煎炸,成為更加酥脆的菜品。或切成細絲炒肉,使肉香夾帶著清新豆味,還能煮成火鍋,各種吃法都能成為一道美味家常小菜。

食用方法

江口豆腐乾,吃法多樣。可直接用來下酒,細嚼慢咽,香韌可口;用油炸酥,味似響皮而更加酥脆;如用水發脹切成細絲炒肉,則形似墨魚絲而別有風味。因而多年來,豆腐乾一直是江口人民喜愛和饋贈新友的上乘佳品。

歷史沿革

江口豆腐乾的傳統製作工藝,迄今已近一百年的歷史。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江口人段太祿、張聖興、張聖賢在江口城關新街以烤酒、加工豆腐為業。開始的時候,是每天將賣剩的豆腐烤乾,送給喝酒的客人下酒,後來不斷改進制作工藝,加工成豆腐乾出售。
江口豆腐乾江口豆腐乾
江口縣城豆腐乾一條街,一個個大斗笠懸掛在屋檐下,上面晾曬著傳統工藝製作的豆腐乾。江口豆腐乾的製作已有600餘年歷史,形狀方正、片薄透明。現有13戶人家生產銷售。每戶每年生產豆腐乾300多公斤,年收入近萬元。
在江口老街走走,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曬豆腐乾了,家家戶戶門前都支著一個個大竹蔑,上面曬著一塊塊黃橙橙的豆腐乾,別有情趣。

產地概況

江口縣行政區域總面積1868.9平方千米,耕地面積 1.1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7.21%。轄7個民族鄉,2個鎮,148個村民委員會,2個社區,7個居民委員會。年末總人口22.3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2萬人,少數民族11.21萬人,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羌族等。主要礦藏有紫袍玉帶石、褐鐵礦硫鐵礦石英砂岩等10餘種。

營養功效

豆腐乾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含有鈣、磷、鐵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豆腐乾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食鹽、茴香、花椒、大料、乾薑等調料,既香又鮮,久吃不厭,被譽為“素火腿”。

溫馨提示

●鈉的含量較高,糖尿病、肥胖或其他慢性病如腎臟病、高血脂患者慎食。
●老人、缺性貧血患者尤其要少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