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黨(民主黨(中國香港政治團體))

香港民主黨(中國香港政治團體)

民主黨(中國香港政治團體)一般指本詞條

香港民主黨是香港的政黨之一,是香港立法會第二大政黨。香港民主黨是香港正式的政黨中最早成立的,乃是香港最大及最受市民支持的政黨。

民主黨的前身是香港民主同盟 (簡稱港同盟)。現時有立法會議員六席,與公民黨和工聯會並列香港三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劉慧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香港民主黨
  • 外文名:Democratic Party
  • 原始名稱:香港民主同盟
  • 創立時間:1990年4月6日
  • 現任主席:劉慧卿
  • 地理位置:香港
政黨介紹,成立背景,政黨歷史,建黨初期,黨派合併,黨派分裂,特區時代,2007年,2008年,前線合併,不檢事件,2012年,2013年,歷任主席,關係處理,中國政黨,大陸政黨,台灣政黨,香港政黨,

政黨介紹

民主黨(英文: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的政黨之一,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主席為劉慧卿。香港民主黨是香港正式的政黨中最早成立的,乃是香港最大及最受市民支持的政黨。民主黨的前身是香港民主同盟(簡稱港同盟)及匯點。香港民主同盟由李柱銘司徒華(已身故)、張文光何俊仁文世昌(已移民)、李永達陳偉業(已退黨)、吳明欽(已身故)、劉江華(已轉投民建聯)等人在1990年4月6日正式創建。首任主席為李柱銘、副主席是何俊仁。建黨初期以集合本地泛民主派為目的,所以成員中有不少人原來都是其他壓力團體的成員。政綱方面,除了支持推動普選以外,特別對環保及監察政府方面特別落力。香港科技大學建校時期,由於外圍環境影響及香港內部的工資急速上升,使原來興建的經費嚴重不足,惹來超支疑雲。當時港同盟的吳明欽率先在立法局上質詢政府對有關工程的監控,贏得了市民的信賴。
香港民主黨

成立背景

97香港回歸前,末代港督彭定康急推民主政制。為應付選舉,1994年10月2日,港同盟與中間路線的壓力團體匯點合併成民主黨,並邀請匯點的原主席張炳良任副主席。

政黨歷史

建黨初期

建黨初期以集合本地民主派為目的,所以成員中有不少人原來都是其他壓力團體的成員。政綱方面,除了支持推動普選,較著重推動環保及監察政府。香港科技大學建校時期,由於外圍環境影響及香港內部工資急速上升,使原來興建的經費嚴重不足,惹來超支疑雲。當時港同盟的吳明欽首先在立法局上質詢政府,取得市民的支持。
香港民主黨香港民主黨

黨派合併

香港主權移交前最後一次立法局選舉,也是香港第二次直接選舉,由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制定。從此民主黨轉走較中間的路線。與此同時,不少前學生組織幹事加入民主黨,使黨內形成三股不同勢力:相對比較保守和右傾的原港同盟人馬、中間偏左的前匯點成員、以及激進偏左的學生勢力。這三股勢力之間的磨擦,成為了日後民主黨XX的導火線。
香港民主黨香港民主黨

黨派分裂

陶君行主權移交後,選舉制度改變,民主黨遭遇選舉失利。以陶君行為首的激進學生
勢力退出民主黨,並成立社會民主論壇,其後轉投另一政治組織前線。2000年6月,劉千石因同時持有民主黨和前線的會籍,遭民主黨開除黨籍。2002年12月,陳偉業因不想楊森接任民主黨主席而宣布退出民主黨。
香港民主黨香港民主黨

特區時代

民主黨出席2008年7月1日遊行
1998年舉行的第一屆立法會選舉中,受制於選舉制度,民主黨在直選議席中得票率43%,但只取得了13個議席,僅占總議席22%。2000年舉行的第二屆次立法會選舉中,60個議席中,只占12個。 其後楊森接任主席。在2003年七一大遊行之後,泛民主派的聲勢壯大,使民主黨的支持度微升。在2003年的區議會選舉中取得大勝,取得95席。
然而,在往後一年的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雖然於普選中得票比第一、二大黨自由黨及民建聯多,但基於比例代表制及功能組別選舉,民主黨在立法會的議席比上屆少了3席,降為第三大黨。在港島區的配票方面,由於過份強調李柱銘選情告急,使同屬泛民主派的友好陣營何秀蘭以八百多票的微少差距落敗,連帶將席位讓給對手陣營的民建聯蔡素玉。為承擔選舉的失誤,楊森宣布不再競逐連任主席,原副主席李永達在黨主席選舉中勝出,亦為香港政黨第一次黨主席差額選舉。
香港民主黨香港民主黨
2004年-2006年民主黨屢受於聞困擾,其中包括黨內派系之爭、塗謹於匯於事件、何偉途于于事件、“真於弟”事件,以及幾名觀塘區及九龍城區區議員的於想醜於等。李永達亦因此不再競逐連任主席,兩派對立風波中何俊仁以大比數勝出另一派系的陳竟明,接任主席。
在2006年發生懷疑黨員被中方于于、滲於事件(“于于弟事件”);遂由元老李柱銘司徒華、秘書長張賢登等進行調查:《會員政策專責小組報告》,調查中方收買黨員、指導其言論、策劃其行為、于于黨的運作、削弱於的能力、與及人頭黨員的種票情況。調查報告對黨內一派系成員作出批評。該派系在2006年黨內選舉全軍盡墨。與此同時,該黨的中西區區議員梁耀祖因遇上嚴重交通意外而去世。
2007年1月,九龍東重要人物之一的觀塘區議員歐玉霞去世。

2007年

民主黨總共派出108人參選,競選口號就是“堅定可信民主黨 敢言拼搏為街坊”。民主黨僅獲取59席,成功率只有55%。為承擔選舉失利責任,黨主席何俊仁和黨選舉委員會主席李永達於選舉翌日向黨中委會請辭,中委會接納李永達辭去選委會主席一職,但挽留何俊仁留任主席。
香港民主黨香港民主黨

2008年

在立法會選舉中,民主黨成功取得教育界功能組別和地方直選的7個議席,合共8席。

前線合併

2008年10月9日,民主黨中常委羅致光回應明報查詢時,承認民主黨中委會通過合併前線決定,將於2008年12月實行,而兩黨在10月12日假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九龍會所進行記者會,並由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及前線召集人劉慧卿並同宣布進入合併程式,兩黨合併將會在11月完成,但解散“前線”的方案被原前線會員否決。民主黨將邀請全體前線成員加入,並可即時成為基本黨員。劉慧卿於2008年12月14日成功當選成為民主黨副主席。民主黨在立法會的議席增至9席。

不檢事件

至2007年8月為止,民主黨曾有三名區議員因騙取政府資助而被法庭定罪,包括關永業、馮競文、羅俊毅。
2004年8月民主黨區議員何偉途在東莞公幹期間被公安以想妓的罪名拘捕,及後他被即時送入勞教所,直至2005年1月28日選舉完畢數月後才釋放返香港。其後,何偉途退黨。
2011年07月14日,綜合香港媒體訊息,香港民主黨核心成員涉及“性醜聞”:已婚並育有一名約8歲大兒子的民主黨總幹事陳家偉,被揭發在尖沙咀一疑為“鳳樓”的“鳳姐”屋內逗留,被懷疑嫖妓,他雖辯稱自己是付錢“訪談”,但其後即日就此事向民主黨辭職並申請退黨。主黨高層13日承認事件損害聲譽,並向公眾道歉,但就企圖劃清界線,不願再回應事件。
稱特首選舉設預選不符合國際標準
2013年04月02日,據媒體報導,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表示,特首選舉“設預選”,是“一個小圈子篩走一些不受歡迎人物”,讓中央認為不“愛國愛港”的不能成為候選人,這樣的選舉“不符合普及而平等的國際標準”,該黨不會接受。公民黨負責人也批評普選設預選“是一個倒退”。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等人更是發起“占領中環”爭普選的活動。

2012年

在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民主黨成地方直選
香港民主黨(民主黨(中國香港政治團體))
議席大趺至只有4席,在新界西選區更是全軍覆沒,連同功能界別議席,民主黨總議席下跌至6席,得票率也較上屆下跌。民主黨主席何俊仁由公布選舉結果當日宣布民主黨在選舉中受重創,會即日向黨中委提出辭去主席一職,並即日獲接納,由副主席劉慧卿署任主席一職。
2013年3月21日,民主黨聯同其他香港泛民主派政黨及團體成立“真普選聯盟”。

2013年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亮出“愛國愛港”和“不對抗中央”兩條底線,給即將展開特首普選方案諮詢的香港政壇,傳遞明確、清晰的訊息。講話在香港社會引起很大反響。建制派認為按香港基本法要求來討論政改,可以避免愈講愈亂,喬的講話是“撥亂反正”。泛民主派則反彈,批評這是“預篩選”不受中央歡迎的人,然後才“一人一票”。

歷任主席

李柱銘任期:1994年10月2日—2002年12月2日
劉慧卿劉慧卿
楊森任期:2002年12月2日—2004年12月12日
李永達任期:2004年12月12日—2006年12月17日
何俊仁任期:2006年12月17日—2012年9月10日
劉慧卿(署任)任期:2012年9月10日—2012年12月16日
劉慧卿 任期:2012年12月16日—

關係處理

民主黨於香港後殖民地時期發揮了最大在野黨的作用,與其他政黨的關係較為疏遠,更與同屬泛民主派的民協在九龍西及新界西競爭,因此與民協交惡。但在香港主權移交後,由於香港立法會的許可權大大減少。民主黨不得不在第一屆立法會成立後,與其他政黨合作,組成七黨聯盟,一起要求香港政府為香港市民提供抒困措施。但由於特區政府未能扭轉香港在亞洲金融風暴下的經濟困境,更不斷出現醜聞,民主黨因而與其他泛民主派政黨親近,與親中共的政黨逐漸遠離。

中國政黨

大陸政黨

台灣政黨

泛綠陣營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近來數次否認其屬泛綠陣營,改以“第三勢力”為政黨號召、建國黨、新國家連線、時代力量
兩大陣營以外
無黨團結聯盟(簡稱無盟)*聲稱中立,惟歷次在選舉及立法院表決中與泛藍靠攏、台灣勞動黨台灣綠黨第三社會黨工黨台灣吾黨台灣農民黨紅黨客家黨

香港政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