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黴菌病

概述,病因,發病機理與病理,症狀,診斷,治療,

概述

毛黴菌病(mucormycosis)是由毛黴菌目中的條件致病菌所致之真菌病。其特徵為菌絲侵犯血管,引起血栓形成及壞死,產生鼻、腦、消化道及呼吸道等處病變,預後嚴重。

病因

病原菌以毛黴菌目中的根黴菌及毛黴菌較常見,前者好侵犯鼻、鼻竇、腦及消化道,後者好侵犯肺。這些條件致病菌遍布自然界,在糧食和水果上尤為多見,通過空氣塵埃和飲食散布。本類真菌菌絲粗(10~20 μm),不分隔,呈直角分支;壁厚薄不均,其橫切面似孢子。

發病機理與病理

機體免疫力降低為重要致病誘因,例如白血病、淋巴瘤、營養不良、糖尿病、尿毒症及長期套用細胞毒類藥物與皮質類固醇等患者等患者易感染本病。主要通過皮膚黏膜交界處、呼吸道、消化道、手術、介入治療或經破損皮膚進入人體。
最突出的組織病理改變系由於真菌侵入血管,尤其是大、小動脈而引起血栓和鄰近組織缺血、梗死和壞死;可以化膿,但很少呈肉芽腫改變。在血管壁內可見菌絲。

症狀

鼻腦毛黴菌病是最常見的類型,但有時也可發生原發性皮膚,肺或胃腸道病變,經血流播散到其他部位也可發生。鼻腦感染通常是暴發性的,並且常致死。組織壞死性病變常發生於鼻黏膜,有時可見於齶部。菌絲侵犯血管可引起鼻中隔、齶和眼眶或鼻竇周圍骨骼的進行性組織壞死。臨床表現為疼痛、發熱、眼眶蜂窩織炎、眼突出、膿性鼻涕和黏膜壞死。壞死的進行性擴展可累及大腦,而引起篩狀竇栓塞體徵、驚厥、失語或偏癱。糖尿病酮酸中毒症的病人最易受感染。但機會性感染也可發生在接受腎去鐵胺治療的慢性腎病患者,或有免疫抑制的病人,特別是伴有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或接受大劑量皮質類固醇治療的病人。肺感染與侵襲性曲菌病相似。在用封閉敷料情況下可發生皮膚根黴菌感染。

診斷

因為許多壞死碎片不含真菌,診斷需要具有高懷疑指數和進行艱苦的組織標本檢查,尋找大而不分隔的直徑大小不規則的分支菌絲。培養常陰性,甚至在組織中已清楚地可見有菌絲,培養仍陰性,但原因不明。CT掃描和X線檢查常低估或遺漏有診斷意義的骨破壞。

治療

有效的抗真菌治療應先控制糖尿病,或如果確實可能的話,使免疫抑制逆轉或停止使用去鐵胺藥。因為唑類藥物無效,所以必須使用兩性黴素B靜脈注射。可能需要用外科清創術清除壞死組織,因為兩性黴素B不能透入到無血管分布的區域去殺滅殘留的真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