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真菌病

鼻真菌病

鼻真菌病是指真菌感染於鼻腔和鼻竇所致的疾病。其致病菌主要有麴黴菌、毛黴菌及念珠菌等。長期使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化療放療,糖尿病、尿毒症酸中毒、白血病、嚴重貧血、嚴重燒傷等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時,以及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感染性或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致鼻腔鼻竇機械性阻塞時,容易引起真菌感染而發生本病。

疾病名稱,疾病概述,症狀體徵,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診斷檢查,治療方案,安全提示,

疾病名稱

鼻真菌病

疾病概述

鼻真菌病根據其症狀表現,臨床上可分為四型
(1)非侵襲型:常見於無免疫缺陷的病人,好發於上頜竇及鼻腔。患者有鼻塞、流膿涕、涕中帶血、頭痛等症狀,對抗菌治療和反覆鼻竇沖洗效果差。
(2)侵襲型:常見於有免疫缺陷的病人,臨床表現為侵襲性感染。早期僅有輕微鼻竇炎症狀,鼻腔前部常有壞死、結痂;數日後壞死部位可波及鼻腔外側壁,逐漸出現惡性疾病的症狀和體徵。患者可有發熱、項強,甚至昏迷而死亡。鼻部真菌病還可引起內臟感染。
(3)麴黴菌瘤型:病程較慢,上頜竇和篩竇內有肉芽組織及膿性分泌物,面部軟組織隆起。鼻竇X線拍片可見骨質破壞,但活體組織檢查無癌細胞發現。
(4)變態反應型:常見於有哮喘和鼻息肉病史的青年人。鼻真菌病的診斷主要從臨床症狀、X光拍片或CT掃描、真菌培養及病理學檢查等方面進行。本病的治療以手術為主。
疾病分類:耳鼻喉科 疾病描述 鼻真菌病是鼻科臨床常見的一種特異性感染性疾病。

症狀體徵

1、非侵襲型
患者鼻塞,流膿涕,有時鼻涕帶血,頭痛。鼻竇X線拍片,見患側竇腔陰影模糊,與一般慢性鼻竇炎相似,全身症狀不顯著。
2、侵襲型
患者鼻腔前部常有壞死、結痂;數日後壞死部位可波及鼻腔外側壁,並可出現眼球突出、結膜充血、眼肌麻痹、視力減退及眶後疼痛。最後可有發熱、項強,直到昏迷而死亡。肝、脾、肺等亦可遭真菌侵犯。
3、麴黴菌瘤型
病程較慢,上頜竇和篩竇內有肉芽組織及膿性分泌物,面部軟組織隆起。鼻竇X線拍片可見骨質破壞,但活體組織檢查無癌細胞發現。
4、變態反應型
多見於青年人,常有鼻息肉和哮喘病史。雖經多次鼻竇手術,但鼻竇炎仍反覆發作。X線拍片檢查表現為多個鼻竇或全鼻竇受累,竇腔密度增高。血清學檢查,可見煙麴黴菌沉澱素試驗陽性。

疾病病因

鼻真菌病的致病真菌有麴黴菌、念珠菌、毛黴菌等。多因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激素類藥物、免疫抑制劑或癌症放射治療、糖尿病、燒傷等消耗使用抗生素、類固醇激素類藥物、免疫抑制劑或癌症放射治療、糖尿病、燒傷等消耗性疾病,致使機體抵抗力下降。近年來在健康人體檢中無意發現鼻真菌病,可能與病檢工作得到普遍開展和該病日益受到重視有關。鼻腦型毛黴菌病雖較少見,但死亡率較高,故也受到學者重視。鼻麴黴菌病較為常見。

病理生理

鼻出黴菌病可分為非侵襲型,侵襲型(暴髮型)、麴黴菌瘤型及變態反應型4種。非侵襲型病變常僅限於上頜竇黏膜;侵襲型是因真菌侵入黏膜動、引起血栓性動脈炎,導致鼻竇黏膜和骨壁壞死,重者可波及眶、翼齶窩甚至顱前窩內。病變處有血性膿液、肉芽、壞死組織和乾酷樣物(鼻腦型)毛黴菌病變與此相似,但更為嚴重,預後不良)。變態反應型者竇內肉芽腫有多數嗜酸細胞團、游離的嗜酸顆粒,Charcot-leyden結晶和真菌菌絲。

診斷檢查

病理學檢查:取分泌物用Sabouraud培養基培養1—2日,可見麴黴菌的菌絲生長,在光學顯微鏡下鑑定有隔的分叉形菌絲,可作診斷。病變組織活檢可見小動脈有血栓形成,黏膜表面有麴黴菌絲。鼻竇X線拍片可見骨質破壞。

治療方案

非侵襲型及麴黴菌瘤形應施行鼻竇清理術,去除鼻腔和鼻竇內病變組織和分泌物,預後較佳。侵襲型者須在手術前後用抗真菌藥,如二性黴素B、克霉唑、制黴菌素及氟胞嘧啶和間斷吸氧等。在治療期間須停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注意改善全身狀況。

安全提示

長期使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化療放療,糖尿病、尿毒症酸中毒、白血病、嚴重貧血、嚴重燒傷等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時,以及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感染性或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致鼻腔鼻竇機械性阻塞時,容易引起真菌感染而發生本病。
(1)非侵襲型:常見於無免疫缺陷的病人,好發於上頜竇及鼻腔。患者有鼻塞、流膿涕、涕中帶血、頭痛等症狀,對抗菌治療和反覆鼻竇沖洗效果差。若繼發細菌或病毒感染,還可以出現急性鼻竇炎症狀。前鼻鏡檢查時可見鼻黏膜覆蓋灰色或黑色假膜,伴有積膿;上頜竇穿刺有膿性分泌物及塊狀豆渣樣物。鼻竇X線拍片,可見患側竇腔陰影模糊,但多無骨質破壞。全身症狀不明顯。
(2)侵襲型:常見於有免疫缺陷的病人,臨床表現為侵襲性感染。早期僅有輕微鼻竇炎症狀,鼻腔前部常有壞死、結痂;數日後壞死部位可波及鼻腔外側壁,逐漸出現惡性疾病的症狀和體徵,如面痛、局部腫脹、眼球突出、結膜充血、眼肌麻痹、視力減退及眶後疼痛;最後可出現腦膜炎、腦膿腫。患者可有發熱、項強,甚至昏迷而死亡。鼻部真菌病還可引起肝、脾、肺等內臟感染。
(3)麴黴菌瘤型:病程較慢,上頜竇和篩竇內有肉芽組織及膿性分泌物,面部軟組織隆起。鼻竇X線拍片可見骨質破壞,但活體組織檢查無癌細胞發現。
(4)變態反應型:常見於有哮喘和鼻息肉病史的青年人。雖經多次鼻竇手術,但鼻竇炎仍反覆發作。X線鼻竇拍片顯示多個鼻竇或全鼻竇內充滿粘稠、濃縮的粘液,竇腔密度增高,但無骨及軟組織侵犯。血清學檢查,可見煙麴黴菌沉澱素試驗陽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