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

核輻射

核輻射,或通常稱之為放射性,存在於所有的物質之中,這是億萬年來存在的客觀事實,是正常現象。核輻射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另一種能量狀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核輻射可以使物質引起電離激發,故稱為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又分直接致電離輻射和間接致電離輻射。直接致電離輻射包括質子帶電粒子。間接致電離輻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帶電粒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輻射
  • 外文名:Radiation
  • 單位:活度居里(Ci)、照射量倫琴(R)
  • 輻射類型:天然輻射、人工輻射
  • 核輻射種類:α、β、γ三種射線
核反應,相關定義,核輻射,核反應,輻射單位,輻射類型,天然輻射,人工輻射,核反應,特點,輻射防護,概述,輻射種類,輻射危害,防護原則,防外照射,防內照射,防α射線,防β射線,防γ射線,劑量限值,輻射效應,輻射危害,作用方式,一般接觸機會,輻射環境,危害原理,核電事故,預防措施,基本措施,其他方法,泄漏防護,個人防護,主要措施,抗輻射物,

核反應

核反應是指入射粒子與原子核(稱靶核)碰撞導致原子核狀態發生變化或形成新核的過程。反應前後的能量動量角動量質量電荷宇稱都必須守恆。核反應宇宙中早已普遍存在的極為重要的自然現象。現今存在的化學元素除氫以外都是通過天然核反應合成的,在恆星上發生的核反應是恆星輻射出巨大能量的根本來源。
核輻射核輻射
此外,宇宙射線每時每刻都在地球上引起核反應。自然界的碳14大部分是宇宙射線中的中子轟擊14產生的。1919年英國的E。盧瑟福用天然放射性物質的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首次用人工方式實現了核反應。30年代初加速器的出現和40年代初反應堆的建成,為研究核反應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已能將質子加速到5×10^5兆電子伏,將原子核加速到約9×10^4兆電子伏,並能獲得介子束。高解析度半導體探測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測量核輻射能量的精度。核電子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從根本上改善了數據的獲 取和處理能力。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研究過的核反應類型數以千計,製備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約2000種,發現了300餘種基本粒子,獲得了有關核素性質、核轉變規律、核結構、基本粒子以及自然界四種相互作用的規律和相互聯繫的大量知識。

相關定義

核輻射

放射性物質以波或微粒形式發射出的一種能量就叫核輻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會產生核輻射。
核輻射主要是α、β、γ三種射線
α射線是氦核,外照射穿透能力很弱,只要用一張紙就能擋住,但吸入體內危害大;
β射線電子流,照射皮膚後燒傷明顯。這兩種射線由於穿透力小,影響距離比較近只要輻射源不進入體內,影響不會太大;
核輻射標誌核輻射標誌
γ射線的穿透力很強,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波。γ輻射和X射線相似,能穿透人體和建築物,危害距離遠。宇宙、自然界能產生放射性的物質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電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質才能大範圍地對人員造成傷亡。電磁波是很常見的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主要由功率(與場強有關)和頻率決定。通訊用的無線電波是頻率較低的電磁波,如果按照頻率從低到高(波長從長到短)按次序排列,電磁波可以分為: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遠紅外線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宇宙射線。以可見光為界,頻率低於(波長長於)可見光的電磁波對人體產生的主要是熱效應,頻率高於可見光的射線對人體主要產生化學效應。

核反應

我們來分析一下“原文”中對“核反應”的定義:“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轟擊下產生新原子核的過程,稱為核反應”。這個定義明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實際上描述的是另外一種原子核反應類型——原子核的人工轉變(包括重核裂變等)。
這些放射性元素,原子核內的質子中子可以連續地由高能排列變成低能排列,這就稱為“核反應”,釋放出來的多餘能量叫做“原子結合能”。
當用一定能量的入射粒子去轟擊原子核時,由於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原子核的變化,這個過程稱為核反應。歷史上第一個人工核反應是1919年盧瑟福用天然放射源(Po)產生的。
所謂核反應,是指原子核受一個粒子撞擊而放出一個或幾個粒子的過程[1]。在對其研究的過程中,實驗工作者常採用靜止的實驗室坐標系,進行數據的實際測量。
原子核反應及原子核發生轉變的過程稱為核反應。書寫核反應方程的依據是反應前、後電荷數不變,質量數也不變。
按入射粒子的不同,核反應可分為三類:①中子核反應,如中子的彈性散射(n,n)、非彈性散射(n,n′),中子的輻射俘獲(n,γ),發射帶電粒子的核反應(n,p)、(n,α)等,又如中子裂變反應(n,f),發射兩粒子的核反應(n,2n)、(n,pn)等;②帶電粒子核反應,如質子引起的核反應(p,γ)、(p,n)、(p,p)、(p,p′)、(p,α)、(p,2n)等,氘核引起的核反應(d,n)、(d,p)、(d,α)等,α粒子引起的核反應(α,n)、(α,2n)、(α,p)等,重離子引起的核反應(12C,4n)、(22Ne,6n)等;③光核反應,即光子引起的核反應,如(γ,n)、(γ,p)、(γ,α)、(γ,f )等。 按入射粒子的能量,核反應又可粗分為三類:①低能核反應,入射粒子能量低於108電子伏,對於較輕的重離子,每個粒子平均能量低於107電子伏(如108電子伏的碳12核),也屬於低能核反應的範疇,低能核反應的出射粒子的數目最多為3~4個;②中能核反應,入射粒子能量在108~1010電子伏之間;③高能核反應,入射粒子能量大於1010電子伏。

輻射單位

常用輻射單位:物理量 老單位 新單位 換算關係
核電站核電站
活度居里(Ci)貝克[勒爾](Bq) 1Ci=3.7E+10 Bq;
照射量倫琴(R) 庫侖/千克(C/kg) 1R=2.58×10-4 C/kg;
吸收劑量拉德(rad) 戈[瑞](Gy) 1Gy=100 rad;
劑量當量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 rem。

輻射類型

天然輻射

天然輻射主要有三種來源:宇宙射線、陸地輻射源和體內放射性物質。據有關資料統計,天然輻射造成的公眾平均年劑量值如下表所列。 照射成分 年有效劑量(毫希
正常本底地區 照射量升高的地區
宇宙射線 0.38 2.0
宇生放射性核素 0.01 0.01
陸地輻射:外照射 0.46 4.3
天然輻射天然輻射
陸地輻射:內照射(氡除外) 0.23 0.6
陸地輻射:及其衰變物的內照射
吸入222Rn 1.2 10
吸入220Rn 0.07 0.1
食入222Rn 0.005 0.1
總計2.4

人工輻射

人工輻射源包括放射性診斷和放射性治療輻射源如x光,放射性藥物、放射性廢物、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塵以及核反應堆和加速器產生的照射等。根據有關資料記載,人工輻射源對公眾產生的平均
年劑量值如下表所列。
輻射源 劑量(毫希/年)
放射診斷:0.22
醫用同位素:0.002
放射性廢物:0.002
核爆炸落下塵:0.01
職業照射:0.009
其他輻射源:0.012
核電站周圍:0.001~0.02

核反應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核反應
英文名稱:nuclear reaction
定義:核子、核或其他粒子與靶核碰撞,導致靶核質量、電荷或能態發生變化的現象。反應前後的核子數、電荷數、能量和動量都守恆。所屬學科:電力一級學科);核電二級學科)。
核反應(nuclear reaction),是指粒子(如中子、光子、π介子等)或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種變化。

特點

某些核反應存在連鎖反應的現象,如:U-235和中子的核反應:只要有一個中子轟擊U-235,就會放出3箇中子,3箇中子再去轟擊U-235就會生成9箇中子,這樣連續下去,在幾微秒的時間裡,就使反應進行得非常劇烈而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這種特點的反應,我們稱之為連鎖反應。核子彈的爆炸能夠如此劇烈,就是由於發生了連鎖反應。
2。伴隨核輻射
在U-235與中子的核反應中,如果反應不密封的話,產生的中子會以光速射向周圍環境,形成輻射。以光速運動的微小粒子都能產生輻射。輻射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可以通過儀器測得。少量的輻射對人體不產生影響,而且人類還利用輻射為人類造福,例如醫院用X光給病人做胸透,放療是治療癌症比較常用的方法,其原理就是利用輻射來殺死癌細胞。但是輻射量一多,就會對人體產生傷害。比如X光可以用於檢查疾病,但是如果孕婦照X光的話,就有可能導致嬰兒畸形或基因變異。同樣,接受放療的病人,會有脫髮、噁心、乏力等副反應出現。劑量再大一點的輻射,還會使成人產生基因變異,誘發血癌皮膚癌等疾病。大量的輻射,還會燒傷甚至燒死一切有生命的物質。
3。高效。
4。產生核能
核能是清潔、無污染的新能源:以法國為例:1980-1986年間,法國核電占總發電量的比例由24%-70%,在此期間法國總發電量增加40%,而排放的含硫物質降低了9%,塵埃減少了36%。大氣質量明顯改善。

輻射防護

概述

輻射防護是研究保護人類(系指全人類、其中的部分或個體成員以及他們的後代)免受或少受輻射危害的套用學科,有時亦指用於保護人類免受或儘量少受輻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法。輻射包括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在核領域,輻射防護專指電離輻射防護。美國在地下研究和開發避難所來進行輻射防護。

輻射種類

自然界存在著三種射線:α(阿爾法)、β(貝塔)、γ(伽瑪)射線。人類接受的輻射有兩個途徑,稱為內照射外照射。α、β、γ三種射線由於其性質不同,其穿透物質的能力與電離能力也不同,他們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α粒子只有進入人體內部才會造成損傷,這就是內照射;γ射線主要從人體外對人體造成損傷,這就是外照射;β射線既造成內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輻射危害

人們在長期的實踐和套用中發現,少量的輻射照射不會危及人類的健康,過量的放射性射線照射對人體會產生傷害,使人致病、致癌、致死。受照射時間越長,受到的輻射劑量就越大,危害也越大。
核爆炸核爆炸

防護原則

輻射防護三原則是指:
1。實踐的正當性;
2。防護水平的最最佳化;
3。個人受照的劑量限值。
國際基本安全標準的劑量限值為:
劑量限值 5年平均值(毫希/年)任一年值(毫希/年)
職業照射 20 50  公眾照射 1 5
註:中國將頒發的標準等效採用國際基本安全標準。

防外照射

體外輻射源對人體的照射稱外照射。外照射的防護方法主要有:
1。受照射時間的控制;
2。增大與輻射源間的距離;
3。採用禁止物禁止。

防內照射

進入人體內的放射性核素作為輻射源對人體的照射稱內照射。控制內照射主要依據以下原則:
1。防止或減少放射性物質進入體內;
2。對於放射性核素可能進入體內的途徑要予以防範;
3。通過藥物或其他手段使已經進入人體的放射性物質排出體外。

防α射線

由於α粒子的本質為氦原子核,故而其穿透能力最弱而電離能力最強,一張白紙就能把它擋住,因此,對於α射線應注意內照射,其進入體內的主要途徑是呼吸和進食時,其防護方法主要是:
1。 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 防止傷口被污染。

防β射線

β粒子射線的本質是電子流。其穿透能力比α射線強,比γ射線弱。因此,β射線是比較容易阻擋的,用一般的金屬就可以阻擋。但是,β射線容易被表層組織吸收,引起組織表層的輻射損傷。因此其防護就複雜的多;
1。避免直接接觸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膚表面的污染和輻射危害;
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3。防止傷口被污染;
4。必要時應採用禁止措施。

防γ射線

γ射線的本質為具有高能量的光子(γ粒子)流,故而其穿透力最強而電離能力最弱,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儘可能減少受照射的時間;
2。增大與輻射源間的距離,因為受照劑量與離開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3。採取禁止措施。在人與輻射源之間加一層足夠厚的禁止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劑量。禁止的主要材料有、鋼筋混凝土、等,我們住的樓房對外部照射來說是很好的禁止體。如果看到核爆炸閃光後,應立即背向爆心臥倒。之後用淋浴消除放射性物質。

劑量限值

劑量限值 5年平均值(毫希/年) 任一年值(毫希/年)
核爆炸核爆炸
職業照射 20 50
公眾照射 15
註:中國將頒發的標準等效採用國際基本安全標準
職業照射劑量限值:應對任何工作人員的職業照射水平進行控制,使之不得超過下列限值:1)由監管部門決定的連續5年的年平均有效劑量,20mSv;2)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劑量,50 mSv;3)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150 mSv;4)四肢(手與足)或皮膚的年當量劑量,500 mSv。
公眾照射劑量限值:實踐使公眾中有關關鍵人群組的成員受到的平均劑估計值不應超過下述限值:1)年有效劑量,1 mSv;2)特殊情況下,如果5個連續年的年平均劑量不超過1 mSv/a,則某一單一年份的有效劑量可提高到5 mSv;3)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15 mSv;4)皮膚的年當量劑量,50 mSv。
潛在照射:設定劑量限值的目的是為了限制實在照射的危害。但潛在照射的發生機率和水平難以確定,應取最最佳化結果確定其發生機率和水平。

輻射效應

核爆炸頭10幾秒內放出的中子和γ射線對生物體、電子器件和其它物體的殺傷破壞作用及效果。由於中子和γ射線具有很強的貫穿能力,又稱貫穿輻射效應。早期核輻射主要由彈體核心反應產生,或從裂變產物中釋放,或由中子與空氣作用產生。早期核輻射對人員和物體的損傷程度取決於吸收劑量(即單位質量的物質吸收射線的能量),其單位為戈[瑞],指每千克受照射物質吸收一焦[耳]射線能量的吸收劑量。早期核輻射可直接或間接使物質電離,造成輻射損傷,其主要殺傷破壞對象是人員和電子器件。人員在短時間內受到1戈瑞以上劑量照射時會發生急性放射病;電子器件在大劑量或高劑量率作用下會引起瞬態干擾和永久損壞;瞬發γ射線可引起核電磁脈衝、內電磁脈衝和系統電磁脈衝;中子還會使某些物質產生感生放射性;γ射線會使攝影膠片感光和光學玻璃變暗等效應。早期核輻射的強度由於空氣吸收,隨距離的增加衰減很快,即使千萬噸TNT當量級的大氣層核爆炸,早期核輻射的殺傷破壞事半徑也不超過4公里。早期核輻射穿過物體時期強度將被削弱,可用一定厚度的物質來防護,工事和重型兵器本身對早期核輻射效應都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核輻射防護核輻射防護

輻射危害

最大的長期健康風險是癌症。通常當體細胞受損或老化到一定程度時,它們會自我消除。當這種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時,細胞獲得“永生”,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斷地分裂,這就演化成癌症。
我們的機體有許多機制來阻止細胞癌變,並替換受損的組織。然而輻射所帶來的損害可以嚴重攪亂機體中的這些機制,從而讓癌症風險大大提高。此外,如果機體不能很好的修復輻射帶來的對化學鍵的破壞和改變,我們的基因里有可能會產生突變。這些突變不但增高自身的癌症風險,還有可能被傳遞下去,使得輻射的作用在子孫身上展現出來。這些作用包括頭部與腦部、眼部發育缺陷、生長緩慢和嚴重的認知學習缺陷。
健康受損程度取決於暴露在輻射中的時間以及放射性物質的衰變中產生電離輻射的強度。它能破壞人體組織里分子和原子之間的化學鍵,可能對人體重要的生化結構與功能產生嚴重影響。
我們的身體會嘗試修復這些損傷,但是有時損傷過於嚴重或涉及太多組織與臟器,以至於不可能修復。
而且,身體在自然修復過程中,也很可能產生錯誤。最容易為輻射所傷的身體部分包括腸胃上皮細胞以及生成血細胞的那些骨髓細胞。
一、核輻射對人的危害
核泄漏一般的情況對人員的影響表現在核輻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質,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吸入,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引起內輻射,γ輻射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照射傷害。
內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狀有:疲勞、頭昏、失眠、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髮、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症、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影響幾代人的健康。一般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輕度損傷,可能發生輕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適,食慾減退。
中度損傷,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頭昏,乏力,噁心,有嘔吐,白細胞數下降。
重度損傷,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雖經治療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天內死亡,其餘50%能恢復。表現為多次嘔吐,可有腹瀉,白細胞數明顯下降。
極重度損傷,引起極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多次吐、瀉,休克,白細胞數急劇下降。核事故和核子彈爆炸的核輻射都會造成人員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損傷。還會引發癌症、不育、怪胎等。
以下是遭受的輻射量(單位:毫雷姆)的後果:
450000~800000:30天內將進入垂死狀態;
200000~450000:掉頭髮,血液發生嚴重病變,一些人在2至6周內死亡;
60000~100000:出現各種輻射疾病;
10000:患癌症的可能性為1/130;
5000:每年的工作所遭受的核輻射量;
700:大腦掃描的核輻射量;
60:人體內的輻射量;
10:乘飛機時遭受的輻射量;
8:建築材料每年所產生的輻射量;
1:腿部或者手臂進行X 光檢查時的輻射量。
(註:這裡使用的單位是雷姆(rem),現行單位為希(Sv) 1Sv=100rem)
胚胎與胎兒的損傷
胎胚和胎兒對輻射比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觸輻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觸,可使胎兒畸形率升高,新生兒死亡率也相應升高。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胎兒期受照射的兒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發生率較對照組為高。
遠期效應
在中等或大劑量範圍內,核輻射致癌已為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所證實。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細胞嚴重下降,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種癌症的發生率隨照射劑量增加而增高。
受核輻射污染後的後遺症問題
受輻射污染後6個月,會發生的機體變化,包括晶體渾濁、白內障、男性睪丸和女性卵巢受影響導致永久不育、骨髓受損出現造血功能障礙,以及出現各種癌症。
另亦會有遺傳效應,令生殖細胞基因或染色體發生變異,導致畸胎等問題。
二、核輻射症狀
短時間內大劑量電離輻射引起的放射性損傷,稱急性放射病。較長時間超過允許劑量的輻射損傷,稱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見於接受過量射線的工作人員、公眾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難者,主要引發造血功能障礙、內臟出血、組織壞死、感染及惡性變等。
其中,核輻射導致的全身外照射損傷主要出現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初期,表現為噁心、嘔吐、疲勞、發熱和腹瀉。“假愈期”患者持續時間長短不同,症狀有所緩解。嚴重的發展到了極期則有感染、出血和胃腸症狀。經恰當治療後上述症狀逐漸緩解。
而局部照射損傷是隨受照劑量的不同,在受照部位可能出現紅斑、水腫、乾性脫皮和濕性脫皮、起水泡、疼痛、壞死、壞疽或脫髮等症狀。局部皮膚損傷通常持續幾周到幾個月,嚴重者常規方法難以治癒。不過,外照射多見於核電站工作人員。
體內污染引起的內照射一般沒有明顯的早期症狀,除非攝入量很高,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作用方式

電離輻射包含:α射線(α粒子)、β射線(β粒子)、中子等高能粒子流與γ射線、X射線等高能電磁波,而被稱為宇宙射線的高能粒子射線則兩者皆有。電磁波(光子)的電離能力,隨著電磁波譜變化,電磁波譜中的γ射線、X射線幾乎可以電離任何原子或分子。電磁波的頻率愈高,能量愈強,電離能力愈強。在電磁波譜上,遠紫外線,電離能力較強;
直接電離輻射:具有足夠動能的、碰撞時能引起電離的帶電粒子等直接電離粒子組成的輻射。[1]
間接電離輻射:具有足夠動能的、碰撞時能產生帶電粒子從而使介質發生電離而不會直接使介質發生電離的的不帶電粒子組成的輻射。
非電離輻射是指與X射線相比之下波長較長的電磁波,由於其能量低,不能引起物質的電離,故稱為非電離輻射。如近紫外線與可見光、紅外線、微波和無線電波等電離能力較弱的電磁波。
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性極大,因為一般電離輻射是看不到的,而具有放射性的微塵極其細小不易被察覺,因而受害者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被過量照射或吸入大量放射微塵。在短時間內過量照射或吸入大量放射微塵會引起急性放射病,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和脫髮等症狀,其造血功能、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亦可能出現異常;而放射性元素長期超量蓄積在體內,可引起慢性放射病。過量電離輻射有致癌和致畸作用。
外照射:電離輻射在人體外的輻射源對人體產生作用。
內照射:放射性元素進入人體,直接對人體內部產生作用。

一般接觸機會

核工業系統:放射性物質開採、冶煉、核電站、核反應堆。
射線發生器生產和使用:加速器、醫療X光檢驗。
放射性元素生產和使用:科研實驗。
天然放射性元素伴生:稀土礦。

輻射環境

人類生活在放射環境中
實際上,人類的生活沒有一刻離開過放射性,這些放射性是天然放射性,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宇宙射線;
2。地面和建築物中的放射性;
3。人體內部的放射性。
微量的放射性不會危及健康。
人們的放射性活動
人類的很多活動都離不開放射性。例如,人們攝入的空氣、食物、水中的輻射照射劑量約為0.25毫希/年。帶夜光表每年有0.02毫希;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約0.01毫希;每 天抽20支煙,每年有0.5-1毫希;一次X光檢查0.1毫希等等。
因核電而增加的輻照劑量
專家們研究測算表明:全人類集體輻照劑量中,3/4來自自然界。約1/5來自醫療及診斷,核電的份額是1/400。假定全球人類的預期壽命為60歲,則每天抽一包煙將最終減壽7年,而核電的影響是減壽24秒。
對於核輻射污染,即放射性污染,常人往往只注意到現代科學研究中的核輻射核工廠里某些特殊車間產生的放射性物質造成的危害,或者醫院X射線治療所產生的放射性造成的影響及損害,而未考慮生活中還會有放射性污染源。實際上,生活中的放射性物質能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造成對機體的慢性損害。要防止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有關執法部門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的宣傳。另一方面政府及執法部門要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管理,對容易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商品要進行定期監測。
注意居室中的放射性污染
隨著工業的發展,經常利用工業廢渣做建築材料,可能造成建材中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質,經放射性衰變產生了放射性氣體及其子體產物,懸浮於室內空氣中,氡及其子體產物放射出能量較高的α射線粒子),人若吸進這樣的氣體即會照射人體肺組織。如果長期受到照射,便容易產生支氣管炎和肺癌等疾病。另據國外報導,大多數家庭居室中自然出現的放射性氣體氡,如果與煙氣混合,將會有致命的影響。氡是肺癌的一個致病因素。另外,裝修居室用的花崗岩及其它板石材料也含有一定量的氡,特別是通風不良時,可造成居室內放射性污染加重。經監測表明,室內氡多在通風不良的地方積累,所以經常打開居室的窗戶,促進空氣流通,使氡稀釋,這是減少室內氡濃度的良好措施。裝修房屋用的石(板)材要有選擇地使用。石材的放射性核素含量隨礦床、所在地等天然條件的不同而有所增減,必須對其進行監測,才能知道是否適合居室裝修。
謹防飲用水的核污染
加強對飲用水源地的環境保護,謹防飲用水受到核污染。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水不能直接飲用。如果用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水澆灌農作物、蔬菜。其放射性物質的含量普遍增高,食用有害人體健康。
中國礦泉水水源豐富,其中也有不少水源在流經途中受到人工或天然的放射性污染。據報導,通過有關部門監測,某些盲目開發的礦泉水水源中含氡的濃度過高,若長期飲用這種礦泉水就會危害身體。因此,各地有關執法和監督部門,要對礦泉水的開發項目要嚴加管理,不僅要嚴格控制商品礦泉水的衛生指標,還要重視它是否受到放射性物質的污染。
要防燃煤的放射性污染
燃煤中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質。研究分析表明,許多煤炭煙氣中含有U、Th、Ra、210Po和210Pb。大多數情況下,儘管這些物質含量稀少,但如長期聚集,其放射性物質亦會隨空氣及烘烤的食物進入人體,造成機體的慢性損害。
平時生活使用燃煤,要注意通風排氣,警惕煤煙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內。禁止食用煤炭直接烘烤食物,尤其是茶葉、菸葉、肉類和餅乾等。如果必須使用燃煤(碳)烘烤食物時也要注意禁止,不要讓食物與煤煙直接接觸。
莫要長期佩戴金銀首飾
佩戴金銀首飾是人們,尤其是女士們美容化妝的重要生活內容。殊不知經常佩戴首飾也會給人們帶來煩惱,那就是容易患“首飾病”,即皮膚病。
一般來講,除純金(24K)首飾以外,其他的首飾在製作過程中都要摻入少量等材質,特別是那些異常光彩奪目的或廉價合成首飾製品,這些首飾製品的材質成分更加複雜,對人的皮膚造成傷害的可能性更大。據報導,美國專家在檢驗了幾千件首飾後發現,其中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質,這些放射性元素對人體有嚴重地損害,如果長期佩戴,有可能誘發皮膚病或皮癌。金銀首飾,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飾製品,最好進行含放射性物質測定。
室內擺件雖然體積和重量均較小,但它們是“寵物”,緊密貼近人,其放射性有時也會傷人:
寶石,有名貴的金剛石(鑽)、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和貓眼以及普通寶石水晶瑪瑙石榴石等。這類寶石經檢測,尚未發現有高放射性的,例如水晶,是石英晶體,放射性就很低,瑪瑙放射性也不高。
玉石,包括硬玉和軟玉以及多種用於工藝美術雕刻的礦物和岩石,如遼寧的岫巖玉和新疆的和田玉,廣東的“廣片”,浙江的“青田玉雕”,天津的“彩玉雕”和湖北的“松石雕”等。其中如大理石以及與之相近的雲石、漢白玉、東北紅、東北綠、曲紋玉、桃紅、艾葉青、曲陽玉等,及其製品都是由灰岩變質而成的,放射性都很低。
夜明珠”,據悉,一是由重晶石中的部分鋇置換後,並經加工而成的,夜能發光,有強的放射性;二是由螢石經加工而成,在加熱或在紫外線照射下顯螢光以及在受到鈾照射後,可具不同程度的放射性;三是由某些含磷的物質加工而成,一般具放射性;四是由某些材料加工而成;五是由輻照而成。“夜明珠”是否具傷人的放射性,一要看放射性安全證明,二要經過實測,並以國際或國家標準來衡量。

危害原理

人體有軀體細胞和生殖細胞兩類細胞,它們對電離輻射的敏感性和受損後的效應是不同的。電離輻射對機體的損傷其本質是對細胞的滅活作用,當被滅活的細胞達到一定數量時,軀體細胞的損傷會導致人體器官組織發生疾病,最終可能導致人體死亡。軀體細胞一旦死亡,損傷細胞也隨之消失了,不會轉移到下一代。
在電離輻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可導致遺傳基因發生突變,當生殖細胞中的DNA受到損傷時,後代繼承母體改變了的基因,導致有缺陷的後代。因此,人體一定要避免大劑量照射。

核電事故

1957 年9 月29 日:前蘇聯烏拉爾山中的秘密核工廠“車里雅賓斯克65 號”一個裝有核廢料的倉庫發生大爆炸,迫使蘇聯當局緊急撤走當地11000 名居民。
1957 年10月7日:英國東北岸的溫德斯凱爾一個核反應堆發生火災,這次事故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污染了英國全境,至少有 39 人患癌症死亡。
1961年1月3日:美國愛荷華州一座實驗室里的核反應堆發生爆炸,當場炸死3名工人。
1967年夏天:前蘇聯“車里雅賓斯克 65 號”用於儲存核廢料的“卡拉察湖”乾枯,結果風將許多放射性粒子吹往各地,當局不得不撤走了9000 名居民。
1971年11月9日:美國明尼蘇達州“北方州電力公司”的一座核反應堆的廢水儲存設施發生超庫存事件,結果導致5000 加侖放射性廢水流入密西西比河,其中一些水甚至流入聖保羅的城市飲水系統。
1979 年3月28日:美國三里島核反應堆因為機械故障和人為的失誤而使冷卻水和放射性顆粒外逸,但沒有人員傷亡報告。
1979 年8月7日:美國田納西州濃縮鈾外泄,結果導致1000 人受傷。
1986 年1月6 日:美國俄克拉荷馬一座核電站因錯誤加熱發生爆炸,結果造成一名工人死亡,100 人住院。
1986 年4月26 日: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發生大爆炸,其放射性雲團直抵西歐,造成約八千人死於輻射導致的各種疾病。爆炸最終導致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今天的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受到的核污染最嚴重。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蘇聯15萬平方公里的地區,那裡居住著694。5萬人。由於這次事故,核電站周圍30公里範圍被劃為隔離區,附近的居民被疏散,莊稼被全部掩埋,周圍7000米內的樹木都逐漸死亡。在日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10公里範圍以內將不能耕作、放牧;10年內100公里範圍內被禁止生產牛奶。車諾比的核輻射通過風力、雨水等傳播途徑,污染了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等一些堪稱世界上最富饒的土壤。車諾比核事故所泄漏的放射性粉塵有70%飄落在白俄羅斯境內。事故發生初期,白俄羅斯大部分公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輻射,6000平方公里土地無法使用,400多個居民點成為無人區,政府不得不關閉了600多所學校、300多個企業以及54個大型農業聯合體。
2011年3月1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當地時間上午11點過後發生氫氣爆炸。福島縣政府13日發布訊息稱,新確認有19名從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3公里撤離的人員遭到核輻射,已確認遭核輻射的人數由此上升至22人。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的核物質已經飄至東京,東京地區的放射線量已經超過了往常的20倍,而且繼續處於上升的趨勢。
2011年3月15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神福島第二核電站發生爆炸,1至4號機組在地震發生後全部自動關閉,3號機組立即進入“冷溫停止”狀態。截至15日,1、2及4號機組全部實現“冷溫停止”的穩定狀態,脫離緊急狀態。

預防措施

基本措施

● 一旦核反應堆的安全殼出現破損,就要儘量把釋放的污染物控制在廠區內,同時控制地下水水源和土壤。避免放射物質和灰塵碰在一起,否則將會隨著流動的空氣擴散。● 核電站平時也會給周圍居民發放應急物品,如碘製劑,一旦發生核泄漏就服用。
如何避免核輻射污染如何避免核輻射污染
● 儘量避免外出,儘量留在室內密閉空間。如果一定要出門,就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並儘量減少裸露的皮膚和空氣接觸。
● 如果核電站發生泄漏,附近居民首先應該撤離,距離防護是第一位的。

其他方法

1。能量供給要充足
輻射使身體能量消耗增加,身體組織對糖的利用能力下降,足夠的能量供給有利於提高人體對輻射的耐受力,降低敏感性,減輕損傷保護身體。穀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身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旦攝入不足,將迫使體內脂肪和蛋白質不斷轉變為能量,造成蛋白質的相對不足,從而影響輻射損傷組織的修復,或使輻射損傷加重。糖類供給以果糖最佳,葡萄糖次之,而後是蔗糖等。
我們周圍暗藏的輻射污染我們周圍暗藏的輻射污染
2。蛋白質不能少
蛋白質攝入不足會造成組織蛋白合成不足,導致肌肉、心、肝、腎、脾等臟器的重量減輕,出現功能障礙,從而對輻射的敏感性增高。因此,接觸核輻射的人,要注意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如多吃胡蘿蔔、番茄、海帶、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增強肌體抵抗核輻射的能力。
3。脂類攝入不宜高
人體受輻射照射後食欲不振、口味不佳,脂肪的總供給量要適當減少,但需增加植物油所占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進造血系統再生功能,防治輻射損傷效果較好。
4。多補充維生素
必需脂肪酸,維生素A、K、E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缺乏,可降低身體對輻射的耐受性,宜加量供應。
5。礦物質平衡尤為重要
體內鉀、鈉、鈣、鎂等離子濃度須平衡,否則不能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輕者損害健康,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元素與其他營養相互之間的關係也很重要,鋅對許多營養包括蛋白質與維生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謝都有重要影響。輻射損傷時,礦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在內,過量或不平衡,均會產生不良影響。
6。無機鹽供應宜加量
在膳食中適量增加無機鹽(主要是食鹽),可促使人飲水量增加,加速放射性核素隨尿液、糞便排出,從而減輕內照射損傷。
7。辛辣食物作用不低估
辛辣食物屬於常用調料,同時也是抵禦輻射的天然食品。常吃辛辣食物不但可以調動全身免疫系統,還能保護細胞的DNA,使之不受輻射破壞。因此,經常吃辛辣食物,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受到輻射才能吃碘藥
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全院12日宣布,受地震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此後,如何防輻射,成為眾多博友的熱議話題。微博上傳言,吃碘鹽、提前吃碘藥能有效保護我們不被核輻射危害。對此,浙醫一院職業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高慎永提醒:“千萬不要盲目購買碘鹽、碘藥服用。”
“日本地震之後,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核輻射。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一些常用的防輻射措施,比如喝綠茶、吃木耳、戴口罩、穿孕婦防輻射服,根本起不了作用。受到輻射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緊閉家裡的門窗、勤洗手洗澡。”高慎永主任醫師說道。
他說:“碘鹽里所含的碘是極其微量的,吃碘藥也必須在受到污染危害之後,一天一次,每次一顆碘化鉀。自行購買提前吃,反而會對自己身體造成危害。”
而在新浪微博上,@科學松鼠會也提醒博友:“普通民房雖無法保持微正壓,但緊閉門窗仍能避免部分放射性微塵進入。若身處放射性區域,進入室內後可將外套外褲集中放置,然後使用清潔水源沖洗身體。沖洗法可去除核沾染物,當然必須保證沖洗水源沒被污染。勤洗手,避免內照射也是關鍵。”

泄漏防護

不要淋雨 穿戴帽靴
避免淋雨。儘量減少裸露部位,穿長衣(白色為好),戴帽子、頭巾、眼鏡、雨衣、手套和靴子等。脖子(甲狀腺)部位尤其重要。
核輻射
徹底洗澡 更換衣服
如果你估計自己已經暴露於核輻射中:更換衣服和鞋子。將暴露過的衣物放在塑膠袋中。密封塑膠袋,放到偏僻處。徹底洗一次澡。洗澡時應先沖再洗。
關閉窗戶和通風口
如果要求撤離,注意保持窗戶和通風口關閉,使用再循環空氣。如果留在室內:關閉空調、換氣扇、鍋爐和其他進風口。在車上保持車窗和通風口封閉,並採用車內循環空氣。
進入地下 別用電話 帶收音機
如果可能,進入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區域。如非絕對必要,不要使用電話。注意隨時攜帶一個用電池的收音機收聽具體指令。
核輻射
封好食品 勿飲海水淡化水
將食品放在密閉容器內或冰櫃里。事先沒有封閉的食物應當先清洗再放入容器。不要飲用海水淡化水。
用鉛板牆壁等遮擋降低照射強度
儘可能縮短被照射時間;儘可能遠離放射源;注意禁止,利用鉛板、鋼板或牆壁擋住或降低照射強度。
嚴防死守五官
進入空氣被放射性物質污染嚴重的地區時,要對五官嚴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減少放射性物質的吸入。

個人防護

主要措施

核與輻射是從突發事件開始,可能延續幾小時的到幾天的時間。該時段特點是事件發生,並持續伴隨有放射性物質的環境釋放。主要照射途徑是吸入和煙雲中放射性物質的外照射,隱蔽、撤離、呼吸道防護等可能是需要採取的主要防護措施。
對於呼吸道防護,可使用防毒面具防塵口罩來防止吸入放射性物質的劑量。個人的身體防護措施的話,可以使用防化服防酸鹼服核輻射防護服。這種核輻射個人防護措施一般不會引起傷害,花費的代價相對起來也小。

抗輻射物

黃滑松茸
碘的作用
核與輻射突發事件發生後,人有可能攝入放射性碘,並集中在甲狀腺內,使這個器官受到較大劑量的照射。車諾比核事故的經驗教訓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響因素,該事故造成年齡在0-18周歲的兒童暴發甲狀腺癌病例超過了5000例。因此,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時服用穩定性碘,能阻斷90%放射性碘在甲狀腺內的沉積。在吸入放射性碘數小時內服用穩定性碘,仍可使甲狀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對成年人推薦的服用量為100毫克碘,對孕婦和3~12歲的兒童,服用量為50毫克,3歲以下兒童服用量為25毫克。
日本9級大地震導致的福島核泄漏,主要泄露的物質為碘131,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會引發甲狀腺疾病,引發低甲狀腺素(簡稱低甲)症狀,患者必須長期服用甲狀腺素片,而更嚴重的甚至可能引發甲狀腺癌變。
服用的確可封閉甲狀腺,讓放射性碘無法“入侵”,但是過量的碘會導致碘中毒。在短期內可能會出現腸部不適和過敏現象及甲狀腺疾病,嚴重甚至會致命。
因此,在防止核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時,中國人民大可不必驚慌。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多吃一些含碘食品,碘鹽、海魚、海蝦、紫菜等,微量補充碘,確保補足身體所需的碘元素並且不會過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