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蒿

柳蒿

柳蒿,學名柳葉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 Linn.),菊科蒿屬植物。柳蒿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20厘米,多見於低海拔或中海拔濕潤或半濕潤地區的路旁、河邊、灌叢及沼澤地的邊緣,廣泛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及河北等地。其根系粗大,萌櫱力強,耐乾旱,可作防風、固沙的輔助性的植物。

基本介紹

歷史記載,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國內分布,國外分布,物種價值,

歷史記載

清吳其浚著《植物名實圖考》記載:柳葉蒿,莖長二尺許,色青心實,不類蒿,葉面青背白,長而狹,有尖齒,頂端葉單似柳,以下葉漸分三歧,或四歧,味清香似艾。生嶽麓山。秋開花如粟。與他蒿同。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主根明顯,側根稍多;根狀莖略粗,直徑0.3-0.4厘米。莖通常單生,稀少數,高50-120厘米,紫褐色,具縱棱,中部以上有向上斜展的分枝,枝長4-10厘米;莖、枝被蛛絲狀薄毛。葉無柄,不分裂,全緣或邊緣具稀疏深或淺鋸齒或裂齒,上面暗綠色,初時被灰白色短柔毛,後脫落無毛或近無毛,背面除葉脈外密被灰白色密絨毛;基生葉與莖下部葉狹卵形或橢圓狀卵形,稀為寬卵形,邊緣有少數深裂齒或鋸齒,花期葉萎謝;中部葉長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7厘米,寬1.5-2.5(一3)厘米,先端銳尖,每側邊緣具l一3枚深或淺裂齒或鋸齒,基部楔形,漸狹成柄狀,常有小型的假託葉或無假託葉;上部葉小,橢圓形或披針形,全緣,稀有數枚不明顯的小鋸齒。頭狀花序多數,橢圓形或長圓形,直徑(2.5一)3-4毫米,具短梗或近無梗,傾斜或直立,有小型披針形的小苞葉,在各分枝中部以上排成密集的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並在莖上半部組成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略小,卵形,中層總苞片長卵形,背面疏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中肋綠色,邊緣寬膜質,褐色或紅褐色,內層總苞片長卵形,半膜質,背面近無毛;雌花10一15朵,花冠狹管狀,基部稍寬,檐部具2裂齒,花柱長,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20一30朵,花冠管狀,檐部外反,花葯披針狀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短尖頭,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花後外彎,叉端扇形並有睫毛,瘦果倒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8-10月。
柳蒿柳蒿

生長環境

多生於低海拔或中海拔濕潤或半濕潤地區的林緣、路旁、河邊、草地、草甸、森林草原、灌叢及沼澤地的邊緣。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及河北。

國外分布

蒙古、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西伯利亞。

物種價值

柳蒿嫩莖葉(柳蒿芽)可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採摘後,用清水洗乾淨,然後放入開水中略微焯一下,撈出後可涼拌、炒菜。據說柳葉蒿野菜為達斡爾族的“救命菜”,是達斡爾族人民非常喜歡的食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