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畸變疾病

染色體畸變疾病

疾病名稱,疾病概述,疾病分類,數目畸變,結構畸變,疾病病因,診斷檢查,治療方案,保健貼士,流行病學,

疾病名稱

染色體畸變疾病

疾病概述

染色體畸變是因為先天性染色體數目異常或(和)結構畸變而形成的疾病。正常受精卵是由各含一個 染色體組的精子和卵子結合而成,因此,受精卵發育形成的體細胞就具有分別來自父、母雙方的兩個染色體組,即23對染色體,稱為二倍體(diploid,2n),其中一對為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按照各對染色體的大小、著絲粒位置的不同,可將人體細胞 23對染色體分為 A-G7個組。將一個細胞的全部染色體按標準配對排列,據此進行分析診斷,即是核型分析。核型分析的工作量較大,且要求檢查者有較豐富的經驗。

疾病分類

數目畸變

人類體細胞的染色體為46條,稱為雙倍體,以2n表示,而精子或卵子的23條染色體稱為單倍體,以1n表
示。上述兩類細胞均屬於整倍體,如果染色體多於或少於46條,稱為非整倍體,多一條染色體稱為三體,少一條染色體稱為單體,這些都屬於數目畸變。目前已發現100餘種綜合徵,可分為單體綜合徵、三體綜合徵、部分單體綜合徵、部分三體綜合徵和嵌合體5類。如21-三綜合徵又稱為Down綜合徵,為常染色體遺傳病,發病機理可能是由於卵細胞發育過程中減數分裂發生不分離所致。家族發病率高,主要表現為智力障礙、頭面部四肢畸形和多臟器發育異常。本病合併有性腺功能減退,男性患兒常有隱睪,生精細胞數目減少或生精阻滯,FsH和LH水平升高。患者多於10歲以前死亡,倖存者常無青春期發育,無生育力。
症狀症狀

結構畸變

結構畸變是很常見的畸變形式,是染色體發生斷裂的結果。染色體很容易發生斷裂,但在修復酶的作用下仍可粘合起來,根據斷裂的部位、數目,以及受累染色體的數目,可產生各式樣的畸變,常見的畸變有易位(translocation)、環狀染色體、倒位和缺失等。
由於對選擇的對象和畸變的標準不同,不育和生育能力低下的男性染色體畸變發生率有很大的差異,可自0.3%~7.2%著淋巴細胞短期培養染色體技術被廣泛套用,很多學者採用核型鑑定技術探討染色體畸變和不育之間的關係。Chancllev從1968年至1973年這5年內對1599例生育能力低下的男性作核型鑑定,發現染色體畸變的發生率為2.2%,比正常成年男性高5倍,在精子計數1002:106/mL僅為0.2%;在51例畸變中,數目畸變占31例,而結構畸變中,以易位最常見,占14例,且多為常染色體相互易位和羅伯遜易位。Ahrosson等研究證實:精子形態和畸變之間也有關係,如果正常精子60%,畸變率下降至1.6%,如果把精子數和正常精子百分率兩個指標合在一起,那么兩者都不正常的畸變率為9%,而兩者都正常的畸變率為0,這些資料充分說明染色體畸變在不育男性的病因中占相當重要地位。
配偶習慣性流產的男性染色體畸變率大約在5%左右。Byrd等給55對習慣性流產夫婦進行檢查,丈夫染色體畸變有3例,占5.4%;在Tsengh等的77對夫婦資料中,丈夫染色體畸變有4例,占5.2%。這些數字表明,習慣性流產的病因常在女方這一錯誤的印象,從細胞遺傳的角度上應有新改變。
症狀體徵
注意外貌特點,皮膚病損、皮膚紋理,五官位置、形態及功能有無異常,有無脊柱、四肢畸形及先天 性心臟病表現。青春期患者要特別檢查外生殖器及其他第二性徵是否異常,神經、精神狀態是否正常。
病因病因
先天愚型患兒出生時體重和身長偏低,肌張力低下,突出的是顱面部畸形,頭顱小而圓,枕部扁平,臉圓而扁平,鼻扁平,臉裂細且上外傾斜,眼距過寬,內眥贅皮明顯,常有斜視,虹膜時有白斑點,常見晶狀體混濁,嘴小唇厚,舌大外伸(伸舌樣痴呆之名由此而來),耳小,耳位低,耳廓畸形,頸背部短而寬,有多餘的皮膚,由於軟骨發育差,患者四肢較短,手寬而肥,通貫掌,指短,第5指常內彎,短小或缺小指中節,皮紋也有一定的特點,腹肌張力低下而膨脹,故常有腹直肌分離或臍疝,約1/2以上的患者有先天性心臟病,主要是室間隔缺損、房室道連通、和運脈導管未閉,消化道的畸形如十二指腸的狹窄、巨結腸、直腸脫垂肛門閉鎖等也偶爾可見。在男性常有隱睪,睪丸有生精過程,但精子常減少,性慾下降,尚未見有生育者。女性患者通常無月經,但有少數能妊娠和生育。精神發育遲滯或智力低下(MR)是本病最突出最嚴重的表現,但其程度在各患者不完全相同,智商通常在25-50之間,高於50的很少。行為、動作傾向於定型化,抽象思維能力受損最大。

疾病病因

重點詢問兒母年齡、妊娠早期疾病、服藥及接觸放射線等情況。過去有無流產或死胎史,全妊娠期是 否順利。家族中、特別是直系親屬與同胞兄弟姊妹中有無類似疾病。患者出生體重及發育情況,尤其是智慧型是否落後,第二性徵出現年齡及有無異常等。
病理病理
(一)染色體異常人類染色體的畸變包括染色體數目異常和結構畸變兩大類。 數目異常是由於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或有絲分裂時不分離而不能平均地分到2個子細胞內。若為前者就會出現兩種配子,一種配子缺乏某一號染色體,而另一種配子則多了一個染色體,這種配子與正常配子結合時,就可以產生子代的該號染色體的單體病或三體病。如果是整個染色體組都不分離,就會使受精卵具有23+46=69或46+46=92條染色體,分別稱為“三倍體”(triploid,3n)和“四倍體”(tetraploid,4n),總稱為“多倍體”。多倍體的遺傳信息極度異常,多數流產,在臨床上比較罕見。若染色體不分離畸變發生在受精之後,就產生嵌合體(mosaic),體記憶體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細胞株,它們具有的染色體數目不同,這種不分離畸形發生得愈晚,體內正常二倍體細胞所占比例愈大,臨床症狀也就較輕。此外,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中期至後期過程中,某一染色單體在向一極移動時可能由於不明原因而遲滯在細胞漿中被分解消失,這種丟失也是嵌合體形成的一種方式。
染色體結構畸變發生的基礎是斷裂。臨床上常見的結構畸變有:缺失、易位、倒位、插入、環狀染色體和等臂染色體等。染色體某一片段的丟失和重複,常引起嚴重病變,甚至死亡。斷裂的片段不在原位重建而連線到另一染色體上者稱為易位,易位後,基因沒有丟失或增加者,稱為平衡易位,臨床無症狀,但這種平衡易位染色體攜帶者的子代易患染色體病。當一條染色體的長、短臂同時發生斷裂,含有著絲點節段的長、短臂斷端相接,即形成環狀染色體。若斷裂是發生在著絲點的橫向分裂,就形成等臂染色體。
(二)染色體畸變的原因
1.母親受孕時年齡過大孕母年齡愈大,子代發生染色體病的可能性愈大,可能與母體卵子老化有關。
2.放射線人類染色體對輻射甚為敏感,孕婦接觸放射線後,其子代發生染色體畸變的危險性增加。
3.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風疹和肝炎等病毒都可以引起染色體斷裂,造成胎兒染色體畸變。
4.化學因素許多化學藥物、抗代謝藥物和毒物都能導致染色體畸變。
5.遺傳因素染色體異常的父母可能遺傳給下一代。

診斷檢查

1.病史 重點詢問兒母年齡、妊娠早期疾病、服藥及接觸放射線等情況。過去有無流產或死胎史,全 妊娠期是否順利。家族中、特別是直系親屬與同胞兄弟姊妹中有無類似疾病。患者出生體重及發育情況,尤其是智慧型是否落後,第二性徵出現年齡及有無異常等。可列出家系分析圖譜。
檢查檢查
2.體檢 注意外貌特點,皮膚病損、皮膚紋理,五官位置、形態及功能有無異常,有無脊柱、四肢畸形及先天性心臟病表現。青春期患者要特別檢查外生殖器及其他第二性徵是否異常,神經、精神狀態是否正常。
3.檢驗 細胞培養製備染色體標本作核型分析,可用周圍血、骨髓細胞為材料。妊娠期高度懷疑病例,可作絨毛膜或羊水細胞檢查,進行產前診斷,以確定染色體數目與結構的異常。
4.特殊檢查 胸部、四肢X線檢查,心電圖、腦電圖、B超、超聲心動圖、CT、磁共振、視覺、聽覺誘發電位等檢查。性腺發育異常時,可測定血性激素或尿中促性腺激素含量。

治療方案

1.常染色體畸變所致疾病無特殊治療,應注意預防繼發感染。有常染色體畸變所致疾病者一般不宜結婚。
2.性染色體畸變病常於青春期方能確診,可給予相應的性激素治療,使其能過正常性生活,但絕大多數仍無生育能力。
3.對患者的雙親應作染色體核型分析,以檢出易位型攜帶者,並給予生育指導。
4.性畸形患者可考慮手術矯正。

保健貼士

1、母親受孕時年齡過大有關,孕母年齡越大,子代發生染色體病的可能性越大,可能與母體卵子老化 有關。人類染色體對輻射甚為敏感,孕婦接觸放射線後,其子代發生染色體畸變的危險性增加。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
2、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風疹和肝炎等病毒都可以引起染色體斷裂,造成胎兒染色體畸變。許多化學藥物、抗代謝藥物和毒物都能導致染色體畸變。避免這些誘因以預防疾病。
3、正常染色體畸變所致疾病無特殊治療,應注意預防繼發感染,一般不宜結婚。對患者的雙親應做染色體核型分析,檢查出易位攜帶者,並給予生育指導。

流行病學

染色體是核基因的攜帶者,人類單倍體染色體上(即22條常染色體和X、Y性染色體上)約有結構基因 50000~60000,平均每條染色體上至少有上千個基因,故染色體畸變通常涉及較多基因的缺失或增多。又由於基因的多效性,故可造成機體多種性狀的異常,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即表現為綜合徵。常染色體綜合徵的一般臨床表現是智力低下,生長發育遲緩,伴有多發先天畸形。性染色體畸形共同的臨床特徵是性發育不全或兩性畸形等,有的僅表現生殖力下降、繼發閉經、智力稍差。然而並非所有染色體異常都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或表型異常,如平衡易位或倒位攜帶者的表型正常,而只是在婚後有可能引起流產、死產、新生兒死亡或生育先天畸形兒或智力低下兒等。
流行病學流行病學
已確定或已描述過的染色體畸形約有百餘種。據調查自然流產兒中染色體異常發生率可高達50%,自然流產的時間發生得越早,染色體異常的發生率越高。在新生兒中染色體異常的發生率為0.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