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之歌(現代詩歌)

永恆之歌(現代詩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永恆之歌》是美國詩人拉涅爾所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整首詩抒發了纏綿悱惻的愛情。這首詩既讓人感覺到纏綿的情韻,又讓人體會到作者對古雅詩風的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永恆之歌
  • 創作年代:近代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拉尼爾
詩歌原文,詩歌中文,創作背景,詩歌鑑賞,作者簡介,

詩歌原文

One night, the manor forest,
My love and my long silence opposition.
God has destined us apart,
We surprised, but also feel sad melancholy.
My love, because the loss of sorrow and love,
Reach out, a tree leaf retractor;
It just above us dress up like a thief,
And steal it for us and shining stars.
So just to see her suffering star,
And through the leaves of the dark lane downward mapping,
It will be the shadow, pro mirror generally clear,
Plastic is on her lashes on the shining tears.
"So long," I cried, "just tear,
We in the hope and fear,
But in the transparent ball inside,
Our star star, forever, but Yao in the meantime."

詩歌中文

有一次夜間,在莊園的林里,
我的愛和我良久地默然對立。
上蒼居然注定了我們要分離,
我們驚異,但同時感到悽苦的惆悵。
我的愛,由於茫然的悲傷和愛,
伸出手,將一片樹葉子牽開;
它剛在我們的頭頂扮過賊來,
而且竊去了正為我們而照耀的星光。
於是剛才窺見她痛苦的亮星,
便透過葉間的幽巷向下俯映,
將它的纖影,臨鏡一般地分明,
塑在正懸於她睫毛邊閃亮的淚珠上面。
“所以時間,”我呼道,“只是顆淚珠,
我們在希冀和恐懼之間所流露,
但在那透明的小圓球深處,
我們的眾星之星,永恆,卻耀於其間。”

創作背景

拉涅爾的詩歌創作時期正處在工人運動高漲的年代,他的詩歌有不少表達了對工人生存狀況的同情和對資本主義自由競爭導致的後果的不滿。但是,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拉涅爾最出名的還是他寫的抒情詩,他的《晚唱》、《永恆之歌》等抒情短詩流傳甚廣,反映了19世紀美國南方貴族的傳統作風以及當時南方詩歌創作的主要特色。

詩歌鑑賞

《永恆之歌》抒發了纏綿悱惻的愛情。詩的開頭作者描繪了一幅引人無限遐想的畫卷:夜色、樹林、戀人。長夜寂靜,密林幽深,即將分離的戀人相對無語,無邊的黑暗和茫然的悲傷令人難以抵擋,使讀者也置身於無限悵惘之中。這時,愛人的手移開了頭頂的樹葉,葉間點滴星光傾瀉,與眼中閃亮的淚珠交相輝映,給詩人帶來了靈感和希望。他告訴戀人:分離只是表象,只要情不移,永恆的愛之星會照亮我們的人生。結尾一掃開頭的陰霾,用璀璨的星光見證戀人晶瑩的淚珠,仿佛以天地為媒證:星星永恆,我們的愛情也地久天長。
這首詩既讓人感覺到纏綿的情韻,又讓人體會到作者對古雅詩風的崇。詩中用星星見證他們的愛情,形式古老卻不乏浪漫。晶瑩的淚珠和明亮的星星一樣,展現的是一種純潔無瑕的精神美,體現出身處亂世中的作者對純潔的愛和超自然的美的一種幻想。詩人亦是一位樂師,故在詩歌創作時更注重音樂性和技巧,以音樂家的敏感去追求詩歌韻律節奏和音色上的完美。
全詩共16行,以aaabcccb、dddbeeeb押韻。雖然沒有採用他慣用的行內韻,但每一節最後一句都用了頭韻,讀起來節律優美,音韻悠揚,令人不由得想起他在《英詩學》中提出的詩歌創作主張——“音樂和詩具有相同的法則”。拉涅爾認為詩的韻律應當聽從音樂中的節拍,因此他的詩句多詞句精巧,用韻十分用心。如這首詩每一句的尾韻分別採用了單韻和雙韻,既有強勁明亮的節奏又有低沉柔美的幽怨,一詠三嘆,像一曲美妙的樂章,餘音裊裊。但如此用心於砌詞和節律必然影響其內涵的表達,這之是拉涅爾詩歌存在的缺陷。不過,作為那個時代的詩人他是很有代表性的,那銑讓我們在欣賞他的詩歌時,多感受一些他獨特的音樂美吧。

作者簡介

拉尼爾(Sidney Lanier,1842-1881年),美國詩人。他的詩歌大多表現出強烈的,幾乎是神秘的宗教熱情,以及對自然的深深熱愛。充分表現在他的作品《劣酒之歌》(The Song of the Chattahoochee)和《格林的沼澤》(The Marshes of Glynn)中。在他的作品中,拉尼爾試圖證明音樂和詩歌遵守同樣的規律。
拉尼爾出生於喬治亞州的梅肯,1860年畢業於奧格爾紹普大學。在那裡他做了一年英語家庭教師。南北戰爭爆發後,他參加了南方軍隊,在里奇蒙一帶作戰。後來在一艘穿越封鎖線的船上擔任信號官。1864年他的船被俘獲之後,他在馬里蘭州的瞭望點監獄被監禁了四個月。他的小說《虎斑百合》(1867年)就是根據他的獄中生活的真實寫照。
戰爭結束之後他回到梅肯,有一段時間在他父親的律師事務所做職員。他於1867年結婚。之後,他從事各種工作以養活他的妻子和四個年幼的兒子。他寫兒童圖書,講課,還擔任巴爾的摩的皮波蒂交響樂團的笛手。1875年,他在《利平科特雜誌》發表了第一首詩歌。
拉尼爾的肺部因他的獄中生活而變得虛弱,他也開始感染肺結核病。1879年,他成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講師,教授英國文學。兩年後,他在北卡羅來納州山區療養時去世。1945年,他入選美國偉人名人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