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之戰

1949年10月中旬,雲霄和平解放後,解放軍即準備解放東山。擔任解放東山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一軍。參與解放東山並準備擔任東山地方幹部的隨軍南下的長江支隊第五大隊第三中隊中的3個小隊47人(由郭用丹帶領),以及新吸收的東山、詔安、雲霄的40多名青年幹部。 同時,發動漳浦、雲霄、詔安以及東山奔往雲霄的民眾支前。建立支前船隊共18隊224條船,還組成運輸隊、擔架隊。其中,東山船隻49條、船工86人,擔任嚮導、運輸隊員和擔架隊員的計200多人。

基本介紹

  • 名稱:東山之戰
  • 地點:東山島
  • 時間:1949年10月中旬起
  • 參戰方:解放軍、國民黨軍隊
  • 結果:解放軍獲勝
  • 傷亡情況:擊斃國軍2000餘人
  • 主要指揮官:第31軍軍長周志堅、政委陳華堂
戰役簡介,戰爭過程,戰爭成果,

戰役簡介

1949年10月中旬,雲霄和平解放後,解放軍即準備解放東山。擔任解放東山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一軍。參與解放東山並準備擔任東山地方幹部的隨軍南下的長江支隊第五大隊第三中隊中的3個小隊47人(由郭用丹帶領),以及新吸收的東山、詔安、雲霄的40多名青年幹部。同時,發動漳浦、雲霄、詔安以及東山奔往雲霄的民眾支前。建立支前船隊共18隊224條船,還組成運輸隊、擔架隊。其中,東山船隻49條、船工86人,擔任嚮導、運輸隊員和擔架隊員的計200多人。當時,國民黨駐東山兵力增至7000餘人。其部署是:“第58師(師長洪偉達)主力駐守北半島,第51師主力駐守南半島,第17師軍部率124、177團駐城關,控制東山港口”。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決定由第31軍並指揮第32軍第94師和炮兵第14團3 營,解放東山島。第31軍軍長周志堅、政治委員陳華堂作了嚴密的部署,並在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下,籌集船隻,訓練船工,進行海情、地形、氣象調查,偵察國民黨軍情,制訂渡海方案。5月初,國民軍發現解放軍將進攻東山島,決定從東山撤軍。為掩蓋其撤軍意圖,繼續向東山增派部隊兵力,揚言“要擴充部隊,固守東山”,到處抓壯丁。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1軍經過批准,提前於5月7日下達進軍東山島的命令,調整起渡場,組織協同,並以一部兵力在八尺門對岸佯攻,以隱蔽主攻方向。11日下午解放軍兵分五路渡海。第91師273團第1梯隊2個營從詔安峰岐一帶起渡,向島南側的山只、黃山之間登入,未遇抵抗。該團隨即以一部兵力向湖塘、陳城、宮前攻擊,主力向北直指國民黨守軍51師師部白埕。第272、271團各2個營,分別從詔安港口和林頭、大梧起航,在長山尾、新厝和礁頭、徑口一帶上陸,迅速殲滅在灘頭抵抗的國民黨軍,奪占了登入點。第94師280、281團分別從下曾澳、三礁一帶起航,在島的北岸古港兩側至港西之間登入。人民解放軍對北半島構成了三面合擊態勢。東山之戰也是國共兩軍在中國大陸的最後一戰。

戰爭過程

東山島的國民黨軍除第58軍一部分在近陸沿岸擔任掩護外,大部隊已集中於中北半島中部待撤,第17軍軍部人員率先登艦欲逃。在解放軍發起攻擊後,國民黨軍前沿掩護部隊,紛紛棄陣而逃,湧向東部海灣,搶先登艦。接應的艦艇尚未滿載就起錨逃走。
解放軍第91師273團主力向北挺進,11日22時許抵白埕、探石、均無敵蹤,遂轉向親營、冬古追擊。與此同進,272、271團主力向東推進,直撲西埔、梧龍。從北岸港西登入的280團,攻占馬鞍、樟塘後也逼近西埔。登入部隊占領了東山島的西部、北部,國民黨守軍大部乘艦逃走,殘部被壓縮到東部瀕海幾個孤點上。
273團2營逼近親營,立即搶占親營山,發現上千名國民黨兵聚集村邊、灘頭。該營分3路向村邊和灘頭衝擊,國民黨軍繳械投降。緊接著,2營又以一部分兵力向冬古追擊,殲滅國民黨軍200餘人。
281團從北岸古港登入後插向東南,於東沈與國民黨軍展開激戰,國民黨軍向城關潰逃。281團於午夜追至城關。國民黨第58師師長洪偉達逃到接應他的船上指揮其殘部繼續頑抗。281團即以一部兵力奪占南門澳,斷其退路。爾後轉入巷戰,迅速將殘敵分割包圍,各個殲滅。城內國民黨軍第58師警衛團部繳械投降。至12日4時,全島解放。

戰爭成果

戰鬥,斃、傷、俘國民黨軍官兵2000餘人,繳獲汽艇1艘、迫擊炮2門和大量槍枝彈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