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增長理論

索洛經濟成長模型(Solow Growth Model),羅伯特·索洛所提出的發展經濟學中著名的模型,又稱作新古典經濟成長模型、外生經濟成長模型,是在新古典經濟學框架內的經濟成長模型。

基本介紹

假設,變數,數學公式,基本含義,評論,基本信息,米德模型,

假設

1.該模型假設儲蓄全部轉化為投資,即儲蓄-投資轉化率假設為1;
2.該模型假設投資的邊際收益率遞減,即投資的規模收益是常數;
3.該模型修正了哈羅德-多馬模型的生產技術假設,採用了資本和勞動可替代的新古典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式,從而解決了哈羅德-多馬模型中經濟成長率與人口增長率不能自發相等的問題。
因為在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式中,勞動數量既定,隨資本存量的增加,資本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確保經濟成長穩定在一個特定值上。該模型沒有投資的預期,因此迴避了有保證的經濟成長率與實際經濟成長率之間的不穩定,就此可得出結論:經濟穩定增長。

變數

外生變數儲蓄率人口增長率、技術進步率
內生變數:投資

數學公式

Y(t)=F(K(t),A(t)L(t))

基本含義

索洛增長模型表明的基本含義是:人均資本擁有量的變化率k*取決於人均儲蓄率sf(k)和按照既定的資本勞動比配備每一新增長人口所需資本量nk之間的差額。
索洛增長模型sf(k)=k*+nk還表明另一個含義。一個社會中的人均儲蓄率sf(k)有兩個用途:
一是用於人均資本擁有量的增加量k*,即為每個人配備更多的資本裝備,這被稱作“資本的深化”;
二是用於為每一新增人口提供平均的資本裝備nk,這被稱作“資本的廣化”。換句話說,經濟中的全部儲蓄轉化為投資後,一部分用於提高人均資本擁有量(資本的深化),另一部分則用於為新增人口提供平均數量的資本裝備(資本的廣化)。
圖中所示,橫軸為人均資本擁有量k,縱軸為人均收入f(k)。集約生產函式曲線f(k)表明隨著人均資本擁有量的增加而增加,人均產量即人均收入f(k)也相應增加。人均儲蓄曲線sf(k)位於人均收入曲線f(k)的下方,因為儲蓄只是收入的一部分。
當人均資本擁有量k為OB,則此時的人均收入為BJ,人均儲蓄為BP,這部分人均儲蓄一部分用於裝備每一新增人口即資本廣化的BG和一部分用於人均資本擁有量即資本深化的GP。這意味著k將提高,於是導致f(k)增加,因此,B點將右移到A點。A點資本的深化等於0,全部的人均儲蓄都被用於資本的廣化,經濟達到均衡。反之亦然。

評論

1.主要結論
(1)無論從任何一點出發,經濟向平衡增長路徑收斂,在平衡增長路徑上,每個變數的增長率都是常數。
(2)在其他外生變數相似的條件下,人均資本低的經濟有更快的人均資本的提高,人均收入低的經濟有更高的增長率。
(3)人均產出(Y/L)的增長來源於人均資本存量和技術進步,但只有技術進步才能夠導致人均產出的永久性增長。
(4)通過調節儲蓄率可以實現人均最優消費和最優資本存量的“黃金律”增長。
(5)儲蓄率的變化只會暫時性地影響增長率,而不會永久性地影響;儲蓄率的顯著變化對平衡增長路徑上的產出變化只有較小的影響,且作用緩慢。
2.批評
(1)未能夠解釋長期經濟成長的真正來源。把技術進步(勞動的有效性)看成為外生給定的,而這恰恰是長期經濟成長的關鍵。因此,索洛模型是通過“假定的增長”來解釋增長的。
(2)理論預測與實際數據不符。如果資本取得的市場收益大致體現了其對產出的貢獻,那么實質資本積累的變化既不能很好地解釋世界經濟成長,也不能說明國家間的收入差距。
例如:根據C-D生產函式,y = f(k) = k,一般的a=1/3,設窮國變數帶*,若y/y*=10,則k / k * = 101 / a = 1000。(如此大的資本存量差異!)
資本的邊際產品M'P'k = ''f(k) = ''a'k''a − 1 = ''a'y'',若y/y*=10,則M'P'k / ''M'P*'k = 1 / 100。(如此高的資本報酬率差異!)

基本信息

新古典增長理論(New-Classical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新古典增長理論主要是指美國經濟學家索洛所提出的經濟成長的理論。索洛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式為基礎,推導出一個新的增長模型。這個模型假定:第一、資本-產出比率是可變的;資本和勞動可以互相替代;第二、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價格機制發揮主要調節作用;第三、不考慮技術進步,技術變化不影響資本-產出比率,因而規模收益不變。用a和1-a分別代表資本和勞動對總產出的貢獻,△K/K為資本增長率;△L/L為勞動增長率,該模型用公式可以表示為:
G=a △K/K+(1-a)△L/L
從上式中可以看出,經濟成長率G由資本和勞動增長率及其邊際生產力決定。依據這一模型,人們可以通過調節生產要素投入的邊際生產力,即調整資本和勞動的配合比例,來調節資本-產出比率,以實現理想的均衡增長。

米德模型

索洛模型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和改變資本-產出比率為常數的假定,發展了哈羅德-多馬模型,但索洛仍然沒將技術進步作為重要因素納入模型,這是一個重大缺陷,因為技術進步在促進經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是現實中一個明顯的事實。1960年,索洛和米德對該模型進行補充,在原有模型中引入了技術進步和時間因素。修正後的模型被稱為“索洛-米德模型”,其基本公式為:
G=a △K/K+(1-a)△L/L+△T/T
上式中△T/T代表技術進步。索洛模型和之後的索洛-米德模型不僅體現了凱恩斯主義,而且體現了新古典學派的經濟思想,常被稱為新古典增長模型,該模型所闡述的增長理論被稱為新古典增長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