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增長

平衡增長是某些國家所採用的經濟發展政策。為經濟制訂平衡增長計畫的通常是開發中國家。因此,在不已開發國家中,資本形成計畫的成功,取決於能否進行相輔性的生產。新生產設備生產的商品必須是消費者所需要的,而擴大了的工業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要素必須是可以得到的平衡增長要求進行一系列的投資。平衡增長計畫主要目的,是把各經濟部門中發生妨礙生產的隘道和存貨積壓的問題減到最低限度。它通常要求中央政府做出某種規劃,以確保某些必要工程有人承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衡增長
  • 背景:整個國民經濟
  • 又稱為:“大推進”戰略
  • 方式:通過實施全面增長的投資計畫
概述,惡性循環,對經濟體的影響,

概述

是指在整個工業或整個國民經濟個部門中同時進行大規模投資,使工業或國民經濟各部門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發展,以此來徹底擺脫貧窮落後面貌,實現工業化或經濟發展。
平衡增長理論:認為在各個部門和產業應當同時投資推進經濟發展的經濟學主張。主張全面投資,平衡地發展各個部門經濟。

惡性循環

發展經濟學家納克斯從“貧困惡性循環論”出發,提出在不發達經濟中推動平衡增長戰略這一構想。他指出了兩種基本的惡性循環:
(1)人均收入低導致需求不足和市場狹小惡化投資預期降低投資水平資本形成勞動生產率人均國民收入低。
(2)收入低儲蓄低投資低資本不足勞動生產率低收入低。
納克斯認為,打破惡性循環,關鍵在於突破資本形成不足的約束,影響資本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決定投資預期的市場有效需求不足。根據薩伊定律,只要平衡地增加生產,在廣大範圍的各工業部門同時投資,就會出現市場全面擴大,從而提高需求彈性,通過供給(投資)創造需求,從惡性循環擺脫出來。實施平衡增長戰略,有必要採取一攬子政策。主要包括:
(1)在對資本品部門和消費品部門及各自內部進行投資時,要保持適當的比例;
(2)進行制度改革並推進社會態度的轉變;
(3)提出詳細周密、符合具體技術、政治和社會條件的改革和經濟成長時間表;
(4)嚴格控制不符合平衡增長意圖的投資;
(5)運用政府和社會的力量,通過政治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消除發展的障礙。

對經濟體的影響

納克斯、羅森斯坦·羅丹等平衡增長論者認為,巨觀經濟的計畫化,是政府在平衡增長戰略中最為有力的手段;但是,只要市場發育充分,各個行業中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能不受干擾地創新,那么,私人企業的自發活動也會促進經濟的平衡增長。平衡增長理論開發中國家迅速擺脫貧窮落後的困境、實現工業化和經濟成長提 供了一種發展模式,對一些開發中國家的實際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然而,平衡增長過分依賴於計畫和國家干預,而忽視了政府失靈的可能性,一旦計畫失誤,大規模投資所造 成的損失往往是災難性的,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模式限制了市場體系的發育和發展,其直接後果是導致了經濟效率的喪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