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池

放生池

《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因此放生池是許多佛寺中都有的一個設施,一般為人工開鑿的池塘,為體現佛教“慈悲為懷,體念眾生”的心懷,讓信徒將各種水生動物如魚、龜等放養在這裡。信徒放一次生就積一次德,象徵了“吉祥雲集,萬德莊嚴”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放生池
  • 外文名:Releasing Life Pool
歷史上的放生池,放生池的意義,放生池傳說,

歷史上的放生池

歷史上最早的放生池見於南北朝時期:建康(今南京報恩寺
放生池
(唐慧仁)
慧聞者,齊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論》、《中論》,樹“一心三觀”,啟天台之源。所入法門,非世可知。學者仰之,以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憫寺所得櫬施,買海曲溪石樑為放生池,佛法廣播於江北。
建德六年,齊地佛門遭劫。聞率僧眾四十餘循海路奔建康。輒遇大風波,楫折船沉。忽現巨龜,負眾僧出水,須臾抵健康。聞口稱南無阿彌陀佛。龜對曰:師父曾記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龜也。聞恍然大悟。奏聞宣帝,帝大悅,敕建報恩寺,香火祀之。
放生池的運作方式被很多人質疑:把魚捉來放在一旁,等有緣人來放生。看起來似乎是作秀,對魚本身也沒有任何意義。況且,還有可能把放生池的魚捉出來再等人放生。這只是一般人自作聰明的看法。

放生池的意義

放生池的意義重大,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個放生魚的池子,更重要的他是一種激發眾生慈悲心的手段。將魚或者鳥放生,在古時候是善人一種發自內心的心愿。而現代人生活在城市中,被功名困擾,沒有心思去考慮這些事情了,也更加冷漠了。看到放生池,或可激起一絲善心。一個普通人在池中放生了一條魚,會帶給他一種回憶,留給他一種做善事留下的感動。這中感動會被善良的力量放大,以至於影響到他的行事方式。不可以善小而不為,就是這個道理。
放生池放生池
當然,不否認很多寺院把放生池作為盈利的手段。放生池的意義因此受到質疑。那些錯誤做法的發起人會受到應有的報應。但放生池本身的重要作用,不應該因此被忽視。作為一個善良的人,應該堅定行善的信念,不管出現什麼紛擾。放生的時候,也不要摻雜功利色彩,那樣才會幫助被放生的眾生,你自己也才能真正受用(不要計較某次放生能帶給你什麼樣的利益,只要你想做,就去做,不要想太多)。

放生池傳說

放生池的來歷還有一則傳說故事:很早以前,九山河邊的一間小屋裡住著一名吃喝無度遊手好閒者,人稱“酒徒人”。每年春夏之交,他常尋找蛇、青蛙作為下酒菜,而其妻勤勞賢慧靠紡棉花度日。有一年四月初七,酒徒不知從何處弄來兩小一大油菜花蛇(無毒蛇),將兩條小蛇烹煮供自己食用,囑妻將大蛇暫養籠中待次日與友共嘗。至深夜,妻察覺蛇身有亮光,似有哀求流淚之聲,甚覺憐憫,遂提籠至九山河放生,欲回時蛇復游來繞其雙足,使之移動不得。不久只聽一聲巨響,小屋倒塌,酒徒死於非命。蛇救婦命免受滅頂之災,婦感蛇恩,於廢墟之所挖地三尺,灌水成池,購蛇放生,每年四月初八均如此。後人將此池取名“放生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