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驤閣

雲驤閣

雲驤閣下是龍潭,潭深而水流緩,四處奇石林立,江水侵潤。在一石壁上,保存著宋代摩崖石刻,鐫“放生池”三個楷書大字和“淳熙丙午穀旦”等楷書小字。附近還有古樹數十株,或矗立石旁,或長於石縫,姿態不一,蒼翠茂密。因烏石山高居城東,登閣遠眺石橋旁朝天城門古樓,與烏石山相對的八角亭閣無不清麗如畫。真是“危石橫圍閣,寒潭倒浸城”,“燈火龍潭下、扁舟系水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雲驤閣
  • 地理位置長汀縣
  • 氣候類型: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
  • 類別:人文景觀
相關介紹
雲驤閣,始自李唐大曆,從宋代起闢為風景區。初名為“清陰”,意為樹木蔭翳,環境清幽。後來有人嫌這名稱太陰冷,改為“集景”,意為奇石、幽洞、碧水、茂林集於一處。到宋紹興年間,劉喬認為“集景”失之籠統而無特色,以此景區地勢臨江,高聳入雲,若從龍潭仰首觀瞻,只見飛閣臨雲,宛如駿馬騰空,凌空追月,故改名“雲驤”。後來郡守吳南老認為“雲驤”僅以狀命名,未體現景物清幽的特點,又改名為“雙清”,意為清風清月為其特色。至紹定郡守陳映又認為“雙清”太俗,不如“雲驤”。於是便親書“雲驤”兩字刻於石上,有定名於石不容更改之意。後來又有人認為“雲驤”美中不足,“雙清”含意不清,便來個調和,取名“雲驤風月”。馬馴有詩一首描繪其特色:“臨江高閣真奇特,巍魏直與白雲接。山光野色橫目前,不數騰山擅雄傑。清風一榻快無邊,皓月滿戶堪留連。閒來登眺足嘲詠,從教乞與不論錢”。
1929年3月,贛南閩西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長汀縣革命委員會,設於雲驤閣。現為全國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