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鹽

收鹽

《收鹽》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律詩,本篇作於鄞縣任上。此詩直接反映社會政治問題,直言官逼乃民反之源,可謂慷慨陳詞,為民請命。全篇以直敘為主,間以議論,篇末更見宏旨,而語言質樸無華。杜甫、白居易遺風,卓然在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收鹽》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王安石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州家飛符來比櫛⑴,海中收鹽今復密。
窮囚破屋正嗟郗⑵,吏兵操舟去復出。
海中諸島古不毛⑶,島夷為生今獨勞⑷。
不煎海水餓死耳,誰肯坐守無亡逃。
爾來賊盜往往有,劫殺賈客沈其艘⑸。
一民之生重天下⑹,君子忍與爭秋毫。

作品注釋

⑴州家:州府。飛符:指緊急公文,猶羽書。比櫛:語出《詩·頌》:“其比如櫛。”櫛:梳子齒。比:鄰近。此喻禁令之多。
⑵嗟郗:嘆氣。
⑶不毛:不長樹木和莊稼。
⑷島夷:島上的居民。夷中國古代對東方少數民族的稱呼。《書·禹貢》:“島夷皮服。”
⑸賈客:商人。艘:大船。
⑹“一民”句:語本《孟子·公孫丑上》:“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

作者簡介

王安石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詩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後諡號“文”。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文。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