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蚊

搖蚊

搖蚊 雙翅目搖蚊科Chironomidae。世界性分布,遍及各大區。世界已知5000餘種。為一類十分常見,耐受性極強的水生昆蟲, 在各類水體中均有廣泛分布, 其數量占底棲無脊椎動物總數的一半以上, 生物量占到水生底棲動物的70%~80%。數量眾多,在淡水水域生態平衡和養魚事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的昆蟲。微小至中型。體形大體與蚊蟲(蚊科)相似,多纖長脆弱,但大形的種類與蚊蟲相似,則較為粗壯。體色多樣,白色、黃色、淡綠色、黑色不等,可有鮮明的色斑。體不具鱗片。頭部相對較小,複眼發達,小眼面之間可生有小毛。無單眼。觸角柄節退化幾不可見;梗節發達,球狀;鞭節絲狀。口器退化。

搖蚊是雌雄異體。在溫暖的季節,水裡食物豐富,雌搖蚊產的卵不需要受精,每次產卵幾枚至幾十枚,在母體的孵化囊里直接發育成小搖蚊,這些小“搖蚊”通常都是雌的。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養殖方法,養殖池建設,養殖前準備,日常管理,病害防治,孤雌生殖,漂洗,昆蟲幼蟲,幼蟲價值,防治方法,生活習性,

基本介紹

卵球形或長橢圓形,白、黃、褐色或紅色,產下時常數十粒至數百粒包埋於膠質中,形成膠質長帶,或成塊狀。幼蟲淡色,部分種類因體液中含有血紅素而身體呈血紅色。身體細長,各體節粗細相近。搖蚊成蟲幾乎不取食,或攝食少量含有糖分的液體。夜間有強向光性,燈下常見。羽化後常有婚飛習性,雄成蟲成大群在清晨或黃昏群飛,雌蟲被吸引入群後即行交尾,常在數秒鐘內完成。雌蟲一生一般只產一次卵,直接產於水面,或將膠質卵帶粘附水生植物上。卵期由數日至數周不等,但多數種類卵期很短。幼蟲期占據整個生活史的大部分時間,由2周至4年不等,一般為4~5月。幼蟲4齡,全部在水中度過(少數陸棲種類除外)。多數種類在水底的泥砂中生活,同時搖蚊還可促進底泥有機物中的氮、 磷的釋放,以唾腺分泌物粘附淤泥或砂粒等,建一軟薄的管狀巢筒,棲居其中,頭部伸出取食,食料包括沉積物中的有機物碎屑、藻類、細菌、水生動植物殘體等。部分種類鑽入水生植物組織中建巢。環足搖蚊屬的一些種類則直接取食水生植物的葉片,成為典型的植食性種類。粗腹搖蚊亞科與部分搖蚊亞科的種類則為肉食性,捕食其他搖蚊幼蟲寡毛類、小型甲殼類等。少數種類的幼蟲營寄生生活,寄生於其他搖蚊幼蟲、蜉蝣幼蟲、腹蟲類、雙殼類等動物的體內或體表。幼蟲棲居生境多樣,包括底質為淤泥而含氧極少的污水淺坑,各類池沼湖泊、含氧量較高的河流和山溪、以及一些頗為極端的環境,如鹽湖、溫泉、淺海沿岸等,均可有搖蚊生活。少數種類的幼蟲生活於有機質豐富的土壤中。地理分布廣泛,從熱帶沼澤到極地,從低地到海拔5600米的冰川積水中,均曾有搖蚊幼蟲的報導。蛹期一般較短,只有幾小時或幾天,蛹可自由游泳,或棲於水底的巢筒中,只在羽化前浮出水面。羽化過程極短,在水面進行,一般只有數十秒鐘至數分鐘。

養殖方法

養殖池建設

養殖池用磚塊漿砌而成,池底用水泥沙漿抹平。池子大小因地制宜,面積為50平方米~300平方米,但宜小不宜大。池形為長方形,池高40厘米。排水口設在池底靠近排水渠的一邊,排水管用直徑為10厘米的PVC管制成。排水口可垂直插一直徑相同的PVC管,用以調節水位,使每個養殖池水位控制自如。每 1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設化糞池1個,面積50平方米~80平方米,深60厘米。
搖蚊搖蚊

養殖前準備

底泥以池塘淤泥最佳,壤土次之,不宜使用砂質土,泥土粒徑<80目。底泥厚度5厘米~8厘米,鋪設均勻。水深為12厘米~15厘米。每100平方米施用經發酵的豬糞等有機150千克。在施用有機肥後,用1ppm漂白粉帶水消毒即可。

日常管理

根據天氣和氣溫情況調節水位,氣溫≥35℃,<10℃時,水位保持在15厘米~20厘米,<35℃,≥10℃時,水位保持在12厘米~15厘米。
當養殖池的搖蚊幼蟲采撈高峰期過後,要補充一定量的經發酵的有機肥,數量為每100平方米施用50千克。

病害防治

養殖過程中,搖蚊幼蟲生長情況良好,沒有發現病害,但是任何生物體都會有病害發生,隨著搖蚊幼蟲集約化養殖的實施,病害也將增多,並影響到產量的提高和攝食對象的安全。日前在據有關資料介紹蘇雲金桿菌以色列變種對搖蚊幼蟲有害。日前在養殖過程中亦有病害現象發現,建議在每次加入糞肥的同時用1ppm漂白粉帶水消毒,進行預防。
搖蚊搖蚊
搖蚊幼蟲採收
採收工具:a、撈子:用60目尼龍網片製成,從底泥中撈取搖蚊幼蟲,並初步漂洗用。b、小撈勺:為80目~100目不鏽鋼勺子,用於撈取經撈子初步漂洗的搖蚊幼蟲。c、水桶:為普通塑膠水桶,用於裝搖蚊幼蟲
採收時間:根據搖蚊幼蟲生長情況而定,一般為初次採收時間為施入底肥的15天后,或為添加糞肥後的4天~5天,當搖蚊幼蟲個體長到最大,還未羽化前進行採收最佳。每個養殖池在其搖蚊幼蟲高峰期可連續採收3天~5天。
採收方法:2人~4人一組,以3人一組最佳,全池采捕。采捕時2人~3人用撈子撈取底泥並進行初步漂洗,另一人在邊上用小撈勺將初步漂洗出來的搖蚊幼蟲撈出,裝入水桶。

孤雌生殖

搖蚊是雌雄異體。在溫暖的季節,水裡食物豐富,雌搖蚊產的卵不需要受精,每次產卵幾枚至幾十枚,在母體的孵化囊里直接發育成小搖蚊,這些小“搖蚊”通常都是雌的。一隻雌搖蚊可以一批一批不斷生殖,產出的小搖蚊成長後又同樣生殖下一代。這種孤雌生殖方式使搖蚊能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這時產的卵稱作夏卵。當環境轉為不利時,夏卵中會有一部分孵出雄蟲。雄蟲比雌蟲小,體形也略不同,這時搖蚊轉入兩性生殖,產出的卵稱作冬卵,每次只產1-2枚,必須受精後才能發育。冬卵休眠一段時間,度過嚴寒或乾燥等不良環境,再繼續發育,孵出的是雌蟲,又進行新一代的孤雌生殖。據試驗,冬卵乾燥20年以上仍能孵出“搖蚊”。

漂洗

將泥桶裝滿清水,採收的搖蚊幼蟲放入網撈(80目~100目),並靜置於泥桶中,讓搖蚊幼蟲從網撈中自行爬入泥桶,靜置3分鐘~5分鐘,將網撈及網撈的搖蚊幼蟲取出,放入另一裝滿清水泥桶中繼續靜置3分鐘~5分鐘,這樣3次~4次,直至再搖蚊幼蟲基本從網撈中爬出為止。爬入泥桶的搖蚊幼蟲根據雜質多少情況繼續漂洗直至沒有雜質為止。
搖蚊搖蚊
本次養殖試驗為靜水養殖,如果改為微流水養殖,因可保證充足溶氧,產量將會更高。

昆蟲幼蟲

搖蚊幼蟲是昆蟲綱雙翅目搖蚊科幼蟲的總稱,分布廣,種類很多,在全世界已經鑑定的約3500多種。搖蚊幼蟲是水生食物鏈網的重要環節, 是許多經濟魚類的餌料生物, 其生物量約占底棲生物總量的70%-80%。 此外, 搖蚊幼蟲在沉積物中的活動還極大地影響了沉積物的性質。 總之, 搖蚊幼蟲對於水環境的生物學過程或物理過程,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搖蚊幼蟲搖蚊幼蟲
大多數種類的搖蚊幼蟲能夠直接利用水體中的有機碎屑, 且攝食量相當可觀, 可以有效地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尤其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更為顯著。
在過去幾十年內, 環境工作者普遍將搖蚊幼蟲作為重要的指示生物,近十幾年來更加強了用搖蚊幼蟲作為水生態毒理學實驗生物及其在生物監測中套用的研究。這一方面是由於對於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物檢測,除了要求有敏感物種的毒性數據外, 還要求比較廣泛的生物檢測結果, 例如美國環保局頒布的推導水質基準的指南中就規定要有至少隸屬於四個門和八個科的水生生物的毒性數據。另一方面, 人們通過大量研究逐漸發現, 搖蚊類中不同的物種對污染物耐受性或敏感性有較大差異, 而同一物種的搖蚊的耐受性也隨污染物的不同而有很大變化, 另外不同生活階段的搖蚊幼蟲其耐受性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幼蟲價值

搖蚊幼蟲營養豐富,蟲體含乾物質為1.4%;乾物質中,蛋白質含量為41%~62%,搖蚊幼蟲脂肪為2%~8%,熱量為4卡/克。搖蚊幼蟲可作為多種經濟水生動物的生物餌料,特別是在鱔苗、蟹苗的培育及稚鱉的飼養過程中,大量投餵搖蚊幼蟲,具有重要作用:搖蚊幼蟲大小適宜,適口性好;營養全面,能促進經濟動物幼體的生長發育;不會引起飼養池的水質污染;殘存於飼養池中的搖蚊幼蟲不會對養殖對象產生危害,因其大量攝取水體中的有機碎屑,還具有淨化水質的作用。搖蚊幼蟲、霍甫水絲蚓對沉
積物中氨氮、總氮釋放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搖蚊
早在1951年,前蘇聯就建有專門的培育背搖蚊幼蟲的“工廠”。在我國水產大發展的今天,大量培育搖蚊幼蟲作為一些名特優水產品幼體的生物活餌料,一定會起著重要作用。

防治方法

搖蚊的成蟲在植物、遮蔽的沙隔和室內環境等棲息,這些成蟲可用噴霧殺蟲劑殺死。搖蚊幼蟲與蚊子幼蟲不同之處,是搖蚊幼蟲不需要在水面呼吸,而會攝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故不能用蚊油來令幼蟲窒息。殺蟲劑和殺幼蟲劑如蘇雲金桿菌均是控制搖蚊幼蟲生長的較佳方法。
搖蚊搖蚊
給市民的建議:
由於搖蚊在幼蟲及蛹階段均屬水棲,減少其滋生源頭及治理水質可視為基本的防治措施。市民應定期檢查排水渠,避免積水。倘無法清除有搖蚊存在的水體,則可用食蚊魚作為生態上的防治媒體。
由於搖蚊的成蟲受光源所吸引,在日落時分最為活躍。因此在該時段避免使用非必要的光源可在某程度上把滋擾程度減低。
搖蚊的成蟲的防禦措施,如裝設防護網及小孔沙網等,均可阻擋搖蚊進入室內環境。

生活習性

搖蚊幼蟲是淡水水域中底棲動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幼蟲生活在水中,搖蚊幼蟲呈蠕蟲狀,體內有血紅素呈血紅色,又名紅蟲,俗稱魚蟲,是水體中魚、蝦等食物鏈中的一環。搖蚊幼蟲依靠水中浮游生物為食,不污染水體,還能夠淨化水質。搖蚊繁殖量大,繁殖周期5天到10天,生命期1個月到3個月。據一般估計,搖蚊的種類大約可占湖泊生物區系的25%。個體數量常極為眾多 ,棲息密度每平方米達到5萬隻幼蟲的情況並不少見,因而成為水域生物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主要以水底有機物碎屑為食,且攝食量相當可觀,因而在加速水體物質循環中的有機物礦化作用和消除有機物污染方面具有顯著作用。搖蚊科昆蟲又因種類豐富,個體眾多,不同種類對水域生境要求不同,從而成為監測水體環境和污染狀況的優良指示生物,在生態學和環境科學領域中得到廣泛的套用。搖蚊幼蟲又是魚類的優良天然餌料,營養價值很高,因此與養漁業的關係密切。另一方面,少數植食性種類的幼蟲可以對水生經濟作物造成侵害。
搖蚊搖蚊
水質持續惡化也是搖蚊提前出現的原因之一。水體污染嚴重,導致水中有機物的含量大大提高,微生物大量的繁殖,為搖蚊幼蟲提供的充分的食物。
西湖公園搖蚊的危害也成為一些記者關注的焦點,究其原因,主要是隨著湖水中富營養化趨勢加劇,水中氮、磷等元素含量的增加,藻類等的大量繁殖,再加上適宜的氣候環境等因素,為搖蚊的生長發育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生活條件
搖蚊不是衛生害蟲,不傳播疾病,人們不必恐慌”。當然,“搖蚊”過多,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清除雜草,清理積水,即可減少搖蚊的滋生。
搖蚊大量聚集,是水污染加重的警示。水污染使得水體的有機物及微生物增多,為搖蚊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生長環境。搖蚊適宜在15℃到25℃的環境生長,每年的秋天是搖蚊繁殖高峰期。如果開春後持續高溫,達到搖蚊的氣候生長條件,也會提早半年出現高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