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蚊屬

搖蚊屬

搖蚊屬是一個物種,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搖蚊科昆蟲約有5000種,與常見的蚊子比較相似,但主要的不同在於觸角上密生細毛,就像羽毛一樣。另一個不同是,它的嘴(口針)已退化,不具吸食的功能。因此,我們可以說它不會咬人。搖蚊生活在水中的幼蟲俗稱紅蟲,它可以在相對缺氧的環境中生活。因為它體內擁有血紅素,這也是為什麼它呈血紅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搖蚊屬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有顎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雙翅目
  • 亞目長角亞目
  • :搖蚊科
  • :搖蚊屬
  • 分布區域:中國
簡介,形態特徵,生活習性,搖蚊幼蟲,經濟意義,

簡介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搖蚊科昆蟲約有5000種,與常見的蚊子比較相似,但主要的不同在於觸角上密生細毛,就像羽毛一樣。另一個不同是,它的嘴(口針)已退化,不具吸食的功能。因此,我們可以說它不會咬人。搖蚊生活在水中的幼蟲俗稱紅蟲,它可以在相對缺氧的環境中生活。因為它體內擁有血紅素,這也是為什麼它呈血紅色。
在北方,通常一年發生2代,4-5月和9-10月可見搖蚊,黃昏時搖蚊在一起成群飛舞,雌雄進行婚配。有時數量之大,看上去似黑煙。

形態特徵

微小至中型。體形大體與蚊蟲(蚊科)相似,多纖長脆弱,但大型的種類與蚊蟲相似,則較為粗壯。體色多樣,白色、黃色、淡綠色、黑色不等,可有鮮明的色斑。體不具鱗片。頭部相對較小,複眼發達,小眼面之間可生有小毛。無單眼。觸角柄節退化幾不可見;梗節發達,球狀;鞭節絲狀,雌雄二型,雌觸角短,鞭節5~8節,無輪毛;雄觸角鞭節長,1~15節,多數在10節以上,各節具若干輪狀排列的長毛。口器退化:上唇及下唇均成簡單的肉質葉,下唇兩側可見由一節組成的肥厚的下唇須,上顎完全消失,下顎可見退化的葉節和發達的下鄂須,下顎須4~5節,是口器中最為顯著的構造。前胸很小,背面的骨片成窄領狀。中胸盾片常具3條品字形排列的縱走骨化帶。小盾片顯著,半球形。小盾片後方為後背片,常有一縱走中縫或中脊。翅狹長,覆於背上時常不達腹端,翅前緣脈(C脈)終止於翅頂附近,不環繞全翅;Sc脈微弱;R脈分為R1、R2+3、和R4+5支,在粗脈搖蚊亞科等類群中,R2+3脈又復分為很短小的R2和R3支;M脈不分枝;Cu脈分為2支;A脈2~3條;有r-m脈、m-cu脈在搖蚊亞科和直突搖蚊亞科中缺如,其他亞科中則存在。翅多數透明一色,少數種類可有由色素或密集的小毛組成的花斑。翅無鱗片,但翅面及翅緣可有毛。少數種類的翅變形:較為短寬,C脈與R脈癒合成寬大的翅痣狀構造。個別種類的雌蟲翅退化。足細長,前足常長於中足和後足,並常舉起擺動。跗節5節。腹部狹長,雄蟲第9腹節背板端部中央常向後伸出成一肛尖,第10腹節具一對分為2節的尾器。
卵球形或長橢圓形,白、黃、褐色或紅色,產下時常數十粒至數百粒包埋於膠質中,形成膠質長帶,或成塊狀。幼蟲淡色,部分種類因體液中含有血紅素而身體呈血紅色。身體細長,各體節粗細相近。頭殼發達。觸角4~5節,第1節最長,肉食性的粗腹搖蚊亞科幼蟲觸角可以縮入頭殼上的觸角鞘內。口器咀嚼式,上唇發達,內唇常有複雜的附器;上顎強烈骨化;肉食種類的上顎呈鉤狀或鐮狀;下顎較不發達;下唇的頦形成寬大而骨化的下唇齒板,但在肉食類群中則退化成膜狀;舌多退化,但在肉食類群中則構造複雜。前胸及腹部第9節各有一對足,足端生有若干小鉤。腹端的一對足間有1~3對薄壁的乳頭狀構造,稱肛乳突。搖蚊族的某些屬在第7、8腹節的側面或腹面可生有成對的細長管狀血鰓,具有呼吸作用,蛹體直,圓桶形,前胸前角處生有與呼吸有關的構造,在自由游泳的蛹中,此處伸出成角狀管,端部具孔或氣盾片;在管棲的蛹中,則為分枝眾多的膜質構造或為簡單的膜質囊。蛹腹部末端為一對扁平的肛葉,以助游泳。

生活習性

搖蚊屬成蟲幾不取食,或攝食少量含有糖分的液體。夜間有強向光性,燈下常見。羽化後常有婚飛習性,雄成蟲成大群在清晨或黃昏群飛,雌蟲被吸引入群後即行交尾,常在數秒鐘內完成。雌蟲一生一般只產一次卵,直接產於水面,或將膠質卵帶粘附水生植物上。卵期由數日至數周不等,但多數種類卵期很短。幼蟲期占據整個生活史的大部分時間,由2周至4年不等,一般為4~5月。幼蟲4齡,全部在水中度過(少數陸棲種類除外)。多數種類在水底的泥砂中生活,以唾腺分泌物粘附淤泥或砂粒等,建一軟薄的管狀巢筒,棲居其中,頭部伸出取食,食料包括沉積物中的有機物碎屑、藻類、細菌、水生動植物殘體等。部分種類鑽入水生植物組織中建巢。環足搖蚊屬的一些種類則直接取食水生植物的葉片,成為典型的植食性種類。粗腹搖蚊亞科與部分搖蚊亞科的種類則為肉食性,捕食其他搖蚊幼蟲、寡毛類、小型甲殼類等。少數種類的幼蟲營寄生生活,寄生於其他搖蚊幼蟲、蜉蝣幼蟲、腹蟲類、雙殼類等動物的體內或體表。幼蟲棲居生境多樣,包括底質為淤泥而含氧極少的污水淺坑,各類池沼湖泊、含氧量較高的河流和山溪、以及一些頗為極端的環境,如鹽湖、溫泉、淺海沿岸等,均可有搖蚊生活。少數種類的幼蟲生活於有機質豐富的土壤中。地理分布廣泛,從熱帶沼澤到極地,從低地到海拔5600米的冰川積水中,均曾有搖蚊幼蟲的報導。蛹期一般較短,只有幾小時或幾天,蛹可自由游泳,或棲於水底的巢筒中,只在羽化前浮出水面。羽化過程極短,在水面進行,一般只有數十秒鐘至數分鐘。

搖蚊幼蟲

搖蚊幼蟲由頭部和13個體節組成,前3節為胸部,其餘為腹部。幼蟲第一胸節腹前方和腹部末節端部各有一對有趾鉤的原足,分別稱為前原足和後原足。兩後原足之間,有2~3對肛鰓。幼蟲的呼吸系統為閉合式無氣門型,通過體壁(及鰓)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
搖蚊為完全變態,一年繁殖1~2代。卵、幼蟲和蛹生活在水中,成蟲在空中生活。搖蚊幼蟲可生活在各種水體中,以淡水湖泊和河流的水體底部或水生植物間為多。搖蚊幼蟲是經濟魚類的重要餌料,也是搖蚊的越冬蟲態。
在環境生物學的研究中,搖蚊幼蟲被廣泛套用於生物監測。搖蚊屬(Chironomus)的種類耐有機物污染;前突搖蚊屬(Procladius)的種類耐重金屬污染;雙線環足搖蚊(Cricotopus bicinctus)的幼蟲對電鍍廢物包括六價鉻、氰和銅離子的耐受量特高。搖蚊幼蟲對污染的適應範圍和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經濟意義

搖蚊屬為一類十分常見,數量眾多,在淡水水域生態平衡和養漁事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的昆蟲。
搖蚊幼蟲是淡水水域中底棲動物的主要類群之一,據一般估計,搖蚊的種類大約可占湖泊生物區系的25%。個體數量常極為眾多,棲息密度每平方米達到5萬隻幼蟲的情況並不少見,因而成為水域生物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主要以水底有機物碎屑為食,且攝食量相當可觀,因而在加速水體物質循環中的有機物礦化作用和消除有機物污染方面具有顯著作用。搖蚊科昆蟲又因種類豐富,個體眾多,不同種類對水域生境要求不同,從而成為監測水體環境和污染狀況的優良指示生物,在生態學和環境科學領域中得到廣泛的套用。搖蚊幼蟲又是魚類的優良天然餌料,營養價值很高,因此與養漁業的關係密切。另一方面,少數植食性種類的幼蟲可以對水生經濟作物造成侵害,例如中國東北和寧夏有為害水稻秧苗的記載,南方有為害紅萍綠萍的報導。
說起紅蟲、血蟲,不少人(特別是喜歡養魚的人)知道,花鳥市場就有賣。搖蚊幼蟲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物資源。它在各類水體中都有廣泛的分布,而且數量較大,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棲動物總量的50%~90%.紅蟲是水體中重要的食物鏈中的一環,是多種經濟水生動物如多種魚、蝦、蟹、鱉、龜等的優良天然餌料。搖蚊幼蟲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占乾物質的41%~62%,脂肪占2%~8%.在水產養殖中,搖蚊幼蟲具有需多優點:大小適宜,適口性好;營養全面;不會污染水體,而且殘存的搖蚊幼蟲不會對養殖對象產生危害,由於攝取水體中的有機碎屑,還能淨化水質。因此,大量培養搖蚊幼蟲來培育經濟水生動物的幼體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水產大發展的今天,大量培育搖蚊幼蟲一定會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公司飼養紅蟲,而且銷路很好。天津是主要產地,每年有大批的鮮活、冷凍紅蟲出口。
污水及死水可滋生大量的幼蟲。多數搖蚊幼蟲取食水體中的有機物。在淤泥或有機質豐富的水體中,由於缺少魚蝦等天敵,它們可以大量繁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