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期

蛹期

蛹期是指完全變態類的昆蟲﹐在幼蟲變化成蛹,蛹變為成蟲以前的一段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蛹期
  • 外文名:Pupal stage
  • 條件:50小時吐絲、再經2日蛻皮成蛹
  • 有利濕度:早期為70%,化蛹時為75%
  • 羽化時間:常在上午5一9時
條件,化蛹前後,

條件

熟蠶在24—25℃條件下,經50—60小時吐絲完了,此時蠶體縮短,進入前蛹階段,再經2日即蛻皮
幼蟲蛻皮後仍舊變為幼蟲或變成蛹,決定於體內激素分泌的狀態,當由咽側體分泌的保幼激素與由前胸腺分泌的蛻皮激素同時存在吋,則蛻皮後仍是幼蟲,當保幼激素停止分泌而只存在蛻皮激素時,則蛻皮後變為蛹,並且這些激素的分泌都是在腦的指令下進行的。實驗證明:當蠶在三齡時除去咽側體,則蠶蛻皮後並不是四齡幼蟲,而直接變成了較小的蛹,又如在正常的五齡蠶體內移植了咽側體,則蠶蛻皮不是正常的化蛹,而變成了六齡幼蟲。
蛹期
四眠蠶品種正常發育至第五齡,食桑至該齡經過時間的30%左右時,雖予以絕食,它已有化蛹的能力,但進行正常的化蛹,還取決於體內激素的分泌狀態。如在熟蠶時把頭部除去,即除去了分泌腦激素的腦和分泌保幼激素的咽側體,此時立即化蛹;在中胸和後胸之間結紮,前胸腺分泌的蛻皮激素局限於前胸和中胸部,因此只有這些部分化蛹;如在第五至六腹節之間結紮,影響蛻皮激素的向後方傳遞,此時亦僅被扎的前部化蛹,如腹部後端預先移植前胸腺,雖然同樣在第五至六腹節之間結紮,但後部也能化蛹。
蛹體內的蛻皮激素有蛻皮素和蛻皮甾酮兩種,其含量因發育期和分析方法不同,每公斤蛹體重在O.009—0.050毫克範圍內。
蛹處在作為營養期的幼蟲向生殖期的成蟲的轉變階段,非但在形態上,而且在體內的所有組織器官,都要經過一番劇烈的體內解離作用而形成成蟲的組織器官。在這一階段,從外表上看,蛹體仿佛在約半個月的時間內變化不大,但周圍的生態條件將對體內進行的機體改組起著極重要的作用。

化蛹前後

化蛹前後,對高溫的低抗力弱,經受28℃的溫度就將受到損害,經32℃12小時以上,對雄體的損害更大,主要的影響是雄蛾的交尾器異常和形成正常精於數顯著減少,以致準於與雌蛾交配,或交配後產下較多的不受精卵。在蠶品種方面,以日本種尤為顯著,以24℃保護較為適當。雌體在5℃低溫下經5日以上,也會影響到發蛾率和產卵性能,其對低溫的抵抗力,以化蛹後2—3日及發蛾的前一日較強。
對蛹的有利濕度,早期為70%,化蛹時為75%,過分的乾燥,便引起不蛻皮的異常蛹,即蛹皮著色後,其胸部腹面逐漸凹陷,甚至腹部腹面全部凹陷,蛹體顯著萎縮,最後不能羽化蛻皮而死。
蛹的呼吸以化蛹當時的呼吸量最大,每一公斤體重1小時呼二氧化碳量近1.1克,此後不斷降低,至化蛾前,呼吸量又逐漸增加。
曾有人測定繭內二氧化碳含量在2.6—4.476之間,比空氣中的含量0.04%高出好幾倍,又曾測定裸蛹的氧化過程水平較繭內的蛹高,說明繭的作用不僅是保護蛹免受機械的損傷,且有限制體內代謝作用以及制約貯存物質的消耗作用,從而認為裸蛹羽化出的蛾,其蛾命較繭內的蛹為短。
蛾的羽化,順應著晝夜明暗的自然規律,發蛾常在上午5一9時,蛹的光感受器被認為在頭胸部,即頭胸部12小時明暗交替與全體12小時明暗交替的羽化狀態相似,光照度大約為12勒克司,其效果,春期發生在羽化前2日,夏期發生在羽化前3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