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中國姓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姓氏來源,源於姜姓,源於羋姓,遷徙分布,

姓氏來源

源於姜姓

中國春秋時期田齊有子源桀,後改為接姓,稱為接子。亦稱“姜接”。齊宣王田辟疆執政時期的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齊國稷下學宮里的一位大學者,與宋衍、尹文、田駢、環淵等人皆以精通黃老道德之術聞名當時。“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在接子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接氏,世代相傳。至漢武帝劉徹執政時期,朝堂之下有一位臣子名叫接昕,就是接子的後代。接昕以學識淵博著稱,亦被人稱為“接子”。據說,漢朝劉徹起才正式使用皇帝年號,那就是由接昕的奏議引出的。

源於羋姓

春秋末年楚國接輿,後世流傳接姓。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楚狂接輿,是春秋晚楚國隱士,名陸通羋姓,字接輿,本是楚國公族貴胄的後裔。在春秋末期至戰國時期,中國的社會中有一大批知識階層的人,被稱作“士”。士,進以可出將入相,為王者師;退可以獨善其身,隱居自適。當然大多數稍有學問的士階層的人,都希望在仁途中混個一官半職,以求封妻蔭子、光宗耀祖。在士階層中有一批政治集團人物,他們一般不會去應君主之聘,更不會主動投告而為其效力,世上稱之為“隱士”。陸通就是其代表人物之一。陸通從小喜歡讀書,潛心研究各家學說。他反對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親自耕種,自食其力。成人後好養生之道,經常在四方雲遊名山川。陸通所處時代為楚昭王熊壬(羋軫)執政時期(公元前515~前488年),楚昭王所主持的楚國政治一片混亂,朝旨夕易、政令無常,並時常與吳國接戰。所以陸通平時“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們稱為稱楚狂接輿。

遷徙分布

接姓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名列第790位,以夷陵郡望
山東省青島市、煙臺市萊陽市、蓬萊市、日照市莒縣、威海市、泰安市肥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黑龍江省綏化市安達市、哈爾濱市雙城市、鶴崗市、綏化市綏稜縣、黑河市、北安市,遼寧省錦州市、朝陽市北票市、遼陽市、大連市、大石橋市、丹東市、撫順市、本溪市、錦西市,吉林省白山市,江蘇省徐州市、淮安市洪澤縣、無錫市、蘇州市,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市、寧波市、嘉興市,天津市,福建省廈門市,台灣省等地,均有接姓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