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守拙

抱朴守拙

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譚》,抱朴一詞,語自《老子》。意思是對於一個涉世淺顯的人來講,那他沾染不良的習慣也較少;一個人的閱歷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隨著加深。所以君子與其處事圓滑,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些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守拙”一詞,語自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意思是固守住愚拙,愚拙為自謙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抱朴守拙
  • 出處:《菜根譚》
  • 原文:涉世淺,點染亦淺
  • 注釋:純樸自然,有道家意境
出處,原文,注釋,譯文,依據,

出處

抱朴守拙:出自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譚》。

原文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注釋

抱朴:純樸自然,有道家意境。抱朴一詞,語自《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魏晉時有位善練丹者葛洪號“抱朴子”,其所著《抱朴子》一書有老莊哲學的思想。
樸魯:樸實、粗魯,此處指憨厚,老實。
曲謹:曲意、謹慎。
疏狂:放蕩不羈,不拘一格。白居易詩“疏狂屬少年。”

譯文

對於一個小足世道淺顯的人來講,那他沾染不良的習慣也較少;一個人的閱歷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隨著加深。所以君子與其處事圓滑,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些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抱朴守拙,是中庸儒學的處世態度.其實,人的閱歷一多,無法不變得事故圓滑,社會生活的巨大洪流里,人們之間的思想情感總難免磕碰,終會使人鋒藏角禿,城府日深.難得明白,更難得糊塗;難得老成,更難得純樸;難得謹慎,更難得疏狂.
讀書歷事,我們從中獲取什麼?生活里,處處都有正面的,反面的教材.方正磊落為人,不見得比那些機關算盡的世故取巧懂得少,學得少.而是用醇厚善良真誠樸實的做人根本,踏踏實實地進步進取.大智若愚,往往是成功之道,機關算盡,反算了卿卿性命.
然而,在現實生活里,當面臨重要的難逢的機會,抱朴守拙的文人心態,又通常束縛了人的手腳.其實,真正的樸拙,仍然根本在於一種責任的承負,對社會負責,為大多數人造福,關鍵時刻,仍需當仁不讓。

依據

莊子《達生篇》有一則寓言:紀消子為齊王養鬥雞,過了十天,齊王迫不及待地問:“我的雞可以上戰場了嗎?”“不可!此雞性情驕矜,相鬥必敗。”再過十天,齊王又催問,紀消子仍然說:“它聽到外面聲響,就格格回應;看到外面影子晃動,就心浮氣躁,易受外境牽動,不宜打仗。”數十天過去了,齊王終於按捺不住。紀消子說:“據我近日觀察,不管其他的鬥雞如何鳴叫挑釁,它都神閒氣定,望之儼然呆若木雞,群雞一見就潰敗逃竄,天下無敵矣!”
莊子的寓言是要我們涵養內斂,太過鋒芒畢露,不但不能全生,還足以害命。麝因有香身先死,橡樹因有膠遭砍伐,虎豹因有彩紋被獵殺。因此老子哲學主張:“大道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孔子說曾子(曾參):“參也魯!”正是靠這位夫子心目中憨厚的弟子,儒家的仁恕學說才得以傳揚。《列子·湯問》記載北山九旬愚公,因為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擋住出入,決心率領子孫剷平青山,鄰村智叟取笑他愚不可及,螻蟻如何撼動峻岭?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孫子死了又有他的兒子,代代相續,而山的高度又不會增加,何愁不會夷平呢?”世上多的是急功近利的智叟,愚公耐煩耐久的愚笨處正是我們不及的地力。
人生在世不必太聰明,更不可逞聰明,不僅要藏拙,更要養拙。朝云為蘇軾生下第四子邂,做滿月時,東坡曾做《洗兒戲作》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東坡說自己“平生文字為吾累”,他因為詩文而名滿天下,也因為詩文而無端惹出“烏台詩案”,身陷囹圄,幾至殞命,因此詩人才會發出兒子不必有世智辯聰的喟嘆。古人對於守拙的人生觀多有闡發,謙遜自己的作品為拙著、拙作、拙筆,稱謂自己見解為拙見、拙納,戲稱自己妻子為拙荊。白居易《養拙》詩:“鐵柔不為劍,木曲不為轅。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門。甘心謝名利,滅跡歸丘園。坐臥茅茨中,但對琴與尊。身去韁鎖累,耳辭朝市喧。逍遙無所為,時窺五千言。”脫去名韁利鎖,歸居田園茅茨,看似愚拙無成,但卻享受到人生的逍遙。
布袋和尚面對人生的難堪、羞辱時,總以隨緣豁達的態度來化解:“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吐臉上,隨他白幹了;你也省力氣,他亦無煩惱。”鄭板橋主張為人處世要“難得糊塗”,這不正是老子超然榮辱,淡泊物慾的守真樸拙之道嗎?
黃庭堅《牧童》詩:“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多少人犧恓惶惶奔走仕途,熙熙攘攘競逐名利,爾虞我詐,機關盡用,迷失本真,倒不如牧童安於拙愚。當今浮誇的社會實在需要一些拙守分際、樸質踏實的智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