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旅遊

戶外旅遊

戶外旅遊是指包含自助游、自駕游、野營、徒步、飛行、水上、登山、攀岩、探險、滑雪、輪滑、小輪車、極限運動等在內,注重體驗和感受的旅遊與運動休閒的集合。戶外旅遊參與者注重往往具備一定素質,有一定的小經濟實力,注重環保,具有公益、慈善和樂於助人之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戶外旅遊
戶外旅遊新概念,登山常用術語,阿爾卑斯式登山,技術登山,保護,沖頂,單攻,登山旅遊,登山營地,戶外旅遊必備用品,個人穿著用品,個人裝備用品,注意事項,登山名詞解釋,低壓艙,高山病,高山反應,登山裝備,登山繩,鐵鎖,掛梯,升降器,氧氣裝備,繩結,攀岩競賽,坡地難度等級,牽引渡河法,三大北壁,三點固定法,三拍法,適應性行軍,山間危險,雪崩,雪盲,雪線,雪洞,越嶺,縱走,之字形攀登法,戶外徒步旅遊景點,水晶湖-西峰,東羅斯巴德步道,棉木湖,大溪流小道,從海利特溪到海利特山峰,穆斯湖小道,博達通道,貝奇樂河小道,上波托西溫泉,

戶外旅遊新概念

生態旅遊(Ecotourism)
包括旅遊活動本身和目的地類型兩方面,也就是說包括到到大自然環境或在生態學上有重要地位的地區的旅遊,同時這樣的旅遊還能起保護和維護生態系統——人類和自然的生態系統。對此,雨林聯盟有更詳細的定義。同時,國際保護組織也有一個專門用於促進“負責的生態旅遊”的網站。
談 到生態旅遊時,要特別注意“漂綠”問題(見下文定義)。如果一個生態旅遊度假勝地或者旅遊經營者只是在高談闊論如何對環境負責任,但實際上並沒有妥善保護 土地也沒有給當地的社區提供任何幫助,那么這種商業行為是尤其有害的,因為他們通常在敏感區域運營。作為一個旅行者,你必須自我學習,並且對旅遊公司聲稱的生態旅遊服務進行足夠的研究。只要見到任何有“生態”(eco)的字眼,生態旅遊(Ecotravel), 生態旅遊團(Ecotours)就要敏感起來。
可持續的旅遊(Sustainable Travel)
這個概念不僅僅局限於自然區域或者生態系統,而是任何旅行者會到的地方——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沿海還是山區,無論是發展中還是發達地區——都要努力降低旅遊對環境的影響。可持續的旅遊(Sustainable Travel)的核心概念就是最小化旅遊的消極影響。聯合國和其它組織的的定義“旅遊在確保促進當地經濟同時,還應減少其對當地環境和社會的影響。所以也稱為:可持續旅遊(Sustainable tourism), 綠色旅遊(green travel)。
負責任旅遊(Responsible Travel)和可持續旅遊(SustainableTravel)的理念很相似,但更強調社會影響和道德影響。該框架也強調通過在當地的消費(酒店、餐廳等),或在發展中的地區做義工,來對當地文化的貢獻。關於負責任旅遊的更多資源請訪問Planeta.com。你也可以通過世界旅遊組織旅遊業道德守則來獲得有關倫理旅遊規範化標準的詳細(也更費解)術語。旅遊指南公司Lonely Planet已經把負責任旅遊作為一個專門旅遊項目,他們的網站有專門一部分節網頁來教導讀者該怎么做。該旅遊也被稱為:倫理旅遊(Ethical travel)。
無碳旅遊(Carbon-Neutral Travel)
目前是一個流行術語,它主要涉及近年來湧現的“碳補償”(Carbon offset) 計畫。今天,也許你你可能已經聽說過無炭商業、電影、事件或家庭。該術語的理念在於通過支付給專門投資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項目的公司,以抵消你在旅行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植樹或給貸款給開發中國家開發新能源項目就是典型的例子。想了解更多的關於是否應該及如何抵消在旅行中的碳排放,請查看碳抵消章節。儘管 如此,成為花錢成為無碳者並不意味著你“投資”的二氧化碳抵消項目是有效的。
零碳旅遊(Zero-Carbon Travel)
本身就是個矛盾的定義,因為非常不幸,沒有旅遊是不產生二氧化碳的。在旅遊中,即使是開車到機場這個過程,也會啟動讓你的碳排放量錶盤的指針移動。雖然很多人把零碳旅遊和無碳旅遊等同起來,但它們還是有區別的。零碳的核心宗旨是不產生二氧化碳,太陽能發電就是其中一種形式。
漂綠(Greenwashing)
是指公司在廣告和行銷中宣傳自己產品的環保特性,但這些特性和宣揚根本經不起消費者的嚴密審查(也就是有虛假成分)的行為。隨著近年來對環境的關注日益增加,一些公司通過誇大了它們產品和服務的環境效益來獲得競爭優勢,漂綠也隨之更加盛行。在旅遊行業,漂綠尤其盛行:酒店、旅行社、汽車租賃業和其它旅遊相 關扭曲或誇大它們的環境方針。這個問題的部分原因是由於缺少組織對旅遊業中的環境宣傳的監控證明。漂綠的存在使旅遊者在準備旅行,或預訂綠色酒店生態度假的時候詢問大量問題顯得尤其重要,例如,對於“公司漂綠”問題,可以訪問Sourcewatch網站了解。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是因你的活動而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總和。對於旅遊,你的大部分碳足跡是由交通產生的。

登山常用術語

阿爾卑斯式登山

一種不依賴他人,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從事攀登各種山峰的登山活動。因系阿爾卑斯山區登山運動的早期活動形式,故名。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逐漸為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所取代。七十年代以來逐漸得到恢復和發展。1978年5月義大利登山家萊茵霍爾特。梅斯納爾和彼得。哈貝勒首次不用氧氣登上珠穆朗瑪峰。1980年8月萊茵霍爾特。梅斯納爾又單人從海拔6400米的營地不用氧氣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為這一登山活動形式的發展開創了新途徑。
阿爾卑斯式登山阿爾卑斯式登山
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
一種依靠大量僱傭人員的高山登山活動。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國際登山運動曰益發展,攀登的高度不斷上升,裝備與食品的重量和運輸量迅速增長,登山者本身的力量難以完成在全部登山過程中所需物資的運輸任務,故需大量僱傭當地山區居民為登山隊服務。登山隊的人數與僱傭人員的人數比例一般為一比三,即一個登山者配備三個輔助人員,組成金字塔形的層層設站,站站留人的“兵站式”運輸和支援線。此種登山活動已逐漸失去原先的體育意義。七十年代中期起,國際登山組織開始大力提倡*阿爾卑斯式登山活動,以恢復登山的體育運動意義和作用。
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

技術登山

一種依靠熟練的攀登技術和各種技術裝備專門攀登懸崖峭壁的登山活動。始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世界著名難攀的阿爾卑斯山三大險峰(瑪達霍隆、埃格爾和古蘭特。焦拉斯)的北壁路線均已被各國登山者征服。八十年代起,隨著攀登陡險山崖峭壁所用的各種裝備不斷改進,此種登山活動已從歐洲的低山區引向亞洲的高山區。

保護

登山運動術語。安全措施之一。是登山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自我保護和互相保護。前者指依靠自己的保護措施做好本人的保護工作。如在身後的可依託保護物(如突起的岩石或打好岩石錐)上固定好保護自己的繩索等。後者指在攀登陡險的岩壁或冰裂地區等帶有一定危險性的地區時,隊員與隊員之間相互進行的各種保護措施。最基本的方法為“立式”與“坐式”兩種保護方法。

沖頂

登山運動術語。指攀登高山過程中,在適應性訓練、運輸和建營等一系列登頂前準備工作就緒後,向頂峰的衝擊。成敗主要基於兩個因素: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天氣的好壞。據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的統計,各國登山隊在喜馬拉雅高山登山活動中,因天氣惡劣而導致登頂失敗的,占全部失敗總數的68%。

單攻

以單一座山為沖頂目標,登頂後沿原路下撤。

登山旅遊

一種不登頂峰的旅行遊覽活動。登山愛好者背負必要的登山食品和裝備結組進入山區,觀賞奇峰險嶺,進行攝影和採集標本等活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隨著登山運動的發展而興起。

登山營地

為登山運動員的適應休息和運輸物資等需要而設定的營地。攀登海拔5500米以上高峰時,一般設“基地營”和“中間營地”兩種。前者是一次登山活動的指揮部和後勤供應總站,也是登山隊員經過適應性行軍後,在突擊頂峰之前進行休整的總營地。設定位置要求:安全(無洪水、滾石、冰雪崩),便於觀察所登目標的路線,便於取水,能避風,曰照時間長,地勢平坦,能以汽車與附近城鎮進行聯繫。後者主要為登山者適應高山特殊環境保境(缺氧等)而設定。在升高過程中,能逐步適應環境對人體各部器官的基本要求和運輸物資供應需要。營地之間的距離適中。一些國家的登山隊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大多建立六個營地,其高度大致為5300米(基地營)、6100米(1號營)、6400米(2號營)、6900米(3號營)、7400米(4號營)、7900米(5號營)和8500米(6號營)。

戶外旅遊必備用品

一般探險時會遇到的一些狀況有遲歸、耗盡體力、惡劣天氣、夜行軍、人員受傷或生病,這類的狀況通常是連續發生。裝備攜帶不夠無法應付突發事故,帶多又增加背負重量與不舒服。
下列是大多數的登山者公認的必攜的基本裝備:(1)地圖,(2)指北針,(3)頭燈,(4)備用糧食,(5)備用衣物,(6)太陽眼鏡,(7)瑞士刀,(8)火種,(9)急救箱,(10)繩索。

個人穿著用品

一、 服裝篇
1、 衝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 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 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 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 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 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 鞋襪篇
1、 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叫腳踝)
2、 輕便運動休閒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 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 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 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 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 帽子、手套、眼鏡
1、 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 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 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 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 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個人裝備用品

一、 背包篇
1、 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 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3、 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 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 野營篇
1、 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
2、 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髒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
3、 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4、 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5、 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沖氣墊讓你更舒服,)
6、 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三、 照明篇
1、 頭燈(可以讓你雙手騰出來,很方便)
2、 手電(作為備用的照明,還是比較可*的)
3、 營燈(在營地用或者在帳篷內用,效果很好)
4、 螢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亂扔,不環保)
5、 防風打火機(用處不小,應急時做照明不錯)
6、 防水火柴(也是應急之用)
四、 炊具篇
1、 爐頭(讓你在野外可以吃到熱的東西,小資用品之一)
2、 氣罐(配合爐頭使用,注意攜帶安全)
3、 套鍋(有灶台了,沒鍋可不行,燒飯、燒湯、煮麵、煎蛋都*他了)
4、 小鋼杯(環保用品,喝什麼都可以,早上還可作為洗漱杯)
5、 燒烤爐(自駕車活動可以攜帶的腐化用品)
五、 水具篇
1、 戶外水壺(可以有效的防腐,顏色比較酷)
2、 軍用水壺(帶一個飯盒,這點比較實用)
3、 水袋(野外穿越時或腳踏車旅行時比較管用)
4、 保溫水壺(冬天出去,喝一口熱水是一種享受)
5、 淨水器(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士用)
6、 淨水藥片(攜帶方便,淨水效果一般,但可滿足要求)
六、 通訊篇
1、 手機(最常用的聯繫方式、信號最關鍵、在野外經常沒用)
2、 對講機(團隊活動中很管用的裝備,前後呼應,在一定範圍內逛街也很實用)
3、 GPS(全球定位系統,專業的玩具,可以幫忙定位、定線路、防迷路)
4、 求生哨(攜帶方便,也可作為團隊聯繫方法之一)
七、 其他篇
1、 登山帳(使用得好,可以節省20%左右的體力,還可做為獨腳架)
2、 洗漱包(用處不說了,井井有條而已)
3、 個人衛生(牙刷,肥皂,毛巾,牙膏,手紙,爽足粉,耳塞,防曬霜,唇膏,發熱貼,指甲鉗,淨水器藥品,個人藥品,)
4、 背包雨罩(不僅可以防水,長途的話,是防塵的理想工具)
5、 背包綑紮帶(可用於背包外掛物件的固定,必要時可連線做保護繩)
6、 地圖(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都用得著的工具)
7、 小快掛(方便在背包上隨便掛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等)
8、 指南針野外辨別方向、或迷路後尋找方向的有用工具)
9、 軍刀(覺得男人身上都應該帶一把,小到削蘋果,大到砍數,都可以用)
10、 戶外手錶(可以測海拔、氣溫、氣壓、帶電子羅盤、記時和鬧鐘等功能)
11、 頭巾(即可擦汗,又可做圍脖擺酷、禦寒)
12、 防水袋(保護你的衣物,用品不濕,方便背包內的整理)
13、 證件袋(貼身放重要的證件或錢財)
14、 小型望遠鏡(增加你的視力所及範圍)
15、 針線包(萬一衣物壞了,縫縫補補總是要的)
16、 筆記本(記錄你旅行的心情或帳務的需要)
17、 備用電池及充電器(很多東西用得到電池)
18、 充氣枕(長途坐車或飛機時的理想伴侶)
19、 藥品(感冒藥消炎藥、防曬霜、好得快、黃連素、止血繃帶、創可貼、維生素藥片、眼藥水、紅花油……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攜帶)
20、 備用食品(壓縮餅乾、朱古力、牛肉干、葡萄乾、能量棒……)

注意事項

安全是享受快樂旅程的保證。出發前最好購買旅遊意外保險,如果發生意外能得到及時的救助。
旅途中儘量少帶現金,不要將錢放在行李中,要貼身保管。貴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間內。
重要證件如護照、簽證、身份證、信用卡、機船車票要隨身攜帶、妥善保管。出發前最好各複印一件放在手提包中,原件放在貼身的內衣口袋中。遇到有人查證件時也不要輕易答應,應報告領隊處理。如領隊不在場,可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或工作證件,否則應予拒絕。若對方是警察,也應記下其證件號、胸牌號和車號。
在旅遊過程中,遊客應當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著的證明材料,如旅遊契約、旅遊發票、景點門票、醫療單據等,不要僅憑口頭承諾。必要時,消費者可將與旅行社進行商談交涉的過程以錄音的形式記錄下來,以備用。遇到侵權更要及時向旅行社、消費者協會、旅遊質量質監所等機構反映。
國外旅遊要尊重所在國,特別是有特殊宗教習俗國家的風俗習慣,避免因言行不當引發糾紛。遇到地震等自然災害或政治動亂、戰亂、突發恐怖事件或意外傷害時,要冷靜處理並儘快撤離危險區域,並及時報告我國駐所在國使領館或與國內有關部門聯繫尋求營救保護。
女性獨自旅遊
對現代女性而言,獨自旅行早已不是難事。但是如果未曾考量旅遊安全問題,那就可能會在旅遊時遇騙遭劫,輕則傷財,重則危及人身安全。女性旅遊時應該注意哪些安全問題呢。
1、女性外出旅行,少許化妝不但令你的旅程增添姿采,拍照留念的效果也特好,可以留下更美好的回憶。但如果出外旅遊最好以化淡妝為主。帶一條或多條圍巾,可以配衣服,令你“形象百變”,而且又輕又不占空間,可用來當頭巾面紗,以示尊重;還可以包紮行李,一物多用。穿著簡單自然,儘量依當地人的習慣穿著,出外旅遊可不是選美,切忌打扮花枝招展。
2、已成家的女性在外旅遊宜戴一隻戒指,向陌生男子表示你已經結婚。此外,切勿飲用陌生人提供的飲料,或應承陌生人的邀約(即使對方都是女孩子)。
3、外出留宿時,一定告知家人旅館名稱、電話、預定留宿時間。如果是團隊游,要記下隊友的房間電話。

登山名詞解釋

低壓艙

測試和鍛鍊登山運動員對缺氧耐力的裝置。不一完全密閉的小室,依靠抽氣裝置造成艙內的低壓缺氧狀態,並可按照需要調節至幾千米或萬米以上的模擬“高空”氣壓。登山運動員通過在低壓艙的耽留時間,可測試出其對缺氧的耐力,並由此測出運動員的登高能力。在一般情況下,也可利用低壓艙作為鍛鍊缺氧耐力的手段。

高山病

也稱“高山適應不全症”。人體對高山缺氧環境適應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各種臨床表現的總稱。主要症狀有頭暈、頭痛、耳鳴、噁心、嘔吐、脈搏和呼吸加速,四肢麻木,嚴重的可引起昏迷。給氧吸入後症狀可緩解。又可分為高山反應、高山脈水腫、高山昏迷、高山高血壓、高山紅細胞增多症高山心臟病、慢性高山適應不全混合型等七型。

高山反應

登山運動術語。凡急速進入高山地區,或在高海拔山區居住期間,由於對缺氧不能完全適應而發生頭痛、心慌、氣促等症侯群,統稱“高山反應”。無器質性的損害,一般在一周左右即痊癒,亦有少數持續達數有者。持續三個月以上稱“慢性高山反應”。

登山裝備

登山運動中使用的器材、工具、服裝等的統稱。分三大類:(1)宿營裝備。包括帳篷、炊具、寢具和各種燃料等。(2)技術裝備。包括登山繩、氧氣裝備、側量儀器、高度計、乾濕度計、鋼錐、登山鐵鎖、升降器、掛梯、滑車、雪鏟等。(3)個人裝備。包括登山服裝、登山鞋、高山靴、頭盔、電筒、手套、防護眼鏡等。其特點是:輕便易攜,堅固耐用,便於拆卸,一物多用。

登山繩

登山運動裝備。分主繩與輔助繩兩種。主繩長60--100米,直徑約10毫米,每米重量要求在0。08公斤左右,抗拉力要求不小於1,800公斤。過去多用黃麻製作,近已改用尼龍纖維作原料。另有一種直徑為8--9毫米的主繩,每米重0。06公斤,抗拉力不小於是1,600公斤,用於攀登陡險岩壁。輔助繩長度根據各地區的活動要求而定,無統一規格,繩直徑為6--7毫米,每米重量不超過0。04公斤,抗拉力不小於1,200公斤,原料與主繩相同,用作自我保護和在主繩上使用各種輔助繩結進行保護,以及搭繩橋渡河,用牽引繩橋運輸物資等。

鐵鎖

登山運動裝備。有十多種型號。常用的有D形、阿蘭形、O形和混合形四種。另有安全環鎖與下降專用鎖。用途廣泛,諸如結組、保護、渡河、攀登、救護和運送傷員等均需使用。多以鋼或鋁合金製成,抗拉力均需達1800公斤。

掛梯

登山運動裝備。用於攀登缺乏自然支點、地形陡峭的岩壁或冰牆。有長梯、短梯和小掛梯三種。長梯一般長5米,梯邊用合股的細鋼絲(抗拉力要求在2,000公斤左右),梯梁(即橫樑)用空心鋁管(抗拉力要求在300公斤左右)製成,兩個梯梁之間的距離為30--50公分,兩條長梯可以從任何一端互相連線,用於攀登7,000米或8,000米以上高峰時跨越陡險的冰牆、雪坡和裂縫區。短梯一般長1--1。50米,梯邊用輔助繩構成,梯梁長12厘米,寬3厘米,厚3--5毫米的用鋁片製成,梯梁之間距離為50厘米。小掛梯一般只有兩條梯梁,有時也特製三條梯梁,形成與短梯同;近又有用尼龍帶製成的軟式小掛梯,更為輕便。

升降器

登山運動裝備。用於攀登陡峭岩壁。分上升器下降器兩種。上升器原是德國陸軍山嶽師團用以攀登岩壁和冰壁的工具,名鳩瑪爾(JUMAR),故又稱“鳩瑪爾式上升器”。只需一人首先登上岩壁,後繼者即可用之向上攀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隨高山登山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曰漸為各國登山者用作通過危險地區時的重要自我保護裝備。型式有鉤式和片式等多種。下降器為用於沿垂直的陡壁(岩、石或冰)下降時的輕便裝備。型式有8字形、雙環式多種。

氧氣裝備

登山運動器材。用於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或因登山缺氧產生的各種高山病的搶救。由鋼瓶、面罩、輸氣管道流量調節器氣壓表和背架組成。

繩結

登山運動中發揮繩索作用的手段之一。有三十多種式樣,常用的主要有六種:(1)拴馬扣。國際上稱“布林結”,用於保護和自我保護。(2)通過結。用於保護和自我保護,或固定繩索。(3)抓結。用於上攀下降的保護,以及渡河搭繩索橋時,將橫掛在兩岸支點上的繩子繃緊。(4)馬鐙結。也稱“雙套結”。攀登陡峭岩壁時與抓結並用。用於雙腳上攀。(5)平結。用於連結兩條繩子。(6)交織結。用途與平結同。
結組:登山運動、登山旅遊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按全隊成員的性別、年齡、體力、體質,以及登山經驗、技術水平和處理突然事件的能力等,編成便於以強助弱、安全登山的小集體,並由有組織能力和登山經驗的隊員擔任組長。通過地形複雜和危險地段時,必須使用繩索或其他保護措施,有組織的安全通過。

攀岩競賽

登山運動比賽項目。分四個單項:個人單攀賽、雙人結組賽、集體攀登賽和自選路線賽。倡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起逐漸發展。1974年正式成為國際競技體育項目,同年開始舉行國際攀岩錦標賽,以後每兩年舉行一次。

坡地難度等級

登山運動攀登難度的分類。分三級:(1)容易。僅用雙腳即能登上的山坡。(2)稍難。除雙腳外,尚需借用雙手才能登山的山坡。(3)難度大。除四肢外,尚需使用各種繩索和攀登器材才能登上的山坡。從第二級開始,登山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山間常識並掌握一定的攀登基礎技術,如三拍法、之字形攀登以及特殊地形攀登法等。

牽引渡河法

登山運動技術名詞。基本技術之一。主要用於山澗水流急端,水深,河底多尖石,水溫低而河面不很寬的河流。先將牽引繩綑紮於河一端樹上,由一人涉水或繞道貌岸然上游過河,將繩另一端固定於河對岸較低樹幹或地面上,後繼者即以滑車或鐵 鎖在牽引繩上滑行渡河。

三大北壁

阿爾卑斯山上三座險峰的北壁登山路線。分別為(1)瑪達霍隆峰(Matterhorn,海拔4478米)。位於義大利與瑞士邊境的阿爾卑斯山上,北壁垂直高度為1100米,海拔3,400--4478米,平均坡度為55度--60度,中間夾雜冰雪坡。(2)古蘭特。焦拉斯峰(Grandesorasses,海拔4208米)。北壁的垂直高度為1200米,海拔3,000--4200米,全程平均坡度為70度--80度。(3)埃格爾峰(Eiger,海拔3970米),北壁垂直高度為1800米,海拔3,000--4208米,平均坡度為70度。是國際化認的三條難險度很高的登山路線。

三點固定法

登山技術名詞。登山運動中攀登陡峭坡面時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安全攀登方法。在攀登較陡峭的岩石峭壁時,雙手和雙足形成人體用力的四個支撐點,輪流使用其中三個點,使之保持於岩面上呈暫時固定狀態,而移動一手或一足繼續向上攀登。

三拍法

登山技術名詞。攀越陡峭、雪坡時的基本方法。如在較硬的支坡上攀登時,按三個步驟地行:(1)雙手和橫握冰鎬頭的兩邊,將鎬底釘插進斜坡雪內。(2)隨即以走尖用力蹬破雪的表層,構成一個支點。(3)再將另一足提上前,蹬破另一部分雪的表層,再構成一個支點。因按三個步驟構成等高的台階形腳跡逐步上攀,故名“三拍法”。

適應性行軍

在登山運動中,指為提高適應能力的登山活動。攀登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因高差較大,人體的各種官不能立即適應高山缺氧的環境,難以從基地營一次攀登直達頂峰。一般多採取逐段適應升高的方法。如從4000-5000米的基地營出發,經過數次行軍到達6,000--7,000米的高度並取得一定適應後,再從基地營升高到8000米以上,以適應特高的海拔高度的缺氧環境。

山間危險

登山運動術語。登山過程中遇到的危險。一般分兩大類:天然危險和人為危險。前者指自然界對登山者構成威脅的各種危險。如滾石、雪崩、冰崩、冰裂縫、山間急流、曰曬、大風、大雪、低溫、雲霧和雷電等。此類危險常給登山者造成傷亡。後者生要指登山者由於不熟悉山間自然變化規律,或缺乏墜跌入冰裂中(或懸崖冰壁下),也有人為引起雪崩和滾石而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的。

雪崩

山地大量積雪突然崩落的現象。由積雪本身重量,大風,新舊積雪面摩擦力減少,積雪底部融解,氣溫驟升,以及地震、暴風雪等引起。一般多發生在25度--40度之間的斜坡上。登山者誤入雪崩區。切斷了積雪表面的平衡,也能導致雪崩的發生。

雪盲

高山病的一種。陽光中的紫外線經雪地表面的強烈反射對眼部所造成的損傷。患者開始的兩眼腫脹難仍忍,怕光、流淚、視物不清;經久暴於紫外線者可見眼前黑影,暫時嚴重影響視力,故誤認為“盲”。登山運動員和在空氣稀薄的雪山高原上工作者易患此病。配備能過濾紫外線的防護眼鏡,可起預防作用。

雪線

終年積雪區與入夏積雪融化區之間的分界線。其高度一般隨各地區緯度的不同而差異,例如西部歐洲阿爾卑斯山區的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中國天山的平均高度為海拔4,400米;珠穆朗瑪峰附近喜馬拉雅山中國一側高度為海拔5,600米。

雪洞

登山運動中在雪坡上人工挖的宿營地。多在山坡陡峭,風力較強,不適於支設帳篷的深雪坡面上挖築。可避風,比帳篷舒適而暖和。

越嶺

以翻越稜線為登山路線,或登頂稜線附近的山頭。

縱走

連走數座同一山系之山頭的長程登山路線。

之字形攀登法

登山技術名詞。在攀登比較陡險的草坡、碎石坡或冰雪坡面時,為減少直線上攀所產生的難度和滑墜危險而採用的上攀法。因系曲折蛇形路線,形似“之”字,故名。

戶外徒步旅遊景點

戶外徒步旅遊是現今時代常見的旅遊形式,徒步旅遊可以增強體質更好的有氧運動,酷旅行徒步旅遊景點盤點。

水晶湖-西峰

位置: Lewis and Clark National Forest
小道始於水晶湖(Crystal Lake),經由一條長長的環道到達大雪山(Snowy Mountains )山頂。它連線了多條通向各高峰的小道——特別是Promontory和Grandview峰。
徒步旅遊景點水晶湖徒步旅遊景點水晶湖

東羅斯巴德步道

位置: Absaroka-Beartooth Wilderness
說到最適合徒步旅行的地方,毫無爭議是位於位於雷德洛治(Red Lodge)與庫克市(Cooke City)之間落基山脈(Rocky Mountains)的東羅斯巴德步道(East Rosebud Trail)。你可以邊徒步邊觀看野生動物、在群山環繞的湖泊中垂釣、或是在路邊摘果子吃。
體力好的徒步旅行者可以在一天內走完這段26英里的路程。如果你想要慢慢前進,充分感受這裡的一切,那你需要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它有數十條分岔小徑,選擇其中任何一條都能讓你有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覺。
東羅斯巴德步道東羅斯巴德步道

棉木湖

位置:Gallatin National Forest
與許多背包旅行路線不同,這條小徑從頭到尾都能欣賞壯觀的山川景色。順著棉木溪(Cottonwood Creek)前行,穿過駝鹿棲息地,然後向上攀登進入美麗冰川環繞的棉木湖(Cottonwood Lake)野營區。
棉木湖適合垂釣,而位於棉木湖正下方的,另一處不知名的池塘也同樣水流澄澈,你甚至可以清楚地看見一英尺長的鮭魚來咬你的魚鉤。如果你想烤魚,那一定要記得隨身攜帶一個爐子。因為這裡幾乎找不到柴禾。
棉木湖棉木湖

大溪流小道

位置:Selway-Bitterroot Wilderness
大溪流(Big Creek)小道的頭幾英里需要沿著草木叢生的峽谷底部蜿蜒前行。當從大湖旁的叢林中走出來時,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鋸齒峰,它們將伴隨接下來大部分的徒步時間,期間還將兩次越過位於蒙大拿州Montana)與愛達荷州Idaho)交界處的比特魯特(Bitterroot)山。
大溪流小道大溪流小道

從海利特溪到海利特山峰

位置:Gallatin National Forest
從海利特溪(Hyalite Creek)到海利特山峰(Hyalite Peak)這條小道不長,被許多人認為是波茲曼(Bozeman)地區首選的徒步通道。它會經過十一處獨立的瀑布,從海利特盆地的紅岩石碗狀凹陷處噴流而下。之後通向阿派斯(Apex)頂峰和海利特山峰。
從海利特溪到海利特山峰從海利特溪到海利特山峰

穆斯湖小道

位置:Bob Marshall Wilderness
穆斯湖小道(Moose Lake Trail)緊鄰冰川公園(Glacier Park)南面邊界,它展現了鮑勃·馬歇爾荒野(Bob Marshall Wilderness)的最令人神往的:無限的可能性。你可以在不同湖泊垂釣、遠足或是去高山之巔探險等。
穆斯湖小道穆斯湖小道

博達通道

位置:Glacier National Park
如果希望看到各種不同的、有趣的地質特徵,博達通道(Boulder Pass)不會令你失望。從這條通道的起點開始,高山湖畔茂密的越橘屬植物、廣袤無垠的大草原、還有哈里斯冰河(Harris Glacier)的壯觀景色盡收眼底。沿著博達通道一路向上及至山腰時,便能欣賞瀑布。在這裡,地形類似於月球表面與熔岩池,還有火山噴發的殘存物。這條步道穿過位於冰川公園內最偏遠的牆洞(Hole-in-the-Wall)野營地,並途經公園最著名且狹窄的懸崖步道。
博達通道博達通道

貝奇樂河小道

位置: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貝奇樂河小道(Bechler River Trail)擁有著人們來到黃石公園希望親歷的一切:野生動植物、瀑布、溫泉、風景如畫的河流峽谷和最佳垂釣地。它是公園內遊客很少會抵達的區域之一,你需要提前獲得野外探險通行證。遊客僅能在為數不多的幾處宿營地紮營。這也是落基山中最容易徒步的道路之一,這條綿延小道的大部分都地勢平坦或者坡度很小。然而由於平緩坡道在一些區域會變成沼澤,所以這裡每年八月之前幾乎不能通行。
貝奇樂河小道貝奇樂河小道

上波托西溫泉

位置:Tobacco Root Mountains
說到鄉郊探險,煙根山脈(Tobacco Root Mountains)往往很容易被忽視。這裡比蒙大拿州大部分地方都要荒蕪,因此有著開闊的全景。上波托西溫泉(Upper Potosi Hot Springs)潺潺,流入原始鄉郊的浸泡池,供遊客放鬆。
上波托西溫泉上波托西溫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