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祠

戚繼光祠

浙江戚繼光祠位於浙江台州椒江市東山西南,始建於明末,現存建築為清代同治、光緒年間重修。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坐北朝南。入口處為照壁,過石壁為石橋,山門五間樓,進山門為戲台。戲台前有池,中間架橋。過池為看樓,五間面重檐歇山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浙江戚繼光祠
  • 所屬地區:浙江台州
  • 地理位置:浙江台州椒江市東山西南
  • 面積:1700平方米
  • 建造時間:明初
台州市祠堂,浙江戚祠,歷史意義,人物生平,蓬萊祠,福建福州祠,福州市于山祠,地理,特點,山東蓬萊戚祠,

台州市祠堂

1982年9月,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又撥款整修。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蓬萊戚繼光祠是戚繼光故里所建的祠堂。
戚繼光祠戚繼光祠
福建戚公祠,位於福州市于山白塔寺東,紀念戚繼光抗倭所建。
浙江戚繼光祠位於浙江台州椒江市東山西南,始建於明末,現存建築為清代同治、光緒年間重修。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坐北朝南。
入口處為照壁,過石壁為石橋,山門五間樓,進山門為戲台。戲台前有池,中間架橋。
過池為看樓,五間面重檐歇山頂。1982年9月,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又撥款整修。
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蓬萊戚繼光祠是戚繼光故里所建的祠堂。福建戚公祠,位於福州市于山白塔寺東,紀念戚繼光抗倭所建。

浙江戚祠

台州市椒江區戚繼光紀念館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戚繼光祠所在地,1996年被台州市委、台州市政府命名為第一批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第二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戚繼光祠始建於明代,原為海門衛衛城城隍廟暨戚公祠,現建築為清同治、光緒間重修,為一條縱軸線上的三進古建築,坐北朝南,先為照壁,進照壁為池、橋;過橋為前大殿,歇山頂5間兩廊;進前大殿為戲台;過戲台通道為池、橋、看樓,看樓七開間,自稍間出翼樓,三重檐歇山頂,看樓中間依山造石踏跺,上石踏跺與看樓樓面齊;進看樓為廊、大殿,大殿歇山頂三間兩廊,兩旁偏殿,與看樓樓面相接。
戚繼光祠內戚繼光像戚繼光祠內戚繼光像
戚繼光祠為明代民族英雄戚繼光台州抗倭駐兵處,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繼光就任首任台(州)金(華)嚴(州)參將,屯駐海門衛,此時正值倭寇對中國東南沿海侵擾最為慘烈的時期,沿海人民生靈塗炭,而明朝軍隊素質敗壞,禦寇無策,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戚繼光到台州後,訓練戚家軍,轉戰台州各地,九戰九捷,取得了抗倭戰爭的轉折性勝利,史稱“台州大捷”。
1562年,戚繼光援溫入閩,海門人民為了紀念戚繼光的抗倭功績,於城隍廟內建戚公祠,永奉香火。
1964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撥款維修戚繼光祠。
1966年,維修尚未完成而文革起,戚繼光祠被作為四舊遭到破壞。原址分為三段為當地生產隊三個單位所占用。
戚繼光祠戚繼光祠
1981年椒江建市,市政府確定占用單位遷出,建為戚繼光紀念館。
1983年底占用單位遷出完成,1984年國家文物局撥款整修,1987年1月17日開館。
館內辟有《戚繼光抗倭史跡陳列》,常年開放。紀念館占地面積2030平方米,陳列面積860平方米。

歷史意義

抗循倭寇,作為中華民族史來說,是最早的抗擊外來侵略,保證國家尊嚴反侵略戰爭。而戚繼光台州抗倭,就是抗禦倭寇從不可戰勝到可以戰勝,戚繼光從地方將領到負責方面戰線將領的偉大轉折,戚繼光在台州所寫的《紀效新書》,是台州抗倭的經驗總結,其中所錄篇章,以後兵家奉為圭皋,行軍布陣,號令紀律,及至火器兵刃,都充分體現了在16世紀時,中國的兵器、火器、軍事科學都處於世界的先列。
戚繼光戚繼光
這本書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之一,兵書所列的戚氏長拳,也就是以後的“南拳”、“太極拳”的原型,為台州的武術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我們在中央電視台所攝的《海岸兩萬里》、《望長城》等提供了素材。
宣傳愛國主義,弘揚戚繼光抗禦外侮的精神,加強國防教育,是保存戚繼光祠的意義所在。
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的內容,突出戚繼光台州抗倭的功績。

人物生平

戚繼光是明代著名抗倭將領、民族英雄軍事家、武術家。字元敬,號南塘,又號孟諸。
戚繼光祠戚繼光祠
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原籍河南衛輝。生於山東濟寧。於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
少時好讀書,通經史大義。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
三十四年,調任浙江都司僉事。旋進參將。分守寧波紹興、台州(今浙江臨海)三府。
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復官,改守台州、金華嚴州(今浙江建德東北)三府。時浙江多被倭患,而舊軍素質不良。
戚繼光招募農民和礦徒,組成新軍。
嚴明紀律,賞罰必信,並配以精良戰船和兵械,精心訓練;他還針對南方多湖澤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的特點,審情度勢,他創造了攻防兼宜的“鴛鴦陣”戰術,以十一人為一隊,配以盾、矛、槍、狼筅、刀等長短兵器,因敵因地變換隊形,靈活作戰。每戰多捷,世人譽為“戚家軍”。

蓬萊祠

戚繼光祠堂位於蓬萊閣府前街東側,明崇禎八年為褒揚戚繼光而建,賜額“表功祠”。祠堂於清康熙四十六年重修,1985年征為國有,並全面修復。
戚繼光祠為三進院落家廟式建築。門房、正祠各三間,均為單檐磚石木結構,占地595.1平方米。門房座東面西,門外兩側各有石獅一尊。門扇上陰刻楹聯“千秋隆典,百戰著勛名”,橫額“海上威風”。
門房以東為過堂。過堂坐東面西,有前廊。前廊兩側陳列刀、槍、劍、戟等古代兵器12件。過堂正中立屏風,上懸戚繼光像。經過屏風,出過堂即為正祠,正祠座北朝南,門上方懸陰刻匾額“戚武毅公祠”。正殿中央暖宮塑戚繼光座像。四面牆壁鑲嵌介紹戚繼光生平事跡的圖版。
祠內還懸掛郁達夫歐陽中石等書法家題詞、題聯。正祠院內有明代銀杏一株,鑽天挺拔,遮天蔽日。正祠東側為後花園。園內花木鬱鬱蔥蔥,西南角有明代柏樹一株,虬曲盤旋,傲然獨處。
戚繼光祠
山東省蓬萊市戚繼光祠是座舊式宅院,門上方懸掛著“表功祠”匾額一塊,街門兩邊刻有楹聯:上聯是“千秋隆祀典”,下聯為“百戰著勛名”。是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祠,戚家後人稱它為“家廟”。
戚繼光祠為三進院落的家廟式磚木結構建築,沒有飛檐斗拱和雕樑畫棟,它顯得莊嚴肅穆、樸素大方。三間過堂的廊柱上是1934年馮玉祥將軍拜謁祠堂時撰寫的對聯,上聯是“先哲捍宗邦,民族光榮垂萬世”,下聯為“後生驅勁敵,愚忱慘澹繼前賢”。過堂的兩邊,陳列著戚繼光的一些石雕兵士,牆上掛著幾幅反映戚繼光征戰疆場的圖畫。
邁出過堂,就是三間坐北朝南的正祠了,正祠中間懸掛著戚繼光的全身畫像。仰目望去,畫像中的戚繼光身著官袍、頭戴烏紗、足登朝靴、手撫玉帶,面目慈善,全身沒有一絲將帥的威嚴,這便是歷代傳說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戚繼光,不由令人肅然起敬。
戚繼光祠的第三進院落,原有兩座碑亭,分別立著“忠”字和“孝”字碑,是清康熙46年(1707年)重新修葺祠堂時建的。如今只立著一尊“忠”字碑,是祠堂對外開放後重新刻制的,但原有的“孝”字碑亭沒有再建。

福建福州祠

戚公祠,位於福建福州市于山白塔寺東,是民國7年(1918年),為紀念戚繼光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而建。戚公祠祠建在石崗之上,占地4100平方米。附近有平遠台、蓬萊閣、醉石亭、三山閣、吸翠亭、補山精舍等。五老崗、榕壽岩、宋塔以及古今摩崖石刻等勝跡,隱存在千年榕樹、古荔、龍眼等花木之中,為于山風景區組成部分。
戚繼光祠
戚公祠廳正中有戚繼光塑像,壁上掛著四幅歷史畫卷:海疆倭患,率兵援閩,激戰三捷,平遠慶功。這些畫卷生動地描繪了戚繼光抗擊倭寇侵略的功績。廳里還陳列著戚繼光的鋼盔鎧甲,他的軍事著作以及行軍乾糧光餅、征東餅等等。于山上留有戚繼光很多足跡。
平遠台在戚公祠南數十步,始建於宋朝。平遠台原建築物已毀於清初,現在的平遠台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等人興建的。台北怪石疊壘,中有一長型巨石,上鐫"醉石"兩字。相傳戚繼光抗倭勝利之後,在平遠台慶功,酒後散步行至此,臥寢石上,故號醉石。石旁建有醉石亭,並以"六軍一醉海天月,山中草木皆軒昂"的名句來歌頌戚繼光。
戚繼光祠
戚繼光是山東蓬萊人,於是人們在醉石亭後又建蓬萊閣作為紀念。戚公祠旁的岩石上有現代文學家郁達夫的《滿江紅》題刻。這段題刻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壞,後又於1978年重刻。

福州市于山祠

地理

位於福州市于山白塔寺東,在補山精舍之側,為祭祀抗倭名將戚繼光而設。浙江參將戚繼光(1528-1587),明代傑出軍事家,字元敬,號南塘,山東蓬萊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寧德橫嶼、福清牛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勝仗,給倭寇以沉重的打擊。
戚繼光祠

特點

班師回浙江時,福州官紳在於山平遠台設宴接風,勒碑紀其功。後人在此建戚公祠,後廢。現祠是1918年重建。祠廳建在石崗上,旁有五株蒼松,前為平遠台,崗台之間跨有天橋。廳東怪石迭壘,中有一石如榻,上鐫“醉石”二字,相傳為戚公醉臥處。石畔為醉石亭,亭北有蓬萊閣,又有榕壽岩、補山精舍諸勝。祠正廳塑戚公座像,廳兩側壁上懸掛“海疆倭患”、“率兵援閩”、“激戰三捷”、“平遠慶功”四幅歷史畫卷,歌頌了戚公抗倭功績。

山東蓬萊戚祠

位於蓬萊市西南武霖村府門南街。原名“表功祠”,始建於明崇禎八年(1635年),為褒揚豐戚繼光的功績。“敕賜專祠,賜額表功”,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修,1985年又全面整修。家廟式建築,由門房3間、過堂間、正祠3間三個建築單體、三進院落組成,均為單檐硬山磚石木結構。祠東西長38.4米,南北寬22.5米,占地面積595.1平方米。
門房坐東面西,門外兩側各有石獅一尊,門扇上陰刻楹聯:千秋隆祀典,百戰著勛名,橫額:海上威風。
過堂坐東面西,有明柱根。明柱懸馮玉祥將軍1934年5月瞻仰祠堂時所書對聯:先哲捍宗邦,民族光榮垂萬世;後生驅勁敵,愚忱慘慘澹繼前賢。前廊兩側陳列著刀、槍、劍、戟等古代兵器12件。過堂正中立屏風,懸戚繼光畫像。屏風前陳列仿製戚繼光戰刀,上刻有“萬曆十年登州戚氏”字樣。屏風兩側陳列戚繼光三部著作:《止止堂集》、《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過堂內還陳列戚繼光當年食用的“光餅”,穿過的戰袍、戰靴等文物。
正祠坐北面南,面闊步8.1米,進深7.02米,高7.5米。門楣懸“戚武毅公祠”匾,篆書陰刻,雄勁有力。前廊明柱書楹聯:撥雲手指天心月,撥劍光寒倭寇膽。前廊東側牆壁上鑲嵌清代紀煐迥《謁武壯公祠》石碣1方。殿塑戚繼光坐像,像後兩側有隸書對聯: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四面牆壁鑲嵌戚繼光生平事跡圖畫。院內有明代銀杏樹,高約15米,兩報合圍,至今枝繁葉茂。東側有院落一處,原為花園,院中亭子兩間,內豎“忠”、“孝”碑各1通,大字楷書,毅遵勁,為文天祥所書,20世紀60年代毀,現碑為近年複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