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姓

戎姓

戎(róng)姓,中國百家姓之一, 在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山西省長治市豐宜鎮、山東省濟南、青島、山西省太原、內蒙古烏海,陝西西安,湖北省武漢、利川,北京 ,河北石家莊,重慶,雲南省昆明、臨滄,江西省南昌、贛州,江蘇南京、無錫、蘇州、常州, 浙江杭州、寧波、舟山,上海,廣東省 珠海、佛山、東莞、 中山、惠州、潮州,台灣省,香港等地均有分布。比如周朝時候,朝廷裡面設有一種官職叫作“戎右”,專門負責主管兵器(“戎”在古代就是兵器的意思)。戎右的後代有的以官職作為姓氏,稱為戎氏,世代相傳,成為今天戎姓的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戎姓
  • 外文名:róng
  • 得姓始祖:獯鬻戎、微子啟、戎胥軒、督戎
  • 部分姓氏源流:出自子姓
得姓始祖,姓氏源流,出自獯鬻族,出自古戎國,出自子姓,出自金天氏之後狁戎氏部落,出自羋姓,以職官為氏,出自戎族,歷史名人,近現代名人,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宗祠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八言及以上通用聯,丹陽姓氏,《潛夫論》上記載,《姓氏考略》載,《古今姓纂》所載,祠堂,重修宗譜,雲陽冊堂,丹陽冊堂,

得姓始祖

獯鬻戎、微子啟、戎胥軒、督戎、戎律。

姓氏源流

出自獯鬻族

商末周初 獯鬻族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典籍《古今姓纂》記載:古代,西北域地區有一獯鬻族。傳說,夏王朝末期,獯鬻因王族內亂,帶著眷屬逃到渠搜(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避難,從此之後,鄂爾多斯西南部被獯鬻所統,因稱獯鬻族。商王朝建立後,鄂爾多斯西南部被稱為鬼方。
獯鬻族中之女後來生了一子。此子隨獯鬻族之人出征時來到中原,暗中晉謁了周太王古公亶父。周太王以誠相待此子,得其歸附。當時中原地區稱西域為戎,因此賜其姓氏為戎氏,史稱“獯鬻戎”。
後獯鬻族中有允姓山戎,移居於燕北地區,其後裔子孫中有不少人以族名為姓氏,稱戎氏,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古戎國

西周初期古戎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西周初期有個古戎國,當為東夷民族的一支,在姜太公立國之後,附庸於齊國,後被齊國吞併。
戎國併入齊國之後,其王族後裔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戎氏,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子姓

① 出自周朝時期宋國微子啟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潛夫論》、《姓氏考略》中的記載,上古周朝時期(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成王姬誦在周公等大夫輔佐之夏平定了武庚叛亂後,把商王朝的舊都城周圍地區分封給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定國號為宋,建都於商丘。
在微子啟的後世子孫中,有以戎為姓者,史稱戎氏正宗,望族出江陵郡(今湖北江陵)。
②出自春秋時期宋國仲衍之孫戎胥軒,微子啟之後,其弟微仲衍繼位。微仲衍就是孔子的十四世嫡祖。
微仲衍的孫子叫戎胥軒,娶驪山女為妻,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戎胥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戎氏、胥氏,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金天氏之後狁戎氏部落

源於金天氏,出自上古帝君少昊之後狁戎氏部落,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狁戎氏,是少昊金天氏之孫尢格的後裔,為西羌部族的先祖。在史籍《姓纂》中記載:“狁戎,少昊之孫尢格之後。”在史籍《姓考》中也記載:“西羌部族有允戎氏。”
狁戎氏部族,在西周末年趁著周王室內亂脫離了周王朝的統治,在周幽王姬宮涅十年(公元前772年)正式建立方國,都城在豳地(今甘肅寧縣焦村鄉西溝村),此後出現了義渠戎的稱謂。義渠建國不久,隨即出兵併吞了彭盧戎(今甘肅鎮原彭陽和慶陽彭原)、郁郅戎(今甘肅慶陽、環縣、合水)、朐衍戎(今寧夏鹽池)、鳥氏戎(今甘肅涇川、靈台),擴大了疆域,逐次吞併了姜戎、犬戎(獫狁)、奔戎、條戎驪戎、華戎、陸渾戎、山戎大荔戎等諸。
春秋至戰國,義渠戎族乘諸侯國各自紛爭的空隙多年休兵養士,兵強馬壯,力量空前壯大,其國界西達寧夏西海固草原,東抵陝西橋山,北控寧夏河套,南達陝西涇水,國土面積達十萬平方公里。義渠戎族從商代武乙年間建部落方國算起,至秦昭王時共存史800餘年,其中在慶陽建立奴隸制君國(公元前772年至公元前272年)達500年之久。最後,義渠國在戰國末期的周赧王姬延四十三年(秦昭襄王稷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被秦國所滅,義渠國成為秦國一部分,義渠戎也融入漢族,逐漸漢化。
諸戎被逐漸融入華夏民族的過程中,族人有部族或民族稱謂為姓氏者,稱狁戎氏(允戎氏)、姜戎氏、犬戎氏、奔戎氏、條戎氏、驪戎氏、華戎氏、陸渾氏、山戎氏、大荔氏、彭盧氏、郁郅氏、朐衍氏、鳥氏等等,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戎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羋姓

出自戰國時期楚國火正戎律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戰國時期的周貞定王姬介執政時期(公元前468~前442年),楚國大夫火正戎律移居至湖北江陵
在戎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戎氏,世代相傳至今。

以職官為氏

源於官位,出自周朝時期官吏戎右,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周王朝時期,有專職掌管軍械、君王護駕的武官,時稱“戎右”。該職在各諸侯國中的同一類官稱則為“車右”,位在上大夫之列。
在戎右、車右的後裔子孫中,世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戎氏,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戎族

源於戎族,出自上古東夷戎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在史籍《山海經·海內北經》中記載:“戎,其為人,人首三角。”即蒲州地區有個國家叫戎國,戎國之民頭上長著三隻角(頭飾)。
據史籍《姓氏考略》中的記載,戎氏族的祖先在帝嚳時已聚居在有女戎國之墟蒲州(今山西 運城蒲州)。
西周王朝立國後,有女戎國人口逐漸東移,定居到今河南商丘、山東省曹縣東南的渤海附近,後分散為北戎、西戎、翟戎、陸渾戎等。
戎國人在春秋戰國時期逐漸與諸夏漢人融合,其中有以國名為姓氏者,稱戎氏,世代相傳至今。

歷史名人

戎賜
輔助漢高祖劉邦開創天下時的功臣,定三秦、破項籍,都有他的功勞。劉邦統一天下後,升任其為都尉,又封柳丘侯。
唐朝荊南人,至德年間以文學登進士,衛伯玉闢為從事。當時,京兆寅李鸞欲將女許配給他為妻,但要他改姓李。古時視改姓如亡命,所以他堅決拒絕這樣做。德宗初年曆任辰、楚二州刺史
戎益
宋朝信德人,紹興年間任平江知府。歲值災荒飢謹,他勸率上戶,得米17000餘斤,民賴以全活。
戎憲
明朝句容人。他年幼喪母,事父甚孝。父卒,叔無子,他迎養叔叔如同侍奉父親一樣。人們問他為何如此孝敬,他說:“叔與父同氣,不孝敬叔,如同不孝敬我父也。”
戎洵
明朝的清官,百姓將洵當作青天大老爺,燒香火供奉他。他為官清正廉明,不怕權貴,執法嚴正,辦案負責,為百姓平冤屈,懲治了胡作非為的豪強。

近現代名人

簡介:(1906~1999),又名伍勝;山西 平魯人。
1936年9月,戎子和參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北平和平解放談判代表一。
1936年,戎子和參加並發起成立“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任執委、常委。
1937年,參與了抗日武裝山西新軍的組織創建工作,任山西新軍決死三縱隊政治委員,
同年6月兼任山西長治五專署專員、犧盟中心區黨團書記,年底兼任專署保全司令,後任決死三縱隊司令員。
1941年7月,戎子和任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1948年9月出任華北人民政府財政部部長。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他作為中共三人代表之一,參加了著名的北平和平談判,並在同年12月任北平軍事接管委員會委員,兼物資接管委員會副主任,協助葉劍英元帥 主持北平的財政經濟部門的接管和恢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戎子和歷任財政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
1952年10月~1953年8月,戎子和出任財政部代部長。
後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財貿辦公室主任。
1978年5月,戎子和擔任財政部顧問,同年7月兼任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院長、黨委書記,1979年1月任財政部黨組紀檢組組長。
戎子和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曾任中國財政學會會長、名譽會長。
1988年,戎子和光榮離休。
1999年3月20日,戎子和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九十三歲。
簡介:(1923~),原名戎維域,字容官;浙江寧波人。著名當代美術家。
1941年開始從事版畫創作,1946年參與籌仆“抗戰八年木刻展覽會”,加入中華全國木刻協會、上海美術作家協會,並任上海文藝青年聯誼會執行委員。
1991年獲“中國新與版畫紀念獎”。有作品入選《抗戰八年選集》、《中國版畫集》、《中國新與版畫五十年選集》,以及在日本出版的《中華人民版畫集》等。
作品曾被國內外美術館所收藏。主要作品有《饑民》、《老人》、《珠簾暮卷西山雨》、《二十四橋明月夜》等。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上海版畫會顧問。
簡介:浙江 慈谿縣人,生於1923年8月。
1945年至1946年在燕京大學求學,1946年後入輔仁大學,1949年轉入北京農業大學,1951年畢業。
曾任原北京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並曾兼任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北京市第八屆和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講授過“動物營養學”、“動物營養研究與討論”、“畜禽維生素營養”“微型電子計算機計算畜牧禽最最佳化日糧配方”等課程。
1980年後曾先後赴西班牙、聯邦德國、美國和泰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考察和學術交流;1985年參加了在聯邦德國召開的第十二屆世界黑白花奶牛學術討論會,並宣讀了論文。
戎易教授主持參加了“現代化蛋雞生產體系的建立與良種蛋雞的推廣”課題,獲1982年國家科委、國家農委的科技推廣獎;參加了“雞的飼養標準和飼料配方”的研究,獲1987年農牧漁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年4月在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國家經委關於(十二項重大技術政策中)農業技術政策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獲一等獎。
譯著有《維生素綱要》、《反芻動物營養》等。
戎安元
簡介:(1925年9月~2011年12月),山西省 定襄縣人,1925年9月31日出生於山西省定襄縣戎家莊村,1938年始任村兒童團團長,1946年任村教育委員,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太原戰役中擔任中共定襄縣政治處支前民兵連指導員,1948年12月任定襄縣區委宣傳委員、書記,1953-1956任定襄縣委宣傳部副部長,1956-1958中共定襄縣和中共忻定縣組織部部長,1960年任定襄縣委書記處書記,1971-1973任宏道公社黨委書記,1973-1979任定襄縣計畫委員會主任,1979-1983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3-1988任定襄縣人民政府顧問。
簡介:1925年7月出生於 慈谿縣 觀海衛鎮,經濟學家。在新中國成立後應聘到中央人民政府輕工業部工作,當上了《中國輕工業》編輯、記者、評論員。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經濟學周報》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輕工業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
戎大慶
簡介: 男,漢族,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高級工程師,江蘇省人,1936年9月出生,1962年畢業於民主德國麥塞堡化工學院,現從事高分子化學專業。長期從事含氟高分子材料研製、開發套用;從事全氟碳離子交換膜合成、開發、套用。熟悉含氟高分子材料合成研究。負責國家“七五”攻關項目全氟磺酸樹脂研製;在此成果基礎上建立起3噸規模中試車間。獲院級獎。
戎培康
簡介:(1937~),浙江人。著名非金屬礦及其製品科技專家。
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礦業學院。現任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技術情報研究所所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從事非金屬礦及其製品科技情報研究,是該學科帶頭人。
參加獲1986年國家科技一等獎的“中國科技政策”的研究,獲1985年國家科技二等獎的“漢語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的研究。
發表著譯作一百五十萬字,其中公開出版獨合著專著八種,獨撰五十萬字。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三篇。
戎凱
簡介: 1941年7月2日出生,浙江人。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學士,美國任色列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碩士、博士。歷任美國馬丁航太公司工程師、主任,“行政院國科會”太空計畫室籌備處副主任,台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成功大學航空太空研究所兼任教授等。1998年任成功大學航太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執行長。
簡介:1941年12月生,浙江 鄞縣人。現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開放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1962年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系畢業後,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攻讀研究生。1966年研究生畢業後,歷任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開放實驗室主任。199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兼任《古生物學報》副主編,國際志留系分會主席,國際古生物協會刊物和英 ..
簡介:1946年06月生,廣東 惠來人。
中山大學腫瘤中心黨委書記,中山大學腫瘤醫院院長,中山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
中山大學腫瘤中心腫瘤學教研室主任;
中山大學腫瘤醫院胸科主任,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
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華醫學會廣東省腫瘤學會常委、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廣東省胸心外科學會常委及普胸學組副主任委員
癌症》雜誌常委編委及副主編
1995年獲 國務院 科技人員 特殊津貼;
1996年獲 廣東省 白求恩醫務工作者稱號;
1998年科研成果“食管癌治療新技術系列研究”獲廣東省重大科技進步三等獎
及廣東省醫學衛生科學進步獎二等獎。
2012年度榮獲“中國名醫百強榜”普通胸外科名醫
周三下午和周五上午出診。
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從事胸部腫瘤外科臨床研究與實踐40餘年,
對胸部腫瘤如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縱隔腫瘤及胸壁巨大腫瘤等的診斷、外科手術及綜合治療
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食管癌的臨床研究有更深的造詣。
1991-1992年在德國柏林HecKen Shown肺科醫院做訪問學者。
參與編寫《自然科學年鑑》、《食管外科學》、《腫瘤外科學》等學術專著的編寫。
主要論文:
迄今為止,已在國內外醫學專業雜誌發表論文70餘篇。
食管吻合器臨床套用方法的改進 中山醫科大學學報,1996,17(1):67-69
食管癌和賁門癌術後吻合口狹窄的外科治療 癌症,1995,14(5):362-365
胸段食管癌淋巴結轉移的臨床研究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1994,13(1):44-46
食管吻合器的臨床套用研究 癌症,1994,13(1):44-46
腫瘤DNA含量測定、P53及PCNA表達對預測
食管愛預後的意義 中國癌症研究進展,暨南大學出版社,1998. 4。
簡介:1952年10月生,廣東 惠來人。
197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7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
廣東省汕尾市市長;中共廣東省汕尾市委書記。
1972.07—1975.06,惠來縣靖海公社西豐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公社黨委副書記,路線教育工作隊隊員、組長
1975.06—1976.06,惠來縣兵營公社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1976.06—1980.06 惠來縣委副書記兼神泉公社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1980.06—1981.10, 惠來縣委常委兼團縣委書記;
1981.10—1984.04, 惠來縣神泉公社黨委書記、惠城鎮委書記;
1984.04—1986.08, 惠來縣委常委;
1986.08—1991.12, 惠來縣委副書記、縣長;
1991.12—1993.05, 惠來縣委書記;
1993.05—1993.10, 揭陽市委常委;
1993.10—1998.08, 揭陽市副市長;
1998.08—2002.08, 揭陽市委副書記;
2002.08—2002.11,汕尾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黨組書記;
2002.11—2004.05, 汕尾市委副書記,市長、黨組書記;
2004.05—2004.07,任汕尾市委書記;
2004.07—2011.08,任汕尾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1.08—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簡介:中山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
中山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
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山大學醫學博士,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 骨科學分會 微創學組委員;
《中華創傷骨科》編委;
《中華顯微外科》編委;
《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編委;
廣東省醫學會脊柱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康復醫學會脊椎傷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從事脊柱外科臨床工作20年,主要研究方向為微創脊柱外科
曾於德國脊柱外科中心、美國UCLA脊柱外科中心等地進修學習。
具有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精湛的手術技術和高尚的醫德醫風。
積極倡導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帶領團隊開展了大量療效優良的脊柱微創手術並在省內外大力推廣,
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承擔多項科研課題。
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發表論著60餘篇,
主編出版學術專著《微創脊柱外科手術與圖譜》,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項。
簡介:1954年出生,陝西西安人。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科畢業於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獲得工學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於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獲得建築學工學碩士學位,德國洪堡大學城市生態學博士研究生在讀。中國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和專著,主持多項國家和市屬科研項目。
簡介:男,1954年生。1982年於首都師範大學 數學系本科畢業。1984年於首都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1986-1990年,戎小春至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學習並取得博士學位,現為美國Rutgers大學教授。他在留學期間,專心致力於微分幾何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在微分幾何研究方向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成為國際上著名的微分幾何學專家,曾應邀在2000年第一屆美國Scandinvian國際數學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作45分鐘報告,並獲得應邀在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做45分鐘報告的殊榮。
簡介:男,1957年生,江蘇常州人。
英語語言文學碩士(1985);現任常州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
江蘇省人大代表、常州市政協委員、常州市天寧區人大代表,
九三學社常州市委委員、九三學社天寧區主委、江蘇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翻譯協會常務理事、常州市社科聯理事、常州工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常州工學院翻譯研究所所長、常州市翻譯協會會長、常州市語言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常州市世界語學會顧問、常州大學兼職教授、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生導師等。
簡介:男,1960年06月12日出生。 以色列Weizmann科學院 理學博士,留美學者(在美學習和工作10年),浙江省政府錢江學者”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農學學科帶頭人, 國際著名農業與作物育種雜誌<<Crop Sciences >>和國內<<植物生理學通訊>>雜誌的編委。
簡介:1960年5月生,河北省邢台市臨城縣人,
1984年10月入黨,1977年3月參加工作,省委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畢業,黨校大學學歷。
1993.10——1996.12邢台市扶貧辦公室主任(正科級)
1996.12——2002.01邢台市扶貧辦公室主任(副處級)
2002.01——2004.03邢台市扶貧辦公室主任(正處級)、黨組書記
2004.03——2005.02邢台市南和縣委副書記、代縣長
2005.02——2008.06邢台市南和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8.06——2008.12邢台市南和縣委書記、縣長;
2008.12——2013.04邢台市南和縣委書記;
2013.04——邢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簡介:1961年生,河南省尉氏縣
中共黨員,少將軍銜,全軍首屆優秀指揮軍官。
中國人民解放軍 成都軍區 參謀長。
曾任濟南軍區第160摩步旅旅長,第162機械化步兵師師長,第54集團軍參謀長。
2008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
2009年任第54集團軍軍長。
2014年12月任成都軍區參謀長。
戎貴卿少將軍旅生涯十分豐富,不僅是全軍首屆優秀指揮軍官,並且曾留學於俄羅斯軍事院校
至2014年止,戎貴卿少將 在19個單位、4個軍區、8個師工作過。
簡介:1963年5月出生,浙江舟山岱山人。
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8月參加工作,在職大學學歷。
寧波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正廳級。
曾任嵊泗縣委常委、公安局局長,舟山市公安局副局長、
舟山市普陀區委副書記,定海區長。
2006.04 中共奉化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7.02中共奉化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7.06中共奉化市委書記、市長
2007.10中共奉化市委書記,寧波溪口雪竇山風景區黨工委書記。
2011.11中共寧波市委副秘書長。
2012年2月2日提名為寧波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2012年4月任寧波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簡介:(1969年2月9日~2013年1月25日),
男,中國台灣最重量級的演藝明星。
代表作品有《瘋狂的賽車》、《浮沉的兄弟》。
2013年1月25日凌晨3時55分,因心肌梗塞過世,享年43歲。

郡望堂號

郡望

江陵郡:原為春秋時楚國郢郡,漢置江陵縣南齊改置江陵郡,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及川東一帶。
扶風郡:漢武帝置右扶風,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

堂號

柳丘堂:秦末時,戎賜借連敖的引薦跟隨了漢高祖劉邦。因破三秦有功,升了都尉。消滅項羽之後,他被封為柳丘侯。

家譜文獻

江蘇興化戎氏宗譜六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丙午年(公元184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蘇興化戎氏重修宗譜六卷,(清)戎臣等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興化戎氏三修宗譜六卷,首一卷,(清)戎福餘修,戎雲程纂,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
浙江鄞縣鄞東一都天官第戎氏宗譜四卷,首一卷,(民國)戎祥富等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寧波慈北古窯戎明德堂子派龍望堂家譜,(民國)戎信銓、戎泰初等纂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龍望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圖書館。

字輩排行

河北正定戎氏字輩:“十金華銀昌”。
江蘇興化戎氏字輩:“彩定福九生中朝文”。
江蘇邗江戎氏字輩:“兆長有鶴治國其家盛”。
浙江慈北戎氏字輩:
前排行:“百千萬億元享利貞森榮孝儒端杲福壽仁義禮智文行忠信”;
後排行:“正誼明道立德存誠敦倫飭紀顯棠懷清誦芬詠烈克振家聲”。
重慶沙坪壩戎氏字輩:“克斯柱元祺光宗萬世興成學開國祥德澤定邦長”。
廣東惠來戎氏字輩:“振家光明正大”。
貴州戎氏一支字輩:“世德生龍紹家聲”。
戎氏一支字輩:“應自起錦象子學希奇章聖澤懷先古仁德樂芬芳”。
戎氏一支字輩:“丁光正加玉美”。
資料有待補充。
浙江慈谿海甸戎家字輩:百千萬億......元成順宗 紹祥維吉圓 福壽永康龍

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源自戎國
望出江陵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戎姓的源流和郡望。(參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功高漢室;
才重河源。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人戎賜,參與平定三秦,擊敗項籍軍,官至都尉,封柳丘侯。下聯典指明代江都人戎廉,洪武初年進士,官河源訓導,有才名。

七言通用聯

江陵衍派家聲遠;
靖海創垂世澤長。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 廣東 惠來縣靖海鎮 戎氏宗祠門聯。元朝時(1279-1368年),江陵郡(現湖北省荊州一帶)戎氏有一部分人移住南京(應天府上元縣)。元末順帝17年(1349年),戎才貴由南京充伍到惠來縣靖海,抗擊倭寇,保衛海防。這是戎姓入潮創業的起點。明洪武15年(1382年),長子戎四瑤繼役,奉命出海追擊倭賊犧牲。次子戎佛仔於洪武23年繼役,調贛州衛。27年建置靖海所,戎佛仔調回靖海所供職,原額旗軍1121名。28年並槍有功升小旗,永樂6年(1402年)有功升總旗。永樂22年,其子戎海繼役,有功,實授總旗官,世襲武略將軍
因是世襲,四世戎剛毅繼職。嘉靖8年(1529年),五世戎茂襲職,深入粵海與賊周盛激戰陣亡。15年,六世戎朝衣繼職,調長沙擒斬倭賊首二級,得賞銀三兩。28年,戎朝敘繼職,追捕山賊黃啟薦陣亡,得撫恤銀三兩。萬曆7年(1579年),七世戎文權繼職,任滿,戎繼襲職,調廣西梧州身故。及後,先後襲職的有戎端、戎文植、戎啟敬、戎鳳。崇禎2年(1629年)以後,戎正、戎衛宸、戎繼葉襲職,直至清朝十五世戎錦堂為止。
戎才貴及其直系裔孫,歷代相繼為世襲武將,每當倭、賊侵犯,帶領士兵殺敵,家屬、房親隨軍出戰。在戰鬥中,許多人為國捐軀,斷了後代,致使戎族在惠城的人口不多。這是戎氏歷代祖先的光榮。
千里政聲人共喜;
三軍令肅馬前嘶。
——唐·戎昱撰戎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戎昱《上李堂侍》詩句聯。
夢隨行伍朝天去;
身寄窮荒報國難。
——唐·戎昱撰戎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戎昱《謫官辰州冬至日懷》詩句聯。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執法不阿,推官望重;
勸率上戶,知府恩深。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宣德間黃州府推官戎詢,字君實,鄞人。執法不阿,持身潔介,郡中翕然頌為神明。下聯典指宋代平江知府戎益,信德人。值歲飢,勸率上戶,得米一萬七千有奇,民賴以全。
志在賑饑,募平江義粟;
詩成出塞,拒京兆名媛。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信德人戎益,紹興年間任平江知府,正值歲荒,勸富紳輸余粟賑饑民,得一萬七千餘石,百姓們得以保全。下聯典指唐代荊南人戎昱,至德年間進士,任荊南節度使衛伯玉的從事,曾作《元戎出塞》詩,京兆尹李鸞愛其才,欲招為婿,命其改戎姓,遭昱堅拒。後官辰州刺史、楚州刺史。
文冠唐朝,名仰荊南進士;
功高漢代,爵邦柳邱通侯。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戎昱,荊南人。衛伯玉鎮荊南,闢為從事,曾任虔州刺史。至德間登文學進士。下聯典指漢代名官戎賜事典。

丹陽姓氏

戎氏,位列宋版《百家姓》第248位。其發祥地為江陵郡(湖北省江陵縣)。
戎氏的姓源有三:

《潛夫論》上記載

前11世紀,周公平定武庚叛亂後,把商的舊都周圍地區分封給紂王庶兄微子啟,定國號為宋,建都於商丘,其後世子孫以戎為姓;

《姓氏考略》載

戎氏的祖先在帝嚳時已聚居在有女戎國之墟蒲州(山西運城蒲州)。西周立國後,人口逐漸東移,定居到商丘。以及山東曹縣東南的渤海附近,春秋時的貞定年代,楚的火正官戎律移居湖北江陵,律的後人以戎為姓,戎律成為戎姓始祖;

《古今姓纂》所載

古西域有一獯鬻族,族中之女生了一子,神俊異秉,天賦宏才。此童隨獯鬻族之人出兵時來到中原,暗中晉謁周太王,太王以誠相待,當時稱西域為戎,成為戎姓之始祖。
戎氏中曾有“志在賑饑,募平江義粟;詩成出塞,拒京兆名媛”一聯,是謂宋戎益任平江知府,歲荒時勸富紳輸余粟賑饑民,眾賴以活。唐戎昱作《元戎出塞》詩,京兆尹李鸞愛其才,欲招為婿,命其改戎姓,遭昱堅拒的典故。
秦末漢初,江陵人戎賜任連敖、都尉等職,在攻秦伐項之戰中,戎賜因統兵伐敵立有戰功,被高祖劉邦封為柳邱侯(八千戶)。高后(呂雉)五年(前183年),戎賜讓其子戎安國承襲柳邱侯一爵,自己退居淮陰。漢景帝初年(前156年),戎安國之子駙馬戎嘉成被封為敬侯。因戎嘉成勤奮好學,才華出眾,景帝下詔把先帝(文帝)設在曲阿(訪仙境內)之東、嘉山麒麟崗之間貯置冊書的冊堂封賜給他。從此,戎嘉成就在冊堂建住宅,造蒼院,砌方井,建有一條駙馬街,他營造出一座路平道暢,景色誘人的豪華莊園供家族及其後人世代相居。開闢了戎氏丹陽支,成為冊堂戎氏的始祖。
嘉成遷冊堂後,子孫繁衍,家業興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蒼院仙井及駙馬名街成了商賈貿易往來的鬧市,文人名宦遊覽觀光的勝地。
但是,冊堂戎氏家族在繁衍生息的歲月里,也曾累經滄桑,迭遭災禍,致使後生家業蕭條,子孫疏散,有的遷移揚州、廣東,也有的遷移北直。至宋末元初,在這長達14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譜載戎氏僅為29世。戎嘉成的29世孫戎國治(太學生),因不願出仕外族,攜妻來到冊堂尋訪祖宗舊址,於是卜居此地。嘉成生謀、謨、淇、詞、誥四子和一女歸宿後冊,將已成家立業的長子謀單獨留在大山。到戎謀的孫子輩時,又有良知、良能、良相、良棟等孫遷居後冊。戎國治為大山戎姓始祖。
大山戎氏從元朝至清末,經600多年風雨,歷傳17世。除有11戶遷居後冊、大園、柵口裡、戚里、梅村、呂城、木橋、春塘江陰句容等地外。留下來的只有14戶,其中有9戶無子孫後代,實際上其後代僅有5戶。可見,大山戎氏昔日家業蕭條,人丁稀少。大山和冊堂世代繁衍,繼往開來,綿延至今已經歷了22世,丹陽戎氏主要分布在陵口、新橋、埤城、後巷、訪仙、皇塘、雲陽等鎮。至2000年5月8日,全市在籍戎氏宗人達6022人。
大山戎氏與冊堂戎氏原先合組一卷族譜。民國31年(1942年),大山戎氏18世孫俊健、俊傅及19世孫祥祺、祥祦、祥礻幾等人分修了大山戎氏族譜。1997年大山戎氏20世孫啟(益民)等人再修,詳細記載了大山戎氏22世的歷史。

祠堂

戎氏宗祠位於訪仙冊堂村中,堂號為“樹德堂”。建於明隆慶元年(1567年)。該祠坐北朝南,共有3進2弄1小廳。每進有3大間,每弄有2小間。前進為中廳,中進為大廳,後進為樓房。後進內設神龕,供奉著祖宗牌位,以作後代子孫祭祀之用。旁邊的小房為附房,有3間2廂,專為族內公用的廚房和飯堂。祠堂每進均掛有題匾和楹聯。大廳中央懸掛的匾額為“樹德務滋”,落款為“向化公題”。匾上的字型剛勁瀟灑,龍飛鳳舞,書法很有功底。據傳說這還是本家族成員中的一位磨坊師傅用掃帚所寫,兩邊擎柱上的楹聯為:“駙馬家聲遠,江陵世澤長”。上聯的意思為戎氏家族歷史上出了兩個光宗耀祖的駙馬,世代相傳;下聯說明了冊堂戎氏來自江陵,而江陵戎氏世家源遠流長。冊堂戎氏族譜記載了自漢嘉成至民國36年本家族69世孫的歷史。並具體記載了自宋末元初戎國治公入籍後冊以來,冊堂戎氏5房系20世的歷史。 大山戎氏本來與後冊戎氏同一個祠堂,同一部族譜。民國6年(1917年),為圖方便祭祖建成了3間1廂的新祠,堂號為“敦倫堂”。

重修宗譜

雲陽冊堂

存卷5、7、9、10、15、16、18、21上、22
計:10本
主修:戎德時,
時間:清嘉慶12年(1807)木活字
藏:上海圖書館雲陽冊堂《戎氏重修宗譜》

丹陽冊堂

存卷2、6—10、16、20、21
計:10本
主修:戎正明,
時間:清道光4年(1824)木活字本
藏:上海圖書館丹陽冊堂《戎氏重修宗譜》
存卷1、3、4、6、15、17—19、23、25—27
計:12本
主修:戎正顯,
時間:清道光27年(1847)木活字本
藏:上海圖書館丹陽冊堂《戎氏重修宗譜》
存卷11、13
計:2本
主修:不詳,
時間:民國 木活字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