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縣(惠東(地方名))

惠東縣(地方名)

惠東(地方名)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惠東縣,隸屬惠州市,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東連海豐縣,北靠紫金縣,西接惠陽區,南臨南海的大亞灣和紅海灣。陸地總面積3527.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2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18.3公里,是廣東省的海洋大縣,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縣域。惠東縣下轄12個鎮、2個街道,全縣共有43個社區居委會、245個村民委員會。2017年末惠東縣常住人口93.37萬人。

惠東縣歷來是粵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享有“嶺東重郡”、“粵東商埠”的美譽。惠東縣初步建立起以電子、機械、建材、服裝、製鞋為重點,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個體私營經濟初具規模,以黃埠、吉隆兩鎮為代表的個體私營制鞋業已發展成為惠東的支柱產業。201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52.6億元,比上年增長8.0%。

惠東縣先後獲得中國女鞋生產基地、全國象棋之鄉、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人口與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等15塊國家級金牌和廣東省文化先進縣、廣東省衛生縣城、廣東省林業生態縣等12塊省級金牌。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惠東縣
  • 外文名稱:Huidong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廣東省惠州市
  • 下轄地區:12個鎮、2個街道
  • 政府駐地:平山街道
  • 電話區號:0752
  • 郵政區碼:516300
  • 地理位置:廣東省惠州市東部
  • 面積:陸地總面積3527.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200平方公里
  • 人口:93.37萬人(2017年末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雙月灣、海龜灣、巽寮灣、亞婆角、平海古城,九龍峰等
  • 火車站惠東站惠東北站(規劃中)
  • 車牌代碼:粵L
  • 地區生產總值:652.60億元(2017年)
  • 行政代碼:441323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海洋河流,氣候特點,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藝術,衛生,體育,城建,交通運輸,水路,公路,鐵路,歷史文化,方言俚語,客家民居,惠東漁歌,紅色文化,地方特產,風景名勝,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惠東縣轄境,在上古時期就有人類居住。新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就在此棲息生活。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占南越後,置南海郡傅羅縣,縣城設在(今惠東梁化屯)。
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年)改傅羅為博羅。
東晉析南海郡,立東官郡
南齊時,東官郡治徒梁化屯。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改東官郡為梁化郡,郡治於梁化屯,博羅、欣樂、懷安縣同隸梁化郡。南朝陳幀明二年(589年)撤併欣樂、懷安兩縣,改名為歸善縣。惠東境內的梁化作為古代縣、郡治所,歷經秦、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至隋初,成為古代南粵為數不多的“古縣名郡”,被譽為“梁化舊邦”、“嶺南雄郡”。
洪武元年(1368年),改惠州為府,設平山驛站。
洪武九年(1376年),歸善縣在平山和吉隆兩地建立平山驛和平政驛。
民國元年(1912年),改歸善縣為惠陽縣
1949年5月,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從惠陽縣東部析置惠東縣,同年12月惠東併入惠陽。
1958年4月,惠陽縣再析出設定惠東縣,1959年撤惠東縣仍歸入惠陽縣。
1965年6月,又從惠陽析出,恢復惠東縣,隸惠陽專區
1970年10月,惠陽專區改稱惠陽地區,惠東與惠陽、博羅、龍門縣及惠州市(縣級)仍隸之。
1988年1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惠陽地區建制,設立惠州市,惠東縣隸惠州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惠東縣轄22個鎮。
2002年,惠東縣轄22個鎮(平山、大嶺、安墩、寶口、高潭、增光、多祝、吉隆、黃埠、鹽洲、稔山、鐵涌、平海、港口、白花、梁化、石塘、松坑、馬山、新庵、巽寮、白盆珠),247個村委會、36個居委會。
2005年5月,惠東縣轄20個鎮(平山、大嶺、安墩、寶口、高潭、增光、多祝、吉隆、黃埠、鹽洲、稔山、鐵涌、平海、港口、白花、梁化、松坑、馬山、新庵、白盆珠)。
2005年12月9日,撤銷平山鎮,設立平山街道辦事處,並將原大嶺鎮蕉田居委會和陳塘、碧山、坣陂、光明、譚公、鶴樓、下聯、星合、大布、六德、三聯等11個村委會劃歸平山街道辦事處管轄;撤銷黃埠鎮、鹽洲鎮,併入吉隆鎮;撤銷港口鎮,併入平海鎮;撤銷馬山鎮,併入寶口鎮;撤銷新庵鎮,併入白盆珠鎮;撤銷增光鎮,併入多祝鎮;撤銷松坑鎮,將元嶺、河南、河北、上村、石溪、大徑6個村委會併入多祝鎮,白沙村併入安墩鎮。

區劃詳情

惠東縣下轄12個鎮、2個街道,即平山街道,大嶺街道、白花、梁化、稔山、鐵涌、平海、吉隆、黃埠、多祝、白盆珠、安墩、高潭、寶口12個鎮。全縣共有43個社區居委會、245個村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惠東縣地處廣東省東南部和惠州市東部,處於北回歸線南側,位於東經114°33′10″~115°25′13″,北緯22°32′39″~23°23′17″之間。全縣東西最寬90千米,南北最長98千米,陸地總面積3526.73平方千米。東連汕尾市海豐縣,北靠河源市紫金縣,西接惠陽區,南臨南海的大亞灣和紅海灣。縣城距省會廣州市153千米,距深圳市90千米,距京九鐵路惠州站38千米,距汕頭特區240千米,海路距香港46海里。
廣東省惠東縣

地形地貌

惠東縣屬沿海山區縣,蓮花山脈分布在縣境北部和東北部,地勢較高,南部沿海多為丘陵,地勢較低,整個地勢是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7座,屬蓮花山脈和烏禽嶂支脈,其中最高的蓮花山主峰海拔1337.3米。中部是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勢較平緩。南部是稔平半島,屬沿海丘陵區。

海洋河流

惠東西枝江惠東西枝江
惠東縣海岸線218.3千米,海域面積3200平方千米,有大小島嶼55個、大小海灣18個,水深100米以內的漁場7處,天然漁港6處,灘涂近4萬畝,淺海(指等深線5米以內)13萬畝。其中水域面積4.5萬畝的考洲洋,屬溺谷型海灣,水道水深3~6米,其餘水域水深0.3~1米,海底較平坦。全縣有近100千米的沙質海岸,海水污染較少,是天然的海水泳場。
東江支流——西枝江自東北向西南婉蜒流經縣境。尚有屬粵東水系的獨流入海的19條河流。西枝江集雨面積2670平方千米,在境內主流長143.8千米,河床寬50~200米,常年平均流量93.4立方米/秒。粵東水系獨流入海的河流,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僅1條。

氣候特點

惠東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惠東縣有1個水位站、2個水文站和1個潮水位站。
2015年,惠東縣平均氣溫22.7℃,比歷年平均值偏高0.6℃;總降雨量1773.4毫米,比歷年平均值偏少6%;平均風速2.6米/秒,比歷年平均值稍微偏大;日照總時數1688.9小時,日照率38%,比歷年平均值偏少18%。開汛時間4月30日,比歷年偏遲10天左右。終汛日偏遲,“龍舟水”明顯偏少,上半年旱情明顯。全年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較輕,暴雨天數略偏多,熱帶氣旋影響程度偏輕,全年共有2次熱帶氣旋環流對惠東縣造成影響。汛期強對流天氣頻繁,局部對流強烈,時空分布不均。高溫天氣時段性明顯,天數明顯偏多。寒害不明顯。

人口

常住人口
截至2017年末,惠東縣常住人口93.37萬人,城鎮化率58.68%;戶籍人口88.3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3329人,出生率為14.37‰;死亡人口5380人,死亡率為5.80‰;自然增長率為8.57‰。
惠東籍的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和華裔17萬餘人。
民族
2015年底,惠東縣總人口中,除漢族外,有畲族土家族侗族苗族壯族彝族回族瑤族黎族朝鮮族毛南族布依族等36個少數民族居民,人口1600多人,其中畲族600多人,分布於5個畲族聚居點。畲族以外,其他少數民族居民均屬於婚遷、工作變動,或因其他原因零散遷入。

經濟

綜述

201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52.6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0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301.0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300.6億元,增長4.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8:46.1:46.1。形成以濱海旅遊、清潔能源、時尚女鞋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全縣民營經濟增加值427.7億元,增長9.8%,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縣GDP的65.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69817元,增長7.9%;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0340美元,首次突破萬美元大關。

第一產業

農業在惠東縣國民經濟中居主要地位。20世紀50年代前,境內農業經濟以種植糧食(水稻、甘薯)為主,經濟單一。1985年,惠東縣農業總產值結構中,種植業比重由1980年的59.3%降至48.1%。20世紀90年代初重點發展商品蔬菜基地,1995年,種植業商品率76.58%,比1988年的48.62%增加了27.96個百分點。農村經濟由自給半自給逐步向商品化、社會化、基地化轉變,惠東縣農業總產值和主要農產品的年產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2015年,惠東縣農業總產值71.3億元,增長7.1%,年均增長5.1%。五年累計建成14.8萬畝高標準農田、1個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和9個高產示範基地。梅菜、大頂苦瓜等12個市級特色農產品年種植面積達75萬畝;冬種馬鈴薯最高畝產10552斤,創下廣東省首個畝產萬斤紀錄。五年新增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73家和“三品”認證39個。成立惠州市首個省級蔬菜專業鎮生產力促進中心,縣農產品質檢中心通過省級資質認證。惠東縣主要農作物良種普及率、科技貢獻率分別達到99%和61%。
2017年,惠東縣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8.6萬畝,與上年持平;糧食產量19.4萬噸,增長0.2%。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0.6萬畝,增長1.1%;油料作物產量2.1萬噸,增長4.1%。蔬菜種植面積56.7萬畝,增長1.3%;蔬菜產量93.5萬噸,增長6.4%。水果種植面積16.2萬畝,增長6.9%;水果產量10.3萬噸,增長8.7%。全年肉類總產量4.1萬噸,增長1.9%。其中豬肉產量3.3萬噸,增長1.9%;禽肉產量0.8萬噸,增長3.6%。全年水產品產量6.7萬噸,增長2.0%。其中,海水產品5.7萬噸,增長1.8%,淡水產品1.0萬噸,增長2.9%。全縣新增3家市級和7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91家。全縣已在工商部門註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756家,其中當年新增90家。

第二產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惠東境內的工業主要有:製鹽、製糖、釀酒、採礦、燒石灰、榨油、加工竹木、鐵器、造船等行業,均由私人開設,小型、星散,手工操作。除食鹽、礦產品、石灰銷往省內外,其它產品均在境內銷售。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廣東大埔縣人張氏在平海碧甲建廠開採石英砂,製造日用玻璃運銷香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白花謨嶺人練義之與香港英商合夥開辦凌坑石礦公司,開採石灰石、燒石灰運銷香港,這是惠東中外合資辦工業的開端。
20世紀50-60年代建立國營和集體所有制工業,同時組織恢復私營工業和個體手工業生產,發展了電力、機械、冶金、建材、製糖、化工等現代工業。
1958年掀起全民大辦工業、全民大煉鋼鐵高潮,惠東縣鋼鐵師司令部調動城鎮居民、機關幹部、學校師生和農村主要勞動力4萬多人,上山挖鐵礦、砍樹燒木炭、砸鐵鍋、撬鐵門窗,在惠東縣各地壘高爐3744座,進行土法煉鋼鐵,大幹3個多月,產品全是廢品,勞民傷財,損失嚴重。
“十二五”期間惠東縣共安排重點項目346宗,建成210宗,累計完成投資512億元。2013年以來新立項億元以上項目92宗,總投資643億元,在建51宗。2015年,產值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7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290家,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71.6億元,增長26%,年均增長41.4%。清潔能源產業加快發展,太平嶺核電項目廠平開工,國電斧頭石風電場動工建設,廣發東山海風電場建成投產,平海電廠一期運營順利。惠東產業轉移園穩步發展,五年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1宗,8宗項目建成投產,2015年園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70.4億元,增長39.6%。“中國女鞋生產基地”連續兩次通過複評驗收,成功舉辦第六、第七屆鞋文化節。
2017年惠東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8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8.6億元,增長15.0%。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17.0億元,增長18.7%。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集體企業產值0.6億元,下降38.0%;股份制企業產值575.4億元,增長21.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產業產值91.7億元,增長7.8%。全年規模以上輕工業產值400.7億元,增長12.5%;重工業產值316.3億元,增長27.6%。全縣規模以上通用設備製造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業和製鞋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五大行業實現產值480.1億元,增長19.8%。其中:全縣規模以上通用設備製造業135.6億元,同比增長38.2%;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業和製鞋業123.9億元,下降3.1%;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86.8億元,增長25.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78.9億元,增長37.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55.0億元,增長14.4%。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發電量98.1億千瓦時,增長48.0%;塑膠製品1266噸,下降18.7%;皮鞋21610萬雙,下降1.6%;紙製品5.9萬噸,下降12.1%。

第三產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惠東境內的商業均為私營,多為個體經營,少數為合股經營。1949年以後,才出現集體商業和國營商業,至1956年,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後,沒有了私營商業。1980年又開始出現私人經營商業。
2015年惠東縣接待遊客823萬人次,旅遊營業收入28.2億元,比2010年分別增長149.4%和202.5%。引進大潤發、愛尚百貨等大型超市,建成鞋材、建材、裝飾、汽車等多個專業市場,物流、電子商務等業態迅速發展。201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4.3億元,增長13.4%,年均增長15%。
2017年,惠東縣全年接待遊客1130.4萬人次,旅遊營業收入57.4億元,分別增長21.8%和46.3%。15個鎮級和110個村級淘寶服務站正式運營,累計註冊網店5000家。

社會事業

教育

2015年末,惠東縣有幼稚園83所,完全國小96所,教學點147間,國中學校2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4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高級中學4所,職業中學、培智學校、教師進修學校、技工學校各1所;國家重點職中1所,國家示範性高中2所,省一級高中3所,省一級幼稚園1所,市一級高中1所,市一級幼稚園29所,縣一級幼稚園20所。在園幼兒34255人,在校學生158827人,在職教職工9261人。
2017年全縣本科錄取人數2619人,專科錄取人數2933人,本專科錄取率達92.6%。全縣各類學校共250所,其中幼稚園94所、國小96所、國中2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4所、高級中學4所、職業中學1所、進修學校1所、特殊學校1所。全縣專任教師人數11950人,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人數4194人,國小專任教師人數5664人,職業中學專任教師173人。在校生人數202923人,其中高中16474人,國中38747人,國小105933人,幼稚園39536人,職業學校2139人;招生人數59759人,其中普通高中5474人,國中14099人,國小18912人,幼稚園20340人,職業學校911人;畢業人數47214人,其中高中5614人,國中11635人,國小14920人,幼稚園14179人,職業學校853人。
國中學校:惠東中學國中部、惠東實驗中學(平山中學國中部)、惠東縣平山第二中學、平山第三中學、飛鵝中學、地質學校、稔山中學、稔山第二中學、白花中學、白花聯進中學(榮超中學國中部)、莆田中學、平海中學、吉隆中學、黃埠中學、港口中學。西枝江中學尚在計畫中
高中學校:惠東中學、惠東高級中學、惠東平山中學、惠東榮超中學

科學技術

2015年,惠東縣被評為2016-2020年度全國科普示範縣,縣科協副主席邱梅君被評為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優秀組織工作者,惠東中學被評為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優秀組織單位。14項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在省級以上比賽獲獎,其中2個項目分獲“專利申請獎”和“瀚陽科技英才獎”。
2017年全年共申請國家專利項目1696項,負增長12.1%;獲授權項目825項,增長27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4項。全縣高新技術企業12家。

文化藝術

元宵舞龍、西來古剎祈福於2015年11月被省政府正式列入廣東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惠東縣積極開展縣漁歌業餘學校、客家山歌業餘學校的教學工作。出版《惠東漁歌業餘學校教學教材》《客家山歌業餘學校教學教材》。8月,組織《九天鯉魚頭帶金》《漁家樂》《乾隆登基十六年》等3個優秀漁歌節目參加“2015·汕尾漁歌節啟動儀式暨漁歌大匯演文藝晚會”。
2017年末全縣共有文化中心1個、縣文化館1個(國家一級館)、鎮級綜合文化站16個(特級站安墩文化站,一級站吉隆、高潭、寶口、港口、大嶺文化站等),縣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全縣共有文化廣場222個,增長20.0%。縣圖書館公共圖書藏書量63.7萬冊,增長54.2%;接待各類讀者30.6萬人次,增長20.0%。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8.3%,電視節目1套,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2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8.3%,有線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17.1萬戶。平山街道碧山村獲評省級文明村鎮稱號。
惠東文化廣場惠東文化廣場

衛生

2017年末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不含村級衛生組織和私營機構)38個,其中綜合醫院10個、衛生院20個、專科醫院3個,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站、衛生監督所各1個。縣管醫療衛生機構30個,擁有床位數2374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693人,其中執業醫師908人,執業助理醫師299人,註冊護士1599人,藥劑人員211人,檢驗人員219人。全縣共有村級衛生機構359個,執業(助理)醫師127人,鄉村醫生253人。

體育

稔山鎮已在2013年3月獲評“廣東省象棋後備人才培訓基地”,有望成為惠州市首個“全國象棋後備人才培訓基地”。1962年出生的曾育文和1963年出生的劉玩強都是安墩鎮人,同時是划艇運動員。曾育文1981年參加全國划艇比賽,獲四人艇500米銅牌、1000米銅牌、10000米金牌和全能金牌,創10000米全國新記錄。劉玩強1981年9月17日參加全國皮划艇錦標賽獲10000米四人艇第一名,全能第一名。1983年在上海參加全國運動會划艇比賽第三名,1984年在南京參加全國划艇比賽第一名。
2017年全縣運動健兒參加省級賽事獲金牌1枚,銀牌2枚;市級賽事獲金牌31枚,銀牌34枚,銅牌41枚。全年舉辦鄉鎮級運動會16次,參賽運動員1萬人次;全民健身民眾活動18次,參加人數13200人次。

城建

惠東縣“十大民心工程”於2007年4月啟動籌建,至2012年1月26日環城北路通車、西枝江水利樞紐工程下閘,歷時2年多。
“十大民心工程”包括:縣城環城北路建設工程、縣城新國小建設工程(勝利學校)、西枝江惠東縣城段水利樞紐工程、縣城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工程、縣城22條主要內街道路建設工程、平(山)多(祝)路蕉田段改造工程、惠東文化廣場建設工程、縣城環衛設施建設工程、飛鵝嶺森林公園建設工程以及縣城全民健身廣場建設工程,涵蓋了道路交通、文化教育、生活環境等方面,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十大民心工程”之一的惠東文化廣場還被省市政行業協會評為“2009年度廣東省市政優良樣板工程”。
惠東縣(惠東(地方名))

交通運輸

水路

惠東縣地處西枝江中上游,有河道通惠州、博羅東莞廣州河源龍川。沿海港口可通香港、澳門、汕尾、汕頭、福建等地。

公路

在明朝、清朝時期,境內設有2個驛站:平山驛、平政驛。這條驛道由惠州經平山、平政(今吉隆)至海豐。
民國時期,境內有5條沙土公路,總長143.9公里。大部分路基彎曲,路面狹窄、橋多木造,並且由於缺乏養護和戰亂的破壞,至建國前夕通車裡程只有10.2公里。
至1995年年底,惠東縣共有公路221條,可通車裡程1612.8公里,養護里程1552.1公里,公路密度達每100平方公里47.7公里。陸路已形成以縣城平山鎮為中心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連結惠州市5個縣(市、區),有班車可通廣州、河源、梅州、深圳、香港、汕頭、汕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等地。縣內22個鎮277個管理區除鹽洲鎮西涌管理區外,全部實現通車。1995年惠東縣擁有各種機動車輛32704輛,其中客車2756輛,貨運汽車2653輛,其它機動車27295輛。海上運輸發展也很迅速,自1950年以來先後建成海運碼頭500噸級2個(鹽洲、半洲)、1000噸級2個(港口、鯉魚洲)、3000噸級2個(碧甲、亞婆角)。貨輪可直航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及港澳等地,有運輸船舶856艘,載重噸位9022噸。
G15瀋海高速深汕段(深汕高速)、S20潮莞高速公路(廣汕公路)、S30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及S21廣惠高速公路均穿境而過;海上運輸可直達閩、港、澳。國家級漁港港口港,有海關二類監管碼頭。距縣城15公里的惠州機場,可直航北京、杭州、無錫、徐州等大中城市。縣城每天有多班豪華巴士直通香港,僅需2小時車程。

鐵路

廈深高鐵2013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惠東作為沿途兩個縣級站點之一,同時啟用惠東火車站,火車站地址在惠東縣稔山石井村,距離稔山鎮鎮街約1.5公里,惠東站是一座客貨兩用車站,設定了2個站台:基本站台和2站台,還有一個貨車平台。
惠東火車站惠東火車站
連線一樓進站大廳的,是一個地下通道,可供乘客穿行至軌道的另外一側。因地下進、出通道合二為一,所以整體較寬,達到12.36米。占地總面積將達400餘畝,站舍建築面積將達到8000多平方米,建築總高度20.7米。
惠東縣開通3條公交線路與廈深鐵路惠東站實行無縫銜接,分別是“惠東站至鹽洲”、“惠東城南客運站至惠東站”和“惠東站至大嶺烏塘”公交線路。

歷史文化

方言俚語

惠東縣是廣東省東南部地區方言較多的縣份,境內有客家話學佬話(閩南話)以及軍聲占米話、本地話和平婆話等多種方言,畲族聚居的村莊仍有部分居民用畲語交談,但是畲族沒有本族的文字。其中講客家方言的約占全縣人口63%,大部分分布於山區和沿海地區;講學佬話(閩南話)的約占23%,主要分布於沿海的黃埠、鹽洲、港口、稔山、平海等鎮及縣城平山街道,講軍聲集中在平海鎮,講占米話的集中在鐵涌、吉隆、稔山、平海等鎮,講粵語和平婆話等其他方言的約占14%。
惠東縣是廣東省東部地區語言(方言)狀況最為複雜的縣份,在近64萬居民中,使用著七、八種漢語方言和土語。除了嶺南地區的三大漢語方言客家話、“福佬話”(即閩南話)和白話(粵語)齊備外,還有各種混合型的方言土語,它們是“軍聲”、“占米話”、“本地話”和“平婆話”,還有古代少數民族遺留下來的“大車山語”(即畲語)和“甌船胥旦家話”。
惠東全縣的方言可以分為北、中、南三大片:北片,又可稱為“山區片”。包括高潭、馬山、寶口、安墩、新庵、白盆珠、石塘、松坑8個鎮,總人口約15萬。本片除個別村落講福佬話和占米(本地)話外,絕大部分都講客家話,可以視為“純客”方言區。中片,又可稱“沿江”(即“西枝江”)片。包括多祝、增光、大嶺、梁化、白花5個鎮及縣城平山鎮,總人口約32萬。沿江片的主要方言是客家話,其次是福佬話和占米話。南片,又可稱“沿海片”。包括稔平半島的稔山、鐵涌、巽寮、平海及港口、吉隆、鹽洲、黃埠8個鎮。該片方言最複雜,其中稔山、吉隆以講客家話為主,鐵涌以講占米話為主,巽寮講客家話,平海是軍聲話、福佬話、占米話各占三分之一,而鹽洲、黃埠和港口則是基本上屬福佬話區,該片總人口約17萬。
惠東客家語
惠東客家語大多屬客家語粵台片新惠小片,與新惠小片代表語惠陽話幾乎完全一致。除新惠小片外,惠東部分地區亦流行從揭西縣等地傳入的客家語,與新惠小片差別較大,使用者也同時通曉新惠小片客家語。在惠東的七八種方言土語中,客家話是最有地位和最具影響力的強勢方言。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惠東講客話的居民占多數(接近60%),二是長期以來客話是各級行政機關進行交流和交際的“官方語言”或曰“工作語言”。這就使得整個惠東無論是山區還是沿江、沿海,均以客話作為主要官方工作語言和縣內的通用交際用語。所以在惠東,非客家方言居民都會講客家話,而客家人卻不一定都會講福佬話和軍話等。客家話的這一優勢地位使得它不斷地對縣內其它方言產生影響和滲透。
  • 惠東福佬話
惠東福佬話屬閩語閩南次方言,其中有一部分靠近汕尾的地區說海豐話(閩南次方言學佬話,跟海陸豐方言相近。接近閩台片的漳州話),其它福佬話在語言學上屬於閩方言島,其語音特點與海豐話接近。鶴佬話、福佬話、學佬話實不同叫法但語言相同,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帶,同時為惠東縣城平山鎮的最原先的老話。
  • 惠州話
惠東惠州話分布於多祝鎮的三勝、明溪,大嶺鎮的大埔、蕉田等少數村落。
  • 惠東占米話
惠東占米話分布在沿海一帶,部分發音同惠州本地話類似。
  • 惠東軍聲
惠東軍聲是明清時期戍海駐軍留下的西南官話方言島,但受到了廣東諸方言的影響,分布於平海。

客家民居

在惠東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有不少著名的古民居或古圍屋,其中有多祝皇思揚村古民居、白花田洋村的“原田新居”圍壠屋、田坑古城、白花蘇茅籠古民居、吉隆平政村四角樓等。
惠東縣多祝鎮皇思揚古村落惠東縣多祝鎮皇思揚古村落
其中田坑古城位於南山腳下的田坑村,一個有明顯客家特色的建築群體,占地1.2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末,建成於清,內有20多座四合院式民宅和眾多房屋組成的“城”,整座城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全城僅在東面設一大門出入,四周用青磚或三合土築起高大堅固的城牆,上有七個高大的角樓組成“七星伴月”,城裡有400多個房廳,能住100多戶700多人。

惠東漁歌

惠東漁歌傳唱於當地漁民之中。據史料記載,惠東漁民的遠祖屬原始“疍民”,自宋朝開始從福建、潮州一帶通過買賣或逃亡遷入惠東縣。漁歌是疍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論在海上捕魚、回港避風,或是節慶、祭祀、婚喪等場合皆用漁歌唱之。漁歌的曲調品種繁多,大多採用鶴佬話演唱。

紅色文化

惠東縣有革命老區鎮的16個,其中純客家鎮有高潭、馬山、寶口、新庵、白盆珠、石墩、安墩、松坑、多祝9個,其它是白花、吉隆、稔山、平海、巽寮。
平海古城平海古城
惠東縣紅色根據地村莊有71個,分布在高潭鎮、馬山鎮、寶口鎮、新庵鎮、平山鎮、梁化鎮、吉隆鎮。紅色游擊區村莊44個,分布在馬山鎮,新庵鎮、安墩鎮、多祝鎮,白花鎮、稔山鎮。抗日根據地村莊22個,分布在松坑、大嶺、白花、巽寮。抗日游擊區村莊58個,分布在松坑鎮、多祝鎮、梁化鎮、大嶺鎮、白花鎮、稔山鎮、吉隆鎮、巽寮鎮、平海鎮。解放戰爭游擊根據地村莊939個,分布在安墩鎮(含石塘)、寶口鎮(含馬山)、白盆珠鎮(含新庵),多祝鎮(含增光、松坑)、梁化鎮、白花鎮、稔山鎮、巽寮鎮、平海鎮、鹽洲鎮、吉隆鎮。

地方特產

惠東縣盛產海洋魚類、貝類、水稻、甘蔗、花生、大豆和荔枝、芒果、龍眼、香蕉、柑桔等。其中白花三黃雞、梁化梅菜、港口大園蘿蔔、鐵沖牡礪、高潭明姜和蜂蜜等等都是著名的出口土特產品。還有白盆珠水庫魚、“九華”牌馬鈴薯、“粵農”牌糯米糍、鮮荔枝幹、增光仙婆果、平海馬鈴薯、招賢酥蚶東閣蚝平海大頂苦瓜、高潭明姜、港口大園蘿蔔、大洲芒果、梁化梅菜、鐵涌赤岸蚝、安墩烏龍茶、安墩三黃雞、安墩春甜桔、馬山綠茶。

風景名勝

惠東縣集海、湖、江、泉、瀑、島和名山古剎於一體。全縣共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3處,3A級1處;國家級風景區4處,省級風景區3處;中國傳統古村落2處,廣東省古村落8處;廣東省紅色經典旅遊景區3處。境內有中國大陸唯一的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古田原始森林保護區、蓮花山自然保護區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濱海旅遊勝地巽寮灣雙月灣,被譽為“廣東省歷史名城”的平海古城,建於明清時期頗具特色的省級古村落多祝皇思揚古圍村田坑古城,中國古村落——稔山鎮范和村,“廣東省旅遊特色鎮”——平海鎮,“廣東省旅遊特色村”——高潭中洞,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的平海海濱溫泉旅遊度假區、金海灣(巽寮)國際濱海旅遊度假區和永記生態園,還有黃埠鎮鹽洲島天然海岸衛士——紅樹林及白鷺等國家重點保護資源。

所獲榮譽

“十二五”期間,連續5年躋身廣東省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力10強,並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成功摘取省級文明縣城金牌。惠東縣還獲得了“2014中國十佳投資環境縣”、“2014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象棋之鄉、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綜合競爭力100強縣、全國投資潛力100強縣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