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語

畲語

畲語,是指畲族所使用的語言。一是山客話。漢族人一般稱之為“畲民語”或“畲客語”;在畲族內部則稱之為“山哈話 [san xaʔ ua]”,意為“山客話”;屬漢藏語系、語族語支未定,分布在中國的福建浙江廣東江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區。 二是東家話。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川黔滇方言。主要分布在黔東南自治州的麻江縣凱里市黔南自治州的都勻市福泉市。 三是活聶話。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畲族有70.96萬多人(1990年),但活聶話只有廣東的海豐博羅惠東增城河源等5個市縣10多個山村裡的畲族,約1200多人,自稱 “活聶”的畲族人在使用。此語言被漢語專家認定為真正畲語,屬於畲族自身的語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畲語
  • 拼音:She yu
  • 解釋:指畲族所使用的語言
  • 別稱:畲民話
概況,語音,辭彙,語法,構詞法,句法,語言關係,

概況

畲語是指畲族所使用的語言。畲族人主要使用三種語言。
一是活聶話。少部分畲族人所使用。語音接近瑤族布努語的炯奈話,屬苗瑤語族,苗語支。即自稱“活聶([hɔ ne])”的畲族人使用(如廣東省汕尾市的深汕區鵝埠鎮紅羅村畲族自稱“呵珞”[ho le])。此語言被漢語專家認定為真正畲語,屬於畲族自身的語言,但是部分畲族專家則認為是瑤語的一種。如今只在廣東省汕尾市的深汕區(原屬汕尾市海豐縣);惠州市的博羅惠東;廣州市的增城河源等五縣區有約1200多名使用者,人數占不到畲族總人口的1%。此畲語使用人數雖然不多,但根據分布在粵東蓮花山區和羅浮山區兩地的畲語辭彙的差異,又分為蓮花、羅浮兩個方言,不同方言的人互相可以通話。此畲語有單輔音聲母13個。帶鼻冠音的複輔音只出現在塞音聲母類。韻母有28個。帶塞音韻尾的基本上是借自漢語客家方言的詞。有8個聲調,與漢語的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情況基本一致。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名詞、形容詞、代詞和數量詞組作修飾語時,一般在中心詞前,只有少數幾個形容詞在中心詞後。指示代詞有近指、中指、遠指之分。形容詞和量詞重疊後表示某種語法意義。數詞有基數、計位數、計月數、計日數4套,各有不同的使用範圍。句子的主語在謂語前,賓語、補語在謂語後。詞根基本上是單音節的。構詞方式大部分是詞根與詞根相結合,帶附加成分的詞不多。合成詞比較豐富,以修飾結構的居多。漢語借詞特別豐富。
二是東家話。近5萬人使用。即1996年6月歸併到畲族的東家人所使用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川黔滇方言,語音接近重安江次方言或惠水次方言。主要聚居在黔東南自治州麻江縣凱里市,黔南自治州都勻市福泉市
三是山客話。語言學界定名為“畲話”。約有50萬使用者,是畲族主體使用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語族語支未定(語族語支歸屬有爭議)。根據辭彙、語音規律和特點,與粵東的客家方言接近,是一種帶漢語客家方言成分較多的畲語,應屬於漢式畲語。此語言在畲族內部稱為“山哈話”(san hak ggua)([san xaʔ gua],意為“山客話”)。漢族人一般稱之為“畲民語”或“畲客話”。分布在中國的福建浙江廣東江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區。


以下介紹的畲語,指的是山客話(畲話) 語音與粵東的客家方言接近。

浙南閩東交界閩南語區的畲語影響最大。但習慣把福建福安地區的畲語認定為全體畲族的標準語。浙江景寧畲族自治縣有《畲語新聞》節目,留下的資料比較多。雖然廣義的畲語(畲話)以語言島的形式零散地廣布於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等省份,但內部卻保持著高度的互通度。這種語言現象在中國南方是不多見的。
畲語
據統計,以前漢族學者把畲族山客話當作漢族客家話對待。因此,就有了" 中國99%以上的畲族人使用的是的漢語方言的說法。
隨著畲族融入漢族社區,大多數畲族轉說客、贛、閩、粵系的漢語。

語音

這裡介紹的畲語語音,指的是山客話的語音,屬於漢式畲語;各地的畲語或多或寡地受到分布區其他語言的影響,聲母韻母聲調略有出入。畲語的聲母有16到20個不等,沒有翹舌音,有聲母[ɳ]、[ŋ]、[ʔ]、[h];韻母50個到70個不等,二合元音三合元音比較多,有入聲韻尾[p]、[t]、[k]、[ʔ]等;聲調6到8個(浙南閩東地區是7個聲調)。在語流音變中的變化很複雜。
畲語新聞畲語新聞

辭彙

畲語獨有辭彙
畲語獨有的辭彙主要集中於常見的人或事物以及農業生產活動的稱謂。
畲語
漢字寫法
發音
漢語翻譯
佛生崽
xuit sɑŋ tsuɛi
小伙子
布妮崽
pu [ɳi] tsuɛi
姑娘
孫囗
suən piu
兒媳
寮囗
lɑo kio
蜘蛛
kiai
青蛙
囗囗囗
pi lɑ ko
蝌蚪
kio
蜈蚣
析刀
ɕiɛt tɑu
翅膀
nan
loʔ
鏟(草)
mɔan
拔(草)
來自古代漢語的辭彙
畲族在歷史上和長期受到漢族語言的影響,保留著大量的古漢語辭彙,比如舂、走(跑)、行(走)、烏(黑)、赤(紅)、寮(屋)、禾(稻)、鑊(鍋)、窠(窩)、奉(給)、其(他)、著(穿)、睇(看)、戮(殺)、仄(斜)、齧(咬)、使(用)等等。
來自現代漢語的辭彙
隨著社會的發展,畲語也吸收了現代漢語中的大量辭彙來指稱新鮮的事物和概念,這些辭彙畲語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比如電視、電話、電影、電燈、城市、幹部等等。年輕一輩的畲族使用的辭彙和老一輩使用的辭彙也存在顯著的差別,一般老一輩使用畲族原始的辭彙,而年輕一代傾向於使用現代漢語的辭彙。

語法

構詞法

畲語比較普遍地使用疊音辭彙,比如:冷冰冰、冷秋秋、冷鐵鐵、面囗囗([mian ɕiɛt ɕiɛt],面面相覷)、烏洞洞、烏冷冷、烏囗囗([u kio kio])、烏囗囗([u lin lin])、烏囗囗([u kit kit])、烏囗囗([u mɔit mɔit])、狠燎燎(火很旺)、睇睇下、行行下等等。

句法

畲語的句法有一些倒裝的規則,比如說“你走先”、“奉點錢他”等。

語言關係

畲話與漢語客家話的關係
畲話和漢語客家話基本上能夠互通,與水源音也有類似但不能完全交流。一派學者認為,漢語客家話對畲話有過影響,但只浮於表面而已。現在一般認為畲話和客家話都是在不斷遷徙中產生的語言,彼此有相似性。歷史上,廣東東部和北部原居民畲族雜居與由中原經江西福建等地遷入廣東東部的漢族混居,語言上彼此產生了影響,這也是一些學者認為畲族會說漢語客家話的原因。但畲話的歷史要比客家話早許多,故此畲話必然保留不少和客家話以及其他漢語方言都不同的成分,並且畲話的分布和客家話的分布也不一致。
閩東福州畲族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在全市5區8縣(市)中,除福清市、永泰縣及家住城市集鎮的第二、三代年青人不會講畲語外,全市70%的畲族在本民族內部交往中都使用畲語,與當地漢族交往時使用漢語方言福州話,與外來各民族交往使用漢語國語。現今福州畲族使用的語言,是古畲語與粵語閩南話潮州話客家話福州話相互借詞的一種混合語言。畲族沒有文字,通用漢文,還有“歌字”,這是借用漢語語音在編寫畲歌時使用,也就是全國畲族會唱畲歌的人都認得的。例如歌詞中“亻”就是站、立的意思;“奴共(上下組合成一字)” 就是同、與、對、和的意思;“儈”就是可以、行、會的意思。“伓”就是不會、不可以、不能的意思;“紐”表示一枝、一朵的意思;“掌”表示住、回的意思;“娚”表示玩、對歌、談、聊天的意思。這類“歌字”有上百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