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寧路

恩寧路

恩寧路(En Ning Road)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是一條有濃厚西關特色的道路。東起寶華路,西北至多寶路龍津西路相接。它誕生於1931年,路面可以並排行八頂大轎,一時風光無限,被譽為“廣州最美老街”。恩寧路是西關騎樓建築的精髓。恩寧路、龍津西路與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騎樓連線,成為全市最完整和最長的騎樓街,分布了十幾處文物古蹟。2007年底,恩寧路被廣州市政府納入舊城改造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恩寧路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無需門票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廣東省廣州市
  • 建議遊玩時長:建議1-2小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歷史,街道文教古蹟,舊城改造,負面,與之交匯道路,交通信息,

歷史

恩寧路為何取名“恩寧”二字?據考究,過去恩寧路的一頭有一條恩洲村,另一頭是一條寧溪村。修建這條路時,必須穿過這兩條村。後經雙方協定,最終就命名為“恩寧”。
恩寧路
恩寧路有大觀河流經,昔日為西關最繁華之地,湧上的八座橋清朝名為“八橋之盛”。在恩寧路北,十二甫西側,下西關涌上源兩支匯於匯源橋北。恩寧路南,十二甫西側,逢萊正街口有蓬萊橋。
都說恩寧路上的住的都是有錢人,其實這裡貧富懸殊。難以想像的貧窮,藏身於華麗的大馬路背後。老街坊說,恩寧路南、北兩側的恩寧涌旁建造簡易民居,棲身於此的原疍家人,由於文化低難以謀生,很大一部分成了環衛工,為恩寧路的有錢人家“倒夜香”。曾親眼目睹他們生活艱辛的老街坊不無感慨,“人相當於和垃圾、糞坑睡在一起。那是一片比貧民窟還要貧民窟的地方”。
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當局為紀念向秀麗而將馬路改稱秀麗一路,1981年復名恩寧路。

街道文教古蹟

位於恩寧路177號。八和會館以前是粵劇藝人的自發組織成立的行會,從前稱為瓊花會館,當時設於佛山。最初的會址並不在恩寧路,1889年,有藝人在黃沙買了地皮重建行館始稱八和會館。1937年黃沙舊址被日軍轟炸。1946年,館址遷至了恩寧路,當時以關德興薛覺先馬師曾為正副會長。每年從世界各地趕來這裡尋根的粵劇藝人或愛好者不計其數,他們都是源自這裡的“八和子弟”。
位於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詹天佑出生於廣州西關十二甫,故居因年久失修,有關部門按原貌在原地重建了詹天佑紀念館
位於恩寧路265號。金聲由1932年曾僑居美國的台山商人朱蔭橋、朱家藩創建,1934年2月14日開業,命名金聲戲院,並取英文名GRANDTHEATER,意即“大戲院”。樓高六層的騎樓建築,建築面積為2500多平方米,,以放映美國電影為主。
金聲電影院在建成之初有著很多過人之處。它率先裝配空氣調節設備,設人專門負責場內外的衛生,在民國時代是個很高檔的消費場所。觀眾廳樓上樓下共1500多個軟席座位和包廂,樓座的座位所用的材料是真皮,東西兩邊內牆還模仿外國大戲院裝飾假包廂。為彰顯高貴身份,電影院門前還特意貼出告示:“衣冠不整,衣履不完,恕不接待”。
金聲電影院於1956年公私合營,“文革”時曾更名為“東方電影院”,70年代末是它的輝煌期。
2010年,金聲主樓被清拆,僅存寫著“金聲電影院”金漆大字的牌樓,情形類似澳門大三巴牌坊。地下一樓變成雜貨鋪。
位於恩寧路41號。西關培正國小培正家族一員,是廣東省一級學校。
位於恩寧路永慶一巷13號。20世紀40年代由粵劇四大名醜”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所建。李海泉移居香港之後就把這座房子租了出去,1978年李家的後人取回了產權。李小龍祖居被劃在了培正國小的園區之內,殘舊的外觀並不起眼,若不是木門上貼著“文物保護”的封條,幾乎要被誤以為是學校的雜物間。
其具西關大屋建築風格的磚木結構,內有雕花大梁,彩色雕花玻璃屏風間隔,坐南向北,三進深,面寬約8米,進深約21米,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荔灣區政府擬恢復其舊貌,將其開發成李小龍祖居紀念館、醫武館。
鑾輿堂
位於恩寧路永慶二巷1號。鑾輿堂前身為德和堂,是八和會館下的粵劇武打行,成立於清光緒年間
位於恩寧路多寶坊27號。泰華樓是清鹹豐年間探花李文田讀書的書齋。因珍藏“東嶽泰山碑”和“西嶽華山廟碑”早期的拓本故名。後陳澧書有“泰華樓”匾。過去有藏書10萬卷(冊),抗日戰爭時失散一部分,“文化大革命”時部分書籍和字畫又被抄走。
泰華樓,園門向東,硬山兩坡頂,內進為書齋房舍和庭院,庭院置假山、種植花木。書齋坐北向南,面寬三間,硬山頂,青磚砌築,是1988年重蓋的,形式風格如舊。內進為廳堂,兩側為房間,廳前入口處設花罩,廳後設神樓。西面原為廚房和用膳的地方,現拆建在二層兩坡硬山頂房舍里,外牆貼灰釉面磚。樓占地面積420多平方米。該樓於1993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舊城改造

恩寧路改造地塊位於多寶街中部,西北與多寶路龍津路交接,東南延伸至十甫路,與上下九商業步行街毗鄰,總面積81146平方米,是昔日正宗西關大屋的匯集地,現有房屋1965戶,面積149137平方米,區域內有泰華樓八和會館等歷史、文物建築。
恩寧路騎樓街整飾後示意圖。恩寧路騎樓街整飾後示意圖。
恩寧路被廣州市政府作為實行舊城改造新模式的試點,改造面積達9萬平方米,是近年來廣州危破房改造面積最大的一塊。
2012年3月16日,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在恩寧路公示了“調整恩寧路拆遷範圍及拆遷實施單位的公告”。相比2007年,這份新的拆遷名單保留了約1.6萬平方米拆遷用地,其中包括221棟騎樓和歷史建築,以及恩寧路地塊內部分歷史特色建築。在新的公告中,保留了西式建築風格的吉祥坊1號以及36號、38號、52號等房屋,但吉祥坊5號、7號、11號等多棟曾被專家建議保留的建築早被先行拆毀。金聲電影院就早於2010年3月被拆毀剩下臨街立面。

負面

恩寧路危房改造工程在動遷方面,只為有產權的居民提供回遷方案,而且是回遷到距離這地塊約一公里外的待建小區,其餘公私房租客部分要遷到靠近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黃岐的金沙洲新社區,部份遷到天河區珠江新城,部分自謀出路,令廣州的傳統民俗文化消亡,說國語或各地方言的外地租客開始湧入,舊城空心化。
有恩寧路舊街坊認為,舊城改造不僅是興建新樓宇,還需要讓土生土長的西關人安住於西關,“如果西關街坊都搬到很遠的地方,誰來講述西關歷史?重塑西關歷史文化又從何而談?讓本土居住的人留在本地才是最重要的,根的傳承還得依靠原住民”。
外地拆遷隊在恩寧路野蠻施工的情況亦屢見不鮮,有人甚至多次在留守的街坊的眼皮底下,強行把有價值的建築物、建築構件破壞甚至搬走,大量文物建築損毀。當局亦沒有對這些其聘用的公司行為作出任何有阻嚇力的處罰。2013年1月,荔枝灣揭蓋復涌工程對泰華樓造成損壞,大量市民表示不滿。
改造工程也摧毀了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古街巷,按現行做法,這些街巷名字將在地理上徹底消失。
粵劇大師紅線女在2012年3月7日廣州電視台《夜間新聞》的專訪中說:“不是為起間屋而起間屋,不是為起博物館而建一間博物館,恩寧路不能夠代表粵劇,無錯以前很多粵劇人員住在西關,但是住在西關,不是恩寧路是西關,但也有很大部分人住在河南”。她認為當局興建博物館應召集更多粵劇界的人士相討展出內容,而不是簡單地將視頻資料羅列出來。

與之交匯道路

順序由西往東排列

交通信息

乘坐2路、3路、82路至“恩寧路”站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