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禮書院

復禮書院

復禮書院,乃明清時之高等書院,為江右久負名望者之一,由明代王陽明再傳弟子、著名理學家劉元卿所創辦。清雍正版《江西通志》“書院志”有小傳。書院面禾山,背武功,位於當時江右學術中心之一——安福縣境內(現屬於蓮花縣),始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次年落成。中為明德堂,左為東林觀,右為三一庵。後為藏鎮院之寶(劉元卿所得唐代書法家李懷琳《絕交貼》,即草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現藏日本)增建留帖閣。書院多次修復、重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時,書院結構和建築名稱有所改變,左為留帖閣,右為集賢館,後為崇德堂,三一庵位於院外右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禮書院
  • 時間:明隆慶六年(1572)
  • 位置:江西省蓮花縣閃石鄉
  • 現為:復禮中學
簡介,歷史,人物,

簡介

明隆慶六年(1572),理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劉元卿(1544—1609)因會試不第,埋頭著書和熱衷講學。為了講學,倡里弄二十四姓士民創辦書院,中為明德堂,前為門,題詞“復禮書院”;後為“四賢祠”(即立王守仁鄒守益劉陽耿定向四位理學家的神主牌),祠有樓房三間,中為“留貼閣”(藏唐李懷絕交貼)。明萬曆七年(1579),神宗詔毀書院,全國大多數書院被迫停辦,劉元卿又將復禮書院改名為“五穀神祠”,仍聚眾講學如故,萬曆十二年(1583),學禁方開,復禮書院仍復原名。書院創辦以來,歷經400多年,一直是治學場地,是縣歷史悠久的一座學府,曾培育了一批批學子。書院位於江西省蓮花縣閃石鄉境內,現為復禮中學。1984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復禮書院復禮書院

歷史

這一自古譽為“禮門義路,聖域賢關”的理學聖地,雖距今430餘年,但人們依然耿耿於心。創辦於晚明,坐落於書林(今江西省蓮花縣閃石鄉渭下村)。前人稱其“面禾山,負武功、西雲、愁猿諸峰拱揖而環聚,足稱雄觀垂永古”。前為門,題曰“復禮書院”,中為明德堂,後為“四賢祠”(即祀奉王陽明鄒守益、劉陽、耿定向四位理學家的神位,後加入劉元卿神位),祠內樓房三間,中為“留帖閣”(藏唐李懷琳之絕交貼)。總建築面積長寬達百丈有餘。一個窮鄉僻壤、文曲罕照之地,何以書院赫然拔起、橫空出世?考創始人劉元卿《復禮書院記》可知原委。劉元卿認為,自己的老家(時歸安福縣管轄)處於距縣城百八十里的西南邊陲,道險遠,阻聲教,其俗故尚富兢勝,莫肯順理。豪傑者至抗治吏而強有力,多苦佃民,而兼其資,非一日之積矣。這種現狀使予自在諸生中,深引為恥。其時,正值明朝後期,王陽明所創立的,旨在學術上突破與革新在當時處於主流地位的程朱理學的束縛,使社會由亂而治、由衰轉盛,而以“致良知”為宗旨的心學理論紅遍大江南北,而王陽明的弟子、後學則以講會為形式,以書院為依託,在社會上大力倡導和推行這一理論,以致書院講會活動遍地開花,風靡一時:“縉紳之士、遺佚之老,聯講會、立書院,相望於遠近。”“窮鄉邃谷,雖田夫野老皆知有會。”

人物

王守仁(1472-1529),漢族,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
劉元卿(1544—1609),字調甫,號旋宇,一號瀘瀟,江西蓮花人,明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學家,文學家,與當時省內名流吳康齋、鄧潛谷、章本清齊名,被人們稱為“江右四君子”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